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传染病信息杂志

传染病信息杂志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政治部宣传部
  • 主办单位:解放军第三0二医院
  • 国际刊号:1007-8134
  • 国内刊号:11-3886/R
  • 影响因子:1.36
  • 创刊:1988
  • 周期:双月刊
  • 发行:北京
  • 语言:中文
  • 邮发:
  • 全年订价:60.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万方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上海图书馆馆藏
  • 2001入选中国期刊方阵
  • 感染性疾病及传染病
传染病信息杂志   2010年1期文献
  • 布氏菌病的流行趋势及诊断

    目的 加强对布氏菌病的流行趋势、临床表现及实验室诊断的认识,更好地监测该病.方法 回顾性分析近5年我院的70例布氏菌病患者的发病趋势、临床特征及诊断方法,包括血培养及血清学凝集方法.结果 实验室血液培养阳性的19例均为临床诊断病例,而76例血清学阳性的有70例临床诊断为布氏菌病,特异度为92.11%.患者以成年男性为主,且呈逐年递增之势;临床表现主要以发热、多汗、乏力、关节痛为主.结论 布氏菌病有增加趋势,须加强对其监测及临床特征的认识.血培养是诊断布氏菌病的金标准,血清凝集试验是快速有效的辅助诊断方法.

    作者:崔恩博;鲍春梅;郭桐生;陈素明;张菊玲;王欢;曲芬;毛远丽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法国野猪中Rickettsia raoultii的流行

    目的 调查和鉴定法国野猪身上Rickettsia raoultii的流行情况以及野猪作为贮存宿主所起的作用.方法 收集法国2007年9月到11月的野猪身上的边缘革蜱163只.应用柠檬酸合成酶基因和外膜蛋白基因进行实时定量PCR、普通PCR技术及序列分析方法检测立克次体.结果 113只(69.3%)边缘革蜱立克次检测阳性.进一步鉴定为斑点热的两类病原,其中R.raoultii占57.5%(存在于65只蜱中)和R.slovaca占42.5%(存在于48只蜱中).结论 证明R.raoultii是野猪身上边缘革蜱的主要病原,边缘革蜱中感染率较高.应警惕野猪对立克次体的传播作用.

    作者:曲芬;Jean Luc Llabers;Oleg Mediannikov;Jean-Marc Rolain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穿孔素/颗粒酶与病毒感染

    穿孔素和颗粒酶是细胞毒性细胞所具有的两类重要效应分子,在病毒感染的病原清除和靶细胞凋亡中发挥重要的作用.本文对穿孔素和颗粒酶表达在病毒性肝炎、HIV感染及其他病毒感染中的临床应用作一介绍.

    作者:郑纪山;顾海涛;张锦海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碳青霉烯酶和肺炎克雷伯杆菌碳青霉烯酶:当前水平

    多药抵抗的肠杆菌伴随一系列碳青霉烯酶的出现给相关疾病的临床诊断和治疗带来了挑战.肺炎克雷伯杆菌碳青霉烯酶(Klebsiella pneumoniae carbapenemases,KPC)具有水解几乎所有β-内酰胺类包括青霉素、头孢菌素、单环β-内酰胺类和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能力.当前抗微生物表型易感性试验检测KPC的结果不可靠,但改良的Hodge试验和PCR可用于对KPC的检测.治疗碳青霉烯类耐药菌感染可选掸多粘菌素、磷霉素、替加环素和多尼培南,也可以尝试一些多药联合或延长疗程的治疗.严格的感染控制措施对阻断感染的传播也是必要的.

    作者:陈从新;吴蘩;汤一苇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人粒细胞无形体病研究进展

    人粒细胞无形体病是人感染嗜吞噬细胞无形体引起的一种新发传染病,大部分患者出现非特异性发热,检查常见外周血白细胞、血小板减少和转氨酶轻度升高.确诊需要回顾性实验室确诊检验.疑诊患者在等待确诊检验时须早期使用四环素类抗生素.

