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通过考察信号转导途径MAPK家族研究阿魏酸对氧化损伤的内皮细胞的保护作用机理.[方法]噻唑兰(MTT)比色法检测细胞活力,免疫印迹分析(western-blot)方法检测蛋白磷酸化.[结果]发现用过氧化氢刺激内皮细胞会使将近50%左右细胞死亡,而阿魏酸的加入可以使细胞活力恢复到正常水平的90%左右.并发现过氧化氢可以激活MAPK家族(ERK、p38、JNK),而阿魏酸的加入可以抑制这种作用.[结论]推测阿魏酸可能通过抑制外源性H2O2介导的MAPK途径的激活,从而起到对氧化损伤内皮细胞的保护作用.
作者:李淑颖;杨洁;赵广荣;李娟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血清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nonHDL-c)在冠心病、糖尿病中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住院确诊的冠心病患者80例为冠心病组,糖尿病患者60例为糖尿病组(其中糖尿病并发冠心病组40例,糖尿病未并发冠心病组20例),健康正常查体80例为对照组.比较了各组的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计算所得的(nonHDL-c)异常率.[结果]冠心病组nonHDL-c的异常率明显高于其他组,而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组高于无并发症的糖尿病组.[结论]血清nonHDL-c升高对冠心病具有预测价值,同时可作为糖尿病冠心病发生的预测因子.
作者:蔡军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建立等位基因特异性PCR(AS-PCR)法检测乙型肝炎病毒(HBV)前C区G1896A位点变异并对部分慢性乙型肝炎标本进行检测.[方法]根据HBV前C区G1896A位点设计只有3'末端有一个碱基不同的两对等位基因特异性引物,根据PCR结果判断该位点为G或A.[结果]本文测定的两株克隆序列与AS-PCR结果一致;HBeAg阳性慢性乙肝G1896A突变率为50%(15/30),HBeAg阴性组为90%(27/30),两组变异率有显著性差异(x2=29.382,P=0.000).[结论]本文建立的方法可用于检测HBV前C区G1896A位点的突变.
作者:董庆鸣;魏红山;宋淑静;刘志英;成军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通过双标记液相IRMA方法的建立,探讨其技术主要优点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垂体前叶糖蛋白激素TSH和51个氨基酸组成的INS作为实验研究对象,对标记试剂中两种标记McAb的佳比例,免疫反应温育时间,抗FITC作分离剂的用量进行优化,并和常规包被管检测血清TSH及竞争法检测血清INS作了方法学参数对比分析.[结果]本法在液相中生成双标记夹心免疫复合物时间短,精密度高于常规法,特异性在INS检测中显著较竞争法更强.测值为竞争法的75%.检测样品TSH值,双标记液相IRMA与固相包被法高度相关,r为0.9855.[结论]对比分析显示本法所设计的免疫反应模式新颖,检测方法简便快速,磁性微粒子抗FITC可共用,各项技术参数优于常规法.
作者:唐宝军;应希堂;李振甲;王成敏;唐琳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建立以亚乙基封闭的4-硝基酚-1,4-α-D-麦芽七糖苷(EPS-G7)为底物的一种新的α-淀粉酶的测定方法.[方法]在SPS-100全自动分析仪上,研究连续监测法,建立实验参数.[结果]本法测定α-Amy的Km=0.179 mmol/L;4-硝基酚(4-NP)在405 nm时的摩尔吸光系数1200.9 mol/L选取HEPES缓冲液为缓冲体系;延迟时间2 min,测量时间2 min;线性反应期11min,线性范围0~1400 U/L;适温度37℃;适pH 7.15;精密度实验,批内CVs为1.4%~2.6%,批间CVs为1.9%~2.8%;平均回收率为96.3%;与Boehringer方法比较,相关系数为0.994;血红蛋白、胆红素、葡萄糖、蛋白质对测定结果无影响;本法参考值范围血33.9~96.2 U/L,尿65.4~187.6 U/L.[结论]此方法重复性好,线性范围广,准确度好,灵敏度高,干扰因素少,适用于常规自动化分析.
作者:潘颖;苏作军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建立一种在临床上准确、快速、简便地对乙型肝炎病毒进行基因分型(BCD三型)的方法.[方法]大量分析已分型的HBV基因组序列,寻找出HBV各基因型的型特异性碱基的分布规律,设计型特异性的引物和探针,利用已知全序列HBV建立荧光PCR的基因分型方法.并与PCR-RFLP及S基因测序等分型方法作比较.[结果]荧光PCR方法对已知基因组序列的HBV分型结果与基因组分析完全一致,利用大量随机临床标本摸索的佳反应条件为94℃,1 min;94℃,10 s,60℃,30 s,40个循环.与PCR-RFLP相比,分型结果一致性在84.0%;与S基因测序分型相比,一致性为96.2%.[结论]利用荧光PCR能灵敏、快速、准确地进行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分型,方便临床应用和流行病学调查.
