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通过我国自身免疫性肝脏疾病与病毒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学特点的比较,探讨自身免疫性肝脏疾病与病毒性乙型肝炎的鉴别诊断.[方法]选择确诊的162例肝病患者,分为四组:自身免疫性肝炎(AIH)35例,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47例,慢性病毒性乙型肝炎(轻中型)40例,肝硬化患者40例.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γ-谷氨酰转移酶(γ-GT)、碱性磷酸酶(ALP)、胆红素(Bil);检测IgG、IgA、IgM,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抗核抗体(ANA)、抗线粒体抗体(AMA)、抗平滑肌抗体(SMA)和抗肝肾微粒体抗体(LKM)等自身抗体,酶免疫条带技术检测LKM-1、SLA/LP和M2;ELISA法检测乙肝病毒指标.[结果]AIH患者ALT、AST、IgG明显高于慢性病毒性乙型肝炎患者(P<0.05),PBC患者γ-GT、ALP、IgM明显高于肝硬化患者(P<0.05).AIH患者31/35例出现高滴度ANA(>1:320),12/35例出现高滴度SMA(>1:320),2/35例出现LKM-1阳性,1例出现SLA/LP阳性,47例PBC患者AMA、M2全部阳性,[结论]观察的数据表明自身免疫性肝病和病毒性乙型肝炎是可以鉴别的,可以通过实验室指标对自身免疫性肝脏疾病与病毒性乙型肝炎进行鉴别诊断.
作者:刘妍;闫惠平;刘燕敏;檀玉芬;冯霞;武彦宁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了解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巨细胞病毒(CMV)感染状况.[方法]应用酶联免疫方法(ELISA)对121例小儿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和30例同期健康儿童进行HCMV-IgM抗体、呼吸道合胞病毒(RSV)IgM抗体、腺病毒(ADV)IgM抗体同步检测、免疫球蛋白IgG、IgA、IgM、C3含量测定和部分临床资料分析.[结果]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CMV-IgM阳性比率为25.6%,对照组CMV-IgM阳性率为6.6%,统计学处理差异显著;在31例CMV活动感染中,28例为与RSV、ADV双重或三重感染;血清IgG、IgA、IgM含量在CMV-IgM阳性组与CMV-IgM阴性组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CMV活动感染的比率增加;CMV-IgM阳性者复合感染其他病毒机率增加;CMV-IgM阳性病例C3的含量低于CMV阴性病例.
作者:王冬梅;候英;宋华;孙丽芳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研究感染乙型肝炎病毒(HBV)的不同人群中HBV基因型分布.[方法]采用酶联免疫法(EIA)检测血清中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采用聚合酶链反应法(PCR)分析HBV基因型.[结果]32例HBV携带者中,23例(71.9%)为B基因型,9例(28.1%)为C基因型;62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9例(14.5%)为B基因型,53例(85.5%)为C基因型;41例肝硬化患者中,2例(4.9%)为B基因型,39例(95.1%)为C基因型.23例肝癌患者中,未检测到B基因型,19例(82.6%)为C基因型,4例(17.4%)为B、C混合型;41例吸毒者中,15例(36.6%)为B基因型,26例(63.4%)为C基因型;48例妓女中,46例(95.8%)为B基因型,2例(4.2%)为C基因型.[结论]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和肝癌患 者的C基因型比例明显高于HBV携带者,提示C基因型HBV感染可能与乙型肝炎的慢性化有关.
作者:李俊茜;庄辉;杜珩;刘学恩;段学章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溶栓治疗后血清cTnT和CK-MB质量峰值出现时间及峰值浓度在预测冠脉再通方面的临床价值.[方法]应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34例AMI患者溶栓后血清cTnT及CK-MB质量,实验数据采用t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溶栓再通组cTnT和CK-MB质量峰值出现时间明显早于未通组,与未通组比较有显著差异;而再通组与未通组cTnT和CK-MB质量峰值浓度无显著差异.[结论]cTnT和CK-MB质量可以作为判断溶栓治疗后冠脉是否再通的检测指标,cTnT和CK-MB质量二者预测冠脉再通价值相近.
作者:孙虹;王凡;罗绍煌;刘琳;缪虹;沙玲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严重急性呼吸综合症(SARS)发病中患者外周血SOD、MDA和NO水平变化,并分析其可能在SARS急性肺损伤中的作用,以为临床防治提供线索.[方法]测定87例临床确诊SARS患者的血中SOD、MDA和NO水平,另取30例慢乙肝患者和10例正常人作为对照.[结果]SARS患者在早期即出现SOD活力明显下降,MDA含量显著升高,与对照组和慢乙肝组相比差异均显著(P<0.01).随着病情进展,SOD下降和MDA升高更为明显,至恢复期才呈现恢复趋势.SARS患者早期NO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和慢乙肝组,但随后迅速下降,在恢复期接近正常水平.重型、极重型患者SOD和NO水平明显低于普通型,MDA含量则显著增高.[结论]在SARS发病不同时期均存在明显自由基代谢失衡,并与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相关.研究患者自由基水平变化,对阐明SARS发病机制和指导临床治疗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作者:温韬;崔世昌;闫惠平;檀玉芬;丁惠国;吴昊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通过检测不同年龄组健康老年人补体C3、C4水平,以探讨年龄及性别因素对其水平的影响.[方法]用速率散射比浊法对900名北京地区50~89岁健康老年人进行补体C3、C4测定,同时检测99名45岁以下健康人群作对照.[结果]显示各项指标均随年龄的增长呈下降趋势(P>0.05),只有80~89岁年龄组与其它各组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在同年龄组不同性别间女性低于男性,二者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补体C3、C4在正常人群中其含量相对稳定,年龄对其影响不大.
