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探讨肝病患者细菌性血流感染的临床及实验特点,为临床早期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1日—12月31日期间本院住院肝病患者诊断为血流感染的病历资料,总结患者的临床特征,并比较革兰阴性菌和革兰阳性菌在临床特征、微生物学特征、其他感染指标变化的差异.结果 在425例单菌种血流感染病原菌中,院内感染患者309例(72.71%),以革兰阴性菌为主(53.18%).细菌性血流感染患者主要临床表现包括发热(90.59%)、寒战(40.47%)、感染性休克(17.18%).革兰阴性菌感染组发热、寒战、休克及腹膜炎的发生率均明显高于革兰阳性菌感染组(P均<0.05).其他感染指标比较,革兰阴性菌感染组在CRP、降钙素原、WBC及中性粒细胞百分比的升高程度均高于革兰阳性菌感染组(P均<0.05).革兰阴性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率以氨苄西林高,为80.50%,其次为复方新诺明(34.47%)和氨苄西林/舒巴坦(33.70%),耐药率较低的包括亚胺培南(3.40%)、美罗培南(2.50%)和阿米卡星(2.00%);革兰阳性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率以红霉素高,为73.27%,其次为青霉素(65.64%)和苯唑西林(57.00%),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和替加环素均无耐药菌株.结论 细菌性血流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其临床表现更严重,辅助感染指标异常变化程度更高.临床应结合血流感染的临床及实验特征,早期经验用药,提高救治率.
作者:刘明;崔恩博;贾天野;陈素明;张树永;鲍春梅;曲芬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研究苍苓散对轮状病毒(rotavirus,RV)肠炎患儿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 收集9例RV肠炎患儿在治疗前及治疗5 d后的粪便,采用16S rDNA测序法进行生物信息分析.结果 苍苓散治疗前后的肠道菌群优势物种极其相似,但所占比例不同;2者在门水平上均以厚壁菌门的丰度为高,治疗前脱硫弧菌目、脱硫弧菌科、瘤胃菌科、嗜胆菌属、隐秘杆菌属丰度较高,治疗后乳杆菌目、乳杆菌科、乳杆菌属丰度较高,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香农指数、辛普森指数所估算的微生物群落多样性,UniFrac聚类分析判断的物种组成相似性,以及PCoA、Anosim分析及物种多响应置换过程分析等,均未能发现治疗前后的肠道菌群结构存在显著差异.结论 苍苓散的治疗,影响了RV肠炎患儿肠道中某些菌群的丰度,但需要更大样本、更深入的对照研究以明确中医药治疗婴幼儿RV肠炎影响肠道菌群的具体机制.
作者:陈治珍;梁丹丹;郑智俊;陈璟;罗菲;陈佩文;黄晓利;刘华;陈晓刚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了解云南省红河州和德宏州吸毒人群中HIV-1/HCV共感染者HIV-1耐药情况,为该地区该人群的抗病毒治疗提供理论指导.方法 筛查HIV-1/HCV共感染吸毒患者血液样本,对HIV-1 pol基因耐药位点进行测序及比对分析.结果 在305例HIV-1/HCV共感染吸毒者中,成功获得pol基因的有202例.其中有32例接受HIV-1抗病毒治疗,81例未接受治疗,89例治疗信息未知.治疗组的耐药发生率为40.6%(13/32),显著高于未治疗组的8.6%(7/81)(P<0.05).治疗组主要对奈韦拉平、依非韦伦、拉米夫定、司他夫定和恩曲他滨高度耐药,而未治疗组仅个别对沙奎那韦、依曲韦林和利匹韦林高度耐药.结论 云南省红河州和德宏州吸毒人群中HIV-1/HCV共感染者HIV-1耐药发生率处于较高水平,且现有的一线、二线治疗方案仍行之有效,一线治疗失败者应尽早转入二线治疗.
