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妇,28岁,孕29周,孕2产0,既往身体健康,孕期无服用药物及不良接触病史,无遗传性疾病及慢性病史。产前常规超声检查示:胎儿双顶径73 mm,股骨52 mm,羊水深78 mm,羊水指数168 mm,胎盘位于宫底前壁,厚度27 mm,成熟度0度。胎儿颅内结构、脊柱、颈、胸、腹部、四肢未见异常。胎儿颜面部超声声像图示:双侧上唇及上颌骨均显示连续性中断,并于双侧口角处向两侧裂开,约30 mm,下颌短小,呈明显后缩状态,下颌骨未显示,双侧耳廓可显示,位置稍偏低,颜面部三维表面成像示双侧唇腭裂伴面裂畸形(图1)。超声提示:(1)宫内单活胎,孕29+3周。(2)胎儿唇腭裂伴面横裂畸形,下颌骨发育不良或缺如。引产胎儿颜面部检查示,双侧完全唇裂伴双侧完全腭裂,双侧口角向外耳裂开至面颊部,耳稍低位,下颌内缩,触之较软,未触及明显骨质结构(图2,3)。
作者:万娜;刘林;李杰珍;崔艳萍 刊期: 2013年第09期
患者女,18岁,因人工流产刮宫术后阴道淋漓出血1个月并逐渐加重2~3d就诊。妇科检查:宫颈光滑,举痛,宫颈腔内可见部分积血;子宫后位,形态大小正常,无压痛,双侧附件未触及异常。尿妊娠试验呈阴性,血压90/60 mm Hg (1 mm Hg=0.133 kPa)。超声检查:子宫后位,子宫大小正常,形态规则,子宫底部后壁肌层见一大小1.5 cm×1.1 cm囊性包块,囊腔内透声差,可见缓慢涌动的云雾状回声(图1),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示其内为五彩镶嵌血流信号,脉冲多普勒技术测及高速动脉样流速曲线(图2)。三维超声重建后显示包块与宫腔相通,超声提示:子宫底部后壁肌层囊性包块,不除外假性动脉瘤。入院后即对患者行阴道填塞止血及药物缩宫治疗,其阴道仍流血不止,急行血管造影诊断为假性动脉瘤,遂行子宫动脉栓塞术治愈出院。
作者:贾保霞;陈金华;刘宇清;刘滨月;周富强;黄雪兰 刊期: 2013年第09期
患儿男,14岁,藏族,出生于西藏,并久居原地,12岁时发现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肺动脉高压,为进一步诊治来煤炭总医院。患儿平素体质差,易患上呼吸道感染,活动耐力差,喜蹲踞。体格检查:体温36.5℃,呼吸20次/min,脉搏104次/min。口唇颜面轻度发绀,杵状指。听诊心率104次/min,律齐,胸骨左缘Ⅱ~Ⅲ肋间可闻及收缩期Ⅱ/Ⅵ级杂音。胸片示:心影增大,肺动脉段突出,肺血增多。
作者:孙妍;裴金凤;陈杰;薛军;杨娅 刊期: 2013年第09期
以新生血管为靶点的抗血管生成治疗是肿瘤靶向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治疗后反应要早于肿瘤大小的变化,一些临床研究已经证实超声造影能早期显示肿瘤抗血管生成疗效[1-2],针对血管内皮细胞相关靶点的靶向造影剂在动物模型上能较好地显示肿瘤新生血管[3]。在此通过总结超声造影的原理、技术以及研究结果,对超声造影及针对分子水平的靶向超声造影综述如下。
作者:孔文韬;王文平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组织多普勒派生的应变和应变率成像作为量化心肌机械功能的一种方法,已在超声心动图研究领域得到证明。但此技术的角度依赖性及观察者内和观察者之间的差异使其应用受限,二维斑点追踪超声心动图(two-dimensional speckle tracking echocardiography,2D-STE)已经成为它的替代技术。2D-STE利用B型灰阶图像将随机噪声(random noise)滤除,同时保留超声遇到小于波长的结构产生背向散射所形成小的时间上稳定的独特心肌结构--也被称为斑点。用区域匹配方法(block matching)逐帧追踪斑点的区域或核心的运动(一个图像平面内同时显示多个部位)可以得到局部位移的信息,据此可以获得心肌功能参数。与组织多普勒成像(tissue velocity imaging from Doppler, TDI)相比,分析这些速度向量可以定量测量图像上任何方向上的应变和应变率。根据空间分辨率的不同也可以选择性地分析心外膜、心肌中层和心内膜的功能。STE心肌变形的有效性已经由声纳微测量法及临床的DTI得到证实。本研究主要介绍STE目前和今后可能的临床应用价值,选择性地回顾了已发表的相关文献。
