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研究昼夜节律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院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收集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就诊的STEMI患者212例,根据发病时间将患者分为上午组(84例)、下午组(64例)及夜间组(64例),比较三组患者住院期间的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和次要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并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对STEMI患者住院期间MACE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夜间组MACE [20.0%(13/64)、6.0%(5/84)、7.8%(5/64)]及恶性心律失常[18.8%(12/64)、2.4%(2/84)、4.7%(3/64)]发生率均显著高于上午组及下午组(P均<0.017),而上午组及下午组之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17).而三组患者间心功能不全、心律失常和出血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χ2=0.696、1.601、2.555,P=0.706、0.449、0.279).多因素Logistic结果显示夜间发病是STEMI患者住院期间发生MACE的危险因素[OR=3.736,95%CI(1.172,11.902),P=0.028].结论 夜间发病会增加STEMI患者院内发生MACE的风险.
作者:王欢;王云帆;孙秀华;张庆刚;王利宏;车贤达;屈百鸣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神经危重症患者床旁肌电图检查对患者诊断及预后判断的意义.方法 对2016年11月至2017年4月在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神经危重症病房(NCU)住院、且住NCU时间超过3 d的58例神经危重症患者进行床旁肌电图检查.检查项目包括运动神经传导、感觉神经传导、直接肌肉刺激.对超过两个肢体共计3条及以上运动和/或感觉神经传导出现异常定义为多发神经传导异常,并进行分组后病因分析、临床特点和电生理特点的比较.结果48.3%(28/58)患者呈多发神经传导异常,为多发神经传导异常组,其余30例患者为对照组.与对照组比较,多发神经传导异常组的急性病生理学和长期健康评价(APACHE)Ⅱ评分[(12 ± 5)分vs.(16 ± 6)分]、在院高脓毒症相关器官衰竭评分(SOFA)分值[4(3,6)分vs. 7(4,11)分]、脓毒症[11/30 vs. 21/28]及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发生率[2/30 vs. 10/28]均更高,预后情况中机械通气时间[0(0,4)d vs. 6(0,16)d]、ICU住院时间[8(5,13)d vs. 14(7,20)d]均更长,出院后30 d [4(3,4)分vs. 5(5,6)分]及90 d [3.0(2.0,4.0)分vs. 6.0(4.2,6.0)分]的改良Rankin评分(mRS)分值、30 d(2/30 vs. 12/28)及90 d(4/30 vs. 15/28)病死情况均更高(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多发神经传导异常是出院后30 d及90 d病死情况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多发神经传导异常患者电生理特点显示与其他病因组(14例)比较,危重病性神经肌病(CIPNM)组(14例)运动神经传导未引出复合肌肉动作电位(CMAP)波形的比例更高(6/90 vs. 15/87),而感觉神经传导异常占比均更低(58/83 vs. 28/81、29/37 vs. 14/37、29/44 vs. 14/44;P均<0.05).结论 神经危重症患者常存在周围神经肌肉病变,且病因复杂多样,床旁肌电图检查对神经危重症患者的病因鉴别具有重要意义,且对神经危重症患者预后判断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彭郁;吴敏仪;林镇洲;姬仲;吴永明;潘速跃;王胜男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绝经后女性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HD)患者的危险因素及其焦虑抑郁状态.方法 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行冠状动脉造影术的绝经后女性CHD患者228例.根据冠状动脉造影术中Gensini评分是否≥41分分为支架组(150例)及造影组(78例).比较两组患者的雌二醇、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卵泡刺激素(FSH)及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并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同时采用Ridit分析对两组患者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S)评分进行比较,采用Spearson相关分析探讨支架组患者Gensini评分与HADS评分的相关性.结果 与造影组比较,支架组患者的雌二醇 [(14.9 ± 1.1)ng / L vs.(10.9 ± 0.4)ng/L,t=3.324,P=0.001]及HDL-C[(1.236 ± 0.043)mmol/L vs.(1.132 ± 0.023)mmol/L,t=2.343,P=0.020]水平明显降低,总胆固醇[(5.16 ± 0.04)mmol/L vs.(6.18 ± 0.08)mmol/L,t=11.845,P<0.001]、LDL-C [(2.90 ± 0.06)mmol/L vs.(3.72 ± 0.06)mmol/L,t=8.713,P<0.001]及HCY[(10.64 ± 0.26)μmol/L vs.(17.81 ± 0.60)μmol/L,t=11.057,P<0.001]水平明显升高,而两组患者FSH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0.9 ± 1.3)IU/L vs.(20.8 ± 0.7)IU/L, t=0.055,P=0.082].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雌二醇、总胆固醇、HDL-C、LDL-C及HCY水平是绝经后女性CHD患者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同时,造影组患者HADS评分明显优于支架组(u =1.110,P < 0.05).且支架组患者 Gensini 评分与 HADS 评分呈正相关性(r = 0.604,P <0.05).结论 雌二醇、总胆固醇、HDL-C、LDL-C及HCY水平是绝经后女性CHD患者的独立危险因素,且患者的焦虑抑郁状态与冠状动脉病变呈正相关.