    作者:贾莹;于岩岩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恙虫病的特殊临床类型

    恙虫病是一种全身多脏器受累的疾病,肝、心、肺、肾等器官均可累及,临床有多种特殊类型.本文总结了恙虫病的8种特殊临床类型,分别为呼吸系统损害型、消化系统损害型、泌尿系统损害型、循环系统损害型、神经系统损害型、血液系统损害型、内分泌系统损害型及生殖系统损害型,以使临床医生对该病早期特点能够充分认识,避免误诊、漏诊.

    作者:吴翠萍;曹显刚;赵利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甲型H1NI流感研究进展

    目前南半球大部分国家已经历了甲型HINI流感流行高峰期,而北半球温带地区逐渐进入活跃期,部分国家和地区出现地区性暴发.尽管当前甲型HINl的流行总体上比较温和,但随着发病人数的增加,重症及危重症病例数逐渐增多,死亡病例也在明显增加.本文复习近期文献,就目前甲型HINI流感流行态势、临床特点、病毒变异和耐药以及疫苗等热点问题作一综述,为临床医师掌握新研究动态、及时发现和救治重症及危重症病例、降低病死率提供帮助.

    作者:蒋荣猛;徐艳利;李兴旺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对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的新认识

    诺如病毒属中的诺沃克病毒(G I.1)是早被确认可引起人类病毒性腹泻和胃肠炎的病原.但由于缺乏敏感和常规的诊断方法,大多数临床医生对其重要性认识不足.随着分子生物学的进展及新型诊断技术的应用,诺如病毒目前已被欧美公认为导致成人病毒性胃肠炎的首要病原,也是儿童病毒性胃肠炎的第二位病原.本文对诺如病毒性胃肠炎的新理念作一综述.

    作者:王永怡;陈文;王姝;张云辉;李军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2009年全球传染病疫情聚焦

    2009年全球各种传染病频繁暴发和流行,3月份至年底各大洲均面临甲型H1N1流感的严峻挑战,防控形势非常严峻.现就2009年全球传染病重点疫情、疫点,结合我国防控情况作一回顾.

    作者:张玲霞;王永怡;陈文;李军;王姝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2010年我国重点传染病的分析与前瞻

    为进一步推进我国传染病防治工作的开展,提升各级传染病防治机构对当前形势的掌控能力,本文分析了当前重点传染病的防治、研究现状,探讨了传染病防治中面临的问题和困难,并对今后的工作重点进行了展望.

    作者:吕吉云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艰难梭菌感染的流行状况及诊治进展

    近年来,艰难梭菌感染(Clostridium difficile Infection,CDI)的发生频率在世界各地呈上升趋势,已成为令人担忧的健康问题.高毒力株027/NAP1/BI的出现导致该病在全球特别是欧洲和北美的流行暴发迅速增多,严重病例数、复发率和病死率均明显增高,耐药菌株也在增多.CDI的临床表现多样,可以是轻度水样腹泻,也可以是威胁患者生命的结肠炎、中毒性巨结肠和败血症.实验诊断方法包括艰难梭菌的厌氧培养、细胞毒性试验、菌体及毒素抗原检测、毒素基因扩增检测等.治疗时应首先停用相关的抗生素,应用抗艰难梭菌的抗生素、免疫调节剂及益生菌调节肠道菌群.

    作者:曲芬;汤一苇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临床医师应提高对立克次体病的认识

    立克次体病在历史上曾给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威胁.近年来,新发立克次体病已成为世界性关注的疾病.我国既面临传统立克次体病的威胁,又面临新发立克次体病的挑战,而临床医师对该组疾病的认识尚不充分,误诊率较高.本文复习近年国内外关于立克次体病的文献,介绍立克次体目的 新分类和命名,总结常见和新发立克次体病的临床特点、血清学和病原学等实验室检查、误诊原因和防范措施等.希望能提高临床医师的认识,做到早期诊断,减少误诊,改善预后.

