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临床检验(电子版)杂志

临床检验(电子版)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卫生部
  • 主办单位:人民军医出版社
  • 国际刊号:2095-2775
  • 国内刊号:11-9316/R
  • 影响因子:
  • 创刊:
  • 周期:
  • 发行:
  • 语言:中文
  • 邮发:
  • 全年订价:0.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
  • 临床医学
临床检验(电子版)杂志   2016年4期文献
  • 吸入糖皮质激素联合长效β2-受体激动剂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疗效

    目的 分析应用长效β2-受体激动剂与糖皮质激素联合疗法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随机选择2015年5月-2016年5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中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10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单一药物组与联合药物组,每组50例.其中单一药物组患者采用吸入药物福莫特罗的疗法,而联合药物组患者应用吸入药物福莫特罗联合布地奈德的疗法.分析两组患者在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与3个月时的肺功能状况.结果 两组患者在治疗前的肺功能指标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后1个月与3个月时的肺功能状况比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联合药物组患者在治疗后1个月与3个月时的肺功能状况比单一药物组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长效β2-受体激动剂与糖皮质激素联合疗法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治疗中的作用优异,可有效增强机体的肺功能状况.

    作者:刘炜;纪小平;潘泽斌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血液透析、血液灌流不同治疗时间以及不同护理方式对糖尿病肾病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机体内炎性因子的影响

    目的 探讨血液透析、血液灌流不同治疗时间以及不同护理方式对糖尿病肾病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机体内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4年11月-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糖尿病肾病患者88例为研究对象,经抽签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4例.两组糖尿病肾病患者均接受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治疗,对照组患者在临床对症治疗基础上接受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用相应护理干预措施.比较治疗后两组糖尿病肾病患者机体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2(interleukin-2,IL-2)的检测结果.结果 经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治疗基础上给予相应模式护理后,两组糖尿病肾病患者的TNF-α、IL-2检测结果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研究组相应炎性因子改善效果较对照组更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糖尿病肾病患者给予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治疗过程中,在提供常规护理时加用相应护理干预可显著提高其微炎状态改善效果,有利于保障患者疗效及预后.

    作者:吴文婷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水痘疫苗对水痘发病率和病情的作用分析

    目的 分析水痘疫苗对水痘发病率和病情的作用.方法 选择我院2013年1月-2015年1月期间收治的水痘患者18例,其中有疫苗接种史的患者9例,未有过疫苗接种史的患者9例,其后对其临床资料予以回顾性分析,将水痘发病率和病情进行分析.结果 有疫苗接种史的9例患者中,重型患者2例,轻型患者7例,轻型占比为77.8%.未有过疫苗接种史的9例患者中,重型患者4例,轻型患者5例,轻型占比为55.6%;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对本组患者进行为期1年的随访,本组患者接种疫苗后,1例患者出现水痘,水痘发生率为5.6%.结论 水痘疫苗可以使水痘发生率得以控制.

    作者:王书宇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伏立康唑治疗小儿恶性血液病真菌性肺炎的效果

    目的 探究伏立康唑治疗小儿恶性血液病真菌性肺炎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6年6月收治的小儿恶性血液病真菌性肺炎患者4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对照组患儿采取卡泊芬净治疗,观察组患儿采取伏立康唑治疗.对两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对比.结果 在临床治疗效果方面,观察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90.0%)高于对照组(6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对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观察组患儿的不良反应发生率(10.0%)显著低于对照组(3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儿恶性血液病真菌性肺炎患者通过伏立康唑治疗后取得的临床成效显著,在提高治疗效果的同时,使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降低,应大力推广应用.

    作者:崔永忠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吸附百白破疫苗预防接种副反应的原因和预防对策

    目的 探讨吸附百白破疫苗预防接种副反应的原因和预防对策.方法 选取2012年6月-2014年6月于我院预防接种门诊接种吸附百白破疫苗的2,860例儿童作为观察对象,依据月龄分为加强免疫组(18月龄-24月龄,n=2,235)和基础免疫组(3月龄-6月龄,n=625),2,860例儿童中有40例出现副反应,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分析副反应出现的原因,研究相应的预防对策.结果 对两组副反应情况进行比较,加强免疫组的全身反应、局部反应发生率均显著高于基础免疫组(P<0.05);春冬季接种的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夏秋季,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接种吸附百白破疫苗时需要选择准确的接种途径,明确接种部位,充分摇匀药液,并做好接种前后消毒和卫生宣教工作;尽量避免炎热高温季节接种疫苗.

    作者:曹爱英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新生儿乙肝疫苗接种对乙肝病毒表面抗原阳性率的影响

    目的 分析新生儿乙肝疫苗接种对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epatitis B virus surface antigen,HBsAg)阳性率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4年6月-2015年10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40例1个月内的新生儿,按照采血时新生儿周龄划分为A组(n=100)和B组(n=40),A组为周龄在1周以下,B组为周龄在1周以上至1个月内.采用化学发光(定量分析)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定性分析)对接种乙肝疫苗后血清中的HBsAg进行检测.对两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A组新生儿的定量阳性率为18%,定性阳性率为6%;B组新生儿的定量阳性率为5%,定性阳性率为5%,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少数新生儿进行乙肝疫苗接种后其HBsAg经检查呈现阳性,但这并不是乙肝病毒感染.

