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华医学超声(电子版)杂志

中华医学超声(电子版)杂志


  • 主管单位: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 国际刊号:1672-6448
  • 国内刊号:11-9115/R
  • 影响因子:1.42
  • 创刊:2004
  • 周期:
  • 发行:
  • 语言:中文
  • 邮发:http://zhyxcszz.yiigle.com
  • 全年订价:0.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
  • 医药卫生综合
中华医学超声(电子版)杂志   2012年9期文献
  • 胎儿无心畸胎序列征超声表现一例

    孕妇,37岁,孕3产1,孕23+5周.第1胎为健康儿,此次妊娠孕早期无不良反应,无毒害物接触史.因在当地县医院常规超声检查提示宫内双胎妊娠,一胎儿存活,另一胎儿停止发育,遂转我院行胎儿系统超声检查.

    作者:尚小轶;安县朝;薛菁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右侧隐睾合并巨大精原细胞瘤超声表现一例

    患者男,35岁,自幼右侧阴囊空虚,发现右侧腹股沟肿物28年,近5年明显增大;下腹坠胀不适感明显,行走不便,无发热、消瘦及其他症状.查体:右侧阴囊未扪及睾丸,右侧腹股沟区可见一球形肿物,大小为20.0 cm×15.0 cm×15.0 cm,表面光滑,质地中等,活动可,无触痛.

    作者:任贺;贺声;吴景艳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膀胱憩室并憩室内癌超声表现一例

    患者男,53岁,因尿频、尿急、偶伴血尿就诊.查体:下腹平软,无压痛.尿常规:白细胞(++),红细胞8~10个.超声检查示:膀胱充盈良好,轮廓不规整,内壁不光滑.膀胱体右侧壁可见一囊腔回声,大小为5.9 cm×3.8 cm×3.1 cm,形态不规则,囊壁不光滑,与膀胱相通,相通口直径约0.9 cm(图1).囊腔内可见一大小为3.1 cm×3.1 cm×2.9 cm实性低回声团块(图1),边界尚清,轮廓不规整,向囊腔内突出.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示:团块周边可见丰富的动静脉血流信号,Vmax:0.22 m/s,血流阻力指数:0.68(图2).超声诊断:膀胱憩室伴憩室内实性占位性病变(考虑憩室内癌可能性大).膀胱镜检查:膀胱黏膜正常,应用25°镜观察有盲区,未发现憩室口.

    作者:黄雪梅;林云;李春芳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妊娠期双侧乳腺弥漫性恶性淋巴瘤超声表现一例

    患者女,49岁,妊娠7个月.于2011年7月发现双乳异常增大,乳头内陷,乳腺组织变硬,无红肿,轻微疼痛,未触及包块,伴左面瘫,未重视,至8月乳腺明显肿大伴肿胀就诊我院行超声检查:双侧乳腺腺体组织明显增厚4.5 cm,回声减低,腺体组织间隙可见弥漫分布的低回声团块,团块大小不等,形态不规则,大部分团块呈融合状,个别呈分叶状,内部回声较均匀,无钙化,低回声团块周边可见细带状高回声;彩色多普勒超声示:低回声内部彩色血流信号丰富;频谱多普勒超声示:低速低阻型动脉血流频谱,腹腔及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见肿大.

    作者:苗凤玲;姜莉;马强;李桂萍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定量评估心功能的研究及临床应用进展

    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eal-time three-dimensional echocardiography,RT-3DE)以实时显示心脏的三维立体结构为特点,可动态直观地对心脏功能进行定量评估,相比二维超声的二维平面成像方式有较大优势.RT-3DE采用三维矩阵探头实时再现心脏三维立体构像,其全容积成像方式可在后处理中选取感兴趣区域或平面进行任意旋转、切割,并有效重建心腔结构以定量评估心功能.目前,RT-3DE已广泛应用于心血管各领域临床研究,其相应的图像采集和后处理软件也在不断更新.笔者主要从心房容积测量、心室容积测量、心室节段运动等3个方面阐述RT-3DE评估心功能的研究及其临床应用进展,有助于RT-3DE评估方法的选择及优化,提高其在心脏疾病早期诊断、临床干预和疗效评估等方面的指导作用.

