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华医学超声(电子版)杂志

中华医学超声(电子版)杂志


  • 主管单位: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 国际刊号:1672-6448
  • 国内刊号:11-9115/R
  • 影响因子:1.42
  • 创刊:2004
  • 周期:
  • 发行:
  • 语言:中文
  • 邮发:http://zhyxcszz.yiigle.com
  • 全年订价:0.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
  • 医药卫生综合
中华医学超声(电子版)杂志   2018年4期文献
  • 阴茎低度恶性纤维黏液样肉瘤超声表现一例

    患者,男性,8岁,3年前无意中发现阴茎肿物,黄豆粒大小,无明显压痛,无皮温升高,较固定.两周前出现呼吸道感染症状,给予抗炎治疗后,阴茎肿物迅速增大.查体:阴茎巨大肿物呈囊性感,表面凹凸不平,张力较高,无皮温升高,无明显血管波动,表面可见少量曲张静脉,尿道外口不能显露.

    作者:杨爽灵;张明博;王宪强;奥彦云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乳腺超声容积成像的历史与研究现状

    常规超声检查在乳腺疾病筛查、诊断和随访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对操作者依懒性强.乳腺超声容积成像是基于乳腺构造特征的数据采集和图像重建的超声成像方式,该成像方法较为客观,可为乳腺疾病提供更为全面的诊断信息,是常规超声检查的重要补充和发展.本文就乳腺超声容积成像的发展历史、成像的技术和临床价值做一综述.

    作者:刘迎春;陈林;陈悦;詹维伟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红细胞能量成像技术定量评估甲状腺功能的应用价值

    目的 探讨红细胞能量成像(CFA)技术定量评估甲状腺弥漫性病变患者甲状腺功能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6年10月至2017年6月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就诊的甲状腺弥漫性病变患者100例.其中甲状腺功能正常者36例(甲弥甲功正常组),甲状腺功能异常者64例,包括甲状腺功能亢进者30例(甲弥甲亢组),甲状腺功能减低者34例(甲弥甲减组).另选择同期该院体检的健康志愿者30名(健康对照组).所有受试者均采用CFA技术测定甲状腺实质感兴趣区内的血流参数:血管指数(VI)与Vascularity.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4组受检者VI、Vascularity差异,进一步组间两两比较采用SNK-q检验.以临床诊断作为金标准,绘制VI鉴别诊断甲状腺弥漫性病变患者甲状腺功能亢进与减低、异常与正常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采用Pearson分析法分析甲弥甲亢组、甲弥甲减组VI与甲状腺功能的相关性.结果 VI、Vascularity均为甲弥甲亢组>甲弥甲减组>甲弥甲功正常组>健康对照组,且任意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VI:健康对照组与甲弥甲亢组、甲弥甲减组、甲弥甲功正常组比较,q=13.67、7.00、3.93,P均<0.01;甲弥甲功正常组与甲弥甲亢组、甲弥甲减组比较,q=10.35、P<0.01,q=3.27、P<0.05;甲弥甲减组与甲弥甲亢组比较,q=7.09,P<0.01;Vascularity:健康对照组与甲弥甲亢组、甲弥甲减组、甲弥正常组比较,q=15.23、10.16、6.58,P均<0.01;甲弥甲功正常组与甲弥甲亢组、甲弥甲减组比较,q=9.33、3.83,P均<0.01;甲弥甲亢组与甲弥甲减组比较,q=5.55,P<0.01).ROC曲线显示,VI鉴别诊断甲状腺弥漫性病变患者甲状腺功能亢进与减低的阈值为9.526%,敏感度为70.0%,特异度为76.5%,曲线下面积为0.733.VI鉴别诊断甲状腺弥漫性病变患者甲状腺功能异常与正常的阈值为7.404%,敏感度为62.5%,特异度为88.9%,曲线下面积为0.768.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甲弥甲亢组患者VI与血清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浓度呈正相关(r=0.584、0.499,P均<0.05),与血清促甲状腺激素浓度呈负相关(r=-0.447,P<0.05);甲弥甲减组患者VI与FT4浓度呈负相关(r=-0.342,P<0.05),与FT3、TSH浓度无相关性(r=0.121、-0.007,P均>0.05).结论 CFA技术能量化甲状腺实质内的血流信号,对甲状腺弥漫性病变患者甲状腺功能评估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作者:王继华;李子卓;岳民璐;杜昕苓;杨秀华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射频消融与手术切除在去除分化型甲状腺癌131I治疗前过多残留甲状腺组织的对比研究