作者:孙静平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探讨胎儿豆纹动脉血管病的产前超声声像图特征及其意义。方法对2012年11月至2013年4月在深圳市妇幼保健院行产前血清学抗体检查、超声及磁共振检查诊断的3例双侧大脑豆纹动脉血管病胎儿的超声影像学特征进行总结,结合新生儿临床及致畸病原体感染检查结果进行综合诊断分析。结果产前与产后超声及临床检查结果:(1)产前超声检查:3例胎儿宫内生长受限,心包积液;其中2例(例1和2)侧脑室轻度扩张和室管膜下少量出血;1例(例3)双侧脑室扩张,左侧脑室内出血,伴二、三尖瓣反流和双眼白内障,产前超声均诊断为胎儿豆纹动脉血管病。(2)孕妇血清抗体检测:3例中2例(例1和3)孕妇致畸病原体血清抗体检测结果未见异常,1例孕妇(例2)致畸病原体血清抗体检测阳性。(3)新生儿相关检查:1例(例3)新生儿致畸病原体血清抗体检测呈阳性,双眼晶状体混浊,听力损伤;1例(例3)新生儿致畸病原体血清抗体检测呈阳性,双侧视网膜出血,高胆红素血症,窦性心率过缓。(4)引产胎儿未进行尸检。结论产前超声声像图可清楚显示胎儿豆纹动脉血管病,产前超声提示豆纹动脉血管病而无其他异常超声表现,孕妇致畸病原体血清抗体检测阴性的胎儿其宫内感染的可能性较大。
作者:黄怡;李胜利;华轩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比较不同分型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超声特征及内分泌指标差异并分析其相关性。方法2012年6-12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收治的PCOS患者105例,以体重指数≥25 kg/m2为肥胖,分为肥胖型PCOS组(OB-PCOS组)32例和非肥胖型PCOS组(NOB-PCOS组)73例。经腔内超声检查测量并比较PCOS患者卵巢卵泡数、卵巢体积、卵巢间质动脉阻力指数(RI)、子宫动脉RI等超声参数;检测并比较OB-PCOS组与NOB-PCOS组患者空腹血糖(FPG)、空腹血浆胰岛素(FINS)、黄体生成素(LH)、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与卵泡刺激素比值(LH/FSH)、孕酮(P)、雌二醇(E2)、游离睾酮(FT)、泌乳素(PRL)、性激素结合球蛋白(SHBG)、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等内分泌指标浓度。分析各超声参数与各内分泌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OB-PCOS组患者卵巢体积较NOB-PCOS组患者卵巢体积明显增大,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2.25±4.89)ml vs (10.73±2.30)ml,t=2.20,P<0.05],2组患者卵巢卵泡数、子宫动脉RI、卵巢间质动脉RI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OB-PCOS组患者FINS浓度、HOMA-IR均明显高于NOB-PCOS组患者,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14.82±6.45)mU/L vs (8.04±4.57)mU/L,3.91±3.30 vs 1.64±1.20,t=4.87、3.47,P均<0.01];NOB-PCOS组患者FSH浓度明显高于OB-PCOS组患者,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95±1.91)U/L vs (4.65±1.88)U/L, t=-2.77,P<0.01];OB-PCOS组患者FT浓度高于NOB-PCOS组患者,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组PCOS患者LH、LH/FSH、P、E2、PRL、FPG、SHBG浓度的差异均无统计学差异。PCOS患者卵巢卵泡数与LH/FSH、FT浓度呈正相关(r=0.35、0.38,P均<0.01),卵巢体积与LH/FSH、BMI、HOMA-IR、FPG浓度呈正相关(r=0.27,P<0.05;r=0.25,P<0.05;r=0.40,P<0.01;r=0.32,P<0.01),卵巢间质动脉RI与SHBG浓度呈正相关(r=0.28,P<0.05);PCOS患者其余超声参数与内分泌指标之间均无相关性。OB-PCOS组患者子宫动脉RI与PRL浓度呈负相关(r=-0.58,P<0.05),卵巢体积与HOMA-IR呈正相关(r=0.47,P<0.05)。NOB-PCOS组患者卵巢卵泡数与LH/FSH、FT浓度呈正相关(r=0.33、0.56,P均<0.05);卵巢体积与FT浓度呈正相关(r=0.31,P<0.05)。2组PCOS患者其余超声参数与内分泌指标之间均无相关性。结论 OB-PCOS组患者与NOB-PCOS组患者超声特征及内分泌指标具有一定的差异,且两者之间有一定的相关性。
