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华医学超声(电子版)杂志

中华医学超声(电子版)杂志


  • 主管单位: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 国际刊号:1672-6448
  • 国内刊号:11-9115/R
  • 影响因子:1.42
  • 创刊:2004
  • 周期:
  • 发行:
  • 语言:中文
  • 邮发:http://zhyxcszz.yiigle.com
  • 全年订价:0.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
  • 医药卫生综合
中华医学超声(电子版)杂志   2017年12期文献
  • 超声造影评估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研究进展

    美国癌症协会公布的2016年新数据显示:在美国的大多数种族中乳腺癌的发病率保持平稳或降低[1-2],而亚洲人种的乳腺癌发病率却以每年1.1%的速率增长[3],改善乳腺癌患者的预后仍是当前国际的迫切需要.随着新辅助化疗(neoadjuvant chemotherapy,NAC)成为乳腺癌综合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早期准确地评估疗效及预测病理反应性对于指导个体化的术前治疗、提高预后有重要意义.超声造影(contrast enhanced ultrasound,CEUS)作为一种安全、无创、实时的功能性影像学方法,可望成为一种新的早期评估乳腺癌NAC疗效的新技术.本文就CEUS在NAC疗效评估的研究进展及优势做一综述.

    作者:李怡璇;彭玉兰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分层应变技术评估心脏疾病研究进展

    二维斑点追踪成像(2D speckle tracking imaging, 2D-STI)技术是基于二维灰阶图像对心肌散在斑点回声进行逐帧追踪[1]记录心脏收缩和舒张运动过程中心肌斑点回声的运动轨迹,从而反映心肌的收缩和舒张运动(即二维应变)的一种超声心动图技术手段.基于常规2D-STI技术的心肌分层应变技术(layer-special strain)是一种评价室壁运动的新手段,它经胸骨旁采集被分析者心脏胸骨旁短轴切面(二尖瓣水平、乳头肌水平、心尖水平)、心尖切面(四腔心、三腔心、两腔心)的图像,进行脱机分析,软件自动追踪心肌斑点信号,将左心室壁整层心肌分为心内膜下心肌、中层心肌、心外膜下心肌,通过描点追踪每层心肌的斑点信号,获取各层心肌每个方向的运动参数,为更详细地评估左心室节段性的室壁运动功能提供了新的技术支持[2].现在分层应变技术已被应用于部分心脏疾病室壁运动的分析,可较敏感地发现节段性的室壁运动异常,为临床及时采取治疗措施提供较为可靠的依据.本文就分层应变技术在心脏疾病中的实验研究和临床应用进展做一综述.

    作者:孙传青;苏雁欣;成亚男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超声心动图评价妊娠期高血压病患者左心室功能研究进展

    妊娠期高血压病(pregnancy-induced hypertension, PIH,简称妊高症)是孕产妇特有的一种疾病,发病率为妊娠妇女的6%~10%,是全球范围内孕产妇发病和死亡的主要原因[1],在我国,它是孕产妇死亡的第二大原因[2].PIH的诊断标准是:妊娠期收缩压>140 mmHg(1 mmHg=0.133 kPa)和(或)舒张压>90 mmHg.临床上将PIH分为妊娠期高血压(gestational hypertension,GH)、子痫前期(preeclampsia,PE)、子痫、慢性高血压并发PE和慢性高血压合并妊娠,其中GH和PE常见[1].PIH使得不良妊娠结局增加,PIH妇女及其后代在以后的长期心血管疾病风险也明显增加[3].本文对各种超声心动图技术评价PIH患者左心室功能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作者:任丽;尹立雪;王志刚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相关心血管疾病超声心动图研究进展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syndrome,OSAS)是为常见的成人睡眠呼吸障碍.流行病学分析显示,在中年人中大约有13%的男性和6%的女性患有中度到重度OSAS[1].现有研究表明,其与心血管系统疾病密切相关,可能是心血管疾病发病和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2-3].超声心动图有可能在OSAS相关心血管病变临床症状出现前发现相关心血管结构和功能变化,具有简便易行、实时直观,无损伤和准确性高等特点,已成为临床了解OSAS患者心血管系统解剖功能病变的首选医学影像学技术方法.本文将OSAS患者心血管系统病变的病理生理机制和病理解剖改变及其超声心动图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作者:周婕;尹立雪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经阴道超声实时宫颈组织弹性成像技术预测早产风险的应用价值

