学术投稿
中华危重症医学(电子版)杂志

中华危重症医学(电子版)杂志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 国际刊号:1674-6880
  • 国内刊号:11-9297/R
  • 影响因子:1.29
  • 创刊:2008
  • 周期:
  • 发行:
  • 语言:中文
  • 邮发:杭州市庆春路79号
  • 全年订价:0.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
  • 临床医学
中华危重症医学(电子版)杂志   2014年3期文献
  • Stantord B型主动脉夹层术前肝功能影响因素的相关分析

    目的 探讨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术前肝功能状态并分析影响因素. 方法 2004年1月至2013月9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心外科连续收治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151例,其中急性期患者89例,亚急性期患者40例,慢性期患者22例.选取年龄和性别匹配的健康体检者95例为对照组.采集各组清晨空腹静脉血测定其肝功能生化指标,采用主动脉CTA测定夹层原发破口及剥离范围,心脏彩超检查评估主动脉瓣反流情况.结果 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组术前大部分肝功能指标[胆碱酯酶(CHE)、总胆红素(TBIL)、间接胆红素(IBIL)、总蛋白、白蛋白(ALB)、谷氨酸转氨酶、谷氨酰转肽酶、碱性磷酸酶(ALP)]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急性期患者CHE、TBIL、IBIL、ALB、ALP升高更明显(P均<0.05).相关分析显示,多个肝功能指标与主动脉夹层分期相关,TBIL、IBIL、ALB分别呈负相关(r=-0.286、P< 0.001,r=-0.261、P=0.002,r=-0.267、P=0.001),与ALP呈正相关(r=0.272、P=0.001).结论 主动脉夹层急性期肝功能受损更严重,肝功能损伤程度可能与主动脉夹层的分期相关.

    作者:张立;何亮;杜宇奎;买买提艾力·艾则孜;郭盛;张总刚;唐和年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针灸预处理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后内质网应激的影响

    目的 探讨针灸预处理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I/R)损伤后内质网应激的影响.方法 将60只大鼠分成假手术组、模型组及干预组,每组各20只.假手术组大鼠只在冠状动脉左室支左心耳下缘约0.5 cm处穿线,不结扎;模型组大鼠建立心肌I/R模型;干预组大鼠在I/R建模前7d连续给予电针预处理.于再灌注24 h后采用TUNEL法计算心肌细胞凋亡指数(AI)、Western blots检测心肌葡萄糖调节蛋白78 (GRP78)、C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同源蛋白(CHOP)、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12 (caspase 12)蛋白表达,同时每组各选取5只大鼠处死取心肌以检测p38信号通路磷酸化的情况. 结果 三组间AI、心肌组织GRP78、CHOP、caspase 12蛋白表达及心肌组织p38磷酸化水平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F=8.15、12.28、20.81、18.63、36.08,P均<0.05),进一步两两比较,各指标模型组及干预组蛋白表达显著高于假手术组,且模型组表达更为显著(P均<0.05).结论 针灸预处理可能通过抑制内质网应激对心肌I/R损伤起到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调节p38信号通路磷酸化水平有关.

    作者:翟昌林;唐关敏;胡惠林;徐文博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早期颅脑影像学改变在缺氧缺血性脑病远期预后判断中的作用

    目的 探讨颅脑影像学检查对心肺复苏术后缺氧缺血性脑病患者预后判断的价值.方法 17例心肺复苏术后确诊为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患者.根据患者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将患者分为恢复意识组(8例)和持续性植物状态组(9例).分别于心肺复苏术后2周内、1月内、3月内进行脑电图(EEG)、经颅超声多普勒(TCD)、CT、磁共振成像(MRI)检查.结果 恢复意识组和持续性植物状态组患者EEG及TCD检查检查均可出现β昏迷型脑电图、平坦波型脑电图、弥漫慢波、血流减慢等情况.而在CT或MRI检查时,恢复意识组患者影像学改变轻微局限,持续植物状态组2周内颅脑影像学检查可出现弥漫性脑水肿、蛛网膜下腔出血征象,1月内或3月内出现脑室旁白质大片异常信号且不断增多. 结论 颅脑影像学动态追踪检查可协助判断缺氧缺血性脑病远期预后.

    作者:周鸿雁;冼文彪;陈玲;范玉华;梁秀龄;裴中;曾进胜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新靶点细胞周期蛋白E干扰RNA对人脑胶质瘤细胞增殖及侵袭的影响

    目的 探讨新靶点细胞周期蛋白E干扰RNA对人脑胶质瘤细胞的增殖及侵袭转移能力的影响.方法 构建4个新靶点的Cyclin E干扰RNA的真核表达载体作为实验组(1至4组),同时设立U251人脑胶质瘤细胞为对照组(U251组).对实验组用双酶切和碱基序列测定的方法鉴定载体构建成功与否,转染载体到胶质瘤U251细胞株,通过RT-PCR的结果检测转染后Cyclin E mRNA表达量.对实验组及U251组用MTT法检测细胞增殖能力的变化,用Transwell小室法检测侵袭能力的变化. 结果 分别构建了4个新靶点的Cyclin E干扰RNA真核表达载体,Cyclin E mRNA表达明显受到抑制(P均<0.05),其中实验1组细胞与U251组相比增殖及侵袭能力减弱(P均<0.05).结论 新靶点Cyclin E干扰RNA使Cyclin E表达下调,从而导致人脑胶质瘤细胞增殖和侵袭能力减弱.

