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探索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plasmacytoid dendritic cells,pDCs)对频繁复发的生殖器疱疹的免疫作用.方法 选取确诊复发性生殖器疱疹患者10例,于静息期、复发早期及后期抽取外周血,通过梯度离心法分离白细胞,流式细胞术检测pDCs百分比,白细胞体外原代培养,ELISA法检测血清以及白细胞培养上清液干扰素(interferon,IFN)α和IFNγ,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 生殖器疱疹复发后期外周血pDCs百分比相较对照组、静息期及复发早期显著减低(P均<0.05);患者血清IFNα水平高于对照组,复发早期显著升高,后期降低(P均<0.05);患者IFNγ水平在疾病各期呈依次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静息期略低于正常参考值,发病早期和后期均高于正常参考值.IFN α、单纯疱疹病毒(herpes simplex virus,HSV)-2和寡聚脱氧核苷酸(CpG-oligodeoxynueleotide,CpG ODN)均可诱导外周血白细胞产生IFN γ,患者IFNγ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BDCA-2抗体可抑制HSV-2和CpG ODN的诱导作用.结论 pDCs参与了复发性生殖器疱疹的免疫反应,频繁复发的生殖器疱疹存在Th1淋巴细胞对pDCs介导的免疫反应减低.
作者:杨闰平;李安信;李晓鹏;刘元林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 了解性病门诊患者单纯疱疹病毒2型(herpes simplex virus type 2,HSV-2)感染情况.方法 用ELISA法检测我院性病门诊1215例患者HSV-2型特异性抗体,并对不同性别和不同年龄组的HSV-2 Ig gG抗体阳性情况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1215例患者中,HSV-2 Ig gG抗体阳性者共291例,阳性率为23.95%,男性阳性率为21.34%(197/923),女性阳性率为32.19%(94/292),女性阳性率高于男性,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以31~40岁多,为119例(男性81例,女性38例);其次为21~30岁,为85例(男性54例,女性31例).结论 HSV-2型特异性抗体检测率存在男女差异,女性高于男性.生殖器疱疹易发于21~40岁性活跃人群.HSV-2型特异性抗体血清学检测具有快速、简便、灵敏度高等优点,适用于临床检测.
作者:邹先彪;李喜龙;马天;张云杰;葛萍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 了解北京地区泌尿生殖道感染者的支原体感染特点和耐药发展趋势.方法 收集2008-2010年和2012-2014年来我院就诊的泌尿生殖道感染者的分泌物,进行支原体培养和药物敏感性试验,并分析结果.结果 共送检15 898例患者标本,检出支原体8069例(50.75%),女性分离率(62.87%)高于男性(42.42%).支原体感染类型为单纯解脲脲原体感染(6010例,74.48%)、单纯人型支原体感染(247例,3.06%)和二者混合感染(1812例,22.46%).2012-2014年与2008-2010年比较,感染仍以单纯解脲脲原体为主,混合感染由20.01%上升到25.36%;大于40岁患者由15.94%上升到33.73%;性别比变为男性占优势.不同类型支原体感染的耐药性有差别,解脲脲原体对氟喹诺酮类抗生素敏感率均<40%;人型支原体对红霉素类抗生素敏感率均<15%;混合感染型对红霉素类及氟喹诺酮类抗生素敏感率均<10%.结论 支原体感染的特点及耐药性在变化,应加强动态监测,指导临床合理应用抗生素.
作者:张树永;刘振红;庞君丽;王欢;贾天野;张成龙;张鞠玲;崔恩博;曲芬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 确定1株快速增殖HAV临床分离株HAV302的基因型及其特点.方法 提取培养病毒RNA模板,通过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扩增该病毒编码区基因并行序列测定,随后利用序列分析软件对其进行序列分析和基因型比对.结果 HAV302株VP1/2A区基因序列与GenBank中收录的HAV Ⅰ型中的ⅠB亚型MBB株核苷酸同源性高(99.4%).进化树分析显示,HAV302株与MBB株亲缘近.与MBB株相比,非结构蛋白编码区中的2B和2C区在整个病毒的编码区中变异大.结论 HAV302株属于HAV Ⅰ型中的ⅠB亚型,其2B和2C区的变异可能是导致病毒快速增殖的原因之一.