    目的 探讨经阴道超声实时宫颈组织弹性成像技术预测早产风险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7年1至11月在北京妇产医院行产前检查的孕妇108名.其中29名孕妇临床诊断为先兆早产或早产临产(早产组);余79名孕妇临床诊断无先兆早产或早产临产(正常组).采用经阴道超声检查测量宫颈长度(CL),同时采用声弹性成像技术获得宫颈组织应变超声弹性成像参数,即完整宫颈应变率(CS)、宫颈内口应变率(IS)、宫颈外口应变率(ES).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早产组与正常组孕妇CL、CS、IS、ES差异;绘制CL、CS、IS、ES预测孕妇早产风险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结果 早产组孕妇CL较正常组孕妇缩短[(2.94±0.66)cm vs(3.91±0.71) cm],IS较正常组孕妇增加[(0.40±0.30)% vs(0.24±0.19)%],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6.436, P<0.001;t=3.406,P=0.001);早产组孕妇CS、ES均较正常组孕妇增加[(0.53±0.28)% vs (0.47±0.20)%,(0.74±0.39)% vs(0.73±0.37)%],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365, P=0.175;t=0.207,P=0.837).ROC曲线显示,CL、CS、IS、ES预测孕妇早产风险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156、0.558、0.689、0.499.IS的ROC曲线下面积相对较大,其预测孕妇早产风险的佳阈值为0.30%,敏感度、特异度、准确性、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66.7%、79.3%、71.1%、55.4%、80.2%.结论 利用声弹性成像技术获得孕妇宫颈组织弹性指标对预测不同孕周发生早产风险具有一定的临床诊断价值,其中IS在预测早期或无症状性早产方面可能更具有临床指导意义.

    作者:李菁华;吴青青;高凤云;孙丽娟;刘妍;李晓菲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超声造影评估输卵管介入再通术后输卵管通畅性的应用价值

    目的 探讨超声造影评估输卵管介入再通术后输卵管通畅性的应用价值.方法 2015年1月至2016年9月在上海市普陀区中心医院行输卵管介入再通术的患者56例.其中40例患者78条输卵管输卵管介入再通术前进行了输卵管超声造影与碘油造影.56例患者106条输卵管在输卵管介入再通术前、术后即刻进行了碘油造影,其中40例患者78条输卵管在输卵管介入再通术前同时进行了输卵管超声造影.术后3个月应用超声造影评估输卵管通畅性,并计算再次阻塞率.采用χ2检验比较输卵管介入再通术前输卵管超声造影与碘油造影结果、输卵管介入再通术后即刻与术后3个月输卵管通畅性.结果 输卵管介入再通术前,超声造影结果显示阻塞40条,通而不畅38条;碘油造影结果显示44条阻塞,34条通而不畅.超声造影与碘油造影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输卵管介入再通术前, 56例患者106条输卵管中,53条通而不畅,53条阻塞.输卵管介入再通术后即刻,72条通畅,34条通而不畅,无一条输卵管阻塞.56例患者106条再通成功的输卵管,术后3个月有22条发生再次阻塞,再次阻塞率为20.7%(22/106).输卵管介入再通术后即刻通畅的72条输卵管,输卵管介入再通术后3个月显示42条通畅,16条通而不畅,14条阻塞,再次阻塞率为19.4%(14/73);输卵管介入再通术后即刻通而不畅的34条输卵管,输卵管介入再通术后3个月显示26条通而不畅,8条阻塞,再次阻塞率为23.5%(8/34).输卵管介入再通术后3个月,输卵管介入再通术后即刻通畅的输卵管再次阻塞率与通而不畅的输卵管再次阻塞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输卵管介入再通术3个月后部分输卵管会发生再次阻塞,输卵管超声造影可为输卵管介入再通术后指导备孕提供客观有效的依据.