    作者:高乃康;呼格吉乐;韩艳秋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肾部分切除术后出血的危险因素分析及治疗

    目的 探讨肾部分切除术后出血的危险因素以及相关治疗. 方法 收集2005年1月至2013年12月间肾部分切除术后出血的患者,其中开放性肾部分切除术后5例,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后2例.将其与未出血患者比较探讨肾部分切除术后出血的危险因素.结果 7例患者出血表现为术后6 ~22d(平均14.9 d)内出现大量肉眼血尿,血红蛋白平均下降28.7 g/L.单因素分析发现肿瘤大小(≥4 cm)是肾部切术后出血的危险因素.7例出血患者均行超选择性肾动脉栓塞术,肾动脉造影提示6例为假性动脉瘤,1例为动静脉瘘,造影及栓塞过程顺利,血尿消失.随访10~38个月,未见肾出血再发、肾功能异常以及肾萎缩. 结论 肾部分切除术后出血往往为迟发性,其中肿瘤大小是术后出血的一个危险因素.超选择性肾动脉栓塞是治疗肾部分切除术后出血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袁利荣;汪超军;兰建宏;阮磊;鲁来兴;张承广;冯森强;金锴;谷陈斌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脓毒症相关性血小板减少症的危险因素及预后分析

    目的 研究脓毒症相关性血小板减少症的危险因素及对脓毒症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将95例脓毒症患者根据血小板是否减少分成病例组(45例,血小板减少组)和对照组(50例,血小板未减少).比较所有患者的一般情况、各实验室指标、28 d病死率及感染控制率,同时采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法分析脓毒症相关性血小板减少患者死亡危险因素,采用Kaplan-Meier绘制两组患者的生存曲线.结果 病例组患者中血液透析、肝素抗凝、解热镇痛药的使用,血培养阳性及发生弥漫性血管内凝血较对照组均明显偏高(P均<0.05),血小板低值、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同时与对照组相比较,病例组患者病死率升高,感染控制率偏低(P均<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血小板减少<3×109/L、血小板减少持续时间>7d、脓毒症休克、多器官功能衰竭是导致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Kaplan-Meier生存分析结果显示病例组28 d累计生存率为44.4%,对照组为64.0%. 结论 血小板减少<3×109/L、血小板减少持续时间>7d、脓毒症休克、多器官功能衰竭是脓毒症相关性血小板减少的独立危险因素,且脓毒症患者出现血小板减少预示患者病情危重,预后差.

    作者:孙建;吴伟东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不同剂量瑞舒伐他汀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的影响

    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s,ACS)是临床常见的心血管急症,其病理生理机制主要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或侵蚀继发完全或不完全闭塞性血栓形成.高敏C反应蛋白(highsensitivity C reactive protein,hs-CRP)作为一种急性时期反应蛋白,是反映机体炎症反应情况的敏感指标.基质金属蛋白酶-9 (matrix metalloproteinase,MMP-9)也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不稳定密切相关,既往研究表明二者均可作为ACS不稳定斑块的标志物[1].本文通过检测ACS患者在给予不同剂量瑞舒伐他汀4周前后血清hs-CRP、MMP-9表达含量及血脂的变化以探讨不同剂量瑞舒伐他汀对ACS患者炎症反应的影响.

    作者:王亚利;胡申江;王欢;毛萍;刘远伟;杜常青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气管支气管骨化症二例并文献复习分析

    气管支气管骨化症 (tracheobronchopathia osteochondroplastica,TBPO)是指气管、支气管黏膜下有多发性软骨或骨组织结节状增生并突向管腔的良性病变,起病缓慢,症状隐匿,易被漏诊和误诊,现将近年宁波市北仑区人民医院确诊的2例TBPO病例分析如下.

    作者:张敏珍;陈永斌;王悦虹;陈磊;王中原;沈毅弘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血浆脑利钠肽在不完全型川崎病患儿诊断中的临床意义

    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KD)是一种病因尚未明了的急性自限性血管炎症性疾病,好发于5岁以下的幼儿,病因尚未完全明确,可能与感染或其他因素触发的异常免疫反应以及基因易感性有关[1].KD的心脏损害靶点为冠状动脉,未经治疗或治疗不及时的KD患儿发生冠状动脉病变(coronary artery lesion,CAL)的机率为15%~25%,也是儿童获得性心脏病常见的病因之一[2].近年来,随着医学科技的发展,得到及时治疗的患儿CAL发病率已降至5%以下[3].目前,KD的诊断缺乏特异性辅助检查,主要依据其临床表现分为:典型KD和不完全型川崎病(incomplete KD,iKD).临床上,iKD的诊断存在一定的漏诊率.本研究旨在探讨血浆脑利钠钛(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BNP)对早期诊断iKD的临床价值.