作者:王雨;陈鑫;叶梅;熊思东;郑永唐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心力衰竭合并细菌感染性肺炎患者血清炎性因子、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年3月—2017年8月收治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109例病例资料,其中合并细菌感染性肺炎患者44例(心衰感染组)、未合并细菌感染性肺炎患者65例(单纯心衰组),比较2组治疗前、治疗后的血清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CRP、IL-6、 血浆脑钠肽(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BNP)、 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T细胞)的水平.结果心衰感染组血清PCT、CRP、IL-6、BNP水平高于单纯心衰组(P均<0.05),CD3+、CD4+T细胞水平、CD4+/CD8+值低于单纯心衰组(P均<0.05),CD8+T细胞水平与心衰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心衰感染组和单纯心衰组患者在治疗后的血清PCT、CRP、IL-6、BNP水平较本组治疗前显著降低(P均<0.05),CD3+、CD4+T细胞水平、CD4+/CD8+值较本组治疗前显著升高(P均<0.05),CD8+T细胞水平较本组治疗前变化不显著(P>0.05).结论与单纯心衰患者比较,心力衰竭合并细菌感染性肺炎患者血清PCT、CRP、IL-6、BNP升高更加显著、免疫功能损害更加严重;对于心衰合并感染性肺炎的患者在治疗的过程中更应该重视免疫功能的调节.
作者:吕颖;吴珺;李渊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高血压超重/肥胖患者肠道菌群的变化及功能的改变.方法 收集年龄段在45~60岁的健康人68例(血压正常组),高血压患者73例(高血压组).再根据身高体质量指数值,进一步将高血压组分为高血压体质量正常组和高血压超重/肥胖组,采用宏基因组测序技术检测各组样本肠道菌群的种类及功能.结果 高血压组的阴沟肠杆菌属细菌的丰度相对于正常血压组显著降低(P=0.018),而副杆菌属细菌的丰度在高血压组中略有增多(P=0.042).在高血压人群中观察到克雷伯菌属细菌、固氮螺菌属细菌、阿克曼属细菌和小杆菌属细菌在高血压超重/肥胖组的丰度相对于高血压体质量正常组显著升高,P值分别为0.015、0.046、0.022和0.004;而高血压超重/肥胖组中副杆菌属细菌的丰度比高血压体质量正常组显著降低(P=0.046).此外,与高血压体质量正常组相比,与序列特异性的DNA结合功能、转录调节功能相关的菌群丰度在高血压超重/肥胖组中显著增加(q<0.05).结论 高血压超重/肥胖患者肠道菌群的种类及功能均有改变,提示我们可以通过有效的干预措施改变微生物菌群组成,从而影响其体质量和血压.
作者:金翎;崔晓;蔡军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四氯化碳诱导的小鼠肝纤维化模型中胆汁酸(bile acids,BAs)代谢的改变,并初步探索分子机制.方法 选取6周龄的C57BL/6小鼠,用四氯化碳诱导6周为肝纤维化模型(肝纤维化组),正常饲养小鼠6周作为对照(健康组).对2组小鼠肝脏进行病理评估和血清学检测,利用液相色谱与质谱联用技术检测血清中BAs各组分的含量,利用Western Blot检测肝组织中 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ooth muscle actin,α-SMA)和Fyn的表达量.结果 四氯化碳诱导形成小鼠肝纤维化模型后,小鼠血清中BAs代谢各组分普遍升高,其中肝纤维化组中鹅去氧胆酸(chenodeoxycholic acid,CDCA)、去氧胆酸(deoxycholic acid,DCA)、牛磺-β-鼠胆酸(tauro-β-muricholic,T-βMCA)、熊去氧胆酸(ursodeoxycholic acid,UDCA)、α-鼠胆酸(α-muricholic acid,α-MCA)、β-鼠胆酸(β-muricholic acid,β-MCA)相比健康组均显著升高,Fyn的表达量也显著升高并且与UDCA、DCA、牛磺熊去氧胆酸(tauroursodeoxycholic acid,TCDCA)呈正相关的关系.结论 本研究明确了四氯化碳诱导的小鼠肝纤维化模型中BAs各组分的改变,并揭示Fyn对BAs的合成和转运可能起重要调控作用,进而影响肝纤维化的形成.
作者:杜桂芳;董金珂;张婷;杨新瑞;卢姗姗;曲建慧;陆荫英;洪智贤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分析北京市石景山区2010—2017年中小学校和托幼园所集中发热疫情的流行特征,为疫情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对中小学校和托幼园所集中发热疫情流行特点及病例临床表现、病原学检测等进行分析.结果 2010—2017年石景山区中小学校和托幼园所共报告集中发热疫情42起,涉及27所学校和托幼园所,疫情发生率为18.37%;报告病例1059例,平均发病率为32.66%.疫情主要集中在11月至次年1月,报告疫情数占总疫情数的85.71%.托幼园所、小学和中学疫情分别占35.71%、42.86% 和21.43%.托幼儿童、小学生和中学生发病率分别为46.81%、24.87% 和12.49%.发热病例中体温达到38.5℃及以上的有584例(55.15%),523例(49.39%)的发热病例符合流感样病例定义.患者临床表现以咳嗽、咽痛、头痛为主,托幼儿童和中小学生不同症状发生率不同.流感病毒引起的集中发热疫情有34起(80.95%),腺病毒和柯萨奇病毒引起的集中发热疫情有3起(7.14%).结论 石景山区中小学校和托幼园所集中发热疫情冬季高发,主要由流感病毒引起,不同年份优势毒株型别不同,小学和托幼园所是疫情防控的重点.