    作者:熊维;应涛;黄豪光;顾新刚;杨继红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声触诊组织成像定量技术鉴别诊断乳腺病灶良恶性及评价其异质性的应用价值

    目的 探讨声触诊组织成像定量(VTIQ)技术鉴别诊断乳腺病灶良恶性及评价其异质性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16年10月至2017年3月于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行乳腺超声检查的患者149例,共155个病灶.所有患者均经手术病理证实.所有患者先行乳腺常规超声检查,记录乳腺病灶常规超声表现特征,并根据乳腺影像学报告及数据系统(BI-RADS)对乳腺病灶进行分类.然后在VTIQ模式下,测量病灶剪切波速度(SWV),获得SWV大值、平均值,并计算SWV离散系数.以术后病理结果作为金标准,绘制SWV大值、平均值及离散系数鉴别诊断乳腺良恶性病灶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结果 手术病理证实,155个乳腺病灶中,恶性病灶48个,良性病灶107个.乳腺恶性病灶SWV大值、平均值及离散系数均大于乳腺良性病灶[(6.85±2.26) cm/s vs(3.95±1.54)cm/s,(4.74±1.36)cm/s vs(3.10±0.94)cm,(0.30±0.15)vs(0.17±0.10)],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8.085、7.583、5.366,P值均<0.001).ROC曲线显示,SWV大值、平均值及离散系数鉴别诊断乳腺病灶良恶性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42、0.826、0.759,阈值分别为5.51 cm/s、4.28 cm/s、0.25.SWV大值、平均值及离散系数鉴别诊断乳腺病灶良恶性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性分别为72.92%、85.98%、81.93%,64.58%、87.85%、80.65%,64.58%、84.11%、78.06%.SWV大值和SWV平均值分别联合SWV离散系数后,其鉴别诊断乳腺病灶良恶性的敏感度提高到81.25%.结论 VTIQ技术在鉴别诊断乳腺病灶良恶性及评价其异质性中有重要价值.

    作者:王颖;周玮珺;孔文韬;吴敏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甲状腺结节声像图特征与BRAFV600E基因突变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研究甲状腺结节声像图特征与BRAFV600E基因突变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5年10月至2016年2月因甲状腺超声发现可疑结节在解放军总医院行穿刺活检的患者179例,共194个结节.结节大径为(1.1±0.8)cm.记录结节的大小、回声、边界、形态、纵横比、钙化、包膜连续性,同时行穿刺活检获取组织,行常规病理及BRAFV600E基因检测.BRAFV600E基因突变组与BRAFV600E基因未突变组BRAFV600E基因检测与常规超声表现比较采用χ2检验,以有统计学意义的资料为自变量, BRAFV600E基因检测结果为应变量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BRAFV600E基因突变组与BRAFV600E基因未突变组结节的纵横比、边界、包膜连续性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1.174、45.517、11.046,P均<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结节的纵横比、边界、包膜连续性是BRAFV600E基因突变的独立危险因素(OR=2.276,95% CI:1.117~4.638,P<0.05;OR=8.412,95%CI:3.836~18.448, P<0.001;OR=2.582,95% CI:1.138~5.860,P<0.05).结论 甲状腺结节纵横比、边界、包膜连续性等可作为预测结节BRAFV600E基因突变与否的征象,为临床进一步处理提供依据.

