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了解超声造影对肝肿瘤射频消融(RFA)疗效评价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肝细胞肝癌(HCC)患者12例23个病灶、肝转移瘤1例2个病灶为观察对象.全部病灶RFA治疗后即刻至2个月采用超声造影检查评价疗效,并与彩超和增强CT检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RFA治疗后超声造影显示19个消融灶各期均无异常增强区,提示肿瘤完全灭活;4个消融灶边缘局部有早期增强判断有肿瘤残存;2个可疑残存肿瘤.经CT、穿刺活检及12个月以上随访,证实超声造影正确诊断23个病灶(23/25),与增强CT检查结果相近.超声造影发现新生病灶23个,其中2例有9个直径为<1 cm的病灶,同期CT未能显示.结论超声造影是评价RFA疗效的一种有效方法,且能明确肿瘤残存部位引导补充治疗,并有助于发现微小新生病灶.
作者:严昆;陈敏华;戴莹;尹珊珊;杨薇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经阴道超声(TVS)在妇产科疾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0 240例不同病种的妇产科患者行TVS,其中部分经腹超声(TAS)常规检查,根据二维声像图特征进行综合分析及对比研究,并与手术或诊刮病理结果进行对照研究.结果按照声像图的清晰度及操作过程中的观察结果显示,TVS优于TAS者8 286例(81%),TAS优于TVS者834例(8%),两者无显著性差异者1 120例.结论TVS较好弥补了TAS诊断中的不足,尤其对一些TVS容易而TAS不易发现的易检病种的诊断更显优势.
作者:和朝平;吴梅;李向农;陈玉珍;陈剑敏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目的应用超声造影剂及匹配成像技术观察不同注射方法对肝硬化患者的肝动脉、门静脉以及肝脏实质的灌注规律,及探讨对肝硬化定量诊断的意义.方法对38例经手术或肝穿刺活检证实为肝硬化的患者入选本研究,10例无任何肝脏病史和肝病临床表现者作为对照组,采用第二代超声造影剂声诺维及CnTI,行实时灰阶超声造影检查.造影剂注射方法分2种:11例肝硬化患者及8例正常对照者采用慢注法,余27例肝硬化患者和2例正常对照者采用团注法.结果慢注法11例肝硬化患者的门静脉显影时间与肝实质增强峰值时间均较正常对照者延长,分别为(39.36±11.89)s比(30.00±6.76)s,(60.91±15.67)s比(41.13±6.49)s,P<0.05;肝动脉显影时间、达峰值时间以及门静脉达峰值时间均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与慢注法相比,团注法的各个时相对照者与肝硬化患者均明显缩短.团注法时肝硬化患者的肝动脉、门静脉以及肝实质增强峰值时间均较对照者延长;2种方法比较,团注法更加敏感.结论本研究初步结果显示超声造影有助于肝硬化定量诊断,其中团注法较慢注法更有利于判断肝硬化时相.
作者:尹珊珊;严昆;戴莹;武金玉;陈敏华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目的应用经阴道彩色多普勒(TVS-CDFI0观察药物流产后阴道出血时间延长者子宫血流变化,并了解出血时间延长原因.方法应用TVS-CDFI观测72例药物流产后阴道出血超过15 d的患者,并分为实施清宫术组(48例)和非清宫术组(24例),分别检测子宫内血流分布及其血流参数.多普勒频谱定量分析子宫动脉、螺旋动脉、滋养层血流的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Vmax),舒张末期血流速度(Vmin),高血流速度时间平均值(TAln),阻力指数(RI).结果实施清宫术组TVS-CDFI 显示:子宫肌层持续存在局灶性血流丰富区,测到高速低阻的滋养层血流,清宫后滋养层血流消失;未实施清宫组TVS-CDFI未测到滋养层血流,测到的多为子宫动脉血流频谱.结论蜕膜及绒毛组织残留,尤其是绒毛组织残留是药物流产后阴道出血时间延长的重要原因.TVS-CDFI观察到子宫肌层丰富的血流和滋养层血流频谱对识别宫内残留具有诊断价值.
