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探讨外源性硫化氢对肺移植大鼠再灌注早期肺血管功能改变的影响.方法 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假手术)、肺移植组和硫化氢-肺移植组,每组10只.硫化氢-肺移植组:于移植肺肺门开放前5 min腹腔注入外源性硫化氢(NaHS)14μmol/kg,再灌注2 h后处死大鼠,取左肺组织检测肺湿干比(W/D)、丙二醛(MDA)和髓过氧化物酶(MPO)含量以及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取大鼠肺动脉行离体血管环实验,分别比较血管环舒张和收缩功能功能.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肺移植组大鼠肺组织的W/D比值升高,MDA含量、MPO、iNOS活性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肺移植组比较,硫化氢-肺移植组大鼠肺组织的W/D比值降低,MDA含量、MPO、iNOS活性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肺移植组离体肺动脉对乙酰胆碱引起的内皮依赖的舒张反应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使用NaHS处理后,硫化氢-肺移植组的血管舒张效应恢复到对照组水平(P>0.05).与对照组比较,肺移植组离体肺动脉的收缩功能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使用NaHS处理后硫化氢-肺移植组的血管收缩功能无明显改变(P>0.05).结论 外源性硫化氢不仅能够减少肺移植后的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抑制iNOS活性的增加,减轻缺血再灌注损伤,而且能够增强移植后离体肺血管的舒张功能.
作者:朱宏伟;吴镜湘;徐美英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病毒性肝炎对食管癌患者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 回顾2012年1月至2015年8月行食管癌根治手术的217例患者,分为无肝炎组(206例)和伴有病毒性肝炎组(11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吻合口瘘的发生率、切口愈合状况、胸水引流量、胸管放置时间及术后住院天数.结果 伴有病毒性肝炎组患者食管癌手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率、切口愈合不良发生率均显著高于无肝炎组(27.3%vs 5.8%,(χ2=17.53,P<0.01;36.4%vs 5.3%,χ2=15.26,P<0.01).除吻合口瘘患者外,伴有病毒性肝炎组的胸管留置时间、胸水平均引流总量、术后平均住院天数均显著高于无肝炎组[(7.2±3.5)d vs(4.4±2.7)d,t=1.782,P=0.036;(3870±1036)ml vs(1360±870)ml,t=3.370,P<0.01;(21.5±6.3)d vs(15.6±2.8)d,t=2.012,P=0.029].结论 病毒性肝炎尤其是伴有肝功能障碍者可显著增加食管癌患者术后吻合口瘘的发生率、胸水引流量与切口感染率,延长胸管留置时间和住院时间,应引起外科医师足够的重视与关注.
作者:张英国;刘国伟;李超;张玉龙;丁万盛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食管癌根治术是否需要常规清扫隆突下淋巴结.方法 回顾性分析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2013年3月至2016年3月行食管癌根治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行隆突下淋巴结清扫分为清扫组(n=294)和未清扫组(n=308)两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基本特征,Logistic回归分析食管癌隆突下淋巴结转移的影响因素,并比较清扫组和未清扫组患者的围手术期差异.结果 共纳入病例602例,平均清扫淋巴结11.75枚,其中淋巴结转移202例(33.6%).清扫组患者平均清扫隆突下淋巴结2.87枚,其中转移20例(6.8%).单因素分析显示:Tis/T1、T2、T3、T4期食管癌隆突下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0、1.4%、10.2%、13.6%(χ2=16.407,P<0.01);N0、N1、N2、N3期食管癌隆突下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0、12.9%、20.5%、60.0%(χ2=46.099,P<0.01);肿瘤长度≤3.0 cm、3.1~5.0 cm、>5.0 cm食管癌隆突下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2.0%、7.5%、13.3%(χ2=8.253,P<0.05);隆突下淋巴结转移与年龄、性别、手术路径、肿瘤位置、肿瘤分化程度以及淋巴结清扫数目无关(均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食管癌隆突下淋巴结转移与T分期及肿瘤浸润深度有关(均P<0.05).清扫组患者肺部及胸腔并发症发生率高于未清扫组,手术时间长于未清扫组(均P<0.05).结论 食管癌隆突下淋巴结转移与肿瘤浸润深度及N分期有关.因此,对于胸段食管癌当肿瘤侵及食管纤维膜时建议行隆突下淋巴结清扫,但可能会增加肺部及胸腔并发症发生率并延长手术时间.
