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是全球常见的高致死率的恶性肿瘤之一.虽然全球范围内的戒烟潮有效地减少了肺癌的发生,但是鉴定出肺癌相关基因,有助于理解癌症发生发展机制,从而为肺癌的预防和靶向治疗奠定基础.通过全基因组关联分析,鉴定出肺癌发生的相关候选基因,包括染色体上三个区域5p15,6p21和15q25,涉及的基因包括乙酰胆碱受体基因,端粒酶基因和CLPTM1L基因等.随之,研究者又鉴定出更多的导致肺癌的遗传易感性因素,包括一些罕见的基因变异,如CHEK2基因,以及启动子超甲基化等.本综述从影响肺癌风险性的基因、肺癌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启动子超甲基化三个方面简述了肺癌相关基因的研究进展.
作者:何正;魏玲;王成彬 刊期: 2015年第01期
假体周围关节感染(Periprosthetic joint infection,PJI)的诊断目前在临床上主要采取病史询问、体格检查、血清检测和滑液微生物培养的途径.血清生物标记物如红细胞沉降(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是目前常规用于临床诊断的,但是这些指标在所有炎症反应中都会出现升高,因此目前迫切地需要特异性更高的的生物标记物来更有效诊断PJI.血清生物标记物诸如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肿瘤坏死因子-ɑ(tumor necrosis factor-ɑ,TNF-ɑ)等可能对于PJI的诊断具有更高的特异性.PJI患者的滑液生物标记物包括IL-1β、IL-6、IL-17、TNF-ɑ、干扰素-δ(interfeton-δ)和VEGF表现出升高,更特异的滑液生物标记物包括滑液CRP、ɑ-防御素(humanɑ-defensin)、白细胞酯酶和抗菌肽LL-37,这些指标可能在未来对PJI的诊断特异性和敏感性方面有一定的提升作用.
作者:王驰;李睿;段晋燕;王成彬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烟雾可以引起相应的肺部疾病如:肺气肿、急性肺损伤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等.因烟雾的成分不同造成的疾病及程度也不同.由于吸烟与肺部疾病的发生为密切,所以近几年来国内外对于香烟烟雾诱导肺部损伤的研究比较多,而对于火药烟雾对人体损伤的研究还比较少.葛根素是纯中药提取物,具有抗氧化作用及调节相关通路的作用,所以本研究主要就香烟烟雾及火药烟雾对细胞损伤的机制和葛根素的保护作用进行探讨.
作者:陈运霞;王成彬 刊期: 2015年第01期
弱精症是导致男性不育的主要因素之一,然而其发病机制尚待研究.近年来,线粒体的研究在生殖领域逐步开展,mtDNA与人类男性不育症的相关性研究己成热点.一系列研究发现线粒体基因片段缺失如4977bp等以及发生在POLG、ND4、tRNA、ATPase6等线粒体基因上的点突变与弱精症存在相关性.为进一步阐述弱精症的分子机制,明确弱精症的诊断和靶向治疗提供依据.
作者:梁爽;王成彬 刊期: 2015年第01期
TaqMan探针法实时荧光定量PCR因其重复性好、特异性强、线性范围宽等特点在各个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内标系统的引入进一步提升了该方法的灵敏度,增加了其可靠性和实用性.然而,这一技术也因为假阴性和假阳性问题存在着改进的空间.本文从TaqMan探针法的简介、研究进展以及应用前景展开综述.
作者:姜文灿;岳素文;江洪;王成彬 刊期: 2015年第01期
急性肺损伤(acute lung injury,ALI)和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的发病机制十分复杂,其中失控的炎症反应是发病机制的核心.以往的研究较多集中在固有免疫细胞(如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它们是急性肺损伤时主要的炎症细胞,但是不能完全解释ALI/ARDS的发病机制.研究发现机体存在的Th17和Treg两种细胞,虽功能不同,但是二者之间有着复杂的相关关系,可能存在Th17/Treg平衡.炎症反应可打破Th17/Treg平衡,这一平衡的打破作为ALI/ARDS发病的机制之一近年来引起了较多关注和研究,本文就此作一简要综述.
作者:张帆;王成彬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 研究刀豆氨酸-甘氨酸-溴麝香草酚蓝培养基(CGB培养基)在区分新生隐球菌和格特隐球菌中的作用.方法 将已鉴定并报告为新生隐球菌的219株不重复的保存菌种经复苏后接种至CGB培养基进行筛选.对筛选阳性的菌株以及随机选择筛选阴性的菌株进行PCR扩增,将扩增的IGS1、URA5和GPD1基因产物进行测序,与基因库中的标准序列进行比对.结果 既往报告为新生隐球菌的219株菌中,有3株在CGB培养基上生长且使菌落周围培养基颜色变为蓝色,筛选为阳性,其余216株在CGB培养基上虽有生长,但培养基颜色无变化;3株显色阳性菌经基因扩增和测序鉴定为格特隐球菌,2株显色阴性菌基因扩增及测序鉴定为新生隐球菌格鲁比变种.结论 格特隐球菌在CGB培养基上生长产生明显的颜色变化,可用于其与新生隐球菌的鉴定.
