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华医学超声(电子版)杂志

中华医学超声(电子版)杂志


  • 主管单位: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 国际刊号:1672-6448
  • 国内刊号:11-9115/R
  • 影响因子:1.42
  • 创刊:2004
  • 周期:
  • 发行:
  • 语言:中文
  • 邮发:http://zhyxcszz.yiigle.com
  • 全年订价:0.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
  • 医药卫生综合
中华医学超声(电子版)杂志   2010年6期文献
  • 唐氏综合征胎儿遗传学超声指标分析

    目的 分析唐氏综合征(DS)胎儿各项遗传学超声指标发生情况及超声特征,拟在中孕期通过遗传学超声检测各项指标来提高DS的产前筛查率.方法 通过对42例染色体核型分析证实为21-三体DS胎儿的产前、产后超声声像图进行研究分析各项遗传学超声指标.结果 42例DS胎儿中有88.1%(37/42)单独或合并存在结构畸形、鼻骨发育不良、颈项透明层或颈褶增厚、第5指中节指骨发育不良、股骨肱骨短、肾盂分离、心室点状强回声、草鞋足等遗传学超声指标.结论 中孕期遗传学超声检测各项遗传学超声指标是提高DS胎儿产前筛查的一个有效措施.

    作者:陈琮瑛;李胜利;文华轩;欧阳淑媛;毕静茹;叶巧美;廖玉媚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在主动脉窦瘤破裂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 探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在主动脉窦瘤定量诊断方面的优势.方法 应用实时二维超声和实时三维超声(RT-3DE)对18例经二维超声诊断主动脉窦瘤破裂患者进行检查并将其实时三维超声立体图像处理,确定主动脉窦瘤位置形态、破裂口数量及破入方向;采用Q1AB软件测定窦瘤体积和基底部面积.结果 18例患者中16例(16/18)为右冠状动脉窦瘤破裂,2例(2/18)无冠状动脉窦瘤破裂;9例破入右心室,6例入右心室流出道,3例破入右心房;16例(16/18)窦瘤破口为1个,仅2例(2/18)为2个或以上破口.瘤体体积(4.17±1.56)ml,基底部面积为(0.79±0.65)cm2.结论 RT-3DE 能准确显示主动脉窦瘤位置、形态及破入方向,特别在确定破裂口数量、瘤体和破口大小方面有其优势,为临床正确选择治疗方法提供影像学资料.

    作者:唐力;王晓冰;刘爽;杨军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超声显像对输尿管狭窄的定位与定性诊断

    目的 探讨超声显像对输尿管狭窄的定位与定性诊断价值.方法 对57例(59侧)经超声显像诊断并由手术与病理证实的输尿管狭窄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57例输尿管狭窄中,超声显像定位诊断符合率为96.6%(57/59),定性诊断符合率为91.5%(54/59).本文38侧腹段以上输尿管狭窄中,中度以上肾积水32侧,占84.2%;21侧盆段以下输尿管狭窄中,中度以上肾积水7侧,占33.3%.结论 输尿管狭窄段上端输尿管扩张、肾积水的程度与输尿管狭窄的位置、程度、病因及肾盂的类型有密切的关系,超声显像对输尿管狭窄的定位与定性诊断价值较大,可作为临床诊断本病的首选方法.

    作者:丁媛;王正滨;禹静;丁兆艳;李强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早产儿脑室内出血的超声诊断

    目的 探讨早产儿脑室内出血(IVH)发生的影响因素,以及床旁颅脑超声检查对IVH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171例早产儿进行床旁头颅超声检查,IVH的轻重程度按照Papile分级法分级,将胎龄、出生体重、Apgar评分等因素与总IVH发生率以及出血程度进行相关对比研究.结果 早产儿IVH的发生率为61.4%,胎龄≤32周的总IVH发病率以及重度IVH发生率明显高于胎龄>32周的患儿(P<0.05).出生体重≤1500 g的患儿重度IVH发生率明显增高(P<0.05).Apgar评分与总IVH发生率以及出血程度组问比较无明显差异,但总IVH及重度IVH发生率随评分增高有递减趋势.结论 早产儿IVH发生率较高,胎龄越小,出生体重越轻,IVH发生率越高,出血程度越重.早产儿在出生3 d内常规进行床旁颅脑超声检查十分必要,利于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