    作者:孙思娟;陈国珍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超声造影在阴囊急症诊断中的应用与研究进展

    阴囊急症是一系列以急性阴囊疼痛为主要症状的病变统称.阴囊急症包括睾丸扭转、急性附睾炎、睾丸炎、急性鞘膜炎、睾丸外伤、急性阴囊感染、特发性阴囊水肿、阴囊坏疽等[1].该类疾病在临床较常见,要求临床医师对其作出快速、准确的诊断以确定适当的治疗方案.但该类疾病的体格检查和实验室评估往往是不全面的,必须借助辅助检查以明确诊断[2].超声造影(contrast enhanced ultrasound,CEUS)是目前能够较准确、较细致地反映正常和病变组织内部结构及血流灌注情况的技术[3].该技术可以检测血流速度约1 mm/s的毛细血管内的血流[4],使CEUS能更准确地探测及评价正常和病变组织的血管分布及其内部的血流情况.当常规超声诊断阴囊急症存在疑问时,CEUS能提供更多微小血管内血流的信息,对阴囊急症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现将CEUS在常见阴囊急症中的应用及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王双龙;董磊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胎盘脐带入口异常的产前超声诊断分析

    胚胎发育早期,脐带从胎盘中心位置进入胎盘,随着胎盘的发育,蜕膜灌注好的区域优先生长发育,而灌注较差的区域逐渐萎缩,这种生长方式可致脐带入口处呈偏心性,严重的偏心性脐带入口为边缘性胎盘脐带入口,在妊娠中的发生率为7%[1];脐带从胎盘边缘游离胎膜内穿入为帆状胎盘脐带入口,在妊娠中的发生率为1%~2%.由于帆状胎盘脐带入口的脐血管无华通胶保护,易发生血管破裂或栓塞.其中边缘性胎盘脐带入口发生不良孕产较少,而帆状胎盘脐带入口,妊娠期出现胎儿发育迟缓、早产、先天畸形、胎儿出血和死亡的风险大,合并血管前置的发生率为0.026%[2],在分娩过程中围生儿的死亡率高达58%~73%[3].若在中孕期胎儿系统超声筛查时检出胎盘脐带入口处呈偏心性,尤其检出帆状胎盘,则可提示临床及早处置,避免发生不良妊娠结局,目前产前胎盘检查已在产科引起越来越多的重视.本研究对我院产科119例胎盘脐带入口异常胎儿产前超声图像特征及产后胎盘病理检查结果进行总结分析并报道如下.

    作者:罗文娟;石慧莹;丁宏军;巴哈古力;吴倩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胎儿超声心动图在诊断永存左上腔静脉中的应用

    目的 总结永存左上腔静脉胎儿超声心动图特征及临床意义.方法 对2008年5月至2011年1月在我院诊断为永存左上腔静脉的33例胎儿超声心动图表现进行总结分析,并与引产后病理或产后超声心动图诊断结果进行对照分析,总结永存左上腔静脉胎儿超声心动图特征及临床价值.结果 33例永存左上腔静脉胎儿中引产后病理或产后超声心动图证实32例,超声表现为:四腔观可见扩张的冠状静脉窦,三血管观在肺动脉左侧可见一圆形血管回声,为永存左上腔静脉,同时可见右上腔静脉变细,追踪走行可见其与冠状静脉窦相连续.其中18例为单发畸形(18/32,56.25%),14例合并其他畸形(7例合并心内畸形,2例合并心外畸形,5例同时合并心内和心外畸形).胎儿超声心动图将内脏反位综合征合并完全型房室间隔缺损误诊为同时合并永存左上腔静脉1例.结论 胎儿超声心动图是诊断永存左上腔静脉的可靠方法.永存左上腔静脉常合并其他畸形,产前超声发现永存左上腔静脉需进一步检查以排除其他合并畸形.