作者:沈定霞;吴华;薛新颖;曹敬荣;刘智勇;金鑫;匡慧慧;沈跃云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 Th1/Th2/Th17平衡在炎症反应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探讨葛根素(Pue)能否通过对Th1/Th2/Th17平衡的免疫调节作用而减轻黑火药烟雾所致大鼠肺损伤的炎症反应.方法 将健康成年雄性Wistar大鼠4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Con组)、葛根素空白组(Pue组)、吸入性肺损伤组(ALI组)、葛根素治疗组(ALI+Pue组),每组10只.使用自制发烟装置建立大鼠吸入性肺损伤模型,Pue组和ALI+Pue组均按100mg/kg剂量在烟雾吸入后30min行腹腔注射;Con组、ALI组行腹腔注射生理盐水(12ml/kg).24h后检测各组大鼠肺血管通透性的标志包括肺湿/干重比(W/D)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的蛋白含量,中性粒细胞聚集和激活的标志{肺组织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BALF中细胞计数及白细胞分类计数,观察肺组织的大体及病理学改变,并用流式细胞仪分析外周血Th1/Th2/Th17细胞的表达.结果 ALI组肺W/D、BALF蛋白含量、MPO活性、细胞计数显著高于Con组、Pue组(P<0.05).ALI+Pue组肺W/D、BALF蛋白含量、MPO活性、细胞计数显著低于ALI组(P<0.05).ALI组的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巨噬细胞均大于Con组、Pue组(P<0.05).ALI+Pue组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明显低于ALI组(P<0.05),但是ALI+Pue组巨噬细胞与ALI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光镜下可见Con组、Pue组大鼠肺泡结构完整、清晰,肺泡腔干净,肺泡间隔均匀一致,间质无炎细胞浸润;烟雾吸入后24 h的ALI组大鼠肺泡间隔增厚,腔内可见渗出,肺泡间质可见炎细胞浸润;ALI+Pue组肺组织水肿及肺泡间质炎性细胞浸润程度均较ALI组减轻.Th1细胞在ALI组的比例低于Con组、Pue组(P<0.05);Th1细胞在ALI+Pue组的比例高于ALI组(P<0.05).Th2细胞在ALI组的比例高于Con组、Pue组(P<0.05);Th2细胞在ALI+Pue组的比例低于ALI组(P<0.05).Th17细胞在ALI组的比例高于Con组、Pue组(P<0.05);Th17细胞在ALI+Pue组的比例低于ALI组(P<0.05).结论 葛根素通过对Th1/Th2/Th17平衡的免疫调节作用对黑火药烟雾所致大鼠肺损伤发挥保护作用.
作者:张帆;王正冠;李绵洋;兰亚婷;陈运霞;王成彬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轻链型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实验室检查的特点.方法 对27例轻链型MM和38例IgG型MM病例的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轻链型MM的RBC、HB、CRE、β2-微球蛋白、IgG与IgG型MM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轻链型MM的肾功能损害、贫血、感染程度高于IgG型MM.
作者:杨新宏;杨晓峰;齐曼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 比较间接免疫荧光法(IIF)筛查抗核抗体(ANA)与免疫印迹法(LIA)检测抗核抗体谱(ANA谱)特异性抗体结果的一致性,分析二者的相互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 2012年6月~2012年12月期间在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风湿病科住院的503例患者,分析其ANA与ANA谱检测的一致性.将ANA与ANA谱的联合检测结果分为ANA+/ANA谱+、ANA+/ANA谱-、ANA-/ANA谱+、ANA-/ANA谱-四组,比较各组间的差异,并分析各类型自身免疫性疾病(AID)患者的分布情况.后探讨AID患者ANA与ANA谱非一致时所检测出的核型及特异性抗体的特点.结果 ANA与ANA谱检测结果无显著统计学差异,两者符合率为77.27%,不符合率为22.73%.ANA+/ANA谱+,ANA+/ANA谱-,ANA-/ANA谱+三组统计显示AID与非AID患者的概率不相同;ANA-/ANA谱-组AID与非AID患者的概率相同.结论 ANA与ANA谱联合检测比单一检测时阳性预测值(PPV)提高,假阴性率(FNR)减低.ANA+/ANA谱+,ANA+/ANA谱-,ANA-/NA谱+三组对AID疾病有鉴别意义,而ANA-/ANA谱-组对AID无鉴别意义.
作者:李琦;彭旭娇;郭慧娟;高洁;陈丽丽;刘文娟;李雪;尚晓泓 刊期: 2015年第01期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01期
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现代化医疗器械逐渐应用于临床检验工作中,新仪器与新方法为临床诊断及治疗工作提供了更为精确的依据.质量控制作为临床医学检验的关键点,如何做好质量控制管理工作,提高检验质量,已成为目前临床检验工作中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基于此,笔者对影响临床生化检验质量的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完善检验质量管理体系、提高生化检验质量的管理策略.
作者:王秋菊;肖辉建;徐淑端;凌月明 刊期: 2015年第01期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