作者:李开军;吴聪聪;吴伟东;曾春来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Slit2/Robo4信号通路在输血相关急性肺损伤(TRALI)体外模型中的表达及作用.方法 采用两次打击多形核中性粒细胞(PMNs)介导的人肺微血管内皮细胞(HMVECs)损伤模型作为TRALI体外模型,培养0、0.5、1、2、4、6 h后,采用Western-blotting法检测Robo4和血管内皮细胞钙粘连蛋白(VE-cadherin)表达,反转录酶PCR(RT-PCR)检测Robo4和Slit2信使RNA(mRNA)表达,体外内皮细胞通透性实验测定HMVECs通透性.加入不同浓度Slit2-N(0、0.5、1、4、10、20 μg/L)与HMVECs一起温孵24 h后,检测HMVECs完整性和通透性.结果在TRALI体外模型中,Robo4和Slit2 mRNA的表达在各时间点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2.880、11.060,P均<0.001);两者在2 h(0.72 ± 0.04、0.78 ± 0.05)、4 h(0.49 ± 0.04、0.49 ± 0.06)和6 h(0.34 ± 0.03、0.43 ± 0.11)均显著低于0 h(1.29 ± 0.06、1.40 ± 0.0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Robo4蛋白表达在各时间点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1.560,P<0.001);其在2、4和6 h(0.99 ± 0.04、0.66 ± 0.03、0.45 ± 0.04)均显著低于0 h(1.44 ± 0.0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同时发现,VE-cadherin蛋白表达在各时间点的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F=9.667,P<0.001);与0 h(1.46 ± 0.09)比较,VE-cadherin的表达在2、4和6 h(0.91 ± 0.08、0.78 ± 0.05、0.50 ± 0.04)也均有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体外内皮细胞渗透性试验提示, HMVECs 通透性在各时间点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 = 21.940,P < 0.001);与0 h(1.42 ± 0.16)比较,HMVECs通透性在2、4、6 h(4.00 ± 0.35、5.70 ± 1.71、10.02 ± 2.24)均有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加入外源性Slit2-N后,VE-cadherin蛋白表达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3.220,P<0.001);与0 μg/L Slit2-N组(0.41 ± 0.08)相比,VE-cadherin在4、10、20 μg/L Slit2-N组表达(1.19 ± 0.35、1.49 ± 0.13、2.12 ± 0.21)均有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体外内皮细胞渗透性实验提示,HMVECs通透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9.430, P<0.001);与0 μg/L Slit2-N组(10.0 ± 2.2)相比,HMVECs通透性在4、10、20 μg/L Slit2-N组(4.2 ± 1.1、2.1 ± 0.7、1.8 ± 0.8)均有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Slit2/Robo4信号通路可能参与TRALI的病理生理过程;使用外源性Slit2-N能调节TRALI体外模型中HMVECs的完整性和通透性,为治疗TRALI提供新的思路.