    作者:杨明;罗渝昆;张艳;张明博;武荣;文晶;谢芳;张颖;李杰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弹性成像技术联合自动乳腺全容积成像鉴别诊断乳腺影像报告与数据系统4类病灶良恶性的价值

    目的 评价弹性成像技术联合自动乳腺全容积成像(ABVS)鉴别诊断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BI-RADS)4类病灶良恶性的价值.方法 选取2016年6月至2017年8月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收治的137例乳腺疾病患者,共147个病灶.所有患者均经手术或穿刺活检病理证实.所有患者均接受ABVS和弹性成像检查,且ABVS检查结果均为BI-RADS 4类.以手术或穿刺活检病理结果作为金标准,绘制弹性成像技术及弹性成像技术联合ABVS鉴别诊断乳腺BI-RADS 4 类病灶良恶性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结果 病理结果显示,137例患者147个乳腺病灶中良性54个,恶性93个.弹性成像技术鉴别诊断乳腺BI-RADS 4类病灶良恶性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性分别为94.6%、57.4%、81.0%,弹性成像技术联合ABVS鉴别诊断乳腺BI-RADS 4类病灶良恶性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性分别为98.9%、57.4%、83.7%.ROC曲线显示,弹性成像技术联合ABVS鉴别诊断乳腺BI-RADS 4类病灶良恶性的曲线下面积为0.965,大于弹性成像技术鉴别诊断乳腺BI-RADS 4类病灶良恶性的曲线下面积0.858,因此弹性成像技术联合ABVS鉴别诊断乳腺BI-RADS 4类病灶良恶性的效能大于单独应用弹性成像技术.结论 弹性成像技术对乳腺BI-RADS 4类病灶良恶性鉴别诊断有一定的价值;结合ABVS,其诊断准确率提高.弹性成像技术联合ABVS能提高BI-RADS 4类乳腺病灶中恶性病灶的检出率,降低术前穿刺活检率.

    作者:张一丹;徐超丽;张丽娟;黄鹏飞;谢霓;黄丽;杨斌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超声空化促进乙醇消融兔肝脏的实验研究

    目的 研究低强度超声及微泡超声空化单独或联合应用对无水乙醇消融实验兔肝脏的增强效果,并观察此方法对实验兔肝脏血流灌注、肝功能的影响.方法 健康新西兰大白兔62只,随机分为5组:低强度超声组(LUS组,6只),无水乙醇组(EA组,14只),低强度超声联合无水乙醇组(LUS+EA组,14只),微泡超声空化联合无水乙醇组(MEUS+EA组,14只),微泡超声空化联合低强度超声增强无水乙醇组(MEUS+LUS+EA组,14只).按分组对经腹暴露的兔肝左叶分别给予处理,LUS组、MEUS+EA组及MEUS+LUS+EA组实验兔肝脏分别于超声辐照处理后,对处理叶及对照叶即刻进行超声造影并定量分析.EA组、LUS+EA组、MEUS+EA组、MEUS+LUS+EA组各取3只实验兔于实验前、实验结束后即刻、48 h、5 d及7 d抽取动脉血检测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浓度.余动物于实验结束后48 h分别获取肝脏组织,排液法测量肝脏消融体积,HE染色观察肝脏处理区域组织学改变.采用配对t检验比较各组实验兔肝脏处理叶与对照叶PI、AUC差异.采用Kruskal-Walis H秩和检验比较各组实验兔肝脏消融体积,进一步组间两两比较采用Nemenyi秩和检验.采用重复测量数据的方差分析比较各组实验兔肝脏AST浓度、ALT浓度随时间变化的趋势差异.结果 LUS组实验兔处理叶PI、AUC较对照叶稍高,但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MEUS+EA组、MEUS+LUS+EA组实验兔处理叶峰值强度(PI)、曲线下面积(AUC)均较对照叶降低(PI:51.65±16.90 vs 101.09±14.41,44.08±8.46 vs 113.40±9.35;AUC:2183.06±501.13 vs 4258.54±841.21,1900.39±352.59 vs 4385.55±1198.16),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9.059、16.835、9.630、7.932,P均<0.001).LUS组实验兔未见肝脏坏死灶,肝脏消融体积为0,EA组、LUS+EA组、MEUS+EA组、MEUS+LUS+EA组实验兔肝脏消融体积分别为(0.84±0.27)、(2.42±1.11)、(3.52±1.34)、(4.01±1.45)ml,EA组实验兔肝脏消融体积均低于其余3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U=-13.800、-20.400、-23.400,P均<0.05),而其余3组间任意2组实验兔间肝脏消融体积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LUS组实验兔肝叶超声辐照区未见明显病理改变,其余4组均出现广泛凝固性坏死.与实验前相比,实验结束后即刻各组实验兔均出现肝脏ALT及AST浓度轻微升高,实验结束后48 h达高,随后逐渐回落,实验结束后7 d,各组实验兔肝脏ALT、AST浓度基本恢复至实验前正常水平.4组实验兔肝脏AST浓度、ALT浓度随时间变化的趋势基本一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256,P=0.855;F=0.517,P=0.686).结论 低强度超声及微泡超声空化单独或联合作用均可显著增加无水乙醇消融兔肝脏体积,且不会导致肝功能损伤加重.