    目的 比较射频消融与手术切除在去除过多残留甲状腺组织(清甲)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浙江省肿瘤医院收治的分化型甲状腺癌术后拟行 131I治疗患者52例,治疗前低碘饮食及停用优甲乐3周后测血清TSH<30 μIU/ml、99mTc甲状腺成像及超声检查提示甲状腺明显残留.28例患者接受射频消融,24例行手术切除.采用t检验比较射频消融与手术切除组的手术时间、131I治疗间隔时间及清甲的效果,同时观察2组的并发症情况.结果 射频消融组平均用时与手术切除组比较[(22.14±7.12)min vs(55.45±13.56)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822,P<0.05).131I治疗前平均等待时间手术切除组与射频消融组比较[(13.53±4.55)d vs(9.40±4.14)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144,P<0.05).RFA组术后出现声音嘶哑、暂时性甲状旁腺损伤、永久性甲状旁腺损伤分别为2例、0例、1例,手术切除组分别为2例、3例、0例,2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射频消融组 131I首次清甲成功24例,成功率85.7%,手术切除组成功22例,成功率91.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手术相比,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清除分化型甲状腺癌术后残留甲状腺组织同样安全有效,为不愿接受手术切除的患者提供一种新的微创治疗方法.

    作者:时开元;徐栋;郑传铭;龙斌;游向东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经皮射频消融治疗甲状腺良性结节的疗效及影响因素

    目的 探讨甲状腺良性结节射频消融治疗的疗效及影响因素,以提高甲状腺良性结节消融治疗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4月至2016年6月在解放军总医院就诊的甲状腺结节患者468例,甲状腺良性结节482个,其中,女性356个,男性126个,年龄14~82岁,结节大径0.7~9.2 cm;实性结节258个,囊实性结节224个,甲状腺结节合并桥本氏甲状腺炎96个.甲状腺结节经皮穿刺射频消融术后即刻、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18个月及24个月行常规超声及超声造影检查,观察局部疼痛、红肿、皮肤感染、声音嘶哑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同时计算结节的体积缩小率,将结节按照囊实性比例、大小、是否有桥本病背景、性别、年龄进行分组,结节大小、有无桥本、性别、年龄大小分组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甲状腺结节囊实性比例组间甲状腺结节体积缩小率比较采用方差分析.结果 甲状腺良性结节射频消融术后体积明显缩小,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18个月及24个月结节体积缩小率分别为:(51.2±5.7)%、(69.7±4.3)%、(84.6±3.7)%、(89.3±2.9)%、(93.7±1.6)%、(94.9±1.4)%;甲状腺结节囊性成分<20%、囊性成分20%~80%、囊性成分>80%3组,术后1、3、6、12、18及24个月组间缩小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66.858、69.101、19.410、49.559、146.653、309.950,P均<0.001),囊性成分比例越高,消融灶缩小越快;将囊性成分<20%的结节,按照大径≤3 cm及>3 cm、是否有桥本病背景进行分组,术后1、3、6、12、18及24个月组间缩小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不同大小分组:t=9.710、8.925、9.899、12.734、17.226、42.580;是否有桥本背景分组:t=5.529、7.981、4.843、6.558、17.976、28.906,P均<0.001),3 cm以下、无桥本氏甲状腺炎的结节射频消融后体积缩小更为显著;大径≤3 cm且囊性成分<20%的结节在性别(男性、女性)、年龄(≤40岁、>40岁)组间,同一随访时间结节的体积缩小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经皮射频消融治疗甲状腺良性结节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治疗方法.

    作者:张颖;罗渝昆;广旸;谢芳;张明博;张艳;陈为;唐杰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经微波消融与手术切除的疗效、安全性及经济性比较