作者:白培胜;黄茜华;唐妮;王战会;周荣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研究HIV/AIDS病程中3种细胞因子(IL-6、IL-2、IFNα)的动态变化.[方法]对已确认的HIV/AIDS的血清中随机选取99例,检测抗HIV和CD细胞,同步用ELISA方法测3种细胞因子.取相应血浆查HIV.RNA.[结果]IL-6、IL-2、IFNα的均值各为39.64±35.7,19.37±2.29和22.38±18.88,与对照组相比P<0.01,P<0.01和P<0.05,尤其IL-6高于对照组2~3倍,异常率分别为100%,11.5%和19.4%.抗-HIV阳性血清中IL-6均值高于对照组1倍,异常率为93.7%,而IL-2和IFNα均低于对照组,异常率各为2.8%,3.1%,HIVRNA阳性血清中IL-6升高达对照组3倍,异常率100%,其余两种因子值同对照组或以下.CD4细胞<200 个/μl血清中IL-6仍呈现升高状态,余两种因子则平行下降.比较抗-HIV阳性、HIVRNA阳性、CD4阳性<200 个/μl各阶段血清中IL-6、IL-2、INFα的均值依次为26.05±10.3、41.68±20.94、28.37±12.9,18.84±1.45、20.62±3.28、18.5±0.58,8.85±5.57、13.02±8.48、10.31±7.49.[结论]细胞因子与CTL的作用,IL-6与HIV/AIDS的发生发展相关呈现持续活跃状态.
作者:夏志刚;彭红;杨忠礼;赵素元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研究丙型肝炎病毒(HCV)抗-HCV IgM、抗-HCV IgG与HCV RNA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36例HCV患者标本,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抗-HCV IgM、抗-HCV IgG、同时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HCV RNA.[结果]168例HCV RNA(+)标本中,抗-HCV IgM阳性率为72.0%(121/168);抗-HCV IgG阳性率为85.1%(143/168),抗-HCVIgM、抗-HCV IgG与HCV RNA的关联系数均为r=1.抗-HCV IgM、抗-HCV IgG与HCV RNA的检出符合率分别为69.1%(163/236)、75.4%(178/236).随着抗-HCV IgG抗体光密度值(OD值)的增大,HCV RNA的检出率亦增加(x2=27.5 P<0.001).提示两者间存在相互关联性(r=0.93).[结论]HCV感染者血清抗-HCV抗体与HCV RNA的阳性检出率呈正相关,血清中抗-HCV的含量越高,HCV RNA的含量越多,其传染性越强.抗-HCV IgM与HCV病毒复制亦密切相关,可以做为HCV复制的补充指标.
作者:檀玉芬;闫惠平;贾咏梅;李伟华;佟瑄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甲胎蛋白(AFP)是肝癌相关糖蛋白,其明显升高或中低水平持续升高是原发性肝细胞癌的诊断依据之一,其短暂升高也可见于肝硬化和急慢性肝炎,所以随访慢性肝病病人监测AFP变化是常用的鉴期诊断及早期发现肝癌的手段之一.目前国内检测AFP主要使用放射免疫方法,其需一定大型设备,并有放射污染问题,使用受到一定限制,国外已淘汰此法.主要使用酶联免疫方法,但药盒比较昂贵,也需一定设备,仅限于较大医院使用.我们参考国外文献发现用抗体亲合免疫印记法半定量检测血清AFP方法简便,且特异性强,敏感性不低于放免方法.适用于基层医疗单位,随访肝癌高危人群.