    作者:益磋;王亚辉;陈重;高文宏;刘政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声辐射力脉冲成像技术观察低温后复温兔肾脏改变的应用价值

    目的 探讨声辐射力脉冲成像(ARFI)技术观察低温后复温兔肾脏改变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16只新西兰大白兔置于-25℃环境中8 h,然后置于23℃环境中复温,分别于常温和低温8 h (T0)以及低温后1 h、2 h、3 h、4 h、5 h、6 h、7 h、8 h(T1、T2、T3、T4、T5、T6、T7、T8)共9个时间点对实验兔进行右肾常规二维超声检查,观察肾实质回声,测量肾脏大小,并计算肾脏体积,同时采用ARFI技术测量肾实质SWV.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分别比较不同时间点实验兔肾脏体积、肾实质SWV.结果 各时间点实验兔肾皮质回声均未发生明显改变.T1~T8各时间点与T0时间点实验兔肾脏体积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T8各时间点实验兔肾实质SWV均小于T0时间点,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8.455、-10.608、-6.664、-6.146、-10.483、-8.005、-6.021、-7.942,P均<0.001).T1时间点实验兔肾实质SWV较T0时间点急剧下降,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455,P<0.001).T2时间点实验兔肾实质SWV大于T1时间点,T3时间点实验兔肾实质SWV大于T2时间点,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496,P=0.025;t=3.362,P=0.004);T3~T8时间点实验兔肾实质SWV逐渐减小,且任意相邻时间点间SWV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这说明,低温后复温,随着时间变化,实验兔肾实质SWV先减小,后升高,然后再降低.结论 ARFI技术可反映低温后复温实验兔肾脏的改变,可为临床提供更多有用的信息.

    作者:毕名森;曹军英;孙钰;张岩;王怡;刘雨宁;张佳丽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分层应变技术评价非ST段抬高性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左心室心肌各层收缩功能的变化