    作者:潘琦;邓学东;马建芳;张俊;吴凤钰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产前超声检查在诊断染色体非整倍体异常胎儿中的价值

    目的 探讨产前超声检查在非整倍体异常胎儿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对2009年9月至2011年12月在我院经羊水细胞染色体核型分析诊断为非整倍体异常的24例胎儿产前超声异常声像图特征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24例羊水细胞染色体核型分析确诊为非整倍体异常的胎儿中超声显示异常20例(83.3%,20/24),包括21-三体9例(9/13)、18-三体3例(3/3)、13-三体3例(3/3)、45,X 5例(5/5).其中单发畸形4例(20%,4/20),多发畸形13例(65%,13/20),仅表现为超声软标志异常3例(15%,3/20).18-三体、13-三体及45,X胎儿均有超声可检出的明显结构畸形或异常,21-三体胎儿3例,仅表现为超声软标志异常.24例非整倍体异常胎儿中以心脏畸形检出例数居多(41.7%,10/24),而颈部淋巴水囊瘤是45,X胎儿一个极其重要的超声标志.结论 非整倍体异常胎儿常伴有异常的超声声像图表现,部分还有相应的典型超声畸形谱,超声作为非侵入性检查技术对于非整倍体异常胎儿的诊断有重要临床意义.

    作者:钟惟娜;邓学东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经阴道超声诊断宫颈机能不全探讨

    目的 探讨经阴道超声检查对宫颈机能不全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30例宫颈不全患者(宫颈机能不全组),分析于非孕期经阴道超声测量宫颈总长度、宫颈阴道段长度、宫颈内口宽度,并随访分析孕16周的经阴道超声检查结果,并与30名健康体检者(健康对照组)进行对照.结果 宫颈机能不全组患者非孕期宫颈总长度为(34.10±4.42)mm,宫颈阴道段长度为(16.33±2.34)mm,健康对照组的分别为(43.19±2.48)mm和(24.33±3.12)mm,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78、6.24,P均<0.01),孕16周经阴道超声测量宫颈总长度为(32.46±4.25)mm,宫颈阴道段长度为(15.38±3.62)mm,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36、7.88,P均<0.05).宫颈阴道段与宫颈总长度的比值与晚期自然流产次数存在显著相关性(r=0.55,P<0.05).以宫颈阴道段长度≤19mm为佳临界点,经阴道超声诊断宫颈机能不全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似然比、阴性似然比及正确指数分别为90.00%、90.00%、9.00、0.11、80.00.结论 经阴道超声检测宫颈对判断非孕期宫颈机能不全患者具有一定价值.

    作者:李雪;许培华;张弘;张迎春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超声弹性成像技术在腮腺良恶性占位性病变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 探讨实时超声弹性成像技术在腮腺良恶性占位性病变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48例52个腮腺占位性病变首先行二维超声检查,观察病灶的位置、大小、形态、边界、内部回声、后方回声等,然后切换到实时超声弹性成像模式进行实时超声弹性成像检查,将弹性图像分为0~Ⅳ级,并与手术病理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良性病变组81.8%(36/44)占位性病变弹性分级为0~Ⅱ级,而恶性病变组87.5%(7/8)占位性病变弹性分级为Ⅲ~Ⅳ级,两组病变的弹性分级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9).以弹性分级Ⅲ~Ⅳ级为恶性预测指标,其敏感度、特异度、准确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7.5%(7/8)、81.8%(36/44)、82.7%(43/52)、46.7%(7/15)、97.3%(36/37).结论 实时超声弹性成像提供了组织软硬度的信息,有助于腮腺良恶性占位性病变的鉴别.但部分多形性腺瘤和恶性病变在弹性图上存在一定重叠,需结合二维超声、彩色多普勒超声等常规超声及临床资料进行综合评价,帮助鉴别诊断.