作者:赵树清;韩亚娟;李菲;马海燕 刊期: 2006年第02期
微生物培养基是微生物生长繁殖需要的一种生物营养物质.无菌试验用培养基是药品无菌检验的重要手段,中国药典无菌检查法中检查真菌用的培养基改良马丁培养基是用于检查样品是否污染真菌.而BP、EP、USP、JP等国家药典用大豆-酪蛋白消化培养基检查此项.进口药品的药品标准及厂报标准大多都参照国外药典制定,为了与国际接轨,了解大豆-酪蛋白消化培养基能否替代改良马丁培养基,我们参照中国药典培养基灵敏度检查法对中国药典改良马丁培养基与大豆-酪蛋白消化培养基进行了比对试验,现报告如下:
作者:朱世真;马艳华;王立云 刊期: 2006年第02期
随着输血后传染病引起的医患纠纷的逐年增加,输血后传染病已成为医务人员和卫生行政部门关注的焦点[1],为了解受血者在输血前的输血相关传染病的感染情况,笔者对462例来站做5项传染指标检查的受血者的结果统计分析,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国防;张悦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痰结核菌涂片检查以其所需设备简单,成本低廉,迅速报告结果等优势在结核病防治和临床检验中作为涂阳结核病人的发现及疗效考核的重要手段,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染色方法多采用萋-尼氏抗酸染色法,本文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改良,改变原方法的美兰复染液,采用孔雀绿复染液,对不同浓度的孔雀绿复染液,在不同时间内对痰涂片的抗酸染色效果进行了观察比较,结果如下:
作者:李国刚;冯志山;董彬;王峰;张文杰 刊期: 2006年第02期
以往尿液中的蛋白质常采用化学方法来检测,现阶段大都采用尿液分析仪干化学法来检测,由于其敏感性差且干扰因素较多,尿液分析仪只能作为一种过筛试验,尿微量白蛋白的检测正好弥补了这方面的不足.微量白蛋白尿是指尿中蛋白含量超过正常范围的上限而蛋白定性的化学方法又不能检测出来的阶段,在此阶段,运用化学方法检测往往不能满足临床的要求.
作者:吴穷;谭云昌;曾正莲 刊期: 2006年第02期
针对易引起院内感染的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致病菌污染化验单后造成院内感染.通过用这3种细菌的质控菌株和病原菌株污染化验单后用微波炉来消毒化验单,观察每次消毒化验单具体张数,具体时间和火力,得出佳消毒时间,火力以及化验单厚度以达到杀死病原菌消毒的目的,从而控制院内感染.
作者:李凤莲;吴晨霞;潘军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观察头孢曲松钠对对BECKMAN COULTER-LX20全自动生化仪测定ALT,AST,CK,BUN,Glu等的影响.[方法]通过输注头孢曲松钠前后采血和在血清中加入不同浓度的头孢曲松钠后进行生化测定,通过其测定结果的分析及头孢曲松钠吸光度反应曲线进行比较来观察是否有干扰存在.[结果]在血清中加入不同浓度的头孢曲松钠后对TPm,ALBm,AST,CK,GLu(HK法),TP,ALB,TBIL,DBIL有明显干扰并使其反应曲线发生改变.但病人在输注头孢曲松钠前后,对其血生化测定结果显示其干扰很不一致,在儿科组中的干扰明显并使曲线发生改变的病例明显增多.[结论]临床使用大剂量的头孢曲松钠后或在药物峰浓度时抽血(尤其是儿科)会干扰全自动生化仪测定TPm,ALBm,AST,CK,GLu(HK法),什,ALB的结果.
作者:谭同均;何玉琼;邓树琴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甲胎蛋白(AFP)水平升高在体检人员中的分布以及建立本实验室的正常值范围.[方法]2004~2005年来本院体检中心体检人员3161例和正常组200例,采用电化学发光法,瑞士罗氏2010免疫分析仪及配套试剂检测.[结果]本实验室AFP正常值范围确定为<6.28 ng/ml.41~60岁年龄段AFP升高比例高.AFP升高率男性显著高于女性(P<0.05).AFP低水平的升高(6.28~20 ng/ml)占到AFP升高91.49%.其他各种原因致AFP升高所占的比例为66.66%,乙肝患者占的比例为18.44%,脂肪肝患者所占比例10.64%.[结论]在3161例体检人群中,除了慢性乙型肝炎、脂肪肝外,尚有许多原因可以引起AFP水平的升高.
作者:黄秋芳;李爱凤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监测北京地区肠道致病菌的菌群分布特点及耐药情况.为本地区流行病学研究及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对2004年1月1日~2004年12月31日来我院就诊1154例腹泻患者粪便进行培养,分离出肠道致病菌389例,并对其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分离的肠道致病菌阳性率为33.71%,7月和8月为腹泻发病高峰,占全年的60.15%.致病菌分布以志贺菌中F4为首位,其次为宋内志贺菌和副溶血弧菌.药敏结果氨苄青霉素及复方新诺明耐药率高,分别为76.0%、71.0%.[结论]头孢类药物耐药率显著低于喹诺酮类药物中的环丙沙星.氧氟沙星.诺氟沙星.左旋氧氟沙星(x2=9.772,P<0.01).加替沙星耐药率低于其他喹诺酮类药物(x2=3.937,P<0.05).所以临床在治疗感染性腹泻时,头孢类药物和加替沙星是很好的选择.北京地区肠道细菌染性腹泻的病原种类繁多.有明显季节差异,有菌群流行变化趋势,应密切监控,合理用药.
