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华医学超声(电子版)杂志

中华医学超声(电子版)杂志


  • 主管单位: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 国际刊号:1672-6448
  • 国内刊号:11-9115/R
  • 影响因子:1.42
  • 创刊:2004
  • 周期:
  • 发行:
  • 语言:中文
  • 邮发:http://zhyxcszz.yiigle.com
  • 全年订价:0.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
  • 医药卫生综合
中华医学超声(电子版)杂志   2014年10期文献
  • 产前超声诊断先天性高位气道阻塞综合征合并食道闭锁一例

    孕妇23岁,孕1产0,孕22周,非近亲结婚,无传染病及家族性遗传病史,孕期无感冒、发热及服药史,孕妇血糖及血压正常。

    作者:汤冬梅;杨小红;陈佩文;王荔昕;陈欣林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胎儿双眼永存原始玻璃体增生症超声表现一例

    患者女性,27岁,孕1产0,孕24周超声系统检查双眼晶状体、玻璃体透声好(图1)。孕36周常规超声检查发现胎儿双眼晶状体透声好,玻璃体内见不规则团块状略高回声,周边见带状高回声(图2);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color Doppler flow imaging,CDFI)示高回声带上见红色血流信号(图3),频谱多普勒示动脉血流流速曲线(图4),且与视乳头中央动脉血流信号相连续。双眼球后区未见异常回声。超声提示胎儿双眼永存原始玻璃体增生症继发视网膜脱离。孕妇经产前咨询后选择引产。引产胎儿眼球标本固定后置于水盆中再次超声检查,结果与产前诊断基本一致,且图像更加清晰(图5,6),高回声主要集中在玻璃体腔中央区,贯穿整个玻璃体。引产胎儿眼球标本病理检查诊断:(双眼球)角膜虹膜及晶状体未见异常,晶状体后可见玻璃体纤维血管结缔组织增殖形成团块,可见视网膜剥离(图7,8),病变符合双眼永存原始玻璃体增生症(persistent hyperplastic primary vitreous,PHPV)。

    作者:祝海颖;郭娜娜;汤华晓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胎儿并腿畸形下肢骨骼异常三维超声骨骼成像技术、MRI与3D-HCT诊断研究

    目的:探讨胎儿三维超声骨骼成像技术、胎儿磁共振成像(MRI)及引产后三维螺旋CT(3-HCT)在并腿畸形胎儿下肢骨骼异常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应用胎儿超声骨骼成像技术与磁共振成像对7例并腿畸形胎儿进行分型诊断,并与引产后胎儿三维螺旋CT及病理检查结果对照,分析三维超声骨骼成像技术、MRI、三维螺旋CT在并腿畸形胎儿下肢骨骼异常产前与产后诊断中的应用结果。结果与终止妊娠后三维螺旋CT及病理检查结果对照,产前三维超声骨骼成像均正确显示7例并腿畸形胎儿(6例单胎,1例联体双胎)下肢股骨异常、胫腓骨异常及单足6例,无足1例。其中绒毛和(或)脐血染色体检查(5例)与生后病理检查提示男性3例,女性4例。根据Stocker并腿畸形分型标准,产前与引产胎儿标本影像学检查诊断并腿畸形Ⅲ型1例;Ⅳ型2例;Ⅴ型3例;Ⅵ型1例。7例胎儿MRI正确显示股骨异常4例、胫腓骨异常1例,足异常均未显示。结论产前三维超声骨骼成像技术与产后三维螺旋CT骨骼成像技术均为胎儿骨骼异常影像诊断新技术,可清晰显示胎儿骨骼声像,对下肢畸形胎儿正确诊断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何莎;朱霞;杨小红;赵胜;马慧静;邵剑波;陈欣林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Cantrell综合征产前超声诊断及图像分析