作者:金正平;马建虹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超声声像图检查对肝硬化程度的诊断.方法选取肝硬化患者66例,其中慢性肝炎42例,肝硬化24例,患者在肝脏活检前、后2 d及手术前2 d行超声声像图检查,从肝脏表面、边缘、实质和肝静脉4方面综合积分评价肝脏纤维化程度,并与病理分期作对照.结果不同病理分期超声声像图检查肝硬化综合积分值显著不同(F=130.25,P<0.001),病理分期越高,积分值也越大;肝硬化的超声声像图检查综合积分值与病理分期呈显著正相关(r=0.989,P<0.001);曲线分析方法显示肝硬化综合积分值等于10为诊断肝硬化(早期肝硬化)的佳界限值,其诊断灵敏性为87.5%,特异性为97.5%.结论超声声像图检查可较好评价慢性肝炎、肝硬化的纤维化程度,为肝硬化的诊断、肝硬化的评价提供了可靠的半定量指标,具有重要的临床实用价值.
作者:陈秀华;徐有青;曹海根;刘东戈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治疗子宫腺肌瘤的有效性和可行性.方法对10例临床确诊为子宫腺肌瘤的已婚女性患者进行HIFU治疗,治疗后观察病变部位回声、腺肌瘤大小及血流变化,了解患者痛经程度和月经量变化.结果HIFU治疗后,10例患者子宫腺肌瘤病灶回声增强、血流减少,月经量减少,部分痛经改善.结论HIFU治疗子宫腺肌瘤是一种有效、可行、安全的新方法,有进一步研究价值.
作者:温建平;赵建;朱昆生 刊期: 2004年第03期
患者男,38岁.因左侧腰部疼痛5 d,左上腹剧痛8 h入院.患者于5 d前出现无明显诱因的左侧腰疼,并向左肩放射,呈阵发性,在当地治疗后,疼痛有所缓解.于8h前疼痛加重,呈持续性绞榨样,大小便正常,无恶心呕吐,否认有外伤史,既往无肝脾及血液系统病史.查体:T:37.6℃,P:126次/min,R:25次/min,BP:110/80 mm Hg(1 mm Hg=0.133 kPa),贫血貌,腹软,肝脾未触及,左上腹压痛明显,移动性浊音(++).化验:血红蛋白10 g/L,白细胞1.5×109/L,大小便常规正常,血尿淀粉酶正常.
作者:郭宏洲 刊期: 2004年第03期
患者男,58岁,发现右上腹肿物半个月,无肉眼血尿.查体示右肾区可触及达脐水平线以下2.0 cm的质硬性包块,活动性差,无压痛及扣击痛;CT示右肾体积增大,内见大片状边缘不规则混合密度影,静脉注入造影剂后动脉期病灶呈不均匀强化,内有低密度影,下腔静脉、右肾静脉内可见低密度影.诊断右肾癌,右肾静脉、下腔静脉瘤栓.
作者:高东梅;宋军;伊莲花;张彦军 刊期: 2004年第03期
包裹型气体微泡已经发展为临床应用的超声造影剂.微泡造影剂不仅已广泛用于血池和组织灌注显像,其治疗作用也日渐突显,例如溶栓和作为药物或基因的载体.造影剂微泡的平均直径小于红细胞直径,因而能够自由运行于微循环.微泡能将生物活性物质(例如药物或基因)结合在其内或其外膜表面,并将此物质转运于体内特定组织,例如将抗肿瘤药物转运并结合于特定肿瘤组织.靶向性微泡能将肽段等特定性配体结合于其微泡表面,这种特定性配体可特异性地与血管壁表达的受体相结合,微泡因而在靶组织区域积聚[1].