作者:白冰珂;胡燕;邬顺全;姜棋予;杨瑞创;柴燕涛;李瑞生;侯俊 刊期: 2015年第03期
西方马脑炎是由西方马脑炎病毒感染引起的,经蚊虫传播的急性人兽共患传染病,可引起严重的脑损伤.此外,西方马脑炎病毒也被视为潜在的生物战剂(生物恐怖剂).目前西方马脑炎尚无获批疫苗和有效药物,研发有效疫苗用于相关人群的免疫接种很有必要.传统灭活病毒疫苗具有良好的免疫保护效能,但为了避免其制备过程中病毒培养对昂贵生物安全3级实验室的依赖以及操作者潜在感染的风险,研究者采用新的生物学技术研发西方马脑炎亚单位疫苗、DNA疫苗、嵌合体疫苗和重组活载体疫苗等新型疫苗.本文对疫苗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王超;金宏丽;王化磊;杨松涛;夏咸柱 刊期: 2015年第03期
尖锐湿疣是我国常见的性传播疾病之一.目前认为其发病原因是人乳头瘤病毒的感染以及机体局部和系统的免疫功能抑制.机体的免疫功能低下或调节异常主要表现为T淋巴细胞免疫异常、树突状细胞和自然杀伤细胞的免疫活性降低、Toll样受体的表达变化等方面.尖锐湿疣的免疫学发病机制的研究对于尖锐湿疣的预防及治疗均有重要意义.本文就尖锐湿疣发病的免疫学机制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解方;李承新 刊期: 2015年第03期
尖锐湿疣是一种由人乳头瘤病毒引起的性传播疾病,临床治疗较为困难,复发率也较高.光动力疗法是一种日益成熟的新型医疗技术,在治疗尖锐湿疣方面具有疗效好、安全性高、复发率低等优点.本文就光动力治疗尖锐湿疣的机制、影响因素等加以综述,目的是为临床医生采用光动力治疗尖锐湿疣提供更多参考.
作者:包振宇;邹先彪;杨宇光;张云杰 刊期: 2015年第03期
溶组织内阿米巴是侵袭性阿米巴病的病原体,据估计每年全世界约有5000万人感染.同时据已报道的为数不多的流行病学调查数据显示,溶组织内阿米巴感染在HIV感染者这一特殊人群中正呈上升趋势.尽管溶组织内阿米巴并未归入机会致病寄生虫,但其和HIV感染的相关性越来越受到关注.本文就溶组织内阿米巴在HIV感染者中流行情况、感染的危险因素、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方面进行综述.
作者:管悦;冯萌;程训佳 刊期: 2015年第03期
脑囊尾蚴病(neurocysticercosis,NCC)是由猪带绦虫幼虫(囊尾蚴)感染人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rvous system,CNS)引起的寄生虫病,是人体囊尾蚴病之一,也是常见的CNS寄生虫感染性疾病之一,可引起患者癫(癎)甚至死亡.NCC有着长期的很少或无炎症的无症状期,然后发展为有症状的NCC.NCC发病机制是由囊尾蚴降解产物导致周围脑组织出现炎症反应,甚至囊尾蚴可以引起钙化灶,阐明囊尾蚴的致病过程,需要良好的动物模型.本文就近年来NCC动物模型的构建以及NCC相关宿主免疫、宿主血-脑屏障、血-脑脊液屏障破坏及白细胞渗出、宿主控制囊尾蚴生长的基因位点、癫(癎)发病机制、诊断抗原和药物疗效评估等方面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陈小华;于璇;郭建勋 刊期: 2015年第03期
蜱是传播病原体种类多的节肢动物.近年来,随着发病率的升高,蜱媒疾病越来越引起世界的关注.本文对我国常见的几种蜱媒疾病如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莱姆病、巴贝虫病及蜱传脑炎的流行特点、临床表现、诊断方法和病原治疗进行综述.
作者:满素琴;付永锋;潘孝彰 刊期: 2015年第03期
食源性吸虫病是一类被忽视的热带病,据吸虫寄生的部位分为肝脏吸虫病、肺吸虫病及肠吸虫病.随着当前食物供应的全球化,食源性吸虫病呈现出感染人群数量增加和疾病分布区域面积增大的趋势.本文就常见食源性吸虫病及其诊治进展进行概述.
作者:刘君;程训佳;潘孝彰 刊期: 2015年第03期
埃博拉病毒病传染性强,病死率高,目前尚无疫苗和特异性药物.现将解放军援塞医疗队塞拉利昂埃博拉留观治疗中心的治疗经验进行总结,并结合文献报道,对一些试验性药物的使用情况及临床试验开展情况进行综述,以期为今后应对该疾病提供依据.
作者:吉英杰;段学章;段惠娟 刊期: 2015年第03期
隐孢子虫病对人和动物的健康造成威胁,尤其是儿童、免疫缺陷和断奶前的动物更为易感.目前治疗方法有限且无可用的疫苗.实验室诊断方法不仅能确诊感染病例,而且能够区分虫种和基因型,这些对于区分感染来源、确定传播方式和提供与暴发相关的流行病学证据至关重要.随着科技的发展,很多费时费力的诊断方法已被新的检测和分型技术所取代,并应用到临床和环境监测.本文对近年来隐孢子虫诊断和治疗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刘彩霞;赵继学;尹继刚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 总结梅毒血清固定患者的流行病学及用药特点,探讨发生梅毒血清固定的原因.方法 选取77例梅毒血清固定患者,分析患者的年龄、性别、梅毒分期及用药情况.结果 77例梅毒血清固定患者中,Ⅰ期梅毒患者5例,占6.49%,Ⅱ期梅毒患者24例,占31.17%,潜伏梅毒(包括早期和晚期潜伏梅毒)患者48例,占62.34%.年龄构成以21~30岁患者多,为39例,占50.65%.73例患者血快速血浆反应素抗体滴度为1∶1~1∶8.结论 应重视对21~30岁潜伏梅毒患者的梅毒血清固定检测;治疗方面应多开发新的治疗药物及方案.