    目的:总结Cantrell综合征(Cantrell五联征)胎儿产前超声声像图特征及产后追踪随访结果。方法对2007年1月至2013年12月深圳市妇幼保健院产前超声诊断并经引产或产后检查证实的20例Cantrell综合征胎儿产前超声声像图特征及产后追踪随访结果进行总结分析。结果20例Cantrell综合征胎儿中单胎妊娠18例,双胎之一Cantrell综合征2例。产前超声表现:20例胎儿共有畸形特征为异位心和高位脐膨出(17例)或腹裂(3例)。其中心脏完全异位于胸腔外14例(心脏异位于脐膨出包块内1例,心脏完全暴露于羊水中13例),心脏部分异位于胸腔外6例;合并室间隔缺损3例且其中合并肺动脉狭窄1例,单心房单心室2例且其中合并单一动脉干1例,法洛四联症1例,心内结构无明显异常6例。合并其他系统畸形:20例中17例合并其他系统畸形,包括脊柱畸形11例,脐带异常9例(脐带短6例,单脐动脉2例,脐带短并单脐动脉1例),神经系统畸形5例(露脑畸形4例,脑膨出1例),肢体异常4例,唇腭裂3例和巨膀胱1例;3例未合并其他系统畸形。颈项透明层(NT)测量结果:20例中8例早孕期行NT测量,其中NT增厚5例,双胎之一颈部水囊瘤1例。染色体核型检查结果:20例胎儿仅3例行染色体核型检查,其中2例染色体核型正常,1例为21-三体。胎儿结局及引产或产后检查结果:20例中1例双胎之一Cantrell综合征胎儿出生无法存活,另一双胎之一Cantrell综合征胎儿宫内减胎术治疗无法获得标本;余18例单胎均引产。引产及产后胎儿大体标本外观检查(19例)及胎儿标本尸检(5例)均与产前超声检查结果相符。结论 Cantrell综合征胎儿产前超声特征性表现为异位心和高位脐膨出或腹裂同时存在,合并的其他系统异常可能为Cantrell综合征畸形谱的一部分;早孕期超声筛查有利于发现并诊断胎儿Cantrell综合征。

    作者:郑琼;李胜利;陈琮瑛;毕静茹;袁鹰;华轩;余蓉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胎儿心脏畸形的超声诊断及临床分型

    目的:总结不同类型胎儿心脏畸形超声心动图特征、临床分型及预后特点。方法对2010年8月至2013年8月在暨南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深圳市人民医院行产前筛查并经产后随访证实为心脏畸形的429例胎儿超声心动图特征、临床及预后分型特点进行总结分析。结果产前超声心动图诊断心脏畸形胎儿429例,其中单一结构畸形11种共177例,以房间隔缺损(6例)和室间隔缺损(55例)检出例数居多(34.5%,61/177),其余单一结构畸形包括单心房10例,单心室34例,三尖瓣下移20例,三尖瓣闭锁11例,室间隔完整的肺动脉瓣闭锁6例,肺动脉狭窄20例,主动脉弓缩窄10例,主动脉弓离断4例,肺动脉悬吊1例。联合畸形14种共233例,以左右心室双出口(41例,17.5%,41/233)和法洛四联症(40例,17.2%,40/233)检出例数居多;其余联合畸形包括完全性大血管转位16例,矫正性大血管转位18例,房室间隔缺损38例,永存动脉干30例,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8例,部分性肺静脉异位引流10例,右心室发育不良综合征14例,左心发育不良综合征6例,伴室间隔缺损的肺动脉闭锁9例,多脾综合征伴复杂心脏畸形2例,无脾综合征伴复杂心脏畸形1例。非结构性心脏畸形2种共19例,其中心脏占位畸形(16例,84.2%,16/19)较心内膜弹力纤维增生症胎儿(3例,15.8%,3/19)检查例数居多。手术病理及生后随访证实产前超声漏诊9例,误诊6例。临床分型:429例心脏畸形胎儿中无法根治、预后不良的复杂心脏畸形136例(31.7%,136/429),重症、可根治的心脏畸形93例(21.7%,93/429),生后需紧急处理的心脏畸形54例(12.6%,54/429),轻型心脏畸形146例(34.0%,146/429)。结论产前超声诊断胎儿心脏畸形可提示临床依据病情采取有效干预和治疗措施,降低心脏畸形胎儿出生率及围生儿死亡率。

    作者:范海波;焦阳;陈立新;林琪;熊奕;吴瑛;徐金锋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胎儿肺动脉瓣缺如综合征产前超声诊断分析