作者:陈慧;詹维伟;陈晨;杨志芳;刘振华;毛建平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引导下注射可注射性明胶基止血剂(HIGM)治疗犬脾脏创伤的效果。方法24只健康杂种犬常规麻醉,开腹后暴露脾脏,用止血钳在脾脏膈面制作长、宽、深分别为4.0、4.0、2.5 cm的脾脏实质锐器伤。实验犬随机均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2组,每组各12只犬。治疗组实验犬超声造影引导下注射4 ml HIGM,对照组实验犬超声造影引导下注射4 ml蛇毒凝血酶和α-氰基丙烯酸酯对脾脏创伤灶行局部注射治疗。常规超声检查及超声造影观察注射后即刻疗效,并在注射后第1、3、7、14、21天行常规超声检查及超声造影分别观察、记录实验犬腹腔积液深度和脾脏创伤灶面积。治疗组实验犬于注射后第7、14、21天行组织病理学检查。应用t检验分别比较治疗组与对照组实验犬腹腔积液深度、脾脏创伤灶面积。结果所有实验犬均存活。治疗组实验犬在超声造影引导下注射HIGM后即刻,脾脏损伤区域均未见活动性出血;注射后第1、3、7天脾脏创伤灶面积分别为(12.91±0.89)、(4.45±0.75)、(1.38±0.23)cm2,注射后第14、21天均未见创伤灶回声;对照组实验犬注射后第1、3、7、14天脾脏创伤灶面积分别为(16.74±0.91)、(11.26±0.99)、(8.02±0.82)、(1.58±0.36)cm2,注射后第21天均未见创伤灶回声。注射后第7、14天治疗组与对照组实验犬脾脏创伤灶面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162,P=0.008;t=15.129,P=0.001)。治疗组实验犬注射后第1天腹腔积液深度为(0.91±0.05)cm,注射后第3、7、14、21天均未见腹腔积液;对照组实验犬注射后第1、3、7天腹腔积液深度分别为(1.96±0.17)、(1.30±0.11)、(0.81±0.12)cm,注射后第14、21天均未见腹腔积液。注射后第1、3、7天治疗组与对照组实验犬腹腔积液深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934,P=0.003;t=41.310,P=0.000;t=22.520,P=0.000)。注射后第21天治疗组实验犬大体标本显示脾脏组织愈合良好,未见粘连。注射后第7、14、21天治疗组实验犬组织病理学检查未见明显异物及异物肉芽肿,可见红髓结构逐渐修复。结论超声造影引导下新型止血药物HIGM用于脾脏外伤止血治疗有应用价值,为临床治疗提供了初步的实验依据。
作者:田江克;谢霞;武荣;吕发勤;罗渝昆;唐杰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应用超声定量组织多普勒(TDI-Q)技术评价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左心室壁节段心肌,探讨其早期节段心肌收缩功能是否发生改变,并明确相关心肌力学参数变化特征。方法选取健康志愿者32名和肥厚型心肌病患者21例,分别采集3个连续心动周期二尖瓣、乳头肌以及心尖标准短轴切面动态二维组织多普勒左心室心肌速度图像。分析左心室不同水平和节段的心内膜下心肌、中层及心外膜下心肌收缩期跨壁径向峰值位移、达峰时间等力学参数变化规律和特征。结果健康对照组左心室基底、心尖和乳头肌水平各节段整体收缩期径向峰值位移达峰时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74、1.28、1.79,P均>0.05);肥厚型心肌病组患者左心室不同水平收缩期峰值位移达峰时间不同步,乳头肌水平间隔壁、心尖水平侧壁达峰时间大于其余各节段。