作者:周瑜;田东;严高武;李利发;施贵冬;陆宇海;付茂勇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肺隔离症的诊断方法,并比较传统开胸手术与胸腔镜手术的疗效.方法 收集2009年10月至2016年1月在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收治并同意行手术治疗的18例患者临床资料,其中7例行胸腔镜手术,11例行开胸手术.比较两组患者的平均年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引流天数、有无术后并发症、术后住院天数以及总住院费用.结果 胸腔镜组术后平均引流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开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553,P<0.05;t=5.068;P<0.05).但两组患者的平均年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总住院费用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诊断主要依靠胸部影像学诊断,特别是胸部增强CT及三维重建血管成像,能够发现异常动脉血管影;尤其是多排螺旋CT扫描更能明显减少三维重建产生的伪影,使图像更接近于真实,再结合患者既往病史即可初步诊断.结论 胸腔镜治疗肺隔离症安全、可靠,术后恢复快、伤口美观,值得推广和应用.
作者:范海洋;李明彪;张宏毅;韦森;陈钢;徐嵩;陈军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125 I放射性粒子植入术中靶区的勾画对术后疗效的影响.方法 选取自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接受治疗的经病理学明确诊断的NSCLC患者60例,根据入组编号将患者分为两组,每组30例,组1依据胸部CT肺窗沿瘤体边缘直接勾画靶区,应用治疗计划系统(TPS)制定术前计划,指导术中125 I放射性粒子植入;组2按照胸部CT肺窗沿瘤体边缘再外放0.5 cm认定为靶区,根据此靶区制定术前计划,再行125 I放射性粒子植入.术后定期复查胸部CT及肺功能,比较两组患者肿瘤原位复发率及出现放射性肺损伤(RIPD)的情况,随访期为1年.根据术后第6个月时复查胸部CT结果,与粒子植入前进行比较,按照实体肿瘤疗效评价标准判定疗效.结果 全部患者顺利完成粒子植入治疗,随访期内无死亡病例.组1与组2的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6.7%vs 90.0%;χ2=0.991,P=0.326);组1的肿瘤原位复发率显著高于组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0.0%vs 6.7%;χ2=2.071,P=0.043).两组患者术后与术前肺功能指标FEV1%和DLCO%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按照胸部CT肺窗将沿瘤体边界外放0.5 cm后进行肺癌125 I粒子植入,可减少肿瘤原位复发,且不会影响治疗效果及引发明显肺功能损伤.
作者:吕金爽;关志宇;郑广钧;石树远;朱晓雷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 研究食管癌术后患者进行肠内营养(EN)支持结合早期鼻饲流质并进行护理干预,对食管癌术后患者营养状况的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数表法将96例接受食管手术的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研究组患者给予鼻饲EN乳剂,同时早期鼻饲流质和护理干预;对照组单独给予鼻饲EN混悬液及常规护理.采用PG-SAG量表评估两组患者术前和术后第7天的营养相关指标(血红蛋白、尿素、白蛋白、前白蛋白和总胆固醇).结果 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构成、术后EN开始时间、平均住院天数、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虽然术后第7天两组患者的营养相关指标均较术前下降,但研究组的血红蛋白、尿素、白蛋白、前白蛋白和总胆固醇浓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836,P=0.009;t=6.503,P=0.012;t=4.492,P=0.028;t=5.073,P=0.020;t=6.082,P=0.018).结论 鼻饲流质结合护理干预辅助EN能较好地改善食管癌患者围手术期的营养状况,促进术后康复.
作者:李玲玉;吕铭;施庆彤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125 I粒子永久植入联合实时测温射频消融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临床效果.方法 收集2012年10月至2015年1月在内蒙古呼和浩特市第一医院胸外科未接受外科手术治疗的中晚期NSCLC患者98例,根据患者意愿分为联合治疗组(n=45)和常规治疗组(n=53).联合治疗组采用125 I粒子永久植入联合实时测温射频消融治疗,并于术后3个月配合使用化疗方案(培美曲赛+卡铂);常规治疗组直接使用化疗方案(培美曲赛+卡铂).术后1周和1、3、6、12个月复查增强CT明确临床疗效.采用欧洲癌症研究与治疗组织肺癌患者生命质量测定特异性模块(EORQLQ—LCl3中文版)、肺癌患者的总生存质量评价表和生存时间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的差异.结果 联合治疗组患者治疗后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术后复查增强CT,可见病灶部位于术后1个月开始强化逐渐减弱,3~6个月出现125 I粒子位置缓慢聚集,病灶逐步固化坏死,形成空洞,去血管征象和凝固性坏死明显.随访7~24个月,联合治疗组生存率88.9%,常规治疗组生存率49.1%.治疗前,两组患者的EORQLQ—LCl3和总生存质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EORQLQ—LCl3和总生存质量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且联合治疗组在EORQLQ—LCl3评分及总生存质量评分均明显优于常规治疗组(P<0.05).联合治疗组患者的平均生存时间为(18.4±5.8)个月,显著优于常规治疗组的(10.9±4.2)个月(t=5.763,P<0.05).结论 125 I粒子永久植入联合实时测温射频消融治疗肺癌是一种简单、安全、微创、有效的方法,同时125 I粒子永久植入联合实时测温射频消融治疗与化疗有机结合,能很好地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并延长生存期.