    目的:总结胎儿肺动脉瓣缺如综合征产前超声图像特征。方法对2010年1月至2014年1月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产前超声诊断并经尸解证实的5例肺动脉瓣缺如综合征胎儿超声心动图表现进行总结分析,观察胎儿心脏四腔观(4CH)、左心室流出道观(LVOT)、右心室流出道观(RVOT)、三血管气管观(3VT)各个常规切面观二维超声、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CDFI)及脉冲多普勒血流流速曲线特征。结果5例肺动脉瓣缺如综合征胎儿中3例超声心动图表现为典型的肺动脉瓣缺如综合征征象:(1)肺动脉主干呈瘤样扩张且瓣环处狭窄。(2)在心脏搏动周期内,肺动脉内见红蓝交替的往返血流信号。(3)频谱多普勒示肺动脉内呈双期双向血流流速曲线,收缩期前向血流与舒张期反向血流速度、流速曲线宽度等均相似,血流速度无明显增加。5例胎儿中2例无肺动脉瓣缺如综合征肺动脉主干瘤样扩张特征性征象,其中1例胎儿肺动脉瓣缺如伴三尖瓣闭锁,右心发育不良,肺动脉主干无瘤样扩张,反而狭窄。1例胎儿肺动脉瓣缺如伴三尖瓣下移畸形,肺动脉主干虽扩张,但无瘤样扩张。结论胎儿肺动脉瓣缺如产前超声多有特征性表现,易于诊断,对无特征性肺动脉主干瘤样扩张征象肺动脉瓣缺如综合征胎儿,重视对肺动脉瓣口彩色多普勒血流信号及血流流速曲线的观察有助于正确诊断。

    作者:何冠南;罗红;杨家翔;赵婧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孕15~20+6周产前超声筛查联合孕妇血清学筛查提高胎儿染色体异常检出率的临床研究

    目的:评价产前超声筛查联合孕妇血清学筛查对提高胎儿染色体异常检出率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于孕15~20+6周已行孕妇血清学筛查且结果提示有21-三体和(或)18-三体临界风险的628例胎儿行超声筛查,采用经腹部超声对胎儿鼻骨(NB)和颈部皮肤皱褶(NF,中孕期超声软指标)进行检测,观察有无鼻骨发育不良、有无颈部皮肤皱褶增厚(>6 mm为增厚)及有无其他超声软指标异常,对鼻骨发育不良及颈部皱褶增厚者进行羊水穿刺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产前超声筛查的628例胎儿中发现鼻骨皱发育不良6例(0.96%,6/628),其中1例合并颈部皮肤皱褶增厚,2例合并肠道回声增强,1例合并脉络膜囊肿,1例合并左心室内高回声;6例胎儿均行羊水穿刺染色体核型分析,2例为21-三体(33.3%,2/6),余4例染色体未见明显异常。结论产前超声筛查联合孕妇血清学筛查可提高染色体临界风险胎儿染色体异常的检出率。

