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应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评价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后左心室收缩同步性及心功能的早期改变.方法 对35例行PCI治疗的冠心病患者于术前及术后3 d、1个月进行经胸二维和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检查,二维超声获得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VIDd)、左心室收缩末内径(LVIDs)、二尖瓣口舒张早期峰值流速(E)和舒张晚期峰值流速(A)及其比值(E/A);三维超声获得左心室容积时间曲线,计算或采集左心室舒张末容积(EDV)、左心室收缩末容积(ESV)、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峰值射血率(PER)和峰值充盈率(PFR)及其容积校正值PER1和PFR1、校正的16节段不同步指数Tmsv16-SD%和Tmsv16-Dif%.结果 三维超声参数:冠心病患者术前、术后3 d、1个月EDV分别为(115.74±22.27)、(110.51±20.44)、(110.26±27.55)mL,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59,P>0.05);ESV分别为(53.57±22.63)、(44.28±14.34)、(44.00±15.08)mL,LVEF分别为(56.48±10.12)%、(60.45±7.91)%、(61.77±6.63)%,PER1分别为(3.10±0.80)、(3.37±0.47)、(3.43±0.52),PFR1分别为(2.01±0.51)、(2.16±0.39)、(2.34±0.44),Tmsv16-SD%分别为(2.33±2.32)、(1.61±0.83)、(1.22±0.87),Tmsv16-Dif%分别为 (9.84±3.20)、(6.34±3.49)、(4.07±2.62),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2.63、3.80、2.80、4.55、4.88、5.95,P均<0.05);冠心病患者术后3 d LVEF、PER1、PFR1较术前均升高,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冠心病患者术后3 d ESV、Tmsv16-SD%、Tmsv16-Dif%较术前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1.98、2.00、1.98,P均<0.05);冠心病患者术后1个月ESV、Tmsv16-SD%、Tmsv16-Dif%较术前均降低,LVEF、PER1、PFR1较术前均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02、3.08、3.44、-2.65、-2.21、-3.02,P均<0.05).二维超声参数:冠心病患者术前、术后3 d、1个月LVIDd分别为(51.28±4.46)、(50.60±5.40)、(49.82±3.69)mm,E分别为(51.28±4.46)、(50.60±5.40)、(49.82±3.69)cm/s,A分别为(0.72±0.18)、(0.76±0.17)、(0.73±0.23)cm/s,E/A分别为(1.06±0.47)、(1.03±0.41)、(1.21±0.47),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0.89、1.31、0.36、1.61,P均>0.05);LVIDs分别为(35.02±4.89)、(32.51±5.40)、(32.54±4.28)mm,LVEF分别为(59.37±8.67)%、(62.60±8.07)%、(65.29±6.86)%,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3.06、5.35,P均<0.05);冠心病患者术后3 d、术后1个月LVIDs均较术前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16、2.13,P均<0.05).冠心病患者术后3 d LVEF较术前升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LVEF较术前也升高,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9,P<0.05).结论 PCI术后早期,患者左心室收缩同步性及收缩和舒张功能均得到明显改善,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可较客观的评价PCI术后左心室壁收缩同步性及心功能的早期变化.
作者:魏常华;袁建军;朱好辉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 分析微波消融(MWA)治疗肝脏恶性肿瘤并发症发生的原因及其防治措施.方法 对328例肝脏恶性肿瘤患者进行MWA治疗,其中原发性肝癌298例[肝细胞肝癌286例,胆管细胞癌12例,病灶大直径(2.3±1.1)cm],肝转移癌30例[来源于大肠癌16例,胰腺癌6例,胆囊癌3例,十二指肠乳头癌、乳腺癌、胃癌、胃间质瘤各1例,病灶大直径(2.6±1.4)cm].328例(655个病灶,经皮、腹腔镜、开腹)3种途径进行MWA治疗,治疗后定期随访.根据患者临床症状、影像学及血清学检查判断并发症的发生.结果 328例655个病灶共行391例次MWA治疗,平均每例次治疗1.7个病灶.312例次在超声引导下经皮完成治疗,20例次和5例次分别在开腹手术和腹腔镜手术辅助下完成治疗,54例次同时行肝切除或其他脏器切除联合治疗.328例中发生轻微并发症12例次,发生率3.1%(12/391,其中3例少量腹腔出血,2例消融灶液化,1例门静脉血栓,5例胸腔积液,1例皮肤烫伤);发生严重并发症11例次,发生率2.8%(11/391,2例腹腔出血,4例肝功能不全,2例膈疝,1例胆漏,2例顽固性胸腔积液);1例死亡,病死率0.3%(1/391).结论 MWA治疗肝脏恶性肿瘤并发症少,易于耐受.合理地选择病例,采用适当的辅助方法有助于增加治疗的安全性.