    作者:蒋荣猛;李兴旺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药疹误诊为发疹性传染病38例分析

    目的 分析38例药疹误诊的原因.方法 对我院2001年1月-2009年8月收治的误诊为发疹性传染病的38例药疹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药疹误诊为麻疹为多见.引起药疹常见的药物是抗生素;其次是解热镇痛药、中药.误诊原因除因这二类疾病临床表现有相似之处外,还与医生询问病史不详尽、查体不仔细有关.结论 提高临床医生对药疹的认识很有必要,接诊患者时应询问其流行病学史、过敏史及服药史,详细询问发病时发热与皮疹出现的先后顺序,注意皮疹发展特点,减少误诊.

    作者:张新伟;聂为民;孙艳红;田彩虹;龚清;王彩容;赵敏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阿德福韦酯片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临床研究

    目的 评价阿德福韦酯片(ADV)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的抗病毒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采用随机、双盲ADV与安慰剂平行对照试验方法.试验分2个阶段,共48周.第一阶段96例CHB患者按2:1的比例随机、双盲分成2组,其中试验组64例,对照组32例,治疗12周.试验组口服ADV(10 mg/片),1次/d,1片/次;对照组口服安慰剂,1次/d,1片/次.第二阶段所有患者均接受36周开放的ADV(10 mg/d)治疗.结果 治疗12周时,试验组血清HBV DNA较基线水平下降3.35 log10 copies/ml,显著高于对照组的0.73 log10 copies/ml(P=0.000);试验组血清HBV DNA完全抑制(血清HBV DNA水平<5×102 copies/ml)率为31.2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9.38%(P=0.019);试验组和对照组患者血清HBV DNA对数值较基线水平下降大于2的比例分别为87.50%和9.38%;试验组ALT复常率为57.8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8.13%(P=0.006).治疗48周时,试验组和对照组HBV DNA较基线分别下降5.43 log10 copies/ml和5.65 log10 copies/ml;试验组和对照组分别有84.38%和81.25%的患者HBV DNA完全抑制;试验组和对照组患者血清HBV DNA对数值较基线水平下降大于2的比例分别为89.06%和90.63%;试验组ALT复常率与对照组分别为70.18%和73.33%;试验组血清转换率与对照组分别为15.09%和8%.试验组和对照组均未发生任何不良事件.结论 ADV在治疗CHB方而具有显著效果,为一种安全有效的药物.

    作者:丁晋彪;李跃旗;李琳;张月梅;于峰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新疆地区2007-2008年麻疹217例流行病学及临床特点分析

    目的 分析2007-2008年我科收治的217例麻疹病例流行病学和临床特点,为麻疹的诊治、预防和控制提供依据.方法 对217例麻疹患者的发病年龄、发病时间、临床特点、并发症及诊治方面进行分析.结果 88.9%的患者发病时间为11月至次年3月.发病年龄有2个高峰,1岁以下(50.7%)和17~38岁(27.6%).有明确麻疹接触史172例(79.3%),曾接种麻疹疫苗91例(41.9%).发热201例(92.7%),体温以中等度热和高热多见;成人咳嗽剧烈;儿童卡他症状多见.48例(22.1%)临床经过呈不典型表现.实验室检查血象多正常或降低,心肌酶谱和肝酶增高多见.结论 麻疹好发年龄前移或后移,不典型病例增多,婴幼儿并发症特别是心肌损害和肝损害多见.因此,对高危人群应加强免疫,并依据流行情况强化免疫.