作者:谢志贤;刘添翼;马峥然;王萌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全血细胞分析应用于严重性呼吸综合征(SARS)时的辅助诊断价值.[方法]对明确诊断为SARS的92例患者和77例疑似病人的外周血进行检测,对其主要检测指标进行对比.[结果]SARS患者的淋巴细胞计数(LYM)平均值为(0.977±0.433)×109/L,疑似病人的淋巴细胞计数平均值为(1.387±0.767)×109/L,两者统计学上具有显著性差异,选择1.1×109/L为淋巴细胞计数的临界值(cutoff),敏感性为70.7%,特异性为61.0%.红细胞计数(RBC),白细胞计数(WBC),血红蛋白(HGB)和血小板计数(PLT)两者相比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全血细胞分析在用于严重性呼吸综合征(SARS)鉴别诊断时,淋巴细胞计数的临界值设定在1.1×109/L为宜.
作者:孙志强;陈小倩;杨静;毛远丽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建立实时定量RT-PCR方法并检测不同病理状态的肝脏组织中CXCL16趋化因子及其受体CXCR6的表达变化.[方法]建立外参照标准和灵敏的荧光实时定量RT-PCR方法,检测人正常肝组织、癌旁肝组织及癌组织标本中的趋化因子CXCL16及其受体的表达变化,进一步测定和比较其它相关的趋化因子表达谱的表达情况.[结果]获得了灵敏特异的实时定量RT-PCR方法,CXCL16及其受体在癌旁肝损伤组织中显著上调表达,显著高于趋化因子表达谱中其它趋化因子的表达变化,提示它在淋巴细胞尤其是T细胞介导的肝脏损伤过程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结论]简便可靠的实时定量RT-PCR适用于检测病理组织中特异基因的表达变化,趋化因子表达谱改变尤其是CXCL16及其爱体CXCR6的显著变化可能与肝脏疾病的病理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作者:徐焕宾;储以微;徐薇;王缨;熊思东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分析肠球菌感染的临床特点、预后及对抗生素的耐药性.[方法]收集临床标本常规培养及鉴定,并测定了对7种抗生素的敏感性.[结果]65例肠球菌感染患者主要包括重症肝硬化及肝炎;细菌主要来源于尿液、痰液和腹水,复合菌感染占45.6%,大多伴有其他合并症.肠球菌对青霉素、氨苄西林、万古霉素、替考拉宁、链霉素120、庆大霉素300及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分别为92.5%、22.4%、0%、0%、26.9%、31.4%及23.9%.肠球菌感染总的治愈率55.4%,死亡率12.3%.肠球菌与其他菌混合感染者预后较差.[结论]应高度重视肠球菌感染,应依据药敏结果积极抗感染,彻底清除病原,以改善预后.
作者:鲍春梅;崔恩博;李永利;史佳彬;曲芬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了解应激状态心肌原癌基因的表达特征.方法:复制大鼠30%总体表面积(TBSA)Ⅲ度烧伤,应用组织原位杂交方法检测心肌c-fos、c-myc mRNA的表达.[结果]烧伤应激时原癌基因表达增强,大约3h达到高峰后逐渐下降,与对照组相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应激时心肌原癌基因c-fos、c-myc表达增强,对应激时心肌起保护作用.
作者:黑砚;王发强;许建阳;刘庆安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凝血因子五项在内科相关病中的作用和意义.[方法]随意抽查心内科(26)、呼吸科(26)、神内科(30)、内分泌科(35)、老干科(27)、肝病科(26)计170份血浆应用磁珠凝固法检测PT、PTA、INR、FIB、APTT.[结果]各科五项均值与所含病种及其比例相关.其中PT、RTA、INR和APR呈同步变化,异常率高的是肝病组各项依次为73.6%、53.8%、84.6%、50%[结论]基础五项凝血因子检测可为内科疾病的常规普检项目.
作者:许莲芬;卡米拉;朱琳;赵素元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尿液硷性磷酸酶(ALP)及同工酶与肾脏病理损害的关系.[方法]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硷性磷酸酶活性含量,聚丙烯酰胺凝胶圆盘电泳及扫描定量测定硷性磷酸酶同工酶含量.[结果]按肾脏病理改变分为肾小球损伤组、肾小管损伤组和重度弥漫病变组.各疾病组血液总硷性磷酸酶活性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尿液总硷性磷酸酶活性肾小球损伤组和肾小管损伤组与对照组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组织非特异型硷性磷酸酶同工酶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尿液小肠型硷性磷酸酶同工酶活性肾小管损伤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严重病变组尿液中总硷性磷酸酶及同工酶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尿液硷性磷酸酶和同工酶可以作为肾脏不同部位损伤的指标.