作者:经翔;丁建民;王彦冬;杜智;王毅军;聂福华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肝内胆管细胞癌(ICC) 经皮微波消融治疗的有效性.方法 对病理诊断为ICC的26例患者47个结节(大径1.0~9.9 cm,平均2.9±1.8 cm)行超声引导下经皮微波消融治疗.消融治疗范围超过癌周1.0 cm.治疗后定期随访4~35个月,随访期间微波消融灶内或周边超声造影增强影像出现新发病变视为局部肿瘤进展.结果 超声引导下对26例ICC 45个结节行根治性微波消融治疗,消融后1个月超声造影或增强MRI显示40个消融灶内或边缘无增强表现,达到完全消融;5个消融灶内或边缘有增强表现,为局部肿瘤进展,消融治疗有效率为88.9%(40/45);另2个结节行姑息性微波消融治疗.随访期内6个结节消融后发生局部肿瘤进展,局部进展率为13.3%(6/45).全组26例患者经皮微波消融治疗后6、12和24个月累计生存率分别为80.8%(21/26)、61.5%(16/26)和53.8%(14/26).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9.2%(5/26),包括肝脓肿4例(抗感染和置管引流后均治愈),针道种植1例(外科手术切除治愈).结论 超声引导下经皮微波消融ICC安全有效,可作为不适合手术切除ICC患者的治疗选择.
作者:张德东;于晓玲;梁萍;于明安;程志刚;韩志宇;戚彩;于杰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子宫内膜息肉超声造影增强特点及实时灰阶超声造影技术在子宫内膜息肉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24例术前常规超声、超声造影和手术病理诊断的子宫内膜息肉患者的超声造影图像特征进行总结分析,观察子宫内膜息肉超声造影增强时间、增强水平与增强形态及滋养动脉的显示情况.结果 24例患者子宫内膜息肉超声造影时表现为有增强,开始增强时间(14.29±3.10)s 少于子宫内膜的(16.95±3.61)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9,P<0.05),而等于或晚于子宫肌层的(13.38±2.75 s,t=1.08,P<0.057);增强早期子宫内膜息肉的增强水平与子宫肌层相等,但稍高于子宫内膜.增强晚期子宫内膜息肉的增强水平与肌层类似,增强水平仍高于子宫内膜;21例整体均匀增强,3例呈不均匀增强;21例显示其滋养动脉,滋养动脉显示率为87.5%(21/24).结论 实时灰阶超声造影技术可为子宫内膜息肉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作者:毛永江;张新玲;郑荣琴;黄冬梅;郑志娟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组织多普勒(TDI)测定糖尿病肾病患者左心室及右心室Tei指数在评价心室功能方面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将189例患者分成健康对照组60例、慢性肾功能衰竭中非糖尿病肾病组69例及糖尿病肾病组60例,分别测量3组左、右心室常规超声心动图参数,并应用TDI技术测算左、右心室Tei指数并进行比较研究.结果 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非糖尿病肾病组患者左、右心室的Tei指数分别为0.45±0.11,0.36±0.10;糖尿病肾病组患者左、右心室Tei指数分别为0.48±0.11,0.40±0.09;健康对照组的Tei指数分别为0.43±0.08,0.33±0.09,3组中非糖尿病肾病组和糖尿病肾病组患者分别与健康对照组Tei指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ei左心室:t1=1.994,t2=2.109,Tei右心室:t1=1.292、t2=2.414,P均<0.05),且糖尿病肾病组患者的Tei指数较非糖尿病肾病组患者显著增大(Tei左心室:t3=2.277,Tei右心室:t3=2.364,P均<0.05),临床表现为舒张功能障碍.结论 采用TDI技术测量Tei指数更加简便、敏感且能有效和综合评价糖尿病肾病患者左、右心室功能障碍.对其心室整体功能的评价是一个较好的指标.