健康对照组受检者除尖下壁和尖侧壁外,其余各节段心内膜下心肌径向峰值位移明显大于心外膜下心肌径向峰值位移,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903、4.574、-3.552、-2.614、-1.728、-1.790、-1.836、-2.794、-2.733,P均<0.05);肥厚型心肌病组患者基底水平后壁、间隔壁及乳头肌水平下壁、后壁、侧壁心内膜下心肌径向峰值位移大于心外膜下心肌径向峰值位移,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305、-2.148、3.550、-1.182、-3.602, P均<0.05)。健康对照组受检者同一节段心内膜下心肌、心外膜下心肌间跨壁径向峰值位移均大于肥厚型心肌病组患者,基底水平下壁、后壁、侧壁、间隔壁,乳头肌水平下壁、后壁、间隔壁和心尖水平侧壁、间隔壁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787、-2.983、-4.325、-6.972、-2.352、2.823、-3.274、-1.338、-2.857,P均<0.05)。结论肥厚型心肌病左心室不同水平心肌运动同步性异常、心内膜下与心外膜下心肌间跨壁峰值位移差减小,提示局部心肌收缩功能受损。左心室节段跨壁超声力学评价能够深入揭示早期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左心室不同节段整体和节段跨壁心肌的力学特征。
作者:孟庆国;尹立雪;李文华;张红梅;邓燕;李爽;王正阳;王珊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探讨主动脉瓣反流(AR)患者左心室纵向及径向应变的改变,同时研究二维应变与左心室充盈及射血的关系。方法选取AR患者45例(中度24例,重度21例),健康对照者30例。采用二维斑点追踪技术测量并计算左心室收缩期径向峰值总应变(GRS)、收缩期纵向峰值总应变(GLS)及各节段收缩期纵向峰值应变(S)、收缩期纵向峰值应变率(SRs)、舒张早期纵向峰值应变率(SRe)。常规多普勒测量二尖瓣口血流频谱舒张早期及晚期峰值速度E、A,计算E/A,组织多普勒测量二尖瓣环舒张早期速度Ea,计算E/Ea。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方法分析AR患者GLS与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及E/Ea的相关性。结果健康对照组、中度AR组、重度AR组受检者GLS分别为(-20.09±1.47)%、(-18.68±1.52)%、(-12.56±3.25)%,GRS分别为(46.71±7.65)%、(43.01±5.95)%、(28.52±6.1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82.08、47.69,P均<0.01);重度AR组GLS和GRS与健康对照组及中度AR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q=17.56、13.60和13.44、10.20,P均<0.01),中度AR组GLS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q=3.42,P<0.01)。3组受检者心尖段SRs分别为(-1.24±0.22)s-1、(-1.19±0.25)s-1、(-1.04±0.28)s-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47,P<0.01);重度AR组与健康对照组及中度AR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q=4.02、3.28,P均<0.01)。中度AR患者心尖段S、SRe,基底段和中间段S、SRs、SRe均低于健康对照者(q=4.42、5.01、3.48、3.24、4.78、4.12、3.61、6.72,P均<0.01)。Pearson相关分析表明AR患者GLS与LVEF及E/Ea均有相关性(r=-0.73、0.64,P均<0.01)。结论二维斑点追踪技术测得的AR患者左心室纵向应变及应变率的减低能早期识别左心室功能的受损,且GLS能反映左心室舒张期的充盈及收缩期的射血能力。