作者:吴晓岩;柳滨;韩月菊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研究临床分离的肠球菌对常用抗生素的耐药性及肠球菌与感染性疾病的关系.[方法]应用纸片扩散法和琼脂稀释法检测从临床标本中分离的343株肠球菌的耐药性.[结果]临床分离的肠球菌都以粪肠球菌、屎肠球菌为主,其次为铅黄肠球菌、坚韧肠球菌、鸟肠球菌和鸡肠球菌,但屎肠球菌所占比例有所增加.肠球菌引起不同系统感染,以泌尿系感染常见,其次为呼吸道标本和脓液标本.肠球菌对临床常用的19种抗生素的耐药率以万古霉素低;其次为呋喃妥因、氨苄西林/舒巴坦、亚胺硫霉素.粪肠球菌与屎肠球菌对抗生素的耐药率有明显差异.在临床标本中分离到两株对万古霉素中度敏感的菌株.[结论]肠球菌对临床常用的19种抗生素的敏感性以万古霉素敏感.肠球菌引起的不同系统感染,以泌尿系统常见.各种肠球菌的分布状态因抗生素的使用发生变化.以万古霉素作为治疗感染的首选药物,造成万古霉素中度敏感和耐药菌株的增加.
作者:王成英;曹秀华;常纪;李剑华;宋全春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分析传染病患者葡萄球菌分离株的分布特点及耐药性,为临床合理治疗提供依据.[方法]207株葡萄球菌均来源于2000年1月~2002年12月传染病医院的住院患者的标本,细菌培养按常规方法,用VITEK仪及生化鉴定,并用K-B法做药敏试验.[结果]传染病患者葡萄球菌分离株占本院细菌总检出率的19.3%,葡萄球菌分离株的分布以男性中老年患者为主.91.30%为院内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占优势.SAU产酶率62.7%,MRSA发生率25.4%.SCON产酶率60.8%,MRSCON发生率58.8%.MRSCON与MRSA除耐青霉素及苯唑西林外,对头孢菌素及加酶抑制剂者耐药率较高,同时耐氟喹诺酮类、红霉素、克林霉素及复方磺胺甲恶唑.而且MRSCON对环丙沙星、阿米卡星及复方磺胺甲恶唑的耐药率显著高于MRSA.MSSCON及MSSA对青霉素、氟喹诺酮类、红霉素、克林霉素及复方磺胺甲恶唑耐药均存在且有差异.[结论]传染病患者葡萄球菌分离株的来源、分布、组成、产酶率及耐药情况有其特点,需不断监测和总结规律性,为临床区别对待及合理用药提供信息.
作者:崔恩博;徐军;李潇潇;史佳彬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建立一种适合普通实验室开展的冷球蛋白(CN)定量检测法.[方法]在VITALAB-MICRD半自动生化分析仪上,建立实验参数,以不同浓度的蛋白校准液做方法精密度、准确度、线性范围的检测.同时对50例高粘血症患者、25例血沉增快患者、20例HCV感染患者血清进行检测,以80例健康查体者为正常对照组.[结果]本法检测CN的线性范围0-800mg/L;适pH为2.5;精密度实验,批内CV=2.75%,批间CV=5.07%;平均回收率为96%;本法参考范围25~45岁:<75.1mg/L,46岁以上:<85.2mg/L.[结论]本方法重复性好,线性范围广,准确度好,灵敏度高,适用于常规分析.
作者:苏作军;刘斌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研究建立血清中m-AST同工酶匀相免疫抑制测定的方法.[方法]利用抗S-AST的羊抗人抗体,与血清中S-AST形成免疫复合物,抑制S-AST活性,建立自动分析仪速率法测定血清中m-AST活力.并根据NCCLS相关文件,对方法进行评估.[结果]抗S-AST的抗体10μl抑制S-AST的有效率≥88%,特异性好,对m-AST无交叉抑制.线性在m-AST 100U/L,r=0.9979,批内CV 1.77%~3.92%,批间CV 2.25%~4.13%,日间CV3.44%~4.89%,总CV 4.87%~5.02%.在与上海长征医院电泳法对照比较,r=0.9976.参考值为5~17U/L.[结论]用均相免疫抑制法测定血清中m-AST同工酶具有简便快速,特异性重复性好.适用于手工和自动分析仪测定.
作者:刘晓艳;王勤富;殷建华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和研究恶性肿瘤患者血清总胆固醇水平的变化及其相关性.[方法]对210例未经治疗的恶性肿瘤患者、180例非肿瘤患者120例健康体检者分别进行酶法胆固醇水平测定.另外还对28例低蛋白血症的恶性肿瘤患者在纠正低蛋白治疗前后的总胆固醇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恶性肿瘤组血清胆固醇水平明显低于非肿瘤组.而非肿瘤组与健康对照组没有明显差异;低白蛋白肿瘤病人在蛋白矫正治疗后,胆固醇明显提高.接近正常人水平.[结论]恶性肿瘤患者在疾病的发展过程中,癌细胞复制呈加速与失控状态,为了满足癌细胞合成细胞膜的需要,导致LDL代谢增加,使细胞大量从血液LDL颗粒内摄取胆固醇,致使血清胆固醇降低.血清总胆固醇水平与恶性肿瘤之间呈负相关.恶性肿瘤病人在矫正蛋白治疗后胆固醇水平明显提高,提示低胆固醇血症并非内源性致癌因素.由此,血清胆固醇测定,可作为肿瘤疗效、预后观察的一项辅助指标.