作者:李娟;王泓;杨斌;孙晖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输卵管间质部、宫角、宫颈及子宫瘢痕处异位妊娠病灶的超声图像特征.方法 采用常规腹部超声及经阴道超声对94例临床疑诊为异位妊娠的患者进行检查,并与手术后病理诊断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病理诊断证实94例异位妊娠患者中输卵管间质部妊娠33例,宫角妊娠24例,宫颈妊娠12例,子宫瘢痕处妊娠25例.术前常规超声及经阴道超声诊断异位妊娠与病理诊断符合87例(92.6%,87/94),误诊7例(7.4%,7/94).其中诊断输卵管间质部妊娠30例(30/33,3例宫角妊娠误诊为输卵管间质部妊娠),诊断宫角妊娠20例(20/24,4例输卵管间质部妊娠误诊为宫角妊娠),诊断宫颈妊娠12例(12/12),诊断子宫瘢痕处妊娠25例(25/25).结论 超声检查在少见部位异位妊娠诊断与鉴别诊断中有重要作用.
作者:苏琳;李胜利;欧阳淑媛;陈琮瑛;姚远;毕静茹;肖志连;官勇;袁鹰;周洁;郑琼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超声造影在周围型肺肿瘤经皮穿刺活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 59例周围型肺肿瘤患者随机分为常规超声(灰阶超声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穿刺活检组(常规超声组27例)与超声造影引导穿刺活检组(超声造影组32例),术后将所取组织标本送病理检查,取材满足病理诊断为取材成功,分析两组肺肿瘤经皮穿刺活检取材成功率与准确率.结果 常规超声组经皮穿刺肺肿瘤活检取材成功率与准确率分别为92.6%(25/27)和77.7(21/27),超声造影组经皮穿刺肺肿瘤活检取材成功率与准确率分别为100%(32/32)和96.9%(31/32);超声造影组取材成功率与准确率均高于常规超声组,两组经皮穿刺肺肿瘤活检取材成功率(χ2=5.10,P<0.05)与准确率(Fisher检验P=0.02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穿刺活检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超声造影可清晰显示病灶内的肿瘤活性区,区别坏死区,有助于穿刺取材部位的选择,提高穿刺取材的成功率与准确率,在周围型肺肿瘤穿刺活检中具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何文;成晔;张红霞;项东英;田凤兰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 应用瓣环组织位移技术(TMAD)测量两种三尖瓣环成形术后患者三尖瓣环收缩期位移,以评价不同三尖瓣成形术后患者右心室收缩功能的恢复情况,比较不同成形环的成形效果.方法 选取2010年12月至2011年5月在北京安贞医院心外科行三尖瓣环成形术患者40例,其中22例应用软环,18例应用Edwards MC3环.应用TMAD技术测量两组患者右心室侧壁瓣环位移、右心室隔瓣环位移,二维超声于心尖四腔心切面测量两组患者三尖瓣瓣环左右径、三尖瓣穹窿高度、右心室长径、右心室横径,彩色多普勒测量两组患者三尖瓣反流面积,连续多普勒估测两组患者肺动脉收缩压,并进行比较.结果 Edwards MC3环成形组右心室侧壁瓣环位移为(8.73±3.13)mm,大于软环成形组(7.07±1.72)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2,P=0.04);Edwards MC3环成形组右心室隔瓣环位移为(7.64±2.70)mm,大于软环成形组(5.89±2.24)mm,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t=-2.23,P=0.03);Edwards MC3环成形组三尖瓣瓣环左右径、三尖瓣穹窿高度、右心室长径、右心室横径、三尖瓣反流面积、肺动脉收缩压分别为(27.91±5.47)mm、(4.01±2.00)mm、(64.88±8.33)mm、(33.88±4.90)mm、(2.62±1.85)cm2、(29.50±9.14)mm Hg(1 mm Hg=0.133 kPa),软环成形组分别为(27.77±3.32)mm、(4.32±1.52)mm、(64.59±7.76)mm、(35.36±4.47)mm、(2.96±2.06)cm2、(30.72±8.14)mm Hg,两组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10、0.55、0.39、0.99、0.54、0.44,P均>0.05).结论 Edwards MC3环成形组对三尖瓣环位移的影响较软环成形组小,并且Edwards MC3环成形组患者术后右心室收缩功能恢复较软环成形组好.