作者:王晨阳;黎春雷;刘红云;金丹;邓又斌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对正常成人右心结构及功能的评估价值。方法于2011年11月至2012年11月期间,对130例正常成人行右心及常规左心超声心动图检查,具体方法参照美国超声心动图学会(ASE)2010年推荐的超声心动图评估右心功能指南。计算中国正常成人右心功能超声心动图参数的参考范围,并分析各年龄组间各参数有无差异。结果右心功能部分参数不同年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中年组右心房左右径大于青年组[(36.90±5.10)mm vs(33.90±5.20)mm, t=-2.79,P=0.006],青年组右心房上下径与右心房面积小于中年组及老年组[(40.10±5.10)mm vs (42.90±5.10)mm、(43.40±5.60)mm,t=-2.51、-2.91,P=0.013、0.004;(11.90±3.20) cm2 vs (13.40±2.90)mm2、(13.90±3.60)mm2,t=-2.24、-2.90,P=0.027、0.004],青年组胸骨旁长轴(PLAX)右心室流出道(RVOT)、大动脉短轴(PSAX)RVOT近端内径与主肺动脉内径(PAD)均小于中年组及老年组[(24.20±3.00)mm vs(26.20±2.30)mm、(25.90±2.90)mm,t=-2.80、-2.32,P=0.006、0.022;(24.70±3.00)mm vs(27.20±2.50)mm、(26.90±2.60)mm,t=-4.40、-3.84,P=0.000、0.000;(20.60±2.00)mm vs(22.10±2.70)mm、(21.90±2.10)mm,t=-3.12、-2.67,P=0.002、0.008],青年组RV游离壁厚度小于中年组及老年组[(5.10±0.60)mmvs(5.60±0.60)mm、(5.40±0.70)mm,t=-3.12、-2.22,P=0.02、0.028];青年组组织多普勒(DTI )e峰大于中年组及老年组[(14.9±3.7)cm/s vs(10.9±3.1)cm/s、(11.10±2.60)cm/s,t=5.82、5.49,P=0.000、0.000],青年组DTI a峰小于中年组及老年组[(12.50±3.90)cm/s vs(14.60±3.70)cm/s、(16.60±3.60)cm/s, t=-2.79、-5.04,P=0.007、0.000],中年组DTI a峰小于老年组(t=-2.26,P=0.02),青年组三尖瓣E峰大于中年组及老年组[(0.61±0.11)m/s vs (0.51±0.11)m/s、(0.48±0.08)m/s,t=4.58、5.44, P=0.000、0.000]。青年组E/A大于中年组及老年组(1.45±0.30 vs 1.12±0.33、1.10±0.27,t=4.58、5.44, P=0.000、0.000)。不同年龄组右心收缩功能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右心舒张功能随年龄增大有递减趋势。结论超声心动图可定量评估正常成人右心结构和功能。
作者:陈立斌;尹凤英;张盛敏;俞霏;毛峰;许幼峰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总结肝脏局灶性良性病变超声造影表现特征,探讨超声造影诊断肝脏局灶性良性病变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常规超声诊断困难的68例经病理确诊或临床随访证实的肝脏局灶性良性病变的超声造影表现。采用四格表χ2检验比较常规超声与超声造影诊断符合率。结果68例肝脏局灶性良性病变包括复杂肝囊肿7例,肝包虫2例,肝脓肿15例,肝脏局灶性结节性增生8例,肝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2例,肝细胞腺瘤4例,肝内脂肪沉积不均16例,肝脏炎性假瘤12例,肝脏孤立性坏死性结节1例,肝内胆管囊腺瘤1例。68例良性病灶中,7例复杂囊肿、2例肝包虫及1例孤立性坏死性结节始终无增强。16例肝内脂肪沉积不均为等增强;8例肝脏局灶性结节性增生、2例血管平滑肌脂肪瘤为动脉期高增强,门脉期及延迟期持续增强。15例肝脓肿表现为动脉期不同程度的网格样增强,门脉期呈等增强或低增强,延迟期低增强。4例肝细胞腺瘤动脉期均为高增强,其中3例门脉期及延迟期呈等增强或高增强,1例门脉期病灶中心区退出,呈低增强。12例炎性假瘤中8例三期无增强,3例动脉期分隔状增强后迅速退出,1例表现为动脉期病灶边缘轻度强化,延迟期呈低回声。1例肝内胆管囊腺瘤实性部分动脉期高增强,门脉期延迟期呈低增强,中央可见三期无增强区。与病理诊断结果对照,常规超声诊断肝脏局灶性良性病变与病理诊断结果符合42例,误诊26例,诊断符合率为61.8%(42/68);超声造影与病理诊断结果符合63例,误诊5例,诊断符合率为92.6%(63/68),高于常规超声,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17,P<0.01)。结论实时灰阶超声造影可提高超声检查对肝脏局灶性良性病变诊断和鉴别诊断的准确性。