作者:付丽;蔡桦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研制用于包被和标记重组梅毒螺旋体表位抗原,建立双抗原夹心酶联免疫检测梅毒抗体[方法]利用计算机Godlkey软件分析梅毒螺旋体基因,确立优势抗原表位(rTpN17-TpN15-TpN42-TpN47),并分别克隆表达四个抗原,然后将四个抗原串联成一个嵌合表达蛋白用于包被,在此抗原的末端连接4个赖氨酸,作为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用梅毒抗原,建立双抗原夹心检测梅毒抗体.[结果]在一端连接4个赖氨酸梅毒抗原活性高于未加赖氨酸的抗原,梅毒抗原标记辣根过氧化物酶的ELISA双抗原夹心法与TPHA法阳性符合率为97.5%,特异性明显好于TRUST、间接ELISA法.[结论]改进的梅毒抗原标记辣根过氧化物酶用于双抗原夹心检测梅毒抗体获得了满意的结果.
作者:张贺秋;陈坤;修冰水;宋晓国;王国华;朱翠侠;凌世淦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对白细胞数量与老年感染性疾病患者高凝状态的相关性进行研究.[方法]采用SYSMEX XE-2100血液细胞分析仪测定白细胞数量,采用SYSMEX CA-7000血液凝固仪测定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D-二聚体(D-dimer)、蛋白C活性(PC:A),采用SLT SPECTRA酶标仪以ELISA法测定凝血酶原片段1+2(F1+2).[结果]随着白细胞水平的增高,F1+2、D-dimer显著增高,PC:A显著降低(P<0.05或P<0.01),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在对照组中白细胞水平与各项指标水平无显著性相关,在老年患者组中与F1+2、D-dimer、PC:A水平显著相关(P<0.01).[结论]高水平的白细胞可导致感染性疾病老年患者外周血凝血系统显著激活,抗凝血系统功能减弱,增加血栓形成的风险性.
作者:白丽萍;门剑龙;蒋美玲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应用临床诊断性能(ROC)曲线,对肿瘤标记物糖类抗原125(CA125)在卵巢肿瘤诊断中的临床准确性进行评价.[方法]采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测定恶性卵巢肿瘤患者、良性卵巢肿瘤患者及其他妇产科良性疾病患者血清CA125,通过ROC曲线评价CA125在卵巢肿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结果]通过ROC曲线评价,CA125在恶性卵巢肿瘤诊断中的诊断分界值由参考值上限35U/ml逐步提高到佳诊断分界值120U/ml时,虽敏感度由89.2%降低到84%,但其特异度由47.5%提高到89%,临床诊断准确度由60.7%提高到87%,阳性似然比为7.45,阴性似然比为0.18,ROC曲线下面积(AUC)为88.2%;若以其他妇产科良性疾病患者血清CA125为对照组,评价CA125在良性卵巢肿瘤诊断中的价值时,ROC曲线下面积(AUC)仅为59.2%.[结论]通过ROC曲线评价,CA125在恶性卵巢肿瘤诊断中具有较好的临床诊断价值,但CA125不能有效地鉴别良性卵巢肿瘤疾病与其他妇产科良性疾病,故在良性卵巢肿瘤诊断中临床诊断价值不高.
作者:沙玲;牛华;张芹;孙虹;郭恒云;杨新华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检测类风湿性关节炎(RA)血清中抗环瓜氨酸肽(抗CCP)抗体对RA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及其在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86例RA、非RA组69例和56名健康人血清中的抗CCP抗体,并同时检测了抗角质蛋白抗体(AKA)和类风湿因子(RF).[结果]86例RA患者中,抗CCP抗体的阳性率为59.3%(51/86),非RA患者组阴性率4.35%(3/69).抗CCP抗体对RA诊断的敏感度为59.3%特异性为95.7%.在RA患者中抗CCP抗体阳性率和AKA阳性率有显著差异(P<0.01),抗CCP和RF则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抗CCP抗体对RA早期诊断和预后评估都很有意义.
作者:姚敏;王小敏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研究黄连、黄芩对幽门螺杆菌、牙龈紫质单胞菌、中间普氏菌、核梭杆菌四种细菌的体外抑菌活性,为临床筛选中药治疗细菌感染提供试验依据.[方法]将黄连、黄芩制成煎剂,采用NCCLS推荐的琼脂稀释法,研究两种药物对四种细菌的小抑菌浓度(MIC).[结果]黄连对幽门螺杆菌、中间普氏菌的MIC为1:640;对牙龈紫质单胞菌、核梭杆菌的MIC为1:320.黄芩对幽门螺杆菌的MIC为1:640;对牙龈紫质单胞菌、中间普氏菌的MIC为1:10;对核梭杆菌的MIC为1:20.[结论]黄连、黄芩对上述四种试验菌株均具有不同程度的体外抑菌活性,黄连对幽门螺杆菌、中间普氏菌的抑菌活性强,黄芩对幽门螺杆菌的抑菌活性与黄连相同,对其他三种细菌亦显示活性但均较黄连弱.