    作者:吴桂花;蔡海云;刘亚军;樊杰;吴为元;姜纬;殷林亮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超声造影在产后胎盘植入诊断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胎盘植入超声造影图像特征及其在产后胎盘植入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造影剂SonoVue对2009年4月至2013年5月湖北省妇幼保健院临床疑诊为胎盘植入的12例患者行超声造影检查,观察患者子宫内病灶部位、范围及造影剂灌注特点,结合临床及手术病理诊断结果,总结胎盘植入超声造影分型表现及图像特征。结果12例患者子宫超声造影增强表现:11例胎盘植入病灶造影表现呈高增强,1例呈无增强(术后病理诊断为胎盘组织变性及钙化)。12例患者子宫超声造影分型表现及术后病理诊断结果:1例(粘连型)造影表现为宫腔内高增强病灶与周边子宫肌层间界限清楚,术后病理诊断为胎盘粘连。6例(植入型)造影表现为残留胎盘附着处子宫浆膜层菲薄,子宫浆膜层部分连续性不好,呈毛刺样改变,术后病理诊断为胎盘植入。5例(穿透型)造影表现为残留胎盘穿透子宫浆膜层,子宫浆膜层连续性中断,造影剂外溢,术中或术后病理诊断为子宫胎盘植入,穿透浆膜层、子宫破裂。超声造影诊断并经临床手术诊治12例患者均治愈。结论超声造影通过组织灌注成像之间的差异诊断胎盘植入,注射造影剂后胎盘植入病灶呈高增强,子宫浆膜层呈毛糙锯齿样改变,造影剂外溢时应考虑胎盘穿透子宫浆膜层。超声造影对产后胎盘植入诊断及子宫破裂术后治疗修复的观察均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倪晓霞;何莎;陈欣林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声弹性成像、常规超声、钼靶X线技术在乳腺癌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声弹性成像(AE)、常规超声(US)及钼靶X线技术在乳腺癌术前诊断和联合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术前采用声弹性成像、常规超声及钼靶X线技术对山东省淄博市妇幼保健院临床触及乳腺肿块的104例患者进行检查,并与手术病理诊断结果对照,总结分析声弹性成像、常规超声、钼靶X线及声弹性成像、常规超声与钼靶X线联合诊断乳腺癌的准确性及影像学特征。结果104例患者乳腺病变手术病理诊断良性39例,恶性65例。术前声弹性成像、常规超声、钼靶X线诊断结果:(1)声弹性成像诊断乳腺良性病变36例,恶性病变56例,良性病变声弹性评分为1~2分(92.3%,36/39);恶性病变声弹性成像评分为3~5分(86.2%,56/65);与病理诊断结果对照术前声弹性成像诊断符合率为88.4%(92/104)。(2)术前常规超声诊断乳腺良性病变37例,恶性病变53例,超声显示良性病变呈圆形或椭圆形,边缘光滑,内未见明显微小钙化;乳腺癌恶性征象为毛刺征(76.9%,50/65),病变厚度/长度比>1(73.8%,48/65),血流阻力指数>0.7(70.8%,46/65),病变内多见微小钙化(53.8%,35/65)。与病理诊断结果对照术前常规超声诊断符合率为86.5%(90/104)。(3)术前钼靶X线诊断乳腺良性病变33例,恶性病变54例,乳腺病变恶性超声征象为致密影(73.8%,48/65),毛刺征(70.8%,46/65)及钙化(69.2%,45/65);乳腺良性病变无上述超声征象;与病理诊断结果对照术前钼靶X线诊断符合率为83.7%(87/104)。术前声弹性成像、常规超声与钼靶X线联合诊断结果:(1)术前声弹性成像与常规超声联合检查诊断良性病变34例,恶性病变63例,与病理诊断符合率为93.3%(97/104)。(2)术前常规超声与钼靶X线联合检查诊断乳腺良性病变31例,恶性病变63例,与病理诊断符合率为90.4%(94/104)。(3)术前声弹性成像与钼靶X线联合检查诊断乳腺良性病变30例,恶性病变63例,与病理诊断符合率为89.4%(93/104)。结论声弹性成像、常规超声与钼靶X线联合检查可提高乳腺良恶性病变术前诊断符合率,声弹性成像与常规超声联合检查可作为乳腺癌术前诊断有效的检查方法。

    作者:李继光;孙业全;张丰明;张若琛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量化评分鉴别诊断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价值

    目的:探讨量化评分鉴别诊断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2年6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甲状腺手术患者1360例,所有患者均经手术病理证实。其中甲状腺癌患者509例,结节性甲状腺肿患者851例。共评估甲状腺结节1508个。将甲状腺结节大小、位置、数目、低回声、界限不清、有包膜但不完整或无包膜、有晕环但不完整或无晕环、纵横比≥1、内部有血流、后方伴声衰减,内无囊性回声、微钙化、合并桥本甲状腺炎作为自变量,将甲状腺结节恶性作为应变量,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甲状腺结节恶性相关因素。对1508个甲状腺结节的恶性相关因素进行评分。采用χ2检验比较结节性甲状腺肿与甲状腺癌患者的甲状腺结节评分。结果甲状腺结节的低回声、界限不清、有包膜但不完整或无包膜、有晕环但不完整或无晕环、纵横比≥1、内部有血流、后方伴声衰减、内无囊性回声、微钙化及合并桥本甲状腺炎与甲状腺结节恶性有相关性。结节性甲状腺肿患者与甲状腺癌患者甲状腺结节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02.08, P<0.05)。768个评分<6分的甲状腺结节中,742个为良性,24个为恶性;60个评分≥10分的甲状腺结节中,2个为良性,58个为恶性;314个评分8~9分的甲状腺结节中,60个为良性,254个为恶性;368个评分6~7分的甲状腺结节中155个为良性,213个为恶性。结论甲状腺结节的量化评分对鉴别诊断甲状腺结节良恶性有重要的临床意义。超过8分的甲状腺结节大部分为恶性,应外科手术治疗。