    作者:孙红光;於晓平;戚庭月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超声造影对提高肾错构瘤诊断率的价值

    目的 探讨超声造影在肾错构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对37例患者37个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肾错构瘤常规超声及超声造影声像图进行回顾性分析.常规超声观察肿瘤大小、边界、内部回声、有无彩色血流信号.超声造影观察病灶的增强时相和方式,包括起始时间、达峰值时间、消退时间及病灶内部结构的增强表现.结果 常规超声显示肿块大直径范围1.7~28.0 cm,高回声团块19个,低回声为主团块11个,混合回声6个,无回声1个.19个肿块发现较丰富或丰富彩色血流信号,16个显示周边或内部少量血流信号,2例未见血流信号.术前常规超声诊断符合率为59.5%(22/37).37个肿块超声造影平均增强起始时间为(13.57±3.34)S,达峰时间为(20.27±4.27)S,开始消退时间为(28.92±5.16)S.皮质期33个病灶呈缓慢向心增强,4个同步增强;达峰值呈高增强15个,等增强14个,低增强8个.其中28例均匀增强.实质期同步消退1 1个,缓慢消退19个,快速消退7个,发现假包膜2例.联合缓慢向心增强和达峰值均匀等增强或高增强的诊断符合率为75.7%(28/37).结论 造影时缓慢向心增强和均匀等增强或高增强是肾错构瘤的主要表现.

    作者:黄备建;毛枫;俞清;王希;李超伦;王文平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乳腺实性肿块超声良恶性鉴别诊断的Logistic回归模型

    目的 建立乳腺实性肿块良恶性鉴别诊断超声特征的Logistic回归模型.方法 对病理证实的90例93个乳腺实性肿块(良性组及恶性组)的超声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比乳腺良恶性肿块声像图特点,通过多因素回归分析建立二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筛选有助于鉴别乳腺良恶性病变的主要相关超声特征,绘制ROC曲线并计算曲线下面积.结果 良性组55例57个乳腺实性肿块及恶性组35例36个乳腺实性肿块声像图特征及检出率为:(1)形态规则47个(82.5%)及9个(25.0%);(2)边界清晰50个(87.7%)及4个(1 1.1%);(3)内部回声均匀52个(91.2%)及3个(8.3%);(4)可见微钙化1个(1.8%)及8个(22.2%);(5)有侧方回声失落26个(45.6%)及3个(8.3%);(6)腋窝淋巴结肿大1个(1.8%)及19个(52.8%);(7)肿块纵横比≥1者3个(5.3%)及28个(77.8%);(8)血流RI i>0.7者1个(1/25,4.0%)及31个(31/34,91.2%).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后进入Logistic模型的5个特征分别为边界、内部回声、肿块纵横比、血流Adler分级和血流RI.IlOC曲线下面积为0.988,标准误为0.005,95%可信区间(0.978,0.998).结论 以超声特征的乳腺实性肿块良恶性鉴别的Logistic回归模型有助于对乳腺实性肿块的良恶性进行鉴别诊断.

    作者:唐熙;王丰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超声及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评价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

    目的 分析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前后彩色多普勒超声特点及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病理结果,探讨超声对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评价的意义.方法 超声检查并穿刺活检对60例进行新辅助化疗的乳腺癌患者乳腺原发灶、腋窝淋巴结进行观察分析.结果 60例乳腺癌患者经新辅助化疗后超声检查显示乳腺原发灶长径比化疗前明显缩小、血流信号明显减少或消失.42例乳腺癌原发灶Ⅱ~Ⅲ级血流,22例降为0~I级(P<0.05).48例淋巴结异常中,13例完全消失(P<0.05).9例乳腺原发灶和腋窝淋巴结病理检查未见癌细胞.结论 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后乳腺原发灶、腋窝淋巴结大小、彩色多普勒血流、病理检查结果均发生了显著性变化,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为新辅助化疗提供了简便、安全的疗效评价手段.