作者:张金艳;郭秀娟;郑金秀;魏媛媛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CE)基因插入/缺失(I/D)多态性与脑梗塞病的关系.[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检测58例脑梗塞病人的ACE基因型.[结果]脑梗塞组DD基因型频率30.3%,D等位基因频率55%,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的DD基因型频率21%和D等位基因频率46%(分别为P<0.05和P<0.01).[结论]ACE基因缺失型可能是中国人脑梗塞病发病的重要遗传因素.ACE基因16内含子中一段288bp的插入片段造成I/D多态性.
作者:蒋海平;陈景刚;陶志远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塞患者血小板体积(MPV)及浓度(MPC)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对60例急性脑梗塞患者静脉血的MPV和MPC进行动态观察.[结果]急性脑梗塞组和对照组MPV分别为13.5±0.21fL和7.88±0.57fL,MPC分别为29.9±0.24g/dL和26.01±0.73g/dL,病例组的MPV及MPC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且病列组有MPV及MPC呈正相关(r=0.68).[结论]MPV及MPC的检测对急性脑梗塞的诊断及治疗均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作者:张宁;耿洁 刊期: 2004年第06期
尿常规检查在临床疾病诊治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在临床实验室操作中,尿常规检查主要包括两大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尿干化学试纸条项目的检测;另一方面是尿有形成分的检查.
作者:张磐阳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细菌性痢疾是志贺氏菌属引起的肠道传染病,了解志贺菌属群间的分布及抗药变化,对菌痢的流行病学分析,预防和临床治疗都具有指导意义.我们对1998年5月~2002年7月,从门诊和住院病人中分离出106株福氏志贺菌及耐药性分析如下.
作者:金法祥;李水法 刊期: 2004年第06期
随着血脂的生理、生化、病理及分子生物学研究的迅速发展与深入,有关血脂的基础与临床研究已发展成为一门主边缘学科--脂类学.血脂分析对于临床高脂血证的诊断及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的危险评估和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王阳;付军 刊期: 2004年第06期
血液分析仪是临床实验室常见的分析仪器之一,其检测结果的正确性,会直接影响对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仪器校准是保证检测结果的关键步骤,而血细胞分析检测系统配套校准物的价格昂贵、进口入关手续办理难、效期短且难以及时获得等限制了其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1].为保证血液分析的质量得到较好的控制,摸索出实验室自己的控制方法,总结了近一年在实际工作中质量控制的经验.
作者:徐进 刊期: 2004年第06期
为了了解本院产ESBLs的情况,选择一种准确、快速的检测方法,给临床抗感染治疗和医院感染提供依据.本文对贵州省人民医院2003年9月~2004年1月临床标本中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不动杆菌、阴沟肠杆菌、产气肠杆菌115株,用纸片确证试验和VITEK-AMS检测系统两种方法检测其产ESBLs情况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红凌;罗湘蓉;黄维锦;唐屹君 刊期: 2004年第06期
宫颈脱落细胞学检查是诊断子宫颈癌的重要方法之一,由于此项检查损伤小,方法简易,结果准确,经济而受到重视.然而,单一的刮片(涂片)检查方法受到多种因素影响,阳性率低,假阴性,分类困难,给诊断带来了不少困扰,近年来,切片技术的广泛应用提高了宫颈癌的早期诊断率,笔者在实际工作中学习和探索对宫颈刮片(涂片)脱落细胞学检查、按照阴道细胞学诊断巴氏五级分类,并结合宫颈组织切片诊断,达到取长补短的结果.
作者:张苏娜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监测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临床感染患者分离的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 resistantstaphylococcus aureus,MRSA)的耐药性,以探讨MRSA临床分离株耐药性现状.[方法]细菌鉴定和药敏试验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VITEK系统.[结果]129株MRSA对阿莫西林/棒酸、氨苄西林/舒巴坦、头孢唑林、环丙沙星、克林霉素、红霉素、庆大霉素、苯唑西林、青霉素-G、利福平、四环素、复方新诺明、万古霉素、替考拉宁的耐药率分别为66.67%、66.67%、65.89%、65.89%、62.79%、86.82%、68.22%、71.32%、97.67%、19.38%、41.08%、43.49%、0.00%和0.00%;MRSA对万古霉素和替考拉宁有较好的敏感性,耐药率分别为0.00%和0.00%.[结论]加强对MRSA耐药性监测是非常必要的.