    目的 比较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患者微波消融与手术切除的疗效、安全性与经济性.方法 选择2014年1月至2017年2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经颈部超声检查高度怀疑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并行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活检病理确诊为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的89例患者.49例患者行微波消融(微波消融组),40例患者行外科手术(外科手术组).采用t检验比较2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费用及住院时间;采用χ2检验比较2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采用t检验分别比较2组患者手术前后甲状腺相关激素浓度.结果 微波消融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费用、住院时间均低于外科手术组患者[(55.85±5.05)min vs(25.73±9.46)min,(25 435.91±5763.35)元vs(11 307.48±3884.62)元,(6.78±3.03)d vs(2.92±0.78)d],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8.985、-13.084、-7.747,P均<0.001).2组患者均无重要并发症发生,且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1%(3/49)vs 10.0%(4/40),χ2=-0.452,P=0.779].微波消融组患者术后血清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促甲状腺激素(TSH)浓度较术前有所升高,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外科手术组患者术后FT3、FT4浓度较术前有所降低[(4.5±0.50)pmol/L vs(3.90±0.72)pmol/L,(13.94±2.41)pmol/L vs(12.69±2.88)pmol/L],TSH浓度较术前有所升高[(3.66±6.29)mIU/L vs(10.12±15.61)mIU/L],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6.214,P<0.001;t=2.808,P=0.008;t=-3.035,P=0.004).结论 超声引导下经皮微波消融治疗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较手术切除创伤小、美观、经济,且疗效确切,为不愿手术切除的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方案.

    作者:陈杭军;张超;黄品同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低频超声联合微泡辐照增大对犬前列腺增生组织射频消融灶体积的影响

    目的 评估低频超声辐照犬前列腺增生组织对射频消融灶大小的影响.方法 实验犬共9只,分为3组(每组各3只),对犬前列腺行射频消融术,实验组消融术前行低频超声辐照,对照组仅行射频消融术或仅行低频超声辐照;术后即刻行经直肠前列腺常规超声检查、超声造影及磁共振增强检查.低频超声辐照加射频消融组与仅行射频消融术的对照组的增强磁共振成像前列腺消融灶体积的比较采用t检验,低频辐照前造影剂达峰时间、曲线下面积与低频辐照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结果 低频超声辐照后即刻超声造影显示,前列腺内造影剂达峰时间缩短,大强度较辐照前减低,且造影剂持续时间变长,辐照后造影剂达峰时间由(28.55±10.88)s缩短至(14.81±5.15)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96,P=0.0189),时间-信号强度曲线曲线下面积由(2046.56±424.66)dB s缩小至(1454.82±458.12)dB 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2,P=0.0427).超声造影及增强磁共振均能准确评价前列腺射频消融灶大小.实验组消融后磁共振增强图像显示实验组消融灶体积为(1.27±0.21)cm3,仅行射频消融术的对照组消融灶体积为(0.73±0.18)cm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382,P=0.0277);而仅行低频超声辐照的犬前列腺未出现消融灶.结论 低频超声联合微泡辐照能有效阻断增生前列腺组织内血流灌注量,联合射频消融治疗能有效增大消融灶体积.

    作者:徐燕军;侯瑞;陆奇杰;张杨;白文坤;胡兵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诊断超声产生的血流增强效应及肿瘤释药研究

    目的 采用诊断超声激励微泡的方法增强肿瘤组织的血流灌注,增加肿瘤组织局部阿霉素的释放.方法 选取健康雄性SD大鼠10只,双侧大腿内侧皮下种植Walker-256肿瘤20个,随机配对分为对照组(10例)与超声治疗组(10例).治疗前后分别进行超声造影,对超声造影图像进行定量分析.治疗后获取部分肿瘤组织后行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肿瘤组织的药物浓度,另外采用冰冻切片观察肿瘤组织内阿霉素的荧光强度.治疗组与对照组定量分析峰值强度(PI)、曲线下面积(AUC)及阿霉素药物质量浓度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结果 (1)超声治疗后视觉造影效果中,6个明显增强,4个无明显变化,定量分析PI及AUC明显高于治疗前(PI:75.74±17.67 vs 66.22±16.25,AUC:3354.91±796.15 vs 2937.52±677.5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212、-5.259,P均<0.001);(2)治疗组阿霉素药物质量浓度是对照组的1.2倍[(1.15±0.25)μg/g vs(0.96±0.21)μg/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03,P<0.05);(3)各组肿瘤组织光镜下表现:肿瘤细胞排列成条索状,核大深染,治疗组可见血管充血,有少量炎症细胞浸润;(4)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可见治疗组肿瘤组织间质中外漏的阿霉素荧光明显多于对照组.结论 诊断超声激励微泡治疗可增强大鼠Walker-256肿瘤的血流灌注,有助于化疗药物局部释放.