    目的 应用二维斑点追踪显像(2D-STI)技术获取可疑非ST段抬高性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NSTE-ACS)患者左心室区域及整体纵向分层应变,探讨分层应变参数预测冠状动脉显著狭窄的价值.方法 选取2016年9月至2017年1月苏北人民医院收治的疑诊NSTE-ACS的患者75例,所有患者均行冠状动脉造影,其中,对照组(冠状动脉无狭窄或狭窄率<50%)24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组51例.冠心病组患者根据冠状动脉是否闭塞分为冠状动脉狭窄组32例,冠状动脉闭塞组19例.应用EchoPAC软件分析二维动态图像获得左心室18节段收缩期纵向分层应变,计算心内膜下心肌、中层心肌及心外膜下心肌区域纵向应变(TLSendo、TLSmid、TLSepi)及左心室心内膜下心肌、中层心肌、心外膜下心肌整体纵向应变(GLSendo、GLSmid、GLSepi).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3组患者左心室区域及整体心肌纵向分层应变参数差异,进一步组间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以冠状动脉造影结果作为诊断冠状动脉明显狭窄(狭窄率≥50%)即冠心病的金标准,绘制不同参数预测冠状动脉明显狭窄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结果 与对照组、冠状动脉狭窄组患者比较,冠状动脉闭塞组患者TLSendo、TLSmid、TLSepi及GLSendo、GLSmid、GLSepi均减低,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冠状动脉闭塞组vs对照组:t值分别为-5.819、-5.049、-4.845、-5.955、-5.036、-4.724,P均<0.01;冠状动脉闭塞组vs 冠状动脉狭窄组:t值分别为-2.983、-3.059、-2.903、-2.989、-3.192、-3.387,P均<0.01);与对照组患者比较,冠状动脉狭窄组患者仅TLSendo及GLSendo减低,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3.981、-4.164, P均<0.01);对照组、冠状动脉狭窄组、冠状动脉闭塞组患者TLSendo、TLSmid、TLSepi及GLSendo、GLSmid、GLSepi均呈梯度递减,但仅对照组患者3层间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LSepi vs TLSendo、GLSepi vs GLSendo:t 值 均 为 -10.083,P 均 < 0.01;TLSepi vs TLSmid、GLSepi vs GLSmid:t值均为-4.559,P均<0.01;TLSmid vs TLSendo、GLSmid vs GLSendo:t值均为-5.549,P均<0.01);对照组、冠状动脉狭窄组、冠状动脉闭塞组患者左心室心内膜下心肌区域及整体纵向应变与心外膜下心肌区域及整体纵向应变绝对值差值(?TLS及?GLS)逐渐减小,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冠状动脉闭塞组vs对照组:t值分别为6.915、7.489,P均<0.01;冠状动脉狭窄组vs对照组:t值分别为4.923、7.202,P均<0.01;冠状动脉闭塞组vs冠状动脉狭窄组?TLS:t值为2.250,P<0.05),提示心内膜下心肌功能的显著受损.ROC曲线显示,GLSendo及TLSendo预测冠状动脉明显狭窄的曲线下面积大,优于中层心肌、心外膜下心肌应变参数及总体心肌应变参数.结论 可疑NSTE-ACS中冠心病患者左心室各层心肌收缩功能不同程度减低,尤以心内膜下心肌减低显著,2D-STI技术获取的纵向分层应变参数可用于定量评价冠心病患者左心室各层心肌区域及整体收缩功能受损差异,可用于预测冠状动脉显著狭窄.

    作者:陈银花;陈勇;马勇;袁静;于海迪;杨菲;吴秀秀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心肺联合超声对重度左心衰竭伴肺动脉高压患者的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心肺联合超声对重度左心衰竭伴肺动脉高压患者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2016年3月至2017年6月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青岛市市立医院收治的Ⅲ、Ⅳ级左心衰竭伴呼吸困难患者75例.其中33例患者肺动脉压力正常(肺动脉压力正常组),25例患者轻度肺动脉高压(轻度肺动脉高压组),17例患者中重度肺动脉高压(中重度肺动脉高压组).检测患者血浆B型钠利尿肽(BNP),超声心动图测量患者左心室内径(LVD)、右心室内径(RV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肺部超声检查观察患者肺部B线并记录其数量.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3组重度左心衰竭患者LVD、RVD、LVEF差异,进一步组间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采用Kruskal-wallis H检验比较3组重度左心衰竭患者血浆BNP浓度、B线数目,进一步组间两两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绘制血浆BNP浓度、B线数目诊断重度左心衰竭患者肺动脉高压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结果 肺动脉压力正常组、轻度肺动脉高压组、中重度肺动脉高压组重度左心衰竭患者血浆BNP浓度分别为890(614,1516)、1460(1245,1950)、2660(1670,3279)ng/L,B线数目分别为12(9, 16)、17(14,18)、26(20,28)条,RVD分别为(22.1±1.7)、(24.9±2.0)、(26.3±2.8)mm,血浆BNP浓度、B线数目、RVD均为中重度肺动脉高压组>轻度肺动脉高压组>肺动脉压力正常组,且任意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血浆BNP浓度:U=210.500,P<0.05;U=47.000、73.000, P均<0.001;B线数目:U=189.000,P<0.05;U=38.5000、64.000,P均<0.001;RVD:t=0.553、0.623,P均<0.001;t=0.656,P<0.05).而3组重度左心衰竭患者LVD、LVEF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ROC曲线显示,血浆BNP浓度诊断重度左心衰竭患者肺动脉高压的佳阈值为1225 ng/L,敏感度为85.7%,特异度为69.7%,曲线下面积为0.814,95%CI为0.717~0.911;B线数目诊断重度左心衰竭患者肺动脉高压的佳阈值为14条,敏感度为88.1%,特异度为66.7%,曲线下面积为0.836, 95% CI为0.747~0.925.结论 不同肺动脉压力水平下重度左心衰竭患者肺部B线表现具有差异性,且B线数目随着肺动脉高压程度的加重而增加,值得进一步研究应用.