    作者:郭伟;方俊梅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支气管哮喘患儿急性发作期血清瘦素含量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支气管哮喘是儿童常见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是由遗传、免疫和环境因素等协同参与而引起的临床综合征.目前,肥胖作为哮喘独立危险因素的观点已经基本达成共识[1].研究显示,瘦素是一种具有促炎作用的脂肪细胞因子,其与儿童支气管哮喘的发生密切相关[2].本研究通过检测支气管哮喘患儿急性发作期的血清瘦素水平,并与急性发作的严重程度进行相关分析,探讨其临床意义.

    作者:张军;陈双忠;楼寿增;徐春华;王陈裕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阿司匹林在卒中二级预防中的获益与风险

    脑卒中是老年人重要的致死、致残原因,调查资料显示,中国卒中的复发率占国际之首[1].阿司匹林是用于缺血性卒中二级预防的常用药物,在中国,阿司匹林1 00 mg/d的剂量应用为广泛,但此剂量能否有效减少缺血性卒中复发,是否会增加上消化道出血、颅内出血的风险性,针对这些问题,本研究选用脑梗死患者559例,采用回顾性病例队列研究半年,根据调查及分析结果,综合评价阿司匹林在卒中二级预防中的获益与风险.

    作者:孙毅鸿;王怡;高瞻;冯靓;郑荣远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重症医学科谵妄的发生、危险因素及预后调查

    谵妄是患者在较短时间内发生意识状况的混乱及认知功能的改变,在危重患者中普遍存在,常被医护人员忽视或由于其存在痴呆等情况而被误诊[1].国外相关资料显示,仅16%的医师使用谵妄评估工具,国内对谵妄的重视程度更低,漏诊情况更严重.谵妄经常被重症医学科医护人员认为是常见的、可逆的、非器质性且对预后没有影响的精神类疾病,实际与病死率增加、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延长、医疗费用增加等很多不良结局有关[2,5].本文就台州恩泽医疗集团重症医学科谵妄的流行病学、高危因素及预后进行一次前瞻性的调查研究,为早期预防与提高谵妄的认知及诊断提供依据,现报道如下.

    作者:陈鹏;陈文泽;王鑫;郑贞苍;张胜;章华萍;王锦栋;赵辉;张超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呼气末正压水平对脑出血患者颅内压及脑灌注压的影响

    脑出血常常合并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或者肺部感染[1],为纠正低氧血症需进行呼吸机正压通气.但呼气末正压(positive end-expiratory pressure,PEEP)的使用可诱导胸腔内高压、减少静脉回流量[2],有可能影响颅内压及脑灌注压.本研究中探讨不同呼气末正压水平与颅内压、平均动脉压及脑灌注压的变化关系,为临床实际运用提供依据.

    作者:胡罗文;王冀;魏庆庆;严宇鹏;孙颖颖;李莉;李鸥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早产儿胆红素神经毒性的风险和防治的研究进展

    高胆红素血症是新生儿时期常见的临床症状,可因胆红素神经毒性导致死亡和神经系统长期受损.近年来,普遍获得的Rh免疫预防、新生儿护理、有效的光疗、预防或早期治疗新生儿败血症、抗生素和药物的安全使用以及产伤的减少都有效地降低了早产儿核黄疸的发生率.然而,胆红素神经毒性仍与早产独立关联.

    作者:李渝华;郭梅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21例群体织纹螺中毒患者的急救和护理

    织纹螺俗称乌螺,是中国沿海一带人们喜食的海鲜.食用织纹螺中毒的事件时有发生,其发病急、进展快,严重者可致死亡[1].2012年7月9日至10日,浙江省温州市发生了一起因食用农贸市场销售的纹织螺所致的21人群体中毒事件,经及时抢救,20例患者康复出院,1例死亡,现将其急救和护理报告如下.

    作者:林碧;林碎钗;钱松泉;卢中秋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神经外科手术术后感染相关因素分析及防范措施

    神经外科术后感染不仅是外科常见的院内感染,也是衡量一家医院神经外科水平的一个重要方面.现对兰溪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术后感染的病例情况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以期进一步加强医院感染管理工作,提高医疗质量,有效预防和控制院内感染.

    作者:孙里杨;罗科辉;郭峰;夏小龙;张美彪;王列;郭熙雄;郑河;孙帆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急性缺血性结肠炎致门静脉积气一例报道

    门静脉积气(portalveinous gas,PVG)又称肝-门静脉积气,是急腹症一种罕见的伴发症[1].PVG发生时,肝门静脉血流受阻,侧支循环尚未建立,患者常来不及抢救治疗就迅速死亡,故本病发生、发展及痊愈过程的影像学资料尚未见报道.杭州市红十字会医院收治1例,其原发病为急性缺血坏死性结肠炎.本例经抢救治疗后痊愈,现将本例的临床及连续性随访影像学表现报道如下.

    作者:毛敏杰;许振琦;汪彩红;潘蕾;韩石平 刊期: 2014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