作者:梁海东;王兴华;Charles Sennoga;Mike Halliwell;David O Cosgrove;Martin JK Blomley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目的对自制脂质超声造影剂体外稳定性影响因素进行考察,观察其对正常兔肝、肾实质增强效果.方法考察3个体外稳定性影响因素:强光照射、60Co辐射和溶解后不同时间对造影剂外观、微泡形态、微泡浓度和平均粒径的影响.应用实时造影匹配成像(CnTI)技术观察自制脂质超声造影剂对5只兔的肝和肾实质造影后视频增强强度及增强持续时间.结果体外稳定性实验结果说明,自制脂质超声造影剂溶解后微泡较为稳定,溶解后90 min时微泡浓度还保持在较高水平(4×108个/ml左右).长时间强光照射影响脂质超声造影剂溶解后微泡的圆整形态,灭菌剂量的60Co辐射不影响脂质超声造影剂的外观形态、微泡浓度和平均粒径等指标.体内造影表明自制脂质超声造影剂能够有效增强兔肝和肾实质显像强度,肝和肾平均峰值视频强度分别为(4.67±0.26)和(4.78±0.16),肝和肾的平均增强持续时间分别为(290±9)s和(300±10)s.结论自制脂质超声造影剂贮存应避免强光照射,制备时可采用60Co辐射灭菌,溶解后微泡稳定时间较长,可以作为有效的超声造影诊断试剂.
作者:赵应征;张彦;唐杰;梅兴国;罗渝昆;林倩;韩伟;韩超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目的应用声学密度法(AD)体外及动物实验定量分析压力对新型多聚体含空气微泡声学密度峰值强度的影响.方法将一定量新型多聚体造影剂注入体外抗压力测试模型中,压力设置为25~200 mm Hg,随机选择压力级别,记录2 min不同压力下造影剂显像图像,比较不同压力下平均声学密度峰值(API)有无差别.分别随机给杂种犬经静脉鞘团注多聚体造影剂0.1~1.0 ml,记录造影剂注射前数秒钟及造影剂在左右心室的超声显像,比较左右心室收缩期和舒张期API.结果体外实验发现,不同压力状态下(25~200 mm Hg)同一剂量的多聚体微泡的API无显著性差异(P=0.13).实验犬左右心室舒张期多聚体微泡的API无显著性差异(P>0.05),右心室收缩期和舒张期压力改变引起的心腔内造影剂API无显著性差异(P>0.05);左心室造影剂微泡API在收缩期压力升高时有所减弱,收缩末期和舒张末期AD值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自制新型多聚体超声造影剂具有很好的抗压力性能.
作者:智光;赵玉英;徐勇;王身国;崔文瑾;贝建中;周小禹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目的用激光多普勒对照研究声诺维超声造影评价兔VX2肝癌血流灌注的可靠性.方法团注法声诺维超声造影及激光多普勒分别扫查8只兔VX2肝癌表面及左肝正常肝组织,绘制时间-强度曲线获取峰值强度(PI),激光多普勒计算局部平均血流灌注量,2种方法统计学分析其相关性.结果VX2肝癌表面及其旁肝组织的峰值强度分别为(3.69±1.02)、(2.55±1.13);VX2肝癌表面及正常肝组织的平均血流灌注量分别是(2.93±0.68)、(0.96±0.34),经统计学分析2种方法相关性良好(r=0.97,P<0.01;r=0.94,P<0.01).结论声诺维超声造影评价肝癌和正常肝脏组织血流灌注可靠,具有较广阔的应用前景.
作者:王兴华;于晓玲;董宝玮;李杰 刊期: 2004年第03期
常规超声检查是筛选肝脏肿瘤常用的方法,但定性诊断常需依靠穿刺活检;临床上,利用血流及微循环信息对肝脏肿瘤的定性诊断常用的影像诊断方法有增强CT、增强MR、血管造影等,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增强超声(以下简称超声造影)由于造影剂的不稳定性等原因,推广普及受到限制.以SonoVue(声诺维,Barcco,Milan)为代表的第二代造影剂以及CnTI、SF6、C3F8等成像技术的开发,使超声造影技术从实验研究迅速迈向临床应用,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尤其在肝脏的初步应用效果,已显露其在显示血循环和微循环生理、病理状态变化的优越性.