作者:张久维;王秀云;王琦;李甜甜;杨秀华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探讨超声双重造影对直肠癌大体分型的评估价值。方法71例直肠癌患者术前行直肠腔内灌注胃肠声学造影剂和静脉注射微泡造影剂,观察肿瘤大体形态,根据形态将直肠癌分为隆起型、溃疡型、浸润型3个大体类型,单纯灌注造影与双重造影分型分别与术后病理分型对照。术后分析肿瘤大体类型与TN分期之间的关系。结果灌注超声造影判断直肠癌大体分型的准确率为73.2%(52/71),超声双重造影判断直肠癌大体分型的准确率为88.7%(63/71)。超声双重造影判断直肠癌分型准确率高于灌注超声造影,两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534,P<0.05)。隆起型直肠癌肠壁浸润深度以T1、T2和T3多见,溃疡型和浸润型直肠癌以T2、T3和T4多见,隆起型直肠癌淋巴结分期以N0和N1为主,溃疡型和浸润型直肠癌以N1和N2为主。隆起型与溃疡型和浸润型直肠癌肠壁浸润深度T分期和区域淋巴结转移N分期情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2.322、6.733, P均<0.05)。结论超声双重造影能较准确地评估直肠癌的大体类型。隆起型直肠癌对肠壁的侵袭能力和淋巴结转移能力相对较弱,溃疡型和浸润型则相对较强。
作者:彭成忠;黄品同;王力;范小明;马杰 刊期: 2013年第09期
心脏流体力学是基础和临床心脏病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主要涉及计算机科学数字图像处理、医学、生物医学等重要学科领域。应用多学科综合知识进行心脏流体医学图像分析是近年国际研究热点和难点,其中运动特征量的提取及其与心血管疾病关联性分析是重要的研究方向,也是医学图像分析技术临床应用转化的重要环节。
作者:尹立雪;甘建红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评价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新生血管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的关系。方法312例冠心病患者中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51例(ACS组),稳定性冠心病(sCAD)患者261例(sCAD组)。采用超声造影技术检测2组患者的颈动脉斑块。供分析的超声声像图参数包括:斑块造影增强强度(A值)、斑块增强强度与颈动脉管腔内增强强度比值、斑块厚度、斑块回声的特点(软斑块、硬斑块、钙化斑块、混合斑块)。结果 ACS组患者斑块厚度平均为(2.6±0.4)mm,sCAD组患者斑块厚度平均为(2.9±0.8)mm,2组患者斑块厚度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903,P=0.058)。ACS组43例(84.3%,43/51)为软斑块,8例(15.7%,8/51)为混合斑块,无硬斑块和钙化斑块;sCAD组174例(66.7%,174/261)为软斑块,19例(7.3%,19/261)为硬斑块,16例(6.1%,16/261)为钙化斑块,52例(19.9%,52/261)为混合斑块。ACS组患者软斑块所占比例高于sCA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274,P=0.012)。ACS组患者斑块增强强度及其比值分别为(11.3±3.2)dB和0.6±0.2,sCAD组患者斑块增强强度及其比值分别为(8.9±3.3)dB和0.4±0.2,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7.150、7.419,P均<0.01)。结论超声造影检查可发现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颈动脉斑块新生血管密度显著高于稳定性冠心病患者,揭示颈动脉斑块新生血管密度与冠心病患者的临床症状紧密相关。