作者:符磊;王福喜;徐海茹;胡志东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美罗培南和其它17种抗生素的体外抗菌活性.[方法]细菌鉴定和药敏试验采用法国BioMerieux公司的VITEK AMS-60全自动微生物系统GIN+细菌鉴定卡和GNS-437药敏卡,部分抗生素采用K-B法药敏试验.[结果]药敏试验结果表明对非产ESBLs的肺炎克雷伯菌抗菌药物敏感率依次为美罗培南(100%)、亚胺培南(100%)、头孢他啶(94.67%)、头孢吡肟(94.67%)、头孢曲松(90.67%)和头孢呋辛钠(89.33%);对非产ES-BLs的大肠埃希菌抗菌药物敏感率依次为美罗培南(100%)、亚胺培南(100%)、头孢他啶(96.49%)、头孢曲松(91.23%)头孢吡肟(89.47%)和头孢呋辛钠(85.96%);对产ESBLs的大肠埃希氏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美罗培南和亚胺培南有相同抗菌活性;对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曼不动杆菌,体外抗菌活性美罗培南优于亚胺培南.[结论]美罗培南可作为临床重症感染的有效抗生素用于治疗致病菌不明确或怀疑为耐药菌株所致的严重感染.
作者:胡志东;田彬;徐海茹;岳娜;周斌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血清总IgE和特异性IgE在特应性皮炎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检测AD患者外周血中总IgE,放射变应源吸附实验检测AD患者外周血中特异性IgE水平.[结果]122例AD患者血清总IgE水平和阳性率均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对5种特异性IgE的检测发现,sIgE(d2)的阳性率(44.26%)高,而且多为中重度过敏,即Ⅲ级以上的达29.51%.另外对食物过敏的患者达到30.33%,但其中多为轻度.[讨论]我们的研究结果提示AD患者有总IgE合成增加,同时多有对粉尘螨过敏,也就是说,具有遗传易感性的个体只有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才发病,环境因素是发病的必要条件.
作者:赵宏丽;孙晓慧;李孟娟;赵俊芳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肺心病患者血清酶活性的变化与病情的关系.[方法]将79例肺心病患者按心功能不同分成轻症和重症两组,与对照组同时测定血清中LDH、AST、CK、α-HBDH四种酶活性.[结果]肺心病患者血清中酶活性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而重症组酶活性又明显高于轻症组(P<0.01).[结论]血清中酶活性的变化与肺心病的病情密切相关,反映了肺心病患者心肌损伤的程度和预后.
作者:庞国菊;刘怀平;陈欣;孙颖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研究冠心病患者血清中hs-CRP(High sensitivi哆CRP)浓度变化与冠心病的关系,这冠心病的预防、治疗、预后提供帮助.[方法]用免疫增强散射比浊法检测冠心病组、健康组的hs-CRp浓度.[结果]入院两周内冠心病死亡组hs-CRP26.2±11.1mg/L,经治疗症状缓解组hs-CRP5.4±1.2mg/L,健康对照组hs-CRP1.3±1.1mg/L.三组间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值分别为P<0.001、P<0.001、P<0.01).[结论]hs-CRP水平对判断冠心病的发生、存活率、预后有重要价值.
作者:杨宝友;部纪春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稀释末梢血放置时间对白细胞和血小板计数的影响,规范实验操作,提供可靠检验报告.[方法]取100例门诊患者稀释末稍血分别于采血后0min,15min,30min,60min混匀于Sysmex KX-21型血细胞分析仪上测定,按报警情况分三组在SPSSl1.5上统计分析.[结果]无报警组四个时间点测定结果无显著性差异;在AG和WL+AG二组报警中,采血即测结果WBC(P>0.05)高于而PLT(P<0.01)低于放置15min,30min、60min测定结果.各组在放置15min,30min、60min测定结果差异不显著.[结论]采血后放置几分钟再上机测定,可大大减少报警,并可提高WBC、PLT计数的准确性.
作者:黄松音;刘晓强;钟日辉;方伟祯;梁穆兴;黄永红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观察糖尿病(DM)合并高血压(EH)患者血脂、血流变的变化,探讨其对微血管病变的影响.[方法]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组(B组)48例,正常血压组(A组)62例,测定血脂、血流变,同时对比两组微血管病变患病率.[结果]B组空腹血糖(FBG)、甘油三脂(TG)及血流变五项指标与A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B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N)和糖尿病肾病(DR)患病率明显高于A组.[结论]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血脂、血流变异常改变并促进微血管病变的发生与发展.
作者:张妍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用选择性抑制法原理测定和评价三种不同来源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试剂盒的精密度、准确度、线性和抗干扰能力等试验.[方法]采用试剂盒提供的原程序,观察各剂盒的LDL-C测定的可靠性.[结果]实验结果表明,三种不同来源的LDL-C试剂盒均有良好的精密度,CV≤3.47%,并具有较好的抗溶血(Hb:2.5~20g/L)抗黄疸(胆红素:42.8~342μmol/L),和抗脂浊(TG:2.85~13.1mol/L)的能力,准确性除了Randox高浓度(LDL-C5.736~7.17mmol/L)不准性为22~33%外,BM、和光公司LDL-C测得(LDL-C 0.71~7.17mmol/L)不准确性均<6%.线性回归方程(LDL-C为0.717~10.755mmol/L)及相关系数分别是:Randox为Y=1.3024x-0.51,r=0.998.BM为Y=1.065x-0.5923,r=0.9956.各光公司Y=0.9614x-0.1273,r=0.9981.[结论]三种不同来源的LDL-C试剂盒回收率也较令人满意.