    作者:刘刚;韩彤亮;杜丽珍;李睿;类婷婷;唐国璋;张司敏;马西顺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超声联合穿刺活检评估乳腺癌腋窝淋巴结研究现状与进展

    近年来,乳腺癌发病率逐年上升,已居我国女性恶性肿瘤发病率首位[1].尽管乳腺癌预后有关参数越来越多地被发现,术前明确腋窝淋巴结转移状态对于手术分期、术式选择、制定化疗方案及预后判断都有重要意义.目前,前哨淋巴结活检(sentinel lymph node biopsy,SLNB)经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National Comprehensive Cancer Network,NCCN)乳腺癌指南推荐已成为早期乳腺癌腋窝淋巴结外科分期的金标准,临床上仅SLNB发现有腋窝淋巴结转移的患者需进一步行腋窝淋巴结清扫术(axillary lymph node dissection, ALND).

    作者:詹维伟;朱樱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重症医学科问题导向重症超声检查特征分析

    目的 对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重症医学科问题导向重症超声检查的特征及构成进行统计分析,为临床实践及科研提供流行病学资料.方法 回顾性分析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问题导向检查重症超声数据库资料,对进行重症超声检查的临床问题进行分类,对重症超声检查发现的病理生理变化进行整理和分类,并结合临床信息阐明各类临床问题所反应的病理生理病因.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患者135例,平均年龄(51±18)岁.共进行问题导向检查386例次,人均2.85例次.启动检查的原因包括:急性循环障碍共271例次(70.2%),急性呼吸障碍共34例次(8.8%),急性呼吸障碍合并循环障碍76例次(19.7%),考虑需要检查膈肌及其他共5例次(1.2%).单独和合并存在的急性循环障碍共347例次,重症超声检查发现存在的病理生理改变包括:容量不足55例次(15.9%),容量过负荷85例次(24.5%),心脏功能不全246例次(70.9%),外周阻力下降 22例次(6.3%),右心后负荷增高15 例次(4.3%);246例次心脏功能不全包括:左心收缩功能不全31例次(12.6%),左心舒张功能不全108例次(43.9%),左心收缩功能不全合并舒张功能不全49例次(19.9%),右心功能不全23例次(9.4%),全心功能不全35例次(14.2%).单独和合并存在的急性呼吸障碍共110例次,主要超声表现为:肺实变40例次(36.4%),弥漫超声肺间质综合征27例次(24.5%),肺实变合并弥漫超声肺间质综合征18例次(16.4%),局限性超声肺间质综合征17例次(14.6%),其他9例次(8.2%).病情恶化原因包括:心源性肺水肿、舒张功能障碍、右心功能障碍、急性瓣膜疾病或慢性瓣膜病失代偿等.结论 重症超声检查以急性循环障碍、急性呼吸障碍为主要问题导向.重症超声检查能全面的显示患者的呼吸循环系统病理生理改变,并结合临床诊断病情恶化的原因,指导临床治疗.

    作者:秦瑶;尹万红;曾学英;邹同娟;李易;康焰 刊期: 2017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