作者:毛宇;杨秀彦;郭伟;黎明;张文华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 通过检测各内皮素受体(ETR)亚型在人食管下括约肌(LES)上,特别是套索纤维和钩状纤维上的分布规律,探讨内皮素对LES收缩和舒张功能的作用.方法 在罹患食管中上段癌患者的术后标本上,取LES的套索纤维和钩状纤维,并分别以食管下段和胃底部的环形肌肉作为对照.采用蛋白印迹法(Western Blot)、RT-PCR和半定量PCR(semi-qPCR)分析ETR在人LES上的分布规律.结果 ETR的A亚型(ETA)和B亚型(ETB)被确认都存在于LES上.ETR两个受体亚型的蛋白质和mRNA表达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533.841,P<0.01;F=72.291,P<0.01).ETA显著高于ETB表达量(约为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同一受体亚型在钩状纤维(C)、套索纤维(S)、食管下端环形肌(E)、胃底环形肌(G)4个位点上的表达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398,P=0.5329).结论 ET受体,特别是ETA受体亚型在人LES的舒张、收缩功能调节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食管运动障碍性疾病治疗的靶向受体.
作者:张珂;刘俊峰;何士骄;樊崇利;吴艳刚;包永松;宋晓辉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高龄低肺功能肺癌患者的围手术期肺保护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4年6月在华润武钢总医院手术治疗的78例高龄(≥70岁)低肺功能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患者术前和术后的肺功能指标.分别按照术后是否发生心血管和呼吸系统并发症,以及是否顺利拔除气管插管进行分组.Logistic多因素分析术后拔除气管插管的预后影响因素.结果 在围手术期所有病例获得治愈.无并发症组与并发症组患者的术前肺功能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5.807,P<0.01);术后顺利拔管组和延迟拔管组患者的术前肺功能和手术切除范围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χ2=10.953,P=0.027;χ2=7.033,P=0.031).进一步分析发现,术后顺利拔管组的术前肺功能指标VC%、FEVl%和MVV%均显著高于延迟拔管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术后预测值FEVl%-ppo也显著高于延迟拔管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低肺功能与预后密切相关(P<0.05).结论 术前积极改善患者的肺功能,以及术中适当的麻醉处理和个体化的手术方案、合理及时的机械通气是围手术期肺保护的关键,术前肺功能和手术切除范围是影响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
作者:魏常;邓娟娟;杨为贵 刊期: 2017年第01期
近年来,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治疗进展主要以分子靶向治疗为主导地位.依据组织和分子学类型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已成为靶向治疗时代的准则,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是目前肺癌众多驱动基因中研究多、证据充分、了解透彻的一个分子靶点.表皮生长因子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KI)已广泛应用于EGFR突变的NSCLC.该文将EGFR相关靶向药物在NSCLC的治疗进展做一综述.
作者:王丹云;彭忠民 刊期: 2017年第01期
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是近20年提出的新概念,是严重创伤和手术后普遍存在的非特异性炎症反应,是终可能导致多器官功能障碍的临床病理过程的一个中间环节.该文对普胸手术后全身炎症反应及其综合征的诱发因素、发生机制、诊断标准防治措施、监测意义等进行综述,以引起临床的关注.
作者:李国仁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和总结继发于食管憩室的食管-气管/支气管瘘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 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上海交通大学附属胸科医院连续收治3例继发于食管憩室的食管-气管/支气管瘘患者,术前经吞钡检查、食管镜以及气管镜检查明确诊断.3例患者均行部分食管憩室部分切除、瘘管切除+食管修补+气管瘘口修补+带蒂肌瓣填塞术.结果 3例患者术后均无发热、进食后呛咳等症状.术后第8天造影,无造影剂外泄.继续营养支持1周后进食,3例患者进食状态良好.术后1个月,食管造影显示造影剂无外泄.随访6~18个月,无呛咳、吞咽困难等.结论 部分食管憩室、瘘管切除+食管分层修补、气管瘘口修补+带蒂肌瓣填塞是治疗憩室引起的食管-气管瘘的有效方法.
作者:郝曙光;孙益峰;杨煜;郭旭峰;叶波;张晓斌;李志刚 刊期: 2017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