作者:史佳彬;鲍春梅;曲芬;董江华;崔恩搏;郭桐生;张鞠玲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院内肺部感染的痰培养分布及抗生素的耐药性.[方法]对我院2000年8月~2005年8月住院病人210例227株痰菌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27株细菌中,革兰阴性杆菌150株,占66.1%;革兰阳性球菌53株,占23.3%;真菌17株,占7.5%.菌种分布中革兰阴性杆菌以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杆菌、不动杆菌多见.革兰阳性球菌中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肺炎链球菌多见.药敏试验结果表明细菌耐药性强,亚胺硫霉素和万古霉素分别对革兰阴性杆菌和革兰阳性球菌有很高敏感性.[结论]院内肺部感染的致病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感染菌的耐药性高,通过痰培养和药敏试验,了解院内肺部感染病人致病菌的流行特征,指导临床正确而合理地使用抗生素.
作者:周羽;李敏红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研究无乳链球菌对11种常用抗生素的耐药性并进行分析,以指导临床用药.[方法]采用K-B法测定274株无乳链球菌对11种抗生素的敏感性.[结果]所有无乳链球菌对青霉素、氨苄青霉素敏感或中度敏感;对头孢菌素类头孢曲松、头孢噻肟及头孢吡肟均敏感;对万古霉素均敏感;对氯霉素、红霉素、克林霉素、氧氟沙星、左氧氟沙星耐药率分别为9.1%,29.2%,37.6%,23.7%,14.2%.其中克林霉素的耐药率高达37.6%,其次为红霉素29.2%.[结论]青霉素、氨苄青霉素作为治疗无乳链球菌感染的首选药物;对青霉素过敏的患者可以根据药敏结果选用红霉素及克林霉素,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可作为二线的选择药物.实验室常规准确报告无乳链球菌药物敏感性结果,对指导临床医生合理选择抗生素,治疗无乳链球菌感染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作者:贾忠兰;刘敏;冯兵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患者肾功能病变的早期诊断方法.[方法]对79例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NIDDM)患者按WHO拟定诊断分型,进行肾功能指标的测定,经统计学处理结果-x±s,t检验进行差异显著性分析.[结果]79例分为3组不同病程的NIDDM早期就有明显升高,A组MA升高占46%,为32.6±22mg/g.cr,此时UTP,NAG,β2-MG,BUN,CRE均在正常范围内.在B组中,MA,63.6±47.5 mg/g.cr;β2-MG,85±70μg/L;NAG 16±9.2 u/g.cr,均有显著升高(P<0.05),此时UTP少数患者有升高0.54±0.66g/24h,血BUN,CRE仍在正常范围内.病程大于10年以上C组患者中,尿MA升高为115.9±152.6 mg/g.cr,β2-MG 121±34μg/L,NAG 39.7±35.0 u/g.cr,TP 0.85±0.57g/24 h,(P<0.01).此时血BUN,CRE有轻度上升为7.3±1.6 mmol/L;154±61.8 μmoL/L,(P<0.05),预示NIDDM逐渐向DN变化.[结论]结果证明在糖尿病肾病早期时MA就有明显升高,随后β2-MG,NAG都有不同程度的上升,因此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病人MA、β2-MG、NAG等指标上升应及时进行诊断治疗,延缓糖尿病肾病的发生.
作者:李焕羽;蔡忠;郭杰;张楷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视网膜色素膜炎与人类MHC-DQ基因的相关研究.[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和顺序特异性引物基因分析方法(PCR-SSP),对视网膜色素膜炎患者29例及30例无血缘关系的健康人的人类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DQ各等们基因及亚基因进行了检测分析.[结果]实验显示:MHC-DQ B1 0301基因有可能是视网膜色素膜炎的相关基因之一.[结论]PCR-SSP具有快速、简便、敏感、准确和可靠等优点,值得推广.