作者:薛超;李治安;何怡华;韩建成;谷孝艳;冯天鹰;刘琳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小儿孟氏骨折桡神经损伤的超声声像图特征.方法 对18例临床诊断孟氏骨折桡神经损伤的患儿行桡神经超声检查,以上臂中1/2、上臂中下1/3、肘关节及前臂上1/4作为A、B、C、D 4个观察平面,对比健侧与患侧桡神经内部回声变化及周围组织结构改变,并测量和比较4个平面上健侧和患侧桡神经的横截面积(CSA)及神经主干(RN-S)、浅支(RNS-S)、深支(RND-S)至皮肤的短距离测值.对其中8例桡神经损伤患儿超声、肌电图和手术探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超声显示18例孟氏骨折患儿的桡神经损伤侧神经增粗,内部回声减低,伴有创伤性神经瘤(2例)和神经周围瘢痕粘连(6例);健侧A、B平面桡神经主干及C、D平面桡神经浅支、深支CSA分别为(6.32±1.05)mm2、(7.05±1.12)mm2、(3.07±0.42)mm2、(3.21±0.45)mm2、(2.87±0.92)mm2、(3.01±0.77)mm2,患侧神经CSA相应测值分别为(6.53±0.79)mm2、(9.31±2.39)mm2、(4.21±0.45)mm2、(5.64±1.16)mm2、(4.39±0.67)mm2、(3.61±1.24)mm2,患侧与健侧相比,A平面桡神经主干以及D平面桡神经深支的CSA超声测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B和C平面患侧桡神经主干、桡神经浅支和深支以及D平面患侧桡神经浅支的CSA超声测值均大于健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0、6.92、7.33、4.99,P<0.05).健侧A、B平面RN-S及C、D平面RNS-S、RND-S分别为(15.42±2.60)mm、(9.96±1.22)mm、(10.03±2.85)mm、(11.21±2.94)mm、(10.27±2.52)mm、(11.31±2.71)mm,患侧相应测值分别为(15.92±1.29)mm、(7.65±1.07)mm、(3.66±1.83)mm、(4.47±1.22)mm、(9.94±3.32)mm、(10.20±2.42)mm,A平面健侧与患侧RN-S及D平面健侧与患侧RNS-S、RND-S测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B平面患侧RN-S及C平面患侧RNS-S、RND-S均小于健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31、7.24、8.62,P<0.05).对8例患儿行桡神经手术探查,显示桡神经主干、浅支及深支损伤均为8支,与术前超声诊断结果一致,超声诊断桡神经损伤优于肌电图(仅检出桡神经主干损伤2支、浅支损伤2支、深支损伤7支),并能检出创伤性神经瘤(2例均检出)及神经周围瘢痕(7例检出6例).结论 超声可清晰显示小儿孟氏骨折桡神经损伤后神经肿胀和移位,能准确定位桡神经损伤后形成的创伤性神经瘤及神经周围瘢痕.