    作者:孙立茹;李文刚;何艳梅;夏晶;郑燕;蔡娜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甲型H1N1流感95例临床分析

    目的 分析甲型H1N1流感的临床特征.方法 对我院2009年7月-2009年9月收治的95例确诊为甲型H1N1流感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昆明地区甲型H1N1流感患者常见临床表现为发热、咽痛、咳嗽、咯痰,咽部充血,白细胞数减少、中性粒细胞比例下降、淋巴细胞及单核细胞比例升高,咽拭子甲型H1N1病毒核酸阳性(100%).未发现重症病例及严重并发症.采取口服磷酸奥司他韦、双黄连口服液、莲花清瘟胶囊等中西医结合治疗,效果较好,无死亡病例.结论 昆明地区甲型H1N1流感临床表现典型,并发症少,但其传染性强,防控重点地区应放在人口密集的学校.

    作者:孔蕾;刘春云;杨红洁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噬菌体生物扩增法对结核性胸膜炎的诊断价值

    目的 利用噬菌体生物扩增法检测胸腔积液(胸液)标本,评价其对结核性胸膜炎诊断价值.方法 对本院住院结核性胸膜炎患者126例(结核性胸液组)、肿瘤患者38例(癌性胸液组)的胸液应用噬菌体生物扩增法进行结核分枝杆菌检测.结果 采用噬菌体生物扩增法检测结核分枝杆菌,酶偶联法检测腺苷脱氨酶浓度,结核性胸液组的阳性率均明显高于癌性胸液组.结核抗体检测结果显示,结核性胸液组与癌性胸液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采用噬菌体生物扩增法检测结核分枝杆菌、结核分枝杆菌抗体检测、腺苷脱氨酶检测诊断结核性胸膜炎的特异度分别为100%、57.9%、84.2%,灵敏度分别为42.1%、55.6%、55.6%.结论 噬菌体生物扩增法检测胸液具有极高的特异度,可以快速、可靠地检测结核分枝杆菌,对早期诊断及抗结核效果观察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作者:何建;李博文;向启云;罗世珍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蓬莱市流行性出血热多脏器损害临床分析

    目的 分析蓬莱市流行性出血热(epidemic hemorrhagic fever,EHF)多脏器损害的临床特点,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对蓬莱市人民医院1995-2006年收治的318例EHF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02例患者合并多脏器损害,其中94.97%患者合并肝功能异常,63.84%患者肝脏声像图异常;89-31%患者合并肾功能异常,84.59%患者肾脏声像图异常;90.88%患者合并血液系统损害;35.85%患者肌酸激酶升高,77.36%患者心电图异常;12.26%患者糖代谢异常.病情越重,受累器官越多,病死率越高.EHF多脏器损害随病情好转逐渐恢复正常.结论 EHF多脏器损害主要因病毒的直接作用,以及其所诱导的免疫反应损害所致.其变化与病程一致,是可逆的.

    作者:丛丽娴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全军肺结核疫情监测与调查17年分析

    目的 掌握军队人员肺结核发病状况,为防控部队肺结核疫情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全军疾病监测中心获得军队肺结核发病报告例数,全军结核病研究所对部队肺结核病例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17年间军队肺结核年发病报告例数低为1060例,高为2272例,分别占当年传染病报告总数的10.1%和24.5%.其发病序位由第三位升至第一位.新发肺结核平均发病年龄为29岁.平均住院天数1992年为79 d,2008年为38 d,降低了51.9%.战士发病占68.5%,干部占30.O%(其中老干部占3.8%),职工占1.5%.继发型肺结核占76.7%,结核性胸膜炎占11.6%,继发型+结核性胸膜炎占8.5%,原发型占1.7%,血行播散型占1.5%.痰菌阳性肺结核占发病总数的18.5%.新发肺结核治疗采用6~9个月短程化疗,治愈率达到98%,远期复发率仅为1%~2%.结论 军队肺结核发病以因症就诊与非结核病治疗中心发现为主,战士发病比例高.以继发型肺结核为主.肺结核治疗多采用短程化疗,效果较好.

    作者:李桥;彦西军;张翠英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传染病信息》稿约

    作者: 刊期: 2010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