作者:张桂珠;朱俊英;文成伟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血尿酸与冠心病的关系.[方法]对107例冠心病患者及同龄段对照者进行血尿酸(UA)、血脂水平的测定.[结果]冠心病患者血尿酸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血尿酸与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胆固醇(LDL-C)、脂蛋白(a)(LP(a))均呈正相关(P<0.05),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呈负相关(P<0.05).[结论]高尿酸血症在冠心病的发生、发展中起一定作用,是冠心病发病的危险因素之一.
作者:庞国菊;刘怀平;孙金芳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检测肝炎患者血清中细胞因子TNF-α和IL-8的含量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用ELISA法检测肝炎患者与正常人血清中TNF-α和IL-8的浓度.[结果]肝炎患者血清中浓度明显增高,并在不同程度病变中改变不同.[结论]肝炎时单核因子TNF-α和IL-8含量增高,增高程度与病情严重程度有关,可作为观察病毒性肝炎病情发展的动态指标,对临床肝炎的治疗有一定的帮助.
作者:任吉莲;王桂琴;李晋华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血脂与老年冠心病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选本院入院老人中临床表现及心电图变化均符合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等制定的冠心病诊断标准的已确诊冠心病患者55例,另选健康老人45例作为健康组,比较两组之间血脂水平.[结果]冠心病组中血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均比健康组高,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比健康低,且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总胆固醇升高是冠心病的重要的危险因素.血清TC在4.5 mmol/L以下,冠心病发病较少,冠心病人血清TC多在5.0~6.5 mmol/L,血清TC水平越高,冠心病发病越多越早,血清总胆固醇每降低1%,冠心病危险性可减少2%;甘油三脂水平升高是冠心病独立的危险因素;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数值(HDL-C)与冠心病的发病呈负相关关系;在冠心病的危险因素中,(LDL-C)应放在致病作用中心位置上,在冠心病预防方案中,将降低(LDL-C)水平作为重要治疗目标.为了提高冠心病防治水平,我们应加强控制血脂、控制高蛋白、高脂肪食品摄入,并定期进行血脂监测.
作者:廉激扬;胡志东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通过联合检测血清胆红素(TB)、甘胆酸(CG)、甲胎蛋白(AFP)、糖类抗原199(CA199)在病程中的浓度变化,来评价其在肝内胆汁淤滞病理转归过程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分别对96例慢性病毒性肝炎及26例肝硬化(按肝内胆汁淤滞分组);50例正常对照的血清样本采用生化方法检测TB;放免法测定CG;电化学发光法测定AFP、CA199.[结果]血清TB在无肝内胆汁淤滞组与对照组及胆汁淤滞无体征组间无显著差异;对照组与胆汁淤滞无体征组间存在显著性差异;胆汁淤滞有体征组、肝硬化组与无肝内胆汁淤滞组、对照组及胆汁淤滞无体征组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肝内胆汁淤滞各组血清CG较无肝内胆汁淤滞组及对照组均显示出非常显著的差异P<0.01,无肝内胆汁淤滞组与对照组间也显示出显著性差异P<0.01;肝内胆汁淤滞各组CA199与无肝内胆汁淤滞肝组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临床上胆红素是反映胆汁淤滞的粗略指标,对不同况的胆汁阻塞判断分型困难;在早期发生肝内胆汁淤滞时CG就表现出显著升高提示肝内胆汁淤滞,CG与肝脏损伤具有很好的相关性是较为敏感的肝功指标;AFP反映了肝细胞的坏死再生情况,对胆汁淤塞严重程度有警示意义;CA199是胆道肿瘤标志物,初步观察发现其增高与淤塞程度具有相关性.
作者:刘钺;郝玲;王荣生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尿分析仪测定尿液红细胞(RBC)、白细胞(WBC)、蛋白质(PRO)、亚硝酸盐(NIT)与手工操作法的符合程度,并结合以上4种指标对两种方法进行比较评价.[方法]用CLINITEK100尿分析仪对350例临床病人的尿液进行RBC、WBC、PRO、NIT 4个指标的检测,并与手工操作法进行比较.将测定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RBC、WBC、PRO仪器法阳性而手工法阴性病例较多,占仪器法阳性例数百分率偏高,RBC为29.2%、WBC为23.5%、PRO为¨.8%;NIT仪器法阴性而镜检法阳性的病例较多,占仪器法阴性例数百分率也较高,为22.3%.[结论]尿分析仪只可作为临床的过筛试验,只有在RBC、WBC、PRO、NIT均为阴性时,才可免去显微镜检查;4个指标中任一项阳性的尿液均应作显微镜检查,以得出正确的结论和判断.