    作者:陈翠京;唐英;张彦;白玲;毛京宁;范雪;陈伟;郭艳菊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小乳腺癌超声直接和间接征象与腋窝淋巴结转移关系的Logistic回归分析

    目的 探讨小乳腺癌(大径均≤2.0 cm)超声直接征象和间接征象与腋窝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 对65例(65个肿块)乳腺癌患者的(23例伴腋窝淋巴结转移)术前超声声像图表现进行分析,以病理表现为基础将超声图像分为直接征象和间接征象.直接征象包括:(1)肿块形态不规则;(2)小分叶;(3)边缘毛刺;(4)内部回声不均匀;(5)内部微钙化;(6)后方回声衰减;(7)纵横比≥0.71;(8)血流分级Ⅱ~Ⅲ级;(9)内部穿支血管;(10)大血流速度Vmax≥15cm/s;(11)阻力指数RI≥0.7;(12)速升速降型血流频谱.间接征象包括:(1)肿块周边高回声晕;(2)乳腺间质内纤维结构(浅筋膜、深筋膜及Cooper韧带)的模糊或中断;(3)腋窝淋巴结肿大(长短径比<2.0、大皮质厚度i>3.0 mm、皮髓质比≥1.0以及血流类型).以病理诊断淋巴结转移为因变量,小乳腺癌各超声直接和间接征象为自变量,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用ROC曲线评价Logistic模型的预报能力.结果 小乳腺癌直接征象中内部微钙化、血流分级Ⅱ~Ⅲ级和间接征象中浅筋膜的改变、淋巴结大皮质厚度≥3.0 mm进入方程,血流分级Ⅱ~Ⅲ级和淋巴结大皮质厚度≥3.0 mm对预测腋窝淋巴结转移有统计学意义(OR=33.246、99.579,P=0.005、0.001),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09±0.043和0.923±0.044,P=0.000、0.000.微钙化和浅筋膜的改变对预测腋窝淋巴结转移无统计学意义(OR=12.036、19.406,P=0.098、0.066).结论 小乳腺癌直接征象中血流分级Ⅱ~Ⅲ级和间接征象中淋巴结大皮质厚度≥3.0 mm与腋窝淋巴结转移关系密切,对术前预测小乳腺癌淋巴结是否转移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余小琴;吴乃安;姚兰辉;于兰;王英英;张利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颌下腺导管结石检查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涎石症患者颌下腺导管内结石的分布及其颌下腺超声表现.方法 术前对33位患者颌下腺导管进行分区,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确定颌下腺导管结石位置及颌下腺腺体的超声表现,行手术及内镜术取石治疗,超声诊断结果与手术观察对照分析.结果 33例患者中检出颌下腺导管前段结石12例,后段结石19例,分支导管内仅检出结石2例,手术和内镜术取石结果与术前超声提示诊断结果相符.结论 颌下腺导管结石好发于导管后段,分支导管结石较少见,超声诊断颌下腺导管结石的准确性高,在确定结石位置、数量,观察导管扩张及颌下腺感染程度均有重要作用,可为涎石病诊断及手术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作者:邱麟;王淑梅;赵文峰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应用声辐射力脉冲成像技术评估非酒精性单纯性脂肪肝的初步经验

    目的 探讨声触诊组织定量分析(VTQ)技术对非酒精性单纯性脂肪肝定量评估的价值.方法 应用基于声辐射力脉冲成像技术(ARFI)研制的超声弹性成像新技术--VTQ,对50例正常人和50例非酒精性单纯性脂肪肝患者行超声弹性量化检测,通过ROC曲线分析确定界值.结果 正常人与非酒精性单纯性脂肪肝患者肝脏VTQ测值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ROC曲线下大面积为0.90±0.03,面积的标准误为0.03,VTQ用于评估非酒精性单纯性脂肪肝有统计学意义,95%可信区间为(0.839,0.959).VTQ界值为1.06 m/s时,对应的敏感度为94%,特异度为74%.结论 VTQ技术对于非酒精性单纯性脂肪肝的诊断有一定价值.

    作者:金清;赵明珠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移植肾术后规范化超声图像采集应用价值的探讨

    目的 探讨移植肾术后规范化超声图像采集的应用价值.方法 常规在规范的移植肾标准切面上,采集并存储8张移植肾术后标准图像.结果 对1662例次移植肾术后患者进行规范化超声图像采集存储,检出移植肾术后各种并发症620例,其中移植肾急性排斥的超声检出时间为(1.28±0.75)d;血管并发症的检出率为9.84%.超声检查结果与临床、病理及血管造影的符合率达97.8%(606/620).结论 移植肾术后规范化超声图像采集,保证了检查图像之间的可比性,为移植肾术后并发症的早期诊断及疗效观察提供了帮助.