    作者:李巧珍;肖萤;徐乐天;唐宁;黄思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乳腺自动全容积扫查系统与手持超声探头的对比评估

    目的 比较乳腺自动全容积扫查系统(ABVS)与手持探头在检出乳腺病变中哪种检查手段更具有优势.方法 187例乳腺疾病患者,先由一位医师(A)用传统手持高频超声探头进行常规乳腺检查,再由另一位医师(B)应用Acuson S2000 ABVS系统进行再次扫查并独立阅片.两位同年资的医师分别计数病变的数目并结合美国放射学会制定并为国际采用的乳腺影像及报告系统(BI-RADS)评估指标,对其超声声像图特征进行归纳,并与病理结果相比较,比较两种检查方式的诊断结果.结果 187例患者共187个病变,医师(A)经手持探头检出的病变数目为45个,经病理证实检出率24%(45/187);而医师(B)应用ABVS系统独立阅片后检出的病变数目为63个,经病理证实检出率34%(63/187);二种检查手段在病变的检出率上ABVS优于传统手持探头,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0.04,P<0.05).结论 ABVS扫查过程客观,避免人为因素的遗漏,是一种全新的超声检查方法,对简化操作手法及全面扫查等均有较大意义.

    作者:矫健;刘娜;侯新燕;孙欣;周志丹;陆娜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乳腺病灶超声全容积成像临床应用价值

    目的 探讨常规二维超声、弹性成像、自动乳腺全容积成像(ABVS)对乳腺良恶性病灶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应用二维超声、弹性成像、ABVS对84例患者经手术病理证实的98个乳腺病灶进行超声检查,并将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36例良性患者共46个病灶,48例恶性患者共52个病灶,二维超声诊断乳腺恶性病灶的敏感度为78.9%(41/52),特异度为76.1%(35/46),准确性为77.6%(76/98),阳性预测值78.8%,阴性预测值76.1%;弹性成像诊断乳腺恶性病灶敏感度为82.7%(43/52),特异度为95.6%(44/46),准确性为88.8%(87/98),阳性预测值95.6%,阴性预测值83.0%;ABVS 诊断乳腺恶性病灶的敏感度为84.6%(44/52),特异度为73.9%(34/46),准确性为79.6%(78/98),阳性预测值78.6%,阴性预测值81.0%.结论 ABVS在乳腺病灶定性诊断上有一定优势,与二维超声诊断敏感度、特异度、准确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无明显差异;ABVS较弹性成像诊断特异度、准确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稍低.

    作者:陈翠京;张彦;史秀云;白玲;毛京宁;范雪;王勇;张康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淋巴管畸形的高频超声与彩色多普勒特点

    目的 研究淋巴管畸形的高频超声及彩色多普勒超声表现特点并进行分析、总结.方法 应用高频超声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对23例淋巴管畸形的二维灰阶超声声像图及彩色血流信号进行回顾性研究.超声扫查内容包括:病变大小、边界、内部回声、彩色血流信号及用脉冲多普勒测量血流速度.结果 17例淋巴管畸形(74%,17/23)位于颈部、颌下或腋下,6例位于其他部位;21例位于皮下组织内,其中3例同时累及真皮及肌层.13例大囊型淋巴管畸型,均显示为较大的无回声区,有分隔,壁光滑,其中2例大囊型合并感染,无回声区内有稀疏低回声;5例混合型淋巴管畸形,为淋巴管畸形和血管畸形混合存在,超声显示为大小不等的无回声区有分隔,合并局部微小无回声区或不规则的小的实性低回声区,其中3例侵及肌层;5例微囊型淋巴管畸形,超声显示以无回声区为主,内有少量的低回声区,形成囊实混合性病变.所有病例无回声区内彩色多普勒扫查均无彩色血流信号.8例大囊型及3例混合型淋巴管畸形周边扫查到彩色血流信号,2例微囊型内部实性低回声内显示有彩色血流信号.脉冲多普勒检查大血流速度18~73 cm/s,阻力指数0.55~0.72.结论 淋巴管畸形的高频超声及彩色超声多普勒成像有显著的特点,以较大的无回声区为主,多发可有分隔,无回声区内无血流信号,大部分位于皮下组织内,基于以上特点,可确诊大部分病例,因而高频超声及彩色多普勒是诊断淋巴管畸形的较好方法.