作者:白云;任丽君;周琳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分析干扰素注射液联合四季抗病毒合剂在手足口病治疗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2月—2018年2月我院收治的手足口病患儿78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肌内注射重组人干扰素-α1b注射液治疗,观察组加用四季抗病毒合剂口服治疗,分析2组患儿治疗后的临床效果.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87%,对照组为79.49%,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退热时间、皮疹消退时间、口腔疱疹愈合时间、正常饮食时间及血清肠道病毒抗体转阴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经治疗,观察组去甲肾上腺素(norepinephrine,NE)、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drenocorticotropic hormone,ACTH)、D-二聚体、乳酸、CRP、降钙素原、TNF-α 治疗前后差值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但2组患儿干扰素-γ 差值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干扰素注射液联合口服四季抗病毒合剂治疗手足口病疗效显著,可降低患儿血清炎症因子、NE、ACTH水平,加快口腔疱疹的愈合.
作者:林瑞钰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终末期肝病(end-stage liver disease,ESLD)发生发展中,感染可以诱发或加重ESLD肝功能失代偿的发生,亦是ESLD发展过程中易出现的并发症之一.ESLD合并感染的规范诊疗需求迫切,国内外尚无针对ESLD合并感染性疾病的诊治指南、行业标准或专家共识,本共识旨在指导并提高临床医务工作者对ESLD合并感染疾病的综合诊治能力.
作者: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 刊期: 2018年第04期
近年来,研究表明肠道微生态对肿瘤免疫治疗有重要的影响,肠道微生态与各类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如抗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抗体、抗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抗体以及抗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配体1抗体的疗效密切相关.本文回顾分析了相关基础及临床研究的新进展,发现诸如Akkermansia muciniphila、双歧杆菌等重要有益菌可提升肿瘤免疫治疗的效果并作为生物标志物.因此,推测多样化的肠道微生态有利于维持机体内环境稳定,肠道微生态的合理调控可提高肿瘤免疫治疗效果,并减轻不良反应.
作者:金怡;郑怡;张航瑜;赵鹏;涂晓璇;吴伟;刘璐璐;方维佳 刊期: 2018年第04期
吡嗪酰胺诱导的高尿酸血症(pyrazinamide-induced hyperuricemia,PIHU)主要发生于抗结核治疗的强化期,在临床的发生率高,患者多无明显症状,因此防治PIHU容易被临床忽视.然而,随着结核病耐药形势愈趋严重,吡嗪酰胺在临床的应用更加广泛及长程(4~20个月),使得PIHU对治疗方案的制定及执行的影响愈显突出.我们针对上述问题,对PIHU的流行、发病机制、转归、防治等展开分析,特别针对特殊结核患者的PIHU进行了阐述,以引发更多关于PIHU的临床思考,为合理防治PIHU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彭惠;申恩瑞;马世武 刊期: 2018年第04期
复方甘草酸苷片有保肝、抗过敏、抗炎作用,临床上常用于治疗慢性肝病、湿疹、荨麻疹等疾病.该药具有类醛固酮作用,可导致钠潴留、低钾血症等不良反应.本文对1例口服复方甘草酸苷片所致低钾血症病例进行报道,为临床医师管理该类患者随诊及监测相关的不良反应提供参考.
作者:白华;王璞;张学红;张敏 刊期: 2018年第04期
本刊对 2018 年 7—8 月全球重点传染病疫情(截至 8 月 29 日)汇总如下.1 刚果(金)再次暴发埃博拉疫情2018 年 5 月初,刚果(金)再次暴发埃博拉疫情,截至 8 月 27 日,该国共报告 112 例病例,包括 84 例确诊病例,28 例临床诊断病例,其中75 例死亡(47 例确诊病例,28 例临床诊断病例).
作者:李硕;张云辉;王永怡;胡玫;赵雅琳;闫晶晶;孙志杰;揣征然 刊期: 2018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