    作者:张丽;陈波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药物治疗和药物联合PCI治疗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预后对比

    目的 对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应用药物治疗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治疗的预后情况进行比较.方法 选取我院2013年2月-2015年9月接收的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药物组和PCI组,每组30例.药物组患者采用药物治疗,PCI组在药物组基础上加用PCI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以及终点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PCI组患者主要终点事件与次要终点事件的中位生存时间均高于药物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CI组患者主要终点事件与次要终点事件发生率均低于药物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应用PCI治疗,可延长患者中位生存时间,降低不良终点事件发生率,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作者:邹育海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中医辨证治疗对中晚期大肠癌术后患者的疗效及预后的影响

    目的 分析中医辨证治疗对中晚期大肠癌术后患者的疗效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取2015年2月-2016年2月于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IIb期-IIIc期大肠癌患者100例,将患者随机分为化疗组与中医组,各50例.化疗组患者采用化疗,中医组患者在化疗的基础上进行辨证给予中医药剂.分析两组患者的1年生存率、复发转移率与T淋巴细胞、癌胚抗原含量的状况.结果中医组患者的1年生存率、癌胚抗原含量与CD4+T淋巴细胞指标比化疗组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医组与化疗组患者的复发转移率之间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应用中医辨证方法对行手术后的中晚期大肠癌患者的疗效优异,能够显著增加患者的生存率,调节机体的免疫功能.

    作者:陈卫东;李五生;马亮;余腾江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生化检验对糖尿病的诊断价值评估

    目的 探讨生化检验在糖尿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2016年1月-12月我院收治的糖尿病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5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检验,研究组患者采取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进行生化检验,对两组患者的诊断有效率进行对比.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诊断有效率高达95.56%,对照组为77.78%,研究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生化检验应用在糖尿病诊断中可以明显提高诊断有效率,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秦蕾;张亚文;杨旭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乳腺X线立体定位细针引导切检术的临床应用分析

    目的 探究在乳腺切检术中应用X线立体定位细针引导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08年1月-2012年12月我院收治的乳房包块患者30例,对其临床资料以回顾性的方法进行分析,归纳在乳腺切检术中X线立体定位细针引导的应用价值.结果 30例患者中,26例定位满意,准确率达到86.7%,余下4例患者经过再次定位后病灶顺利切除.结论 在乳腺切检术中应用X线立体定位细针引导能够准确地对患者的乳房包块病灶进行定位,为手术的顺利进行提供可靠的诊断依据,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张荣;王岩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采用TSH抑制疗法对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术后骨密度及骨代谢标志物的影响

    目的 研究采用促甲状腺激素(thyroid-stimulating hormone,TSH)抑制疗法对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术后骨密度及骨代谢标志物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取2015年4月-2016年4月于我院行手术且留存病灶标本的80例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全部患者采用TSH抑制疗法;选取同期体检的健康人群50位作为健康组,比较两组研究对象的骨代谢指标与股骨和腰椎不同椎体的骨密度状况.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骨代谢指标β-胶原特殊序列与总I型胶原氨基酸延长肽比健康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股骨颈和髋关节的骨密度比健康组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腰椎不同椎体的骨密度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术后TSH抑制疗法在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过程中能够提高机体的骨转换状况,同时会减少机体股骨颈和髋关节的骨密度,因此在临床中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术后采用TSH抑制疗法应警惕骨质疏松的形成.

    作者:王勤甫;赵顺林;相开放;蔡蒿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分析精子成熟度与体外受精助孕结局的相关性

    目的 探讨成年男性活动精子成熟度与体外受精助孕结局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12月于我院接受体外受精助孕的夫妻150对,根据男方精子成熟度是否正常分为研究组(n=72)及对照组(n=78),比较两组患者的受精率、卵裂率、优质胚胎率(优胚率)、胚胎利用率及临床妊娠率.分析精子成熟度与受精率、卵裂率、优胚率、胚胎利用率及临床妊娠率的关系.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受精率、卵裂率、优胚率、胚胎利用率及临床妊娠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精子成熟度正常与否与受精率、 卵裂率、优胚率、胚胎利用率、临床妊娠率均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 精子成熟度正常与否对体外受精助孕结局的影响不大.