作者:陈敏华 刊期: 2004年第03期
开展全国性产前诊断技术是卫生部下达的一项重要工程,是关系到提高我国出生人口素质的大事.
作者:吴钟瑜 刊期: 2004年第03期
回顾医学超声发展的历史,我们看到,70年代崛起的实时灰阶超声(real-time grey-scale ultrasound)即B型超声或二维灰阶超声断层扫描技术,奠定了现代超声诊断的基础,为超声极为广泛地临床应用铺平了道路;80年代发展起来的彩色多普勒成像技术,使现代超声影像诊断极具特色,为心血管和全身器官组织血流的无损检测和血流动力学研究开创了新的领域;90年代以来,许多超声新技术的出现可谓层出不穷,其中对医学超声具影响力并能进一步提升其在现代影像技术中地位者,莫过于超声造影成像,即造影增强超声(contrast enhanced ultrasound).
作者:张武 刊期: 2004年第03期
随着剖宫产率的增高,术后并发症的出现常常难以避免.术后超声对子宫复旧情况进行监测,早期发现切口愈合不良和血肿形成,并及时处置是避免术后晚期切口裂开导致阴道大出血的有效方法.
作者:郭徐林;虞翌旻;吴利敏;陈桂玉 刊期: 2004年第03期
文献报告,异位妊娠发生率占所有妊娠的0.5%~1%,严重危及妇女健康和生命安全[1],近年来随着妇女保健制度的逐步完善和实施,对日益重视异位妊娠的诊治,超声结合临床检查可使异位妊娠早发现、及时处理、减少和避免漏误诊.本文重点总结分析输卵管妊娠的超声表现及误诊原因.
作者:席梅;张宏;寇海燕 刊期: 2004年第03期
射频消融技术是近年迅速发展起来的热消融技术,在临床上已成功用于治疗外科实体瘤[1],治疗子宫肌瘤亦有报道[2,3].我院自2002年4月至2003年10月利用射频消融治疗89例子宫肌瘤患者,现对术中及术后子宫肌瘤超声声像图变化特点进行总结分析.
作者:张丰明;李华林;刘宁;谭国林;李群;宋学萍 刊期: 2004年第03期
作者:陈敏华 刊期: 2004年第03期
作者:陈敏华 刊期: 2004年第03期
作者:陈秀华;田自然;曹海根 刊期: 2004年第03期
患者女,80岁,绝经25年,阴道不规则出血3天就诊.超声检查所见:子宫前位,大小约4.0 cm×3.1 cm×2.0 cm,子宫内膜无增厚,宫腔线显示清晰,宫腔内未见明确占位性病变回声(图1).于子宫右后方可探及大小约6.5 cm×6.1 cm×6.1 cm囊性肿物,边界尚规则,囊壁厚处约0.5 cm,与周围组织粘连.囊内透声差,囊壁内可见多个形态不规则乳头样结节,大结节约3.1 cm ×2.0 cm×1.6 cm,彩色多普勒(CDFI)于结节内可见极为丰富的血流信号,PW显示为动脉及静脉样血流频谱,RI:0.52(图2~4).
作者:王军燕;汪龙霞;陈乐真;张晶;宋磊;李秀丽;廖军 刊期: 2004年第03期
作者:马岚 刊期: 2004年第03期
作者:陶学兰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经阴道超声是妇科领域重要的介入性检查手段.尤其在西欧国家,传统的充盈膀胱后经腹探查子宫附件的检查方式几乎被经阴道超声取代.现对这一领域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李安华 刊期: 2004年第03期
作者:袁光华 刊期: 2004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