    作者:朱建平;江丽;洪峻峰;蒋彦彦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胎儿超声断层解剖模式图设计与应用:胎儿三血管切面及三血管气管切面异常表现

    目的 研究胎儿三血管切面(3VV)及三血管气管切面(3VT)的各种异常超声表现并绘制成模式图,提高超声医生对异常3VV及3VT的识别能力.方法 将本院9年多的胎儿心脏超声检出的、并经病理解剖或产后手术证实的各种心脏异常的典型病例,用模式图的形式绘制出其在3VV及3VT上的典型特征,直观地展现其诊断与鉴别诊断特征.结果 共绘制出26组76种3VV及3VT的异常表现模式图.结论 3VV及3VT异常模式图的绘制对提高胎儿心脏畸形的认识有帮助,为诊断更为复杂的先天性心脏畸形打下坚实的基础.

    作者:李胜利;文华轩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肺动脉异常起源于升主动脉产前超声诊断并文献回顾

    目的 探讨肺动脉异常起源于升主动脉的产前超声图像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产前超声诊断的2例左肺动脉异常起源于升主动脉胎儿临床资料,总结肺动脉异常起源于升主动脉产前超声诊断特点,与引产后胎儿的高频超声及病理解剖结果进行对比,并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2例产前超声诊断左肺动脉异常起源于升主动脉均经尸体解剖证实,近端型与远端型各1例,1例合并法洛四联症,右位主动脉弓,动脉导管缺如;1例合并肺动脉瓣缺如,室间隔缺损,永存左上腔静脉,三尖瓣反流,右心增大.2例羊水染色体核型均正常.结论 肺动脉异常起源于升主动脉有特征性超声表现,产前超声检查可作出诊断.

    作者:文华轩;李胜利;欧阳淑媛;陈秀兰;廖玉媚;陈琮瑛;姚远;夏殉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确定微创保胆手术禁忌证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确定腹腔镜(或小切口)、胆道镜联合微创行保留胆囊切除息肉或取出结石手术方法禁忌证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09年12月来我院拟行微创保胆手术患者1476例,术前均常规进行肝脏、胆囊、胆管、胰腺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 1476例患者中1461例实施手术,其中行腹腔镜(或小切口)、胆道镜联合微创保留胆囊切除息肉和/或取出结石手术1185例;行胆囊切除手术276例.彩色多普勒超声术前诊断微创保胆手术适应证准确率为95.27%,禁忌证准确率为93.48%,总准确率为94.93%.15例未实施手术,其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结果与CT/MRI诊断结果一致.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能够在微创保胆手术术前充分显示患者胆囊及胆管情况,检出具有微创保胆手术禁忌证病例,以其简便、安全无害、准确性高而成为微创保胆手术术前必选的检查方法.

    作者:刘津灵;游玲玲;石健;冯京华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左肾上腺原始神经外胚瘤超声表现一例

    患者女,19岁,无自觉不适症状,于学校组织查体时提示腹膜后肿物,未予任何处理,为进一步治疗入院.查体:腹平软,肝脾肋下未触及,左上腹可扪及包块,表面光滑,活动度尚可,无压痛、反跳痛.二维超声表现:左肾上腺区可探及一囊实性(以囊性为主)肿块,大小约7.1 cm×6.0 cm×5.9 cm,边界清楚,形态欠规则,内壁欠光滑,内可见少许点状物回声漂浮;该肿块前下方与胰尾部相连,但与胰腺分界清楚,与胰尾部相邻处内壁可见实性突起,大小约2.4 cm×1.5 cm,CDFI示肿块内部未见血流信号,于肿块周边壁上可见少许血流(图1,2).左肾与该肿块分界清楚,受该肿块挤压略向下移位.肝脏大小形态正常,未见占位;胆总管及主胰管不扩张;腹膜后未见肿大淋巴结.超声提示:左肾上腺区囊实性肿块,不除外恶性.