    作者:张梅;谷凌云;李宪坤;许雅琴;郝岩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二维应变评价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左心室收缩功能

    目的 应用组织二维应变成像检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左心室心肌组织应变特征,评价左心室局部收缩功能的改变,为早期诊断高血压心肌病变提供依据.方法 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82例(LVN组:左心室正常构型45例;LVH组:左心室肥厚组37例)及健康体检者30名(健康对照组).常规超声心动图检测左心室收缩、舒张功能及左心室心肌质量指数(LVMI).检测乳头肌水平各节段心肌收缩期纵向应变(SSL)、短轴的收缩期径向应变(SSR)和收缩期圆周应变(SSC)的峰值和平均值.结果 健康对照组、LVN组和LVH组受检者左心室SSL平均值分别为(-23.6±5.8)%、(-20.5±6.4)%、(-17.2±6.0)%,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635,P<0.05);LVN组和LVH组患者的SSL平均值低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982,3.451,P均<0.05);LVH组低于LVN组,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t=2.663,P<0.05).健康对照组、LVN组和LVH组受检者SSR平均值分别为(32.2±8.1)%、(37.2±7.1)%、(26.3±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130,P<0.05);LVN组SSR平均值高于健康对照组(t=1.902,P<0.05);LVH 组低于LVN 组和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21、2.842,P均<0.05).健康对照组、LVN组和LVH组受检者SSC平均值分别为(-23.6±5.8)%、(-20.5±6.3)%、(-17.1±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641,P<0.05);LVH组SSC平均值低于LVN组和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60、2.632,P均<0.05).结论 二维应变成像可早期检测高血压患者的左心室心肌局部收缩功能异常.

    作者:牛海燕;高宇;张江霞;黄晓玲;丁桂春;王建华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三维经食管超声心动图在室壁瘤切除术中的应用

    目的 通过三维经食管超声心动图(3D-TEE)来准确定量心肌梗死后室壁瘤形成患者手术前后的左心室形状、大小、收缩功能,并且评估室壁瘤累及范围和大小及二尖瓣反流情况,寻找一种便捷、准确、实时并且在术中不会影响到手术视野的评估室壁瘤切除术的方法.方法 室壁瘤切除术患者32例,手术前麻醉状态下、术后即刻行3D-TEE检查,获取并分析左心室容积、功能及室壁瘤体积的图像与数据,所得图像通过Qlab软件脱机后处理分析,得到左心室功能数据.通过3D-TEE指导室壁瘤形成患者术前手术方案的制订并评估术后即刻治疗效果.结果 通过3D-TEE检查室壁瘤切除术后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每搏量及心指数分别为(109.65±13.23)ml、(59.70±12.59)ml、(49.95±7.17)%、(45.88±6.60)ml、(2.17±0.44)L·(min·m2)-1,术前分别为(150.82±23.60)ml、(113.03±24.32)ml、(24.38±6.16)%、(36.01±9.62)ml、(1.57±0.63)L·(min·m2)-1,手术前后比较差异显著,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12.27、15.24、17.04、5.95、6.07,P均<0.001);室壁瘤所占左心室百分比明显减小或室壁瘤消失;室壁运动积分术前为(4.11±0.39)分,术后为(3.52±0.31)分,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01,P<0.05).结论 3D-TEE检查能够在术中定量评价室壁瘤形成患者的左心室容积和功能.术中应用3D-TEE作为导航,有助于外科医师的判断和处理,更好地提高患者远期治疗效果.

    作者:冯天鹰;何怡华;李治安;哈斯;韩建成;刘琳;薛超;王林林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超声心动图诊断先天性单侧肺动脉缺如的价值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对诊断先天性单侧肺动脉缺如(UAPA)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08至2012年经手术或增强CT证实的7例单侧肺动脉缺如(左侧5例,右侧2例)患儿为研究对象,回顾分析其超声心动图特征.结果 先天性单侧肺动脉缺如患儿7例,2例单发,5例合并其他心血管畸形.超声首诊5例(5/7),漏诊1例,误诊1例,超声首诊时将左肺动脉缺如误诊肺动脉吊带.先天性单侧肺动脉缺如超声心动图表现为正常的肺动脉分叉结构消失,而是向远端直接延续为一侧肺动脉,向左或向右走行,形成肺动脉左支或右支.结论 先天性单侧肺动脉缺如较罕见,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容易漏诊误诊.患者行常规超声心动图检查时应注意肺动脉分叉及左右分支的发育情况,若有异常应多切面仔细扫查,对提高该病诊断率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丁桂春;王建华;刘梅;段雅琦;梁晓麓;武文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原发性肝癌常规超声漏诊原因分析