作者:谢松业;丁星;赵超;陆元善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评价三种染色法查滴色、霉菌及淋菌的效果[方法]瑞氏染色、革兰氏染色、快速染色[结果]三种染色法检出率均优于盐水涂片法,瑞色染色查霉菌易辨认,滴虫及淋菌着色较差.革兰氏染色及快速染色可弥补瑞氏染色的不足.[结论]革兰氏染色及快速染色均为较好的筛选检验方法,快速简便实用,形态结构清晰,阳性率满意,尤以快速染色较佳.
作者:张淑琼;杨晓红;朱洋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对TRUST法和ELISA法检测梅毒螺旋体抗体的效能进行比较.[方法]对8531例住院患者血清标本进行TRUST法和ELISA法梅毒抗体筛查试验,初筛阳性标本进行TPPA确认与分析.[结果]所有8531份标本中,TRUST法检测为阳性92份,阳性率为1.08%;ELISA法检测为阳性146份,阳性率为1.71%.两法阳性标本经TPPA确认,ELISA法的符合率为100%;TRUST法的阳性符合率为98.9%.ELISA阳性但TRUST阴性的55例标本经TPPA法确认全部为阳性.两种方法的阳性检出率差异具有显著性.[结论]在梅毒抗体筛查时ELISA法较TRUST法更具有临床价值.
作者:范凝芳;魏让;田学智;谷永强;郭亚东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Sysmex XE-2100全自动血液分析仪计数血液病血小板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份低值血小板标本用仪器第4模式检测10次,观察批内精密度;将115例血液病病人血标本用Sysmex XE-2100第三模式电阻抗法(PLT-I)和第四模式激光法(PLT-O)测定的血小板结果与显微镜计数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2份低值血小板标本用仪器第4模式检测,其批内精密度分别为1.85%和2.03%;Sysmex XE-2100测定115份血液病血小板计数结果与显微镜计数结果相关性良好,激光法相关系数r为0.9973,P<0.01;而电阻抗法r为0.9689,P<0.01.[结论]Sysmex XE-2100血细胞分析仪激光法(PLT-O)分析血液病血小板计数的性能良好,具有准确度高、重复性好和简便快捷等优点,是常规实验室测定血液病血小板计数的较理想仪器.
作者:陈梅;方伟祯;傅玉如;鲍蕴文;刘晓强;严海燕;黄少莹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确定Sysmex XE-210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网织红细胞六项参数正常值范围.[方法]用Sysmex XE-210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对172名正常成年人(男女各半)作网织红百分比(RET%)、网织红细胞绝对数(RET#)、未完全成熟网织红细胞指数(IRF)、低荧光强度(LRF)、中荧光强度(MRF)和高荧光强度(HRF)六项参数正常值范围调查,并将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RET%男性(21~51岁)1.20±0.36,女性(20~49岁)1.12±0.31,两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合并后172名RET%为1.16±0.34(0.48~1.84);RET#(×109/L):男性60.1±18.9(22.3~97.9),女性50.1±14.0(22.1~78.1),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IRF:男性5.7±2.8(0.1~11.3),女性4.6±2.3(0~9.2),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LRF和MRF的网红百分数在男女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HRF两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合并后HRF(%)为0.4±0.4(0~1.2).[结论]网织红细胞六项参数成人正常值范围的测定基本上与文献报道一致,但范围随性别、仪器等因素的影响而有差异.因此,各实险室应根据具体情况建立正常值参考范围,为网织红细胞各参数在实验室操作和临床应用方面提供必要的依据.
作者:陈梅;方伟祯;胡俊庭;鲍蕴文;严海燕;李竞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了解指标剂显色法二氧化碳试剂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上的应用情况.[方法]在生化分析仪上对指标剂显色法检测二氧化碳进行方法学评价.[结果]线性范围0~45mmol/L,天内变异为1.65%和1.95%,天间变异为4.2%,回收率为99.1%,指标剂法(Y)与PEPC法(X)对照,Y=0.992X+0.251,r=0.985.[结论]指示剂显色法二氧化碳试剂与PEPC法二氧化碳单试剂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上结果无显著性差异,指示剂法二氧化碳试剂在稳定性方面明显优于PEPC法二氧化碳单试剂.
作者:李广权;周卫东 刊期: 2004年第06期
本文对近年来国内外关于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及其在乙型肝炎的诊断、发病相制及预后中作用的研究作一综述.这些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主要有乙型肝炎表面抗原及其抗体、核心抗原及其抗体、e抗原及其抗体、HBV、DNA、乙型肝炎病毒前S1抗原及其抗体、前S2抗原及其抗体及乙肝病毒X抗原等.
作者:谭延国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细菌性阴道病是育龄妇女常见的生殖道感染性疾病,原因是阴道的微生物平衡失调,并且与多种妇产科并发症密切相关.传统的检测方法包括测量阴道分泌物的pH值及涂片染色寻找线索细胞等.近年来一些快捷、准确的新方法,如胺实验、唾液酸酶实验、积分法及分子生物学方法逐渐被应用于临床诊断.本文对这这几种新的实验室诊断技术作一综述.