作者:魏大臻;王本极;林孟相;郭献阳;程碧环;龚裕强;应斌宇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不同程度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肺泡微环境的变化对肺成纤维细胞(LF)的影响.方法 以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绍兴市人民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CU)收治的58例符合ARDS诊断标准的患者,依据患者氧合指数和柏林定义标准将患者分为轻度组(26例)、中度组(15例)、重度组(17例),另纳入10例行机械通气但无肺部疾病患者作为无肺损伤组.所有入选患者均进行支气管肺泡灌洗,留取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标本,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其中白细胞介素1β(IL-1β)、角质细胞生长因子(KGF)和肝细胞生长因子(HGF)水平,并进行蛋白定量及细胞计数.同时,体外培养肺成纤维细胞系MRC-5细胞,与各组患者BALF共培养,采用Transwell法检测细胞迁移能力,采用Western-blotting法检测各组细胞CollagenⅠ和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α受体(PDGF-Rα)表达.结果 与无肺损伤组比较,ARDS轻度组、中度组及重度组患者的IL-1β[12(8,21)、776(449,943)、802(691,1 004)、886(548,1 130)ng/L]、KGF [2.0(1.0,2.2)、19.0(15.8,24.5)、41.4(36.2,57.3)、64.7(49.2,82.1)ng / L]、HGF [90(75,106)、514(373,785)、867(674,1 248)、940(660,1 344)ng/L]、蛋白含量[(0.09 ± 0.03)、(0.29 ± 0.10)、(0.45 ± 0.09)、(0.68 ± 0.16)g/L]及细胞总数[(2.4 ± 0.6)、(16.5 ± 2.1)、(17.8 ± 2.0)、(18.2 ± 2.0)× 109个/mL]均明显升高(Z=26.182、55.871、36.354,F=72.860、177.291,P均<0.05),且与重度组患者比较,轻度组及中度组患者的KGF水平及蛋白含量显著降低(P均<0.05),轻度组仅HGF水平及总细胞数明显降低(P均<0.05),而ADRS各组间IL-1β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同时,与无肺损伤组比较,ARDS各组间趋化指数均明显升高(F=12.291,P=0.003),且重度ARDS组患者明显高于轻度及中度组患者(P均<0.05).四组间CollagenⅠ蛋白及PDGF-Rα蛋白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358.943,P=0.001;F=4.574,P=0.002).ARDS各组CollagenⅠ蛋白明显高于无肺损伤组,且中度、重度组明显高于轻度组(P均<0.05).而PDGF-Rα蛋白在无肺损伤组和轻度组几乎无表达,但在中度、重度组均有明显表达(P均<0.05).结论 随着ARDS程度的加重,BALF中KGF、HGF明显上升,BALF可通过诱导LF表达PDGF-Rα和CollagenⅠ,促进LF的迁移与分化.
作者:严一核;孙雪东;李智鑫;马叶萍;应利君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侧卧位与半卧位对脑卒中合并肺炎、呼吸衰竭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5年1月至2017年7月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因脑卒中合并肺炎、呼吸衰竭需要有创机械通气的患者68例,分为侧卧位组(37例)和半卧位组(31例).记录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比、急性病生理学和长期健康评价(APACHE)Ⅱ评分、脑卒中类型等一般资料;比较两组患者机械通气期间的痰液量、氧合指数、临床病死率、脱呼吸机成功率、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天数以及侧卧位组患者侧卧位前后心率和平均动脉压;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脑卒中合并肺炎、呼吸衰竭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 机械通气第3、5天时,侧卧位组患者的痰液量分别为(41 ± 18)、(35 ± 16)mL,半卧位组患者的痰液量分别为(66 ± 30)、(57 ± 29)mL,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179、2.776,P均<0.05);机械通气第5天时,侧卧位组患者的氧合指数较半卧位组显著升高[(288 ± 43)mmHg vs.(254 ± 32)mmHg;t=2.802,P=0.008].侧卧位组患者侧卧位前5 min和侧卧位后5、15 min的心率分别为(92 ± 16)、(100 ± 17)、(96 ± 17)次/min,平均动脉压分别为(109 ± 12)、(115 ± 11)、(112 ± 11)mmHg,结果显示,侧卧位后5、15 min患者心率及平均动脉压均较侧卧位前5 min明显升高(P均<0.001).两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比较,侧卧位组患者较半卧位组显著降低[4(4,7)d vs. 6(5,10)d,χ2=2.601,P=0.009].将体位、性别、年龄、APACHEⅡ评分和脑卒中类型纳入 Logistic 回归分析,发现年龄 [OR = 0.921,95% CI (0.860,0.985),P=0.017]是脑卒中合并肺炎、呼吸衰竭患者预后的保护因素,APACHEⅡ评分[OR=1.357,95%CI(1.162,1.584),P<0.001]是脑卒中合并肺炎、呼吸衰竭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结论 侧卧位可以明显减少脑卒中合并肺炎、呼吸衰竭患者每日痰液量,改善氧合指数,缩短机械通气时间,但对于患者病死率无影响.