    作者:王亚辉;益磋;冯爽;董小小;刘政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肾脏中部及下极皮质杨氏模量值差异的动物实验研究

    目的 研究兔肾脏中部与下极皮质杨氏模量值差异.方法 10只日本大耳白兔,结扎肾静脉,结扎前、结扎后15 min、30 min、60 min、90 min,超声剪切波弹性成像技术检测肾脏中部及下极皮质杨氏模量值.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同一时间点肾中部与肾下极杨氏模量值之间的差异;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方法,比较同一部位不同时间点杨氏模量值之间的差异.结果 结扎肾静脉前,肾中部、下极皮质杨氏模量值分别为(15.93±1.70)kPa、(4.66±1.4)kPa,结扎后15 min分别为(34.84±4.91)kPa、(10.95±3.09)kPa,30 min分别为(41.55±3.19)kPa、(20.39±4.06)kPa,60 min分别为(50.63±2.73)kPa、(30.96±4.98)kPa;90 min分别为(56.61±2.96)kPa、(42.40±5.79)kPa.结扎肾静脉前后,肾中部皮质杨氏模量值均显著高于肾下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63、7.44、7.19、5.26、2.41,P均<0.05),结扎后各时点两部位的杨氏模量值均显著高于结扎前(t=-3.30、3.38、-2.47、1.83,P均<0.05),且随时间延长逐渐增加(t=-5.31、8.26、-7.81、3.65,P均<0.05).结论 超声剪切波弹性成像技术测量的兔肾中部皮质杨氏模量值高于肾下极,提示兔肾脏皮质存在各向异性.结扎兔肾静脉后90 min内,肾脏中部皮质杨氏模量值也高于下极.

    作者:李娜;刘晓娜;郑海宁;温朝阳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肾静脉栓塞的彩色多普勒超声征象及其诊断价值

    目的 通过与增强CT对比分析,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肾静脉栓塞疾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14年1月至2017年9月在北京协和医院就诊的经手术病理或随访证实的40例45侧肾静脉栓塞患者,其中,15例20侧肾静脉血栓及25例25侧肾静脉癌栓,均行彩色多普勒超声及增强CT检查,总结肾静脉栓塞的超声表现,包括栓塞病灶的位置、受累静脉管腔及管壁特点、侧支形成情况及彩色多普勒表现.超声与增强CT诊断肾静脉血栓及癌栓的准确率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肾静脉血栓及癌栓的诊断准确性分别为85%、84%,CT增强扫描的诊断准确性依次分别为100%、96%,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肾静脉栓塞的主要超声征象有:(1)肾静脉管腔扩张伴实性成分填充;(2)主干内血流中断或充盈缺损;(3)肾内无明显静脉血流信号或血流信号分布稀疏.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与增强CT在诊断肾静脉栓塞上有较好的一致性,超声可作为评估肾静脉栓塞的重要影像学方式,结合病史能为肾静脉栓塞提供较为可靠的诊断依据.

    作者:金金;王亚红;王红燕;徐钟慧;韦瑶;王莹;葛志通;张怡璇;李建初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超声造影与增强CT在鉴别诊断胆囊良恶性病变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 对比分析胆囊良恶性病变超声造影(CEUS)及增强CT(CECT)的图像特征,探讨二者在胆囊良恶性病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10年1月至2017年9月在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经病理证实的86例胆囊病变患者,术前CEUS与CECT的图像特征以及术前诊断结果进行对比分析.胆囊病变CEUS与CECT的增强模式比较以及单用CEUS或CECT与联合运用的诊断准确性的比较采用McNemer检验,CEUS胆囊良恶性病变由高增强转变为低增强的时间比较用t检验.结果 胆囊良恶性病变CEUS与CECT的增强模式类似.动脉期,良恶性病变CEUS与CECT均以高增强为主,其中,恶性病变分别为83.8%(57/68)、85.3%(58/6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0),良性病变分别为100%(18/18)、94.4%%(17/18).恶性病变CEUS与CECT在增强晚期或延迟期表现为低增强者分别为86.8%(59/68)、85.3%(58/6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00),良性病变CEUS与CECT在增强晚期或延迟期表现为低增强者分别为83.3%(15/18)、77.8%(14/18).良恶性病变CEUS转变为低增强的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3.9±10.0)s vs(35.50±6.72)s,t=6.729,P<0.001)].单用CEUS其诊断胆囊恶性病变的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性分别为77.9%(53/68)、77.8%(14/18)、77.9%(67/86);单用CECT其诊断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性分别为75%(51/68)、55.6%(10/18)、70.9%(61/86);联合应用两种检查方法的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性分别为83.8%(57/68)、55.6%(10/18)、77.9%(67/86);CEUS与CECT联合应用对胆囊恶性病变诊断准确性高于单用CECT.结论 CEUS与CECT结合有助于提高胆囊恶性病变诊断准确性,为胆囊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提供更多有价值的信息.