    目的 分析常规超声漏诊原发性肝癌的原因.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344例患者464个原发性肝癌病灶的影像学资料.所有病灶均符合临床肝癌诊断标准并同时进行常规超声及CT或MRI检查,且两种影像学手段检查均提示病灶为原发性肝癌.以CT或MRI提示的病灶大小、位置为参考标准,在常规超声声像图上判定病灶是否可检出.比较检出病灶和漏诊病灶大小、部位、肝实质背景差异.结果 常规超声检出病灶332个,检出率为71.6%(332/464),病灶大径为8~198 mm,平均(48.9±40.3)mm;漏诊病灶132个,漏诊率为28.4%(132/464),病灶大径为5~68 mm,平均(15.2±8.5)mm,两组间病灶直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52,P<0.001).检出病灶和漏诊病灶大径≤30 mm、分布位于近膈顶位置以及存在肝硬化背景的比例分别为51.5%(171/332) vs 96.2%(127/132)、44.3%(147/332) vs 69.7%(92/132)、81.0%(269/332) vs 97.7%(129/13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82.16、24.43、21.60,P均<0.01).结论 肝癌病灶的大小及部位、肝硬化背景可能是造成常规超声漏诊原发性肝癌的主要原因.

    作者:袁树芳;吴涛;苏中振;郑荣琴;李凯;吴莉莉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实时剪切波弹性成像检测肝脏弹性模量与肝纤维化分期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应用实时剪切波弹性成像(SWE)检测肝脏弹性模量对肝纤维化分期进行评估的可行性.方法 将SWE应用于176例行肝穿刺活检的慢性肝病患者肝脏弹性模量的检测,测量右肝直径为3 cm大小的肝实质弹性模量,将弹性模量与肝穿刺活检病理结果的纤维化分期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慢性肝病肝纤维化分期S0期、S1期、S2期、S3期、S4期的弹性模量值分别为5.441±0.827、6.756±1.764、10.105±4.885、15.727±8.449、26.436±10.519.各病理分期的弹性模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61.816,P=0.000).肝弹性模量与肝纤维化病理分期具有相关性(r=0.723,P=0.000).以肝弹性模量判断肝纤维化分期绘制受试者操作特性曲线(ROC曲线),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12、0.923、0.941、0.941,区分S0与S1、S2、S3、S4的阈值为6.278,对应敏感度、特异度为83.4%和88.0%,区分S0、S1与S2、S3、S4的阈值为7.321,对应敏感度、特异度为89.4%和84.7%,区分S0、S1、S2与S3、S4的阈值为9.363,对应敏感度、特异度为96.4%和82.6%,区分S0、S1、S2、S3与S4的阈值为13.214,对应敏感度、特异度为93.1%和86.4%.结论 SWE检测肝脏弹性模量对评估纤维化分期具有较好的诊断价值.

    作者:曾婕;吴莉莉;郑荣琴;吴涛;黄泽萍;苏中振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重视胎儿超声心动图检查的适应证和安全性

    先天性心脏病(以下简称先心病)是常见的重症先天性畸形,活婴先天性心血管畸形的发生率为0.8%~1.0%[1-2],简单畸形出生后可以通过外科手术进行矫治,而约50%的复杂畸形通过目前的治疗手段难以完全矫治,甚至相当一部分患儿在新生儿期就夭折.为了减轻胎儿复杂先天性心脏畸形出生后给自身带来的痛苦、给家庭和社会带来的经济负担,产前正确诊断胎儿心脏复杂畸形尤为重要.