    作者:李猛;王锦良;陈炜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超声造影在肾脏疾病中的应用

    肾脏超声造影可分为皮质期(10~40 s)、髓质期(41~120 s)及延迟期(121~360 s)3个时相.目前,肾脏超声造影主要应用于以下几个方面:肾脏肿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包括真性、假性肿瘤的鉴别诊断);肾脏外伤评估;肾脏(包括移植肾)的血流灌注评价;移植肾并发症评价;肾脏恶性肿瘤射频消融效果评价及随访.

    作者:黄润生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高强度聚焦超声介导脂质体pEGFP-N1质粒转染胰腺癌细胞的实验研究

    目的 通过观察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介导脂质体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质粒pEGFP-N1转染辐照后残余活细胞的效率,探讨HIFU联合基因治疗胰腺癌的可行性.方法 HIFU辐照胰腺癌PANC-1、CFPAC-1细胞,热电偶测温仪记录温度变化,锥虫蓝染色试验检测辐照后即刻杀伤效应,CCK-8试剂盒测定存活细胞生长曲线.辐照后立即加入脂质体pEGFP-N1质粒转染48 h,荧光显微镜观察存活细胞中GFP瞬间转染阳性率.比较在不同发射功率及时问作用下温度、细胞活力与转染效率变化特征.结果 辐照功率30、50、70 W/cm2的平台期温度及达到平台期时间分别为47℃、61 s,62℃、44 s,82℃、33 s.在辐照功率为70 W/cm2、辐照10 s时温度为56.51℃.胰腺癌PANC-1、CFPAC-1细胞即刻活力分别为(85.91±2.23)%、(84.35±1.65)%;辐照后48 h存活细胞的增殖抑制率分别为56.47%、44.60%;存活细胞中脂质体pEGFP-N1质粒瞬间转染率分别为(68.31±2.61)%、(65.85±6.70)%,较对照组分别增加3.7倍和4.3倍.两株细胞在温度变化、细胞破坏、细胞增殖及抑制、质粒转染效率等方面没有统计学差异.结论 HIFU在灭活胰腺癌细胞的同时,可促进辐照区域存活细胞的基因转染,HIFU联合基因治疗具有可行性.

    作者:周宏平;余俊豪;陈卫昌;费兴波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急性实验性睾丸不全扭转超声与超声造影诊断的对比研究

    目的 探讨超声与超声造影(CEUS)在急性实验性睾丸不全扭转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健康杂种犬8只,随机选择一侧精索扭转,制备7只睾丸不全扭转动物模型及1只睾丸完全扭转动物模型.于扭转前、扭转后2 h,4 h、6 h用二维超声(2DU)观察睾丸内部回声,测量精索的直径及睾丸体积;用彩色多普勒成像(CDFI)及能量多普勒成像(PDI)观察血供情况,比较二者的阳性检出率.每只犬于扭转后即刻或(和)6 h行CEUS,并于同一时间点采用CDFI及PDI观察睾丸血供情况,并比较阳性检出率.实验结束后将睾丸送病理检查.结果 扭转后2、4、6 h扭转段精索直径分别为(7.88±1.47)mm、(8.76±0.84)mm及(9.44±0.81)mm,均较对照侧(5.49±0.42)mm及扭转前(5.79±0.72)mm明显增粗(P<0.05).CDFI、PDI观察睾丸不全扭转不同时间后总阳性检出率分别是14/28、17/2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DFI、PDI及CEUS观察同一时间点的睾丸不全扭转后总阳性检出率分别是6/10、6/10、10/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理结果显示睾丸无明显变化或仅表现为问质轻度充血水肿.结论 精索扭转段增粗对判断急性睾丸不全扭转有重要意义;对早期睾丸不全扭转的诊断,CDFI及PDI阳性检出率相当,而CEUS则优于CDFI和PDI.