作者:蒋珺;陈亚青;刘卫勇;邹韧;赵黎 刊期: 2011年第11期
患者女,54岁,因发现左耳后包块16年,偶伴疼痛不适,3个月前发现包块有所增大而入院.入院查体:颜面部外形不对称,左侧耳后可见一3 cm×3 cm大小包块,呈分叶状,质韧,可活动,与周围组织无粘连,无压痛,无明显面瘫症状,双侧颈部未扪及肿大淋巴结.张口度三横指,口型正常,口内咬合关系正常,左腮腺导管口分泌正常.双侧关节活动度可,未扪及明显弹响.
作者:宋萍;罗伟东;贾浥苹;康君;龚健 刊期: 2011年第11期
患者女,39岁,孕2产1,既往月经规律,无痛经史,末次月经2011年5月14日,停经67 d.近两天出现恶心、呕吐等症状,无腹痛、阴道流血等症状.于7月20日来院就诊.妇科检查:外阴、阴道、宫颈无异常,子宫前位,如孕2个月大小,无压痛,双附件未触及异常包块.超声检查:子宫前位,体积轻度增大,宫腔内可见一大小8.2 cm×5.9 cm×4.4 cm妊娠囊,囊内示一胎儿,头臀长约3.3 cm,胎心搏动规律、良好.妊娠囊上方相邻处另见一范围6.9 cm×5.6 cm×5.0 cm无回声区,边界清,内透声尚可,妊娠囊与之相邻间回声带较厚(图1),CDFI:未探及明显血流信号.双附件未见明显异常.超声提示:早孕(妊娠约10 周);妊娠囊上方无回声区(子宫肌层囊肿可能性大).
作者:秦毅;武国良 刊期: 2011年第11期
患者女,38岁,查体发现卵巢肿瘤3年,不规则阴道流血3 d入院.妇科检查:外阴、阴道未见异常,宫颈光滑,子宫前位,大小正常,右附件区可触及一8.0 cm×8.0 cm×7.0 cm包块,质地中等,边界尚清.于子宫后方可触及一8.0 cm×9.0 cm×9.0 cm包块,边界清,有囊性感,无压痛.
作者:黄月红;丁丽莉 刊期: 2011年第11期
患者女,34岁,因停经70 d,超声提示宫内早孕在我院门诊行清宫术,术中清出陈旧胎物组织约30 g,伴少量凝血块,术中子宫收缩差,出血较多(量不详),无腹痛及发热不适.术后经临床抗感染及促进子宫收缩治疗后患者阴道出血不止入院治疗.
作者:郭玲;王义;张甜 刊期: 2011年第11期
患者女,30岁,因慢性上腹不适就诊,超声检查发现肝左外叶一直径13 cm×12 cm单房囊肿,左外叶肝实质完全消失,囊肿右侧壁紧邻左肝管远段,其余部分囊壁周围无肝组织覆盖(图1),肝内外胆管无扩张,对其行超声引导下无水乙醇硬化治疗.
作者:张红霞;成晔;何文 刊期: 2011年第11期
孕妇,31岁,孕1产0,孕24+5周来我院行常规超声检查.超声所见:胎儿双顶径6.0 cm,股骨长径3.6 cm,胎动可见,胎心率148次/min,羊水指数10.8 cm,脐动脉(S/D)2.96,胎盘位于子宫后壁,成熟度0级.胎儿脊柱排列规整,四肢可见,胎儿胃泡、胆囊、双肾、心脏及膀胱可见,均未见明显异常.
作者:刘东升;金玲 刊期: 2011年第11期
患者男,36岁,因反复镜下血尿1年余入院.专科检查:无阳性体征.实验室检查:尿常规:尿蛋白(+),潜血(+++),血白细胞计数10个/UL,红细胞计数180个/UL.静脉肾盂造影:膀胱右后壁可见不规则充盈缺损影,范围约3.2 cm×1.6 cm,膀胱下缘见弧形压迹.盆腔CT平扫及增强扫描提示:膀胱右后壁见宽基底软组织团块影,范围约4.2 cm×1.9 cm,未见钙化或坏死,增强后较明显强化,病灶与邻近小肠肠管分界不清楚,CT诊断:膀胱右后壁占位性病变,符合膀胱癌表现,病灶与邻近小肠肠管分界不清,不除外癌侵犯.