    作者:唐春霖;郭燕丽;陈萍;陈凯旋;谭鹰;陈朝辉;王艳;柳强维;邹野;曾渱越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超声引导下后入路骶前脓肿引流的临床应用

    目的 评价超声引导下后入路骶前脓肿置管引流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3年6月至2015年12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就诊的,经本院CT或磁共振成像(MRI)检查诊为骶前脓肿,并行超声引导下经臀大肌置管引流的48例患者.分析骶前脓肿形成的病因、位置、大小、形态、导管型号、引流时间,与导管相关疼痛和置管操作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以及短期与长期疗效,引流管使用的型号分别为8F、10F、12F及16F,并且根据导管型号将病例分为4组,比较组间脓肿引流时间的差异,采用Kruskal-Wallis检验,脓肿体积与引流时间相关性采用Pearson检验.结果 骶前脓肿成因包括直肠癌术后吻合口瘘38例,先天性巨结肠术后3例,放射性直肠炎2例,直肠癌术后复发并肠穿孔1例,克罗恩病1例,阑尾炎并脓肿形成1例,直肠瘘1例,胰腺假性囊肿术后1例.脓肿大直径为24~135 mm,体积为4.8~283.4 ml.引流管使用型号为8-16F,引流管留置时间为1~52 d(平均13 d).42例(91.3%,42/46)患者骶前脓肿可充分引流无需进一步手术,有4例(8.7%,4/46)患者引流效果不佳需进一步手术治疗.8-16F不同型号引流管组间引流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脓肿体积与引流时间呈正相关(r=0.281,P<0.05).经臀大肌置管引流术中及术后均无明显并发症.结论 超声引导下经臀大肌引流是一种安全、有效和易耐受的深部盆腔脓肿治疗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陈瑶;覃斯;张文静;余俊丽;程文捷;刘广健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下肢静脉超声检查:美国超声医学会外周静脉超声检查指南解读

    静脉超声检查是外周静脉疾病的首选检查方法.本文主要介绍美国超声医学会(American Institute of Ultrasound in Medicine,AIUM)外周静脉超声检查指南中的下肢静脉方面的内容,包括下肢静脉超声检查的适应证、检查内容、检查方法和注意事项等[1].

    作者:袁丽君;段云友;赵联璧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前列腺被膜支动脉阻力指数在前列腺癌预测或筛查中的临床价值

    目的 通过对前列腺被膜支动脉阻力指数(RI)与血清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TPSA)浓度、fPSA/tPSA比值及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密度(PSAD)的比较研究,以探讨前列腺被膜支动脉RI在前列腺癌预测或筛查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12年1月至2016年10月在江苏省常熟市第二人民医院就诊的前列腺病患者203例.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分别行被膜支动脉RI、血清TPSA浓度、fPSA/tPSA比值及PSAD检测,并将患者分为前列腺癌组(118例)与前列腺增生组(85例),建立ROC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前列腺癌组与对照组RI、f/t、PSAD测值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 血清TPSA浓度4~10 ng/ml(灰区)患者共34例,占总数的16.75%,其余患者均在灰区之外.ROC曲线分析显示:前列腺被膜支动脉RI曲线下面积为0.77与TPSA、PSAD的0.84、0.86相接近,三者对前列腺癌的预测或筛查价值相同,而fPSA/tPSA比值AUC仅0.49.灰区内fPSA/tPSA比值、PSAD的平均值在2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78、3.94,P均<0.01),但在灰区外高值区fPSA/tPSA比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前列腺被膜支动脉RI的平均值无论是在灰区还是在灰区外高值区2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56、5.10,P均<0.001).结论 单项前列腺被膜支动脉RI因数据恒定能准确地用于前列腺癌预测或筛查,其不受灰区内外的影响,在临床上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作者:叶萍;钱孝纲;刘珣琪;吉紫佳;周鸿鸣 刊期: 2018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