    作者:赵迎涛;孙国伟;王俪蒙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放疗联合索拉非尼治疗对肝癌患者VEGF、PDGF含量的影响

    目的 探讨放疗联合索拉非尼治疗对肝癌患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latelet-derived growth factor,PDGF)含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11年1月-2013年12月间收治的45例肝癌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A、B及C组,每组各15例,其中A组患者接受放疗治疗,B组患者接受索拉非尼药物治疗,C组患者接受联合放疗及索拉非尼治疗.对比3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VEGF及PDGF含量的差异.结果 治疗后C组患者血清VEGF及PDGF含量明显低于A组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A组与B组比较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放疗及索拉非尼可有效地改善患者的血清VEGF及PDGF含量,改善患者预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孙钦国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食管癌胸腹腔镜下手术与开胸手术的并发症发生情况的对比研究

    目的 比较食管癌胸腹腔镜下手术和开胸手术的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 选择2013年9月-2016年9月在我院接受食道癌治疗的患者14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3例.其中观察组患者采用胸腹腔镜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的开胸手术.术后随访6个月.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量、住院时间以及手术后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量、住院时间等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总并发症比例为5.48%(4/73),少于对照组的9.59%(34/73),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6个月的存活率为97.26%(71/7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9.04%(65/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食管癌患者采用胸腹腔镜下手术,创伤较小、手术之中的出血量较少,并且并发症发生几率低、存活几率高.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阿不都沙塔尔?塔瓦库力;古丽热娜?阿布拉;依布拉音江?依布拉音;安尼瓦尔?买买提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静脉输注舒芬太尼对不同种族人群的术后镇痛效果比较

    目的 比较静脉输注舒芬太尼对不同种族人群的术后镇痛效果.方法 选择2014年12月-2015年3月间于我院行剖宫产术的患者60例,其中汉族30例(A组),哈萨克族30例(B组),两组患者均采用舒芬太尼进行术后镇痛,比较其效果.结果两组患者均完成48 h术后镇痛.不同时间点,两组患者的镇痛效果均令人满意;A组患者的镇痛期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0%,B组为16.7%,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汉族和哈萨克族人群使用舒芬太尼术后镇痛均取得满意效果,且安全性好,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术后镇痛药.

    作者:王永宏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儿童接种流感疫苗对流行性感冒的预防效果及安全性分析

    目的 分析儿童接种流感疫苗对流行性感冒(流感)的预防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180名适龄儿童进行分组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90例,对照组儿童未接种流感疫苗,实验组儿童接种流感疫苗,比较两组儿童的流感发生率,观察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实验组儿童的流感发生率(11.1%)明显低于对照组(3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儿童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7%,但症状轻微,未采取任何处理措施,3 d内自行缓解.结论儿童接种流感疫苗可显著降低流行性感冒发生率,且安全有效,值得临床借鉴与推广.

    作者:王晓燕;王岩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右旋美托咪啶对罗哌卡因腰丛复合坐骨神经阻滞麻醉效果的影响

    目的 观察右旋美托咪啶对罗哌卡因腰丛复合坐骨神经阻滞麻醉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取在右旋美托咪啶对罗哌卡因腰丛复合坐骨神经麻醉下择期行下肢手术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右旋美托咪啶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50 mL含0.5%罗哌卡因麻醉液,右旋美托咪啶组患者采用50 mL含0.5%罗哌卡因+1μg/mL右旋美托咪定麻醉液.观察两组患者的感觉、运动阻滞起始时间、术后镇痛药物使用情况以及低血压、心动过缓、术后疼痛及恶心、呕吐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的感觉和运动阻滞起始时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右旋美托咪啶组患者的感觉和运动阻滞时间均长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患者的术后镇痛药物用量高于右旋美托咪啶组(P<0.05).术后右旋美托咪啶组未使用镇痛药的患者数多于对照组(P<0.05),右旋美托咪啶组使用2次镇痛药的患者数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使用过1次镇痛药的患者数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的低血压、心动过缓、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情况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50μg(1μg/mL)右旋美托咪啶作为0.5%罗哌卡因行单侧腰丛复合坐骨神经阻滞的辅助用药,能够延长患者的感觉和运动阻滞时间,延长术后镇痛时间,减少术后镇痛药物的需求,且不增加低血压、心动过缓及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

    作者:秦新刚;夏峰军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2012年-2016年晋中市流感监测结果分析

    目的 分析2012年-2016年晋中市流感病毒毒株变化特点和流行特征,旨在为该市流感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通过中国流感监测信息系统统计晋中市2家哨点监测医院的流感样病例数据,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进行核酸检测.结果 2012年-2016年晋中市共采集流感样病例标本5,535份,经核酸检出阳性1,290份,阳性率为23.31%.其中新甲型H1N1占16.36%,季节性H3N2占41.86%,乙型占41.78%.2012年、2014年、2015年以季节性H3N2流行为主,2013年以新甲型H1N1流行为主,2016年以乙型流行为主.2012年10月-2013年4月、2013年11月-2014年4月、2014年10月-2015年5月、2015年11月-2016年5月各呈现一个流行峰.5年来不同年龄组毒株检出的阳性率以10岁以下组高,占35.58%;其次为10岁-20岁组(19.53%)和50岁-100岁组(15.97%).结论 流感毒株主要在冬春季和夏秋季较为活跃,以儿童和青少年为主,应加强流感的监测和疾病防控.

    作者:张瑞卿;李静虹;石强;穆晋平;李丽燕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临床检验杂志(电子版)》稿约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