    作者:唐敏;曹礼庭;刘健;顾鹏;张敏惠;张青;袁玺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犬脑外伤超声造影的初步研究

    目的 探讨灰阶超声造影在实验犬脑外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6只实验犬制造脑外伤模型.分别于伤后即刻、伤后15 min、伤后30 min、伤后1 h行二维超声及超声造影检查,观察损伤灶回声、损伤范围,与病理学检查相比较.结果 所有动物经病理证实均形成同侧损伤灶,其中脑内血肿2只,脑挫裂伤4只.二维超声脑损伤灶均表现为不规则团状高回声,边界不清;超声造影显示,脑内血肿表现为始终无增强区,边界清楚;脑挫裂伤灶表现为早期无一低增强区,随后周边及内部可见造影剂缓慢少量充盈,增强强度始终低于对侧正常脑实质;脑外伤灶大小超声造影测值与病理标本测值对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伤后30 min及伤后1 h损伤灶持续增大,与伤后即刻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造影有助于显示脑损伤范围、类型,超声造影结合常规超声可以实现脑外伤的动态观察.

    作者:张惠琴;何文;郭志祥;张红霞;邢锦;项东英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超声技术在上矢状窦旁脑膜瘤手术中的应用

    脑膜瘤(meningiomas)为一种常见的颅内肿瘤,其发生占颅内肿瘤的15.31%,仅次于胶质瘤.脑膜瘤原发于蛛网膜内皮细胞,好发于颅内富于蛛网膜颗粒与蛛网膜绒毛之处.矢状窦旁、大脑凸面、大脑镰旁多见,其中上矢状窦旁脑膜瘤常累及上矢状窦并可引起其闭塞.处理受累的上矢状窦特别是其中后部1/3处是脑膜瘤切除术中棘手的问题之一,准确评价病变与邻近静脉结构之间的关系对于外科医生选择手术方法及范围至关重要.本研究旨在通过分析超声技术在窦旁脑膜瘤手术中的应用实例,探讨术中超声技术对提高窦旁脑膜瘤手术精度、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价值,为神经外科医师在手术中妥善处理上矢状窦提供新的思路.

    作者:陈明;杨舒萍;黄宁结;庄顺福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实时高频超声诊断肠道蛔虫的意义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饮食卫生条件逐渐得到改善.城市及发达地区肠道蛔虫的发病率较前明显减少.但目前在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农村儿童及老年人蛔虫发病仍不容忽视.现就我院2005~2009年应用高频超声诊断36例肠道蛔虫患者报道分析如下.

    作者:朱利飞;韩海军;雷涛;陈英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空腹常规超声与超声造影在胃壁肿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胃是消化道膨大的空腔脏器,由于胃内容物和气体的干扰,既往被视为超声检查的盲区.虽然胃肠超声造影剂的研制和应用改善了胃的探测条件,使胃壁病变在造影下得以显示,但临床应用超声进行胃的检查仍较少.本研究对37例胃壁肿瘤的超声影像学特点与诊断结果进行分析,探讨空腹常规超声与胃超声造影对比显像诊断胃壁肿瘤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徐延峰;鞠志叶;董发进;李晶晶;胡冰;付金栋;王刚平;吴乃森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经阴道三维超声在输卵管积水诊断中的应用

    一、资料与方法30例已婚输卵管积水患者均为2007年5月至2009年5月在我院妇科门诊行经阴道超声检查,手术病理证实为输卵管积水的患者,年龄26~57岁,平均(29.0±1.6)岁.其中21例为不孕症患者,26例伴有不同程度下腹痛及腰疼,8例扪及下腹部包块.对30例患者行经阴道三维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

    作者:张伟;周怀远;李兆华;陈莞春;段学蕴;曹勇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超声技术评价睾丸扭转及其对生精功能的影响

    睾丸扭转(亦称精索扭转)与阴囊先天性解剖发育异常密切相关,包括精索过长、精索鞘膜附着异常以及睾丸引带缺如等.深睡眠、剧烈运动、撞击等可诱发扭转的发生.临床实践表明,仅靠患者的症状与体征,容易导致睾丸扭转的误诊.近年来,阴囊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技术广泛地应用于临床,极大地提高了睾丸扭转的确诊率.睾丸扭转多见于青少年,扭转的程度及其治疗的方式都可影响患者将来的生育能力[1,2].因此,如何通过准确地判断睾丸扭转后缺血程度、预测扭转后睾丸存活力并采取合适的治疗措施,是保护患者生精功能的关键所在.超声技术在此领域将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作者:薛恩生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中华医学超声杂志(电子版)网上投稿系统已经正式启用

    作者: 刊期: 2010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