作者:王建红;王金良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纳米技术是指在纳米尺寸上研究和应用原子、分子的结构特征及其相互作用的综合性的高科学技术,它将生物兼容物质的开发、利用生物大分子进行分析与检测技术进行优化,将目前的医学检验技术引入微型、微观、快速、动态、功能性和智能化的领域,并已取得了一些研究成果.纳米技术在医学检验领域中的应用将成为21世纪医学发展的必然.本文就纳米技术在医学检验领域的应用及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马印图;王全立 刊期: 2004年第06期
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慢性进展性疾病,现代研究表明,炎症和血管内皮细胞激活在动脉粥样硬化及其相关并发症中起关键性作用.随着对其发病机制的了解,一些新的炎症生化标志物可作为临床评价患者心血管病的危险固素,其中C-反应蛋白可有是目前作为评价炎症的金标志物.本文作者对动脉硬化炎症标志物的研究进展及其临床意义做了综述.
作者:叶林书;苏东 刊期: 2004年第06期
血小板输注对预防和治疗因血小板减少或血小板功能缺陷引起的出血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近年来,随着恶性肿瘤以及白血病大剂量化疗药物的应用,造血干细胞移植的广泛开展,AA、MDS、淋巴肉瘤、DIC以及血小板减少等疾病的增多,血小板输注成为仅次于红细胞的重要血液输注成分.本文就血小板输注的相关内容作一综述.
作者:江咏梅 刊期: 2004年第06期
心力衰竭是老年人死亡的重要原因,65岁人群中的发病率为10%.心衰的诊断一直缺乏客观的指标.近年的研究表明,心室分泌的B型尿钠肽,包括BNP和NT-pro-BNP与左心衰竭有密切关系,它们可对心衰的诊断,预后及治疗监测提供客观可靠的指标:也可预测心肌梗死后发生的心衰和死亡.作用于细胞膜钠泵的地高辛样免疫反应因子和奥巴因样因子也有望成为心衰的新标志物.多种细胞因子参与了心衰的病理生理过程,其中肿瘤坏死因子及其可溶性受体,白介素6与心衰的关系为密切.本文对上述物质进行综述,也涉及其他与心衰有关的体内成分.
作者:郭晓琳;王金良 刊期: 2004年第06期
脑钠素(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BNP)是1988年日本学者Sudoh等[1]首先从猪脑分离纯化的一种新的利钠多肽.是心血管肽类激素.含有32个氨基酸.它和心钠素一样具有强大的利钠,利尿,扩张血管和降低血压的作用[2],参与机体许多生理功能的调节.主要从心室分泌反映心室过劳.近年来对BNP的研究更加深入,检测法更为简便易行,在发达国家已成为临床的常规实验.
作者:宏军 刊期: 2004年第06期
CA125是1983年Bast等人首次获得的单克隆抗体识别的卵巢癌相关抗原,之后CA125的检测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有助于卵巢癌的早期诊断并可监测疗效、复发及预后,有研究表明,CA125水平与卵巢癌的分型也有关系.
作者:刘美芹;宋现让;陈正勤;宋冬;赵慧红;孙娟 刊期: 2004年第06期
长期以来,普通肝素作为抗凝药物之一,在防治血栓性疾病中广泛应用,但它有出血、诱导血小板减少和骨质疏松等副作用,故限制了临床的应用.低分子量肝素(LMWH)由于有效性和安全性均优于普通肝素,故而为抗凝治疗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近年来国内外LMWH的临床应用日益广泛,对LMWH的研究也日益活跃,本文就两者的区别、基础研究、临床应用及实验室监测指标等作一综述.
作者:耿洁;徐士欣 刊期: 2004年第06期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06期
亮氨酸氨基肽酸(LAP)及γ-谷氨酰转肽酶(γ-GT)其临床意义在肝胆疾病中的应用已广为所知.但是LAP在孕妇血中生理性显著增高,尚未被临床工作者广泛了解,经过对61例住院的待产孕妇、两例宫内死胎待引产孕妇以及57例正常女性的血LAP、γ-GT,将其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梁淑新;丑广程;楚泽琴 刊期: 2004年第06期
在临床检验工作中遇到如下病例1例:本院住院病人使用静脉血在日本光电公司的MEK6108型三分群全自动血球计数仪进行全血细胞分析时,经反复测定相关结果如下:红细胞计数(RBC):3.24×1012/L,血红蛋白含量(Hb):156g/L,红细胞压积(Hct):29.2%,红细胞平均体积 (MCV):90fL,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含量(MCH):48pg,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534g/L.
作者:车冬丽 刊期: 2004年第06期
1病历报告患者,男,38岁.入院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全身乏力,面色苍白,活动后乏力加重,不能体力劳动.来院检查无咳嗽,无发热,无皮肤淤点,B超肝脾中度肿大,呼吸困难.查血象:WBC1 ×109/L,Hb 23g/L,PLT70 ×109/L,RBC 0.72×1012/L,疑似再生障碍性贫血(再障)入院.
作者:姜勇 刊期: 2004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