作者:康现鑫;康凯;费东升;金松根;孙国栋;罗云鹏;赵鸣雁;杨松林;曹延会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食道压监测调整呼气末正压的方法在改善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术后低氧血症中的疗效.方法 将2016年1月至2017年2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医院重症医学科收住的40例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术后低氧血症患者分为食道压监测组和常规治疗组,每组各20例.记录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及预后状况,比较两组患者气体交换及呼吸力学指标,包括呼气末正压、氧合指数、呼气末跨肺压、吸气末跨肺压、肺驱动压、肺弹性阻力、胸壁驱动压、胸壁弹性阻力、呼吸系统驱动压及呼吸系统弹性阻力.结果 两组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术后低氧血症患者入组时、入组24 h和入组48 h的呼气末正压、动脉血氧合指数、呼气末跨肺压、肺驱动压和肺弹性阻力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9.583、9.544、17.806、4.799、6.830,P=0.004、0.004、<0.001、0.035、0.013),进一步两两比较发现,食道压监测组患者入组24 h和入组48 h的呼气末正压、动脉血氧合指数及呼气末跨肺压均较常规治疗组显著升高(P均<0.05),而肺驱动压和肺弹性阻力均较常规治疗组显著降低(P均<0.05).与常规治疗组比较,食道压监测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明显降低 [(68 ± 20)h vs.(55 ± 16)h,t=2.261,P=0.030] 明显缩短;而两组患者住ICU时间[(101 ± 26)h vs.(92 ± 24)h,t=1.226,P=0.228]及和28 d病死率(10% vs. 5%,χ2=0.360,P=0.548)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根据食道压监测调整呼气末正压可以明显改善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术后低氧血症患者的氧合指数,降低肺驱动压及肺弹性阻力,缩短患者机械通气时间.
作者:孙芳;章文豪;章淬;赵谊;祁祥;陈永铭;穆心苇 刊期: 2018年第03期
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embolism, VTE)是包括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和其继发的肺栓塞在内的一组血栓栓塞性疾病,是遗传性和获得性等多种危险因素共同作用的全身性疾病.国外大规模临床研究结果显示,内科住院患者如不采取血栓预防措施,VTE的患病率为4.96%~14.90%,约5%的患者可能患致死性肺栓塞[1].在危重患者中VTE的患病率更高,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VTE的患病率达30%~50%[2].国内研究结果显示,脑卒中患者VTE的患病率为12.4%~21.7%[3-4].肺栓塞是VTE严重的临床表现,15%的肺栓塞患者在患病1个月内死亡,30%的幸存者未来10年内复发,肺栓塞非完全缓解会继发血栓性肺动脉高压[5].由于肺栓塞临床表现多样且无特异性,可无症状或突然死亡,有资料报导死于肺栓塞患者死前未能确诊的达59%,故按临床症状分为临床不能诊断的隐匿性肺栓塞和临床可诊断的显性肺栓塞[6-7].约1/3的肺栓塞低危患者早期预后不良,而其中隐匿性肺栓塞易漏诊、误诊及诊断不及时,贻误佳救治时机,更易造成患者致残、死亡[8].
作者:邵慧军;潘小玲;陈红芳 刊期: 2018年第03期
临床上使用的很多药物,因其特殊的理化性质及其制剂方式,在进行静脉注射时会产生注射痛,而且这类疼痛往往比较强烈,给患者造成强烈的不适感,对儿童更加容易造成恐惧情绪.丙泊酚是临床麻醉中常用的药物,它经前臂头静脉或手背静脉注射,疼痛发生率为68%~72%,儿童更高[1].因此,本研究通过不同利多卡因用药方式观察对儿童丙泊酚注射痛的预防效果.
作者:杨佳讯;吴劲燕 刊期: 2018年第03期
外伤性硬膜下积液(traumatic subdural effusion,TSDE)是颅脑外伤常见并发症之一,临床观察证实部分硬膜下积液演变为慢性硬膜下血肿(chronic subdural hematoma,CSDH),而动物实验及临床研究均证实口服阿托伐他汀可有效促进CSDH吸收 [1-3].选取扬州大学附属医院2015年12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TSDE患者进行口服阿托伐他汀治疗,结果表明积液转化为CSDH的概率显著降低,现将临床经验总结如下.