作者:卫建明;张丽;刘雪松;王蕊;李渝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 了解绵阳市耐药结核病疫情现状及特点,为及时调整该市结核病控制策略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本中心2012-2013年报告的364例疑似耐药肺结核患者资料,采用Excel 2003和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男、女耐药率分别为25.09%(72/287)和29.87%(23/77) (P=0.396).以45~岁组耐药患者居多,占47.37%(45/95).高耐药率出现在25~岁组[多耐药率4.55%(6/132),耐多药率19.70%(26/132)].复治患者耐药率[总耐药率50.88%(29/57)]明显高于初治患者[总耐药率21.50%(66/307)] (P<0.05).痰涂片检查结果在耐药率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痰涂片阳性组耐药率26.58%(80/301),痰涂片阴性组耐药率23.81%(15/63)] (P>0.05).耐药患者对6种传统抗结核药异烟肼、利福平、乙胺丁醇、链霉素、氧氟沙星和卡拉霉素的总耐药率为26.10%(95/364),耐多药率为14.56%(53/364),其中广泛耐药率为0.82%(3/364).结论 绵阳市结核病患者的总耐药率目前在国内处于较高水平,以25~44岁组为耐药峰值组,复治患者耐药率高于初治患者,耐药患者以耐异烟肼和利福平为主,且以同时耐3种及以下抗结核药为主,耐多药结核病发病率高.
作者:严昌武;严萌;张维建;孙宏英;罗磊;陈华;乔刚;杨红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 了解梅毒的流行情况,为制定有效的预防和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对2012-2014年在我院皮肤性病门诊就诊的1449例患者进行梅毒流行病学调查,并对梅毒螺旋体、HIV和单纯疱疹病毒等的病原学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449例门诊患者中梅毒患者为782例,占53.97%;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21~40岁,占46.55%;男女性别比为1.23∶1;26.85%的梅毒患者合并其他性传播疾病.结论 近年来梅毒发病呈上升趋势,合并其他性传播疾病应当引起高度重视.
作者:程娟;段红岩;闫慧颖;李安信 刊期: 2015年第03期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通报的“中东呼吸综合征”(Middle East Respiratory Syndrome,MERS)疫情,部分国家出现聚集性疫情和医务人员感染.根据沙特阿拉伯对402例MERS感染病例的统计资料显示,医务人员感染者占27%,医务人员感染者中57.8%无症状或症状轻微.
作者: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刊期: 2015年第03期
戊型肝炎(戊肝)是由HEV感染引起的人兽共患病,全球每年发生人戊肝约2000万例,我国为戊肝的高流行区之一[1].一直以来戊肝被认为是具有自限性的急性病毒性肝炎,然而近年发现接受器官移植、化疗及免疫抑制药物治疗的患者以及HIV阳性者或AIDS患者感染HEV后可发生慢性戊肝.本文将肝移植术后戊肝肝硬化1例报道如下.
作者:贺希;张敏;孟令展;刘振文 刊期: 2015年第03期
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 患者男性,39岁,吸毒人员,因“HIV阳性确认4年,头痛1个月加重并下肢乏力2周”于2013年8月20日入院,患者4年前确认HIV阳性,因个人原因未开展抗HIV治疗.肺结核病2年,间断抗痨治疗[利福平0.45 g(1次/d)+异烟肼0.3 g(1次/d)+乙胺丁醇0.75 g(1次/d)+吡嗪酰胺0.5 g(3次/d,口服)].患者于1个月前无明显原因出现头痛,以胀痛为主,伴食欲明显减退,无明显恶心及呕吐,无畏寒及发热.
作者:张玉;杨彤彤;舒占钧;鲍刚;杨豫新 刊期: 2015年第03期
1 病例报告患者,男,26岁,因舌系带下赘生物1月余,于2014年12月来我科就诊.患者半年前有口交史,1个月前发现舌系带下有2个米粒大小的丘疹,近1周内增大,呈菜花状生长.患者1年前曾因生殖器尖锐湿疣(condyloma acuminatum,CA)在我科行光动力治疗后痊愈.专科检查:舌系带下可见2个黄豆大小赘生物,呈菜花样,醋酸白试验阳性(图1).
作者:林卉;张云杰;郭晓娟;邹先彪 刊期: 2015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