    作者:黄崑;刘艳君;赵一;欧国成;王学梅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超声对桥本甲状腺炎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超声对桥本甲状腺炎(HT)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TMC)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1月至2013年12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107例HT患者111个甲状腺微小结节的超声表现特征,包括结节的纵横比、形态、边界、边缘、声晕、内部结构、回声水平、微钙化、后方声衰减、血管模式及血供程度以及甲状腺实质回声。采用χ2检验及Fisher确切概率法比较HT合并甲状腺良性结节患者与HT合并PTMC患者甲状腺微小结节超声特征差异。以手术后病理结果作为金标准,计算超声诊断HT合并PTMC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结果107例HT患者111个甲状腺微小结节术后病理证实75个为PTMC,36个为良性。111个甲状腺微小结节均表现为实性低回声。PTMC与甲状腺微小良性结节边缘、微钙化、血管模式及血供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79,P=0.02;χ2=9.08,P=0.00;χ2=9.40,P=0.00;χ2=6.12, P=0.02);纵横比、形态、边界、声晕、后方声衰减、甲状腺实质回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超声诊断HT合并PTMC的敏感度为93.33%(70/75),特异度为36.11%(13/36),准确性为74.77%(83/111),阳性预测值为75.27%(70/93),阴性预测值为72.22%(13/18)。结论 HT患者PTMC的部分典型恶性特征不明显,超声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作者:杨志芳;詹维伟;周建桥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超声造影与常规超声对胆囊息肉样病变鉴别诊断价值的对比分析

    目的:比较超声造影(CEUS)与常规超声对胆囊息肉样病变(PLG)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2月至2013年11月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49例PLG患者49个病灶常规超声及CEUS表现。包括胆囊癌7个,胆囊息肉24个,胆囊腺肌症14个,胆囊腺瘤4个。以手术病理结果作为金标准,分别计算常规超声、CEUS以及两者联合应用诊断PLG的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性。结果常规超声诊断PLG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性分别为33.3%、74.3%、68.3%,CEUS诊断PLG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性分别为66.7%、85.7%、82.9%,两者联合应用诊断PLG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性分别为83.3%、88.6%、87.8%。结论 CEUS可提高PLG的诊断准确率,但必须以常规超声作为基础,两者相互结合可提高PLG的鉴别诊断能力。

    作者:时美欣;罗敏;王秀云;张羽;杨秀华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超声造影技术在慢性肾病中的应用

    慢性肾病是临床常见慢性进展性疾病,病情进展缓慢,症状比较隐匿,易被原发病所掩盖。如何进行早期诊断及病情动态监测,为延缓病程进展,降低尿毒症的发病率提供帮助,成为世界各国十分关注的问题。目前,肾组织活检是确定肾脏病理改变的唯一方法,但属有创性检查,不宜重复操作和动态监测病变发展过程,限制了其广泛的应用。临床常用的血生化指标,在病变发展的早期常无明显改变。由于常规超声检查对肾实质回声强度及血流的判断常受主观因素和仪器条件的影响,变异性较大,对慢性肾病的早期诊断有一定困难。近年来,超声造影技术发展迅速,可定量评估肾脏微循环血流,不仅能显示大中血管,而且能显示微小血管甚至容量大的毛细血管床的血流,因而比多普勒超声能更精确反应器官微循环情况[1]。在此就超声造影在慢性肾病诊断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作者:陆敏;王迎春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胎儿肺静脉血流流速曲线超声研究进展