作者:曹德茂;齐文涛;武永康;彭爱军;王友伟;朱劲龙;申宝玺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缺血性脑卒中是由于缺血引起的急性局部、短暂或持久的脑损害,在中国,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年内的复发率为17.7%,而复发性缺血性脑卒中比首次卒中更易导致严重的致残或死亡,预后比首次卒中更差[1-2].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除了基础的药物治疗以外,氧疗是不可或缺的辅助治疗[3].研究显示,高压氧辅助治疗可减少缺血性脑卒中的复发率,但由于高压氧治疗有较多的限制,很多老年患者无法完成此项治疗[4].近年来无创正压机械通气作为氧疗工具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并且呼气末正压能够调节脑灌注压,但在复发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研究较少[5-6].本研究旨在将无创正压机械通气用于复发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探讨其对复发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羊炜霞;王招娣;郭慧洁;虞玉茹 刊期: 2018年第03期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是临床常见的一种急危重症,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ARDS 占全球重症监护室(intensive care unit,ICU)入院患者的10%,病死率持续超过40%[1].ARDS临床主要表现为严重低氧血症、双肺炎症浸润伴顺应性降低.而肺泡塌陷被认为是ARDS重要的病理生理特征,也是导致顽固性低氧的病理改变基础[2].应用肺复张手法或呼气终末正压(positive end-expiratory pressure,PEEP)复张塌陷肺泡,是ARDS常用的治疗手段,但常规肺复张方法存在:可能加重肺损伤,导致循环干扰,部分塌陷肺泡不能实现复张等问题[2].本研究采用CT定位塌陷肺叶,将纤维支气管镜放到目标肺叶的支气管内,持续正压通气使得塌陷肺泡实现精准复张,在复张塌陷的肺组织的同时,避免传统肺复张手法对正常肺组织造成的气压伤,并将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降到低,减少因实施肺复张给患者带来的副作用,提高肺复张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李泉;刘玲;曹坤跃;孙海军 刊期: 2018年第03期
机体处于某些病理状态,如严重创伤、感染、肿瘤、缺血再灌注以及自身免疫性疾病时,循环游离DNA(circulating cell-free DNA,ccfDNA)含量明显升高.新研究发现,ccfDNA作为一种潜在致病因素,可能加快疾病进展[1].同时,对其含量及质量进行检测,发现ccfDNA可为疾病的早期诊断、预后评估提供重要的临床参考价值.脓毒症是外科ICU常见和复杂的问题之一,是导致全球患者死亡和危重病的主要原因之一,也是研究学者受关注的热点.随着研究的深入,大量研究表明异常增高的 ccfDNA 参与脓毒症的发生与发展,然而在ccfDNA的来源、致病机制、诊断应用、疾病预后等方面仍存有争议 [2-3].本文将结合国内外新文献,对ccfDNA在脓毒症中的来源、致病机制以及其作为一种生物学标志物在脓毒症的应用等相关研究现状作一综述,报告如下.
作者:王士凯;丁威威 刊期: 2018年第03期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sseminated intravascular coagulation,DIC)不是独立的疾病,而是一种获得性凝血功能紊乱综合征,以全身凝血系统的止血凝血机制失衡与过度激活、纤维蛋白溶解系统的严重紊乱、多器官内微血栓形成等为特征,部分患者可出现广泛出血和多器官功能衰竭而导致死亡[1].根据临床表现不同,脓毒症DIC可分为显性DIC和非显性DIC.感染是DIC常见的原因.机体对感染的反应失调而导致危及生命的器官功能障碍时,即为脓毒症[2].30%~50%脓毒症患者出现DIC,约占DIC总数的50%[3].脓毒症DIC病死率达28%~43%[4].抗凝一直是脓毒症DIC治疗的热点和难点[5].本文对脓毒症DIC的抗凝治疗进展做一综述.
作者:王力军;刘艳存;寿松涛;柴艳芬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前,乳腺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术后辅助化疗已经是乳腺癌标准治疗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1-2].近年来,临床实践显示,乳腺癌术后,只有按期和足量的化疗方案,方能保证好的疗效,若化疗延期超过2周,或剂量降低到预定的85%以下,则疗效显著降低[3].但是,化疗会引起骨髓抑制,导致患者中性粒细胞减少,甚至发生严重并发症,如发热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febrile neutropenia,FN)等[4-5].因而,自2013年,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National Comprehensive Cancer Network,NCCN)指南强调,在乳腺癌术后辅助化疗的同时给予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recombinant human granulocyte colony-stimulating factor,rhG-CSF)治疗,能加速中性粒细胞的恢复,减少化疗的并发症[6].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pegylated recombinant human granulocyte colony-stimulating factor,PEG-rhG-CSF)属于rhG-CSF的长效型衍生物.本研究旨在观察PEG-rhG-CSF防治乳腺癌术后化疗所致中性粒细胞减少的疗效,并将结合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徐淑英;董力枫;蒋晓燕;程月红;钟梅;谢燕红;叶志弘 刊期: 2018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