作者:朱英;邓又斌;刘娅妮;毕小军;杨好意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射频超声技术定量检测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及弹性对评价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1年2月至2012年6月在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心内科住院的疑诊冠心病患者142例,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4组:非冠心病组35例;冠状动脉存在粥样硬化但狭窄率<50%且无血流动力学改变者33例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组;仅1支血管病变,且血管狭窄率≥50%者36例为单支病变组;2支及2支以上主要血管病变,且血管狭窄率≥50%者38例为多支病变组。测量左颈总动脉内中膜厚度(LIMT)及血管弹性指标,包括左颈总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LPWV)和硬度指数(Lβ)。应用受试者操作特性(ROC)曲线计算并比较左颈总动脉弹性参数诊断不同程度冠心病的曲线下面积及截断值、敏感度、特异度、约登指数。结果4组患者LIMT、LPWV及Lβ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3.621、4.769、4.756, P均<0.05)。各参数ROC曲线下面积的大值均出现在多支病变组,分别为0.759(LIMT)、0.770(LPWV)、0.764(Lβ)。左颈总动脉内中膜厚度的约登指数大值出现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组,为0.513;左颈总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及硬度指数的约登指数大值均出现在多支病变组,为0.524和0.469。LIMT、LPWV和Lβ诊断冠心病多支病变的敏感度分别为71.0%、77.4%、71.0%,特异度分别为73.4%、74.7%、75.9%。结论颈总动脉血管各参数对冠心病多支病变患者的诊断效能高,其中弹性指标LPWV、Lβ较LIMT具有更高的诊断预测价值。
作者:王怡;段云友;张莉;袁丽君;许磊;杨一林;曹铁生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由中华医学超声杂志(电子版)编辑委员会与中华医学会超声医学分会妇产学组、中国医师协会超声医师分会妇产学组共同主办,由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苏州医院苏州市立医院超声科承办的“产前超声检查指南解读及胎儿畸形产前超声风险防范研讨会”将于2013年10月25-27日在江苏省苏州市召开。
作者:本刊编辑部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由胃肠超声造影专家郭心璋、施红、张武教授主编的《胃、十二指肠超声造影临床应用及进展》DVD光盘已由中华医学电子音像出版社出版发行。本片全面介绍了新型口服超声造影剂的主要特点、作用机制及其在胃十二指肠诸多疾病的临床应用与进展,系统总结了口服超声造影检查技术基本方法及规范操作技巧。片中附大量胃、十二指肠典型病例动静态超声图像,图片清晰、内容新颖,适于临床消化、影像专业医师及超声诊断医师、研究生及进修医师学习参考。光盘定价:每张光盘60元。邮购地址:100710北京东四西大街42号中华医学电子音像出版社发行部;收款人:郝秀萍;联系电话:0086-10-85158550;65130075。
作者:中华医学电子音像出版社 刊期: 2013年第09期
作者:2014中国超声医学学术大会会务组 刊期: 2013年第09期