    作者:李治安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超声支气管镜引导下支气管针吸活检对纵隔及肺门病变诊断的应用

    目的 观察超声支气管内镜引导下支气管针吸活检(EBUS-TBNA)在诊断纵隔及肺门病变中的应用及其安全性.方法 对21例经CT证实存在肺内病变伴纵隔和(或)肺门淋巴结肿大、不明原因的纵隔和(或)肺门淋巴结肿大及不明原因纵隔占位患者进行EBUS-TBNA,穿刺物行细胞或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 21例患者均顺利完成EBUS检查,无并发症发生,20例患者穿刺活检阳性.统计穿刺阳性率为95.2%(20/21),诊断阳性率为66.7%(14/21).肺部病变伴纵隔和(或)肺门淋巴结肿大15例:根据病理结果诊断恶性肿瘤11例,其中鳞癌1例,腺癌1例,小细胞癌1例,不能分类8例;不明原因的纵隔和(或)肺门淋巴结肿大4例:结合临床诊断结节病1例,未能诊断3例;纵隔不明原因的占位2例:根据病理结果诊断支气管囊肿1例,淋巴结核1例.结论 EBUS-TBNA是诊断纵隔及肺门病变一项有效的检查技术,安全性高,可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裴迎华;张杰;王娟;王玉玲;徐敏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腹腔镜超声在经皮射频消融术治疗肝肿瘤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 探讨腹腔镜超声在经皮射频消融术治疗肝肿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31例不能耐受开腹手术的肝癌患者,常规超声均无法经皮定位病灶,行经皮射频消融术时术中均在腹腔镜超声下引导穿刺,并动态观察手术进程.结果 31例肝癌患者均在腹腔镜超声引导下完成经皮射频消融术.其中7例为术前CT或MRI发现而常规超声无法扫查的膈顶部病灶,3例为术前未发现小病灶,1例排除术前MRI诊断的假阳性病灶.31例肝癌患者腹腔镜手术顺利,无术中死亡,术后未出现出血、感染等并发症,5例出现一过性发热,4例出现恶心,3例出现轻微腹痛.术后随访6个月内无1例复发.结论 腹腔镜超声可检出术前影像学检查遗漏的肝癌小病灶、定位常规超声盲区处肝癌病灶并引导经皮射频消融术.腹腔镜超声可以辅助完成不能耐受开腹手术、常规经皮超声又无法定位治疗的肝癌患者的经皮射频消融治疗.

    作者:邱君斓;周铁;孔文韬;蒋智明;沈祎;张炜炜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发育性髋关节异常的超声筛查

    目的 对临床疑似发育性髋关节异常(DDH)的患儿进行超声检查,使其获得早期诊断和治疗.方法 对我院439例临床疑似DDH患儿行超声检查,通过测量双侧髋关节α、β角度,观察冠状面髋臼形态、股骨头位置,进行髋关节Graf分型.结果 临床疑似DDH 439患儿(878个髋关节)中,Ⅰ型782个(89.07%),Ⅱa型71个(8.09%),Ⅱb型17个(1.94%),Ⅱc型0个(0%),Ⅱd型3个(0.34%),Ⅲ型4个(0.46%),Ⅳ型1个(0.11%).其中正常髋关节(Ⅰ型)占89.07%(782/878),欠成熟髋关节(Ⅱa型)占8.09%(71/878),异常髋关节(Ⅱb~Ⅳ型)占2.85%(25/878).结论 髋关节超声筛查能使DDH患儿得到早期诊断和治疗,减低晚期DDH的初诊发生率,从而降低晚期DDH的治疗困难和费用.

    作者:栗河舟;徐嵩龄;王新霞;杨坡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北京地区超声专业医师培训教育的现状与探讨

    临床住院医师毕业后教育培训制度的理念始于19世纪中期,由德国柏林大学Langenbeck教授率先提出[1].至20世纪初,美国开始正式建立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逐渐成为医学生毕业后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培训效果得到医学界的广泛认可,并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大力推广[2].我国卫生部自1986年开始进行住院医师培训试点工作,并于1993年正式颁布了<临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试行办法>,正式使之制度化[1,3],开始以行政法规保障和提高医师队伍的专业技术素质.

    作者:朱强;范秀萍;黄慧莲;荣雪余 刊期: 2012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