作者:徐庆华;陈泳愉;谭咏韶;方慧 刊期: 2011年第11期
胎儿系统超声检查中胆囊未列为常规观察的内容,但胎儿胆囊发育异常的可能性仍然存在,虽然较为少见,但有些非常严重.文献报道胎儿胆囊异常的发生率约为0.15%[1],包括胆囊缺如或发育不良、胆囊结石、双胆囊、胆囊位置异常、胆囊形态异常等.但在胎儿产前超声检查中,一些比较常见的胎儿胆囊异常(胎儿胆囊不显示、胆囊增大等)其临床意义超声医师及产科医师并不十分清楚.正确、全面地认识胎儿胆囊的胚胎发育、胆囊异常的产前超声诊断及其预后问题,有利于指导临床优生优育咨询.笔者对胎儿胆囊的胚胎发育、产前超声扫查方法及胎儿胆囊异常的产前诊断现状和临床意义综述如下.
作者:王银;李胜利;陈琮瑛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前,甲状腺疾病已经成为内分泌系统的第二大疾病,全球范围内有超过3亿人患有甲状腺疾病.超声是甲状腺疾病首选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已成为临床评估和处理甲状腺疾病有效的检查方法[1].研究表明,不同国家和地区甲状腺癌发病率增加并不是罹患甲状腺癌患者数目增加的真正原因,而是甲状腺癌诊断敏感性提高所致,而这种敏感度的提高主要归因于甲状腺超声检查和细针抽吸技术[2].
作者:闫玉玺;原韶玲 刊期: 2011年第11期
输卵管源性因素是造成妇女不孕的常见因素,准确评价输卵管状态不仅有助于诊断不孕的原因,也可为临床治疗提供重要依据.子宫输卵管超声造影(hysterosalpingo-contrast sonography,HyCoSy)是近年来开展无创性检查不孕症的新方法,随着超声造影成像技术的发展,使其在诊断宫腔、尤其对输卵管通畅性方面表现出明显优势.目前国内普遍采取的诊断输卵管通畅性的筛查方法为X线子宫输卵管造影(hysterosalpingography,HSG)和腹腔镜直视下输卵管通染液.但HSG使生殖器官暴露于放射线中,患者有可能发生对X线碘油造影引起的超敏反应;其次碘油吸收较慢,可引起输卵管黏膜肉芽组织增生,甚至造成腹腔粘连,严重并发症则可导致肺栓塞等;腹腔镜检查是诊断输卵管通畅性的金标准,在直视条件下既可作为检查手段也可进行治疗,但其具有创伤性且费用较昂贵.HyCoSy具有无创、安全、简单经济、无辐射且可重复观察等优点,随着新型超声造影剂及超声造影技术的发展,HyCoSy将会逐渐成为诊断输卵管通畅性的重要方法[1-3].本文将对子宫输卵管超声造影在不孕症患者诊治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作者:马春燕;朱才义;林小影 刊期: 2011年第11期
创伤导致的软组织异物为临床常见的急诊,金属异物大多由X线检查确诊,而非金属异物,尤其是透X线的异物诊断困难,容易漏诊.近年随着超声诊断技术的普及和高分辨力彩色多普勒超声的应用,使非金属异物的诊断变得快捷、简便.本研究对我院近8年来超声检查诊断并经手术证实的39例非金属异物患者的声像图进行分析,总结报道如下.
作者:龙云民;朱淑娥;闻天学 刊期: 2011年第11期
流行性腮腺炎(epidemic parotitis mumps)是临床常见病,以发热、腮腺肿大为典型症状[1],本研究对147例流行性腮腺炎的超声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如下.一、资料与方法1.对象:选取2009年4月至2011年4月以面部肿痛、发热2~3 d就诊,经我院临床确诊的流行性腮腺炎患者147例,男87例,女60例,年龄2~42岁,其中<15岁103例,15~18岁33例,18岁以上11例.147例均有明确的该病接触史及群体发病现象,体温38℃~41℃,白细胞计数正常或稍高,淋巴细胞比例增高.