    许多先天性畸形(心源性和非心源性畸形)都会显著影响胎儿血流动力学,从而造成胎儿缺氧、酸中毒、神经系统发育异常、胎儿窘迫甚至死亡。近年随着超声诊断仪分辨力的提高和胎儿超声心动图技术的不断发展与完善,不使用镇静剂而应用无创技术可直接观察到胎儿心血管系统的生理和病理状况,为无创性评估胎儿血液循环提供了一种新技术[1]。胎儿肺静脉连接左心房和肺毛细血管,与心脏及肺循环密切相关,当胎儿心脏结构或功能存在异常时会引起肺静脉血流流速曲线变化,研究肺静脉血流流速曲线变化特征可对心脏结构或功能异常诊断提供重要信息,因而受到国内外学者越来越多的重视。本文对胎儿肺静脉血流流速曲线产前超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马建芳;沈钧康;邓学东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超声弹性成像技术在子宫相关性疾病诊断中的研究进展

    超声弹性成像(ultrasounic elastography,UE)1991年由Ophir等[1]首次报道后得到迅速发展,现已在临床广泛应用,尤其在甲状腺、乳腺、前列腺、血管等疾病的诊断中应用更为广泛。UE是根据不同组织内部的软硬程度进行成像的一种技术,可为临床疾病的诊断提供更加丰富的信息,而妇科诊断方面的相关研究刚刚起步。本文就近年来国内外UE在子宫相关性疾病诊断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展望其发展趋势。

    作者:王瑾;王慧芳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超声及超声造影在肝移植术中及术后血管评价中的应用及进展

    肝脏移植术已经成为治疗终末期肝病有效的方法。而肝移植术后血管并发症的发生仍是导致移植失败、再次移植、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早期诊断并及时治疗肝移植术后血管并发症对挽救移植肝有重要意义。

    作者:韩红;王文平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高频超声对腕背部囊肿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对腕背部囊肿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136例经手术及术后病理结果证实为腕背部囊肿的超声图像资料,分析其发生部位与声像图特征。结果高频超声诊断腕背部囊肿136例,根据发生解剖层次的不同可分为伸肌支持带囊肿、伸肌腱滑液鞘囊肿和骨间背侧韧带囊肿,所占百分比分别为1.5%(2/136)、24.3%(33/136)和74.2%(101/136)。囊肿具体发生部位排在前3位的是舟月背侧韧带、指伸肌腱及示指伸肌腱滑液鞘、桡侧腕长及腕短伸肌腱滑液鞘,所占百分比分别为60.3%(82/136)、8.1%(11/136)和6.6%(9/136)。腕背部囊肿具有典型的声像图表现:二维灰阶超声显示伸肌支持带囊肿体积较小,呈椭圆形无回声区,边界清晰,位于水肿增厚的伸肌支持带内,与伸肌腱无联系,多同时合并舟月背侧韧带囊肿;伸肌腱滑液鞘囊肿位于伸肌腱旁,呈椭圆形或茄形包绕肌腱,与骨间背侧韧带及伸肌支持带无联系,骨间背侧韧带呈正常的条索状回声,表面光滑、平整;骨间背侧韧带囊肿呈不规则形无回声区,位于受损韧带浅方,受损韧带增厚、回声减低,表面不光整,内部条索状回声连续性完全中断或部分中断致局部变细。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示腕背部囊肿内均无血流信号。结论高频超声能够对腕背部囊肿作出准确的定位诊断,可作为指导临床治疗首选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作者:王晓刚;鄂占森;陈一武;尹倩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再论超声在剖宫产瘢痕及瘢痕憩室评价中的应用

    近几十年,随着剖宫产(caesarean section, CS)率在世界范围内的不断攀升,伴随剖宫产术后的远期并发症引起越来越多临床医师的重视。我国的剖宫产率一直高居不下,一些城市的剖宫产率超过50%,近年随着双独二胎出生率的增加及单独二胎的逐步放开,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生产的孕妇比率势必呈上升趋势。

    作者:戴晴 刊期: 2014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