为了进一步提高高级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深化卫生专业职称改革,完善卫生专业技术高级资格考试制度,经卫生部人才交流中心同意,由卫生部人才交流中心和中华医学会共同组织编写的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指导系列用书《超声医学高级教程》正式出版发行。
作者:中华医学电子音像出版社 刊期: 2013年第09期
自1999年Abigail Thrush和Tim Hartshorne主编的《Vascular Ultrasound:How, Why and When》一书简体中文版《血管超声必读:操作手法、检查时机和适应证》问世以来,本书已经成为血管超声医师的标准教科书。著名超声专家王金锐教授和刘吉斌教授共同主译了本书第3版。《Vascular Ultrasound》(第3版)在腹部大动脉分支、血液透析通道以及应用超声评价微创技术治疗下肢静脉病变的效果等方面有了新的拓展。
作者:李建初;韦瑶 刊期: 2013年第09期
为维护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的声誉和广大读者的利益,现将中华医学电子音像出版社对一稿两投问题的处理声明如下:1.本声明中所涉及的文稿均指原始研究的报道或尽管2篇文稿在文字的表达和讨论的叙述上可能存在某些不同之处,但这些文稿的主要数据和图表是相同的。所指文稿不包括重要会议的纪要、疾病的诊断标准和防治指南、有关组织达成的共识性文件、新闻报道类文稿以及在一种刊物发表过摘要或初步报道而将全文投向另一种期刊的文稿。上述各类文稿如作者要重复投稿,应向有关期刊编辑部作出说明。
作者:中华医学电子音像出版社 刊期: 2013年第09期
本刊编辑部:您何时开始从事超声医学研究?王教授:我于1953年考入中南同济医学院(现名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1958年毕业,分配在武汉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现名武汉协和医院)内科工作。1961年因工作需要,组织上让我从事超声诊断研究,在兄弟医院张青萍教授的帮助下学习上海的经验,应用超声检查各种疾病,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由于当时肝炎正在流行,我们有一项任务就是用A型超声检查肝脏,观察其形态大小及肝区波形多少。在工作中逐渐发现超声观察肝脏大小比较准确,但用波形多少判断肝炎病变程度的准确性很差。在困难面前我们没有退缩,想到海洋上能用超声通过海水探查鱼群,我们为何不能在体内寻查有无液体。肝炎为实质性病变,组织形态变化比较轻微,超声不易分辨其严重程度,但当发生肝脏重症感染,出现坏死、液化,形成脓肿时,超声能否发现病变?我们试将仪器保持在通常的低增益时(敏感度较低)进行扫查,发现正常肝脏、肝炎与肝脓肿患者的非液化区均显示为低幅小波或非常平坦,三者区别不大。但将仪器的增益(即敏感度)提高时,发现健康人或肝炎患者肝区反射明显增高杂乱,而肝脓肿患者的液化病灶部位在A型超声图像上相应区域仍无反射,呈现特殊的液性平段, B型超声图像上表现为液性无回声区。借助这种特异的征象,不但可以确诊脓肿有无、部位、大小、深浅,而且可以估计脓量、引导穿刺定位、指示进针方向和深度,这一发现对肝脓肿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价值。此结果于1962年及1964年分别在《武汉医药卫生》和Chinese Medical Journal上发表,受到国内外专家的重视,给予很高的评价。
作者:本刊编辑部 刊期: 2013年第09期
周围神经损伤是临床常见病变,尤其是伴随着交通事故的发生和外伤引起的臂丛神经损伤因其受损平面高、累及节段多、神经再生速度慢等特点成为临床的棘手问题。由于缺少快速、简便、准确的影像学诊断方法,常延误治疗的佳时机,致残率较高。目前多数超声医师对神经声像图特征缺乏认识,对神经的显示及病变的诊断缺乏经验。然而,要开展臂丛神经病变的诊断,首先要熟悉、掌握正常神经的检查方法和图像特点。随着超声技术的不断进步,已证实超声可清晰显示正常的臂丛神经根及相应椎间孔的图像并定位[1],但针对其正常值测量的相关文献尚未见报道。本研究探讨应用高频超声显示、定位正常臂丛神经根的方法,确定其超声测量值范围。
作者:高良;冯桦;陈定章;周晓东;丛锐;张党谋 刊期: 2013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