作者:王少峰;曾茂平 刊期: 2011年第11期
胎儿先天性心脏病是严重影响宫内胎儿生长发育及新生儿存活的先天性疾病之一,在胎儿畸形中的发生率较高,占活产新生儿的0.6%~0.8%[1].胎儿先天性心脏病的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能改善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的预后,对降低新生儿病死率和死亡率、减轻家庭和社会经济负担以及优生优育都有着重要意义.胎儿超声心动图是目前唯一的无创性检查胎儿心脏畸形的方法,能够对胎儿心脏畸形的结构、血流动力学变化以及病变发展情况进行观察.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一些新技术正广泛应用于胎儿心脏畸形的超声诊断.
作者:李治安 刊期: 2011年第11期
随着医学的发展,超声医学已步入诊治兼备的阶段.介入性超声作为超声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介入性超声在提供明确诊断和有效治疗的同时,其副作用和并发症引发的医疗纠纷时有发生.随着就医者法律意识的不断增强,医疗纠纷涉及到的法律问题越来越多,已经引起社会各界(患者、医疗机构、新闻媒体等)的广泛重视.为了提高超声医师的法律意识,防范介入性超声引发的医疗纠纷,有必要深入探讨介入性超声若干法律问题.
作者:何文;姚文芳 刊期: 2011年第11期
患者女,39岁,平素月经规律,量中等,偶有痛经、腰痛.20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下腹憋痛,无恶心、呕吐、发热等异常,白带发黄、有异味.当地医院超声检查诊断:左侧盆腔囊性占位性病变.2011年1月入我院,超声检查显示:左侧附件区见范围约8.62 cm×4.57 cm囊实性肿物,其内囊性区大小约4.89 cm×2.97 cm,其余部分呈网格样囊实性区(图1).考虑左侧附件区囊实性肿物,良性可能性大.2011年2月复查超声:左附件区见大小约9.25 cm×4.93 cm囊性网格样占位性病变,内未见乳头(图2).考虑左附件囊性网格样占位,良性可能性大.
作者:原韶玲;闫玉玺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 对符合培训条件的90名超声医师进行(STEP)介入培训,即筛选(screening)、理论(theory)、考察(examination)、实践(practice)课程培训,以探讨介入性超声医师的培训方法.方法 根据培训方式的不同,将90名医师分为培训组、教材组和自学组(每组30名);根据学习进度分为理论学习、模拟操作和实践操作3个阶段,每个阶段学习结束后考核合格的医师进入下个阶段的介入培训学习.结果 前两个阶段学习结束后,培训组医师介入培训通过认证的人数(28/28)、通过率100%(28/28)及平均测评分数(84.6±8.0)均高于教材组(16/21,76.2%,69.5±10.0分)和自学组(15/20,75.0%,67.3±13.0),且通过率与教材组和自学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5.0531,P=0.0246;χ2=5.3645,P=0.0206),而教材组与自学组介入培训认证通过的人数、通过率及平均测评分数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0757,P=0.7833);培训组第3个阶段介入培训通过认证的人数(26/28)、通过率(92.9%)与教材组(14/16,87.5%)和自学组(12/15,80.0%)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0025,P=0.9605,χ2=0.5692,P=0.4506);经过3个阶段的学习,培训组的通过率(26/30,86.7%)比教学组(14/30,46.7%)和自学组(12/30,40.0%)高,且3组通过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8,P=0.001;χ2=14.067,P=0.0002;χ2=0.2715,P=0.6023).结论 规范和积极的STEP课程培训是超声医师介入培训合格和资格上岗的重要步骤和必要手段.
作者:李俊来;张勇峰;王旸;张艳;李昶田;秦毅;王知力;王月香;于德江;汪伟;罗渝昆;唐杰 刊期: 2011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