作者:刘军锋;贾克刚;刘运德 刊期: 2006年第02期
HIV、HCV和HBV感染是对输血安全的大威胁,目前的检测方法都存在或多或少的窗口期,窗口期漏检所带来的输血后病毒感染残余危险关系患者健康.发达国家自从引进核酸扩增检测技术(NAT)筛查HIV-RNA和HCV-RNA后,输血后感染残余危险显著降低.发达国家应用NAT技术筛查HIV-RNA后输血后HIV残余危险为1:0.403~7.143百万单位,西班牙(1:0.403)和意大利(1:0.555)高,英国(1:7.143)和德国(1:5.54)低;应用NAT技术筛查HCV-RNA后输血后HCV残余危险为1:0.254~25.0百万单位,西班牙(1:0.254)和意大利(1:0.558)高,英国(1:25.0)和法国(1:10.0)低.发达国家筛查HBV未普及NAT技术,主要应用免疫学方法如EIA和化学发光法.目前输血后HBV残余危险为1:0.072~0.64百万单位,意大利(1:0.072)和西班牙(1:0.102)高,法国(1:0.64)和英国(1:0.602)低.发展中国家由于经济原因尚未常规应用NAT技术进行血液筛查及献血人群病毒感染率高等原因,巴西输血后HIV、HCV和HBV残余危险分别为1:0.048、1:0.0137和1:0.002百万单位.
作者:张孝山;袁玉华 刊期: 2006年第02期
吗啡依赖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精神障碍性疾病.由于一氧化氮是一种具有广泛作用的分子,本文着重对吗啡依赖者神经系统、免疫系统的变化损伤和一氧化氮的关系作一综述,也为应用一氧化氮合酶抑制剂治疗吗啡依赖提供一些线索.
作者:唐旭;李萍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用结核菌素纯蛋白衍生物(PPD)试验对其强阳性者采用预防性化疗,降低结核高危人群发病率.[方法]对PPD试验强阳性者采用预防性化疗3个月.[结果]1.PPD试验有卡痕者结核菌感染率比无卡痕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实验组PPD试验强阳性者采用预防性化疗后其活动性肺结核患病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PPD试验强阳性人群是结核病的高危人群,对其施行预防性化疗是干预其发展为临床结核病的重要措施.
作者:王周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探索用国产PCR试剂对我国出入境可疑人群开展淋病快速初筛的可行性.[方法]采用国产PCR试剂对医院性病门诊、出入境体检人员、建筑工地农民工共150份尿液进行NG检测,结果与临床诊断、培养、两种进口基因试剂进行比对.[结果]出入境人群是淋病的高危人群.PCR试剂检测男性尿液结果与临床诊断、培养、进口试剂检测结果符合率高.[结论]可用国产PCR试剂初筛出入境疑似淋病人群尿样,督促PCR检测NG阳性者及时到专科门诊检查治疗.
作者:张继伦;张晓航;吴嘉平;何宇平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评价并引进贝克曼原装α-羟丁酸脱氢酶(α-HBDH)的国产替代测定方法.[方法]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对α-HBDH的国产测定方法进行临床化学检验的方法学评价.[结果]该法有良好的线性关系;两种含α-HBDH高、低标本,批内t和批间CV分别为6.2%、6.9%和4.9%、5.4%;与原装测定方法有良好的相关关系;该法不受溶血、脂血、高胆红素的影响,P>0.05.[结论]该法稳定、可靠、与原装试剂相关性良好,可以替代原装进口试剂.
作者:张学平;杜刚;张萍;阿依古力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通过试验探讨BECKMAN和东芝自动化分析仪测定结果的可比性.[方法]使用RANDOX质控血清对两台自动生化分析仪进行质量监控,分别用两台生化分析仪测定50位病人的4项生化指标:血糖、钙、尿素氮、肌酐,然后对结果进行统计处理.[结果]4项生化指标在两台生化分析仪上的测定结果差别无显著性意义.[结论]利用指定的质控品定期对仪器进行校正,建立统一的室内质控系统是保证检验结果一致性的有效措施.
作者:王玲;魏殿军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细菌性角膜炎是眼科常见炎症之一,致病菌多为肺炎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氏菌等[1],而李斯特菌引起角膜炎则少见.李斯特菌是典型的人畜共患病原体,一般存在于污水、泥土和水源中,多可引起人类的脑膜炎和败血症[2].本例中李斯特菌引起角膜炎并发白内障,报告如下:
作者:孟灵;李恕君;石瑞芳 刊期: 2006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