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卫生是关系到国家或地区人民健康的公共事业.公共卫生与临床医学大的区别在于公共卫生或预防医学看重的是对人群整体健康的促进作用,而临床医学更加微观,注重对患病个体的诊断治疗.传染病既是一种临床医学上要治愈的疾病,也是公共卫生领域的一个问题.因为传染病的患病主体是个人,但传播对象是人群,因此,从公共卫生的角度来分析传染病防控过程中个人享有的权利与社会整体的利益的时候,就需要考虑一些基本伦理因素,既要对患者的权利进行尊重和保障又有必要对患者的权利进行限制和干涉.这样才能在尽量减小个人权利损失的同时实现社会整体权益大化.
作者:贺鑫 刊期: 2015年第09期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现代诊断技术日新月异并不断完善,医生的诊疗也越来越高度依赖仪器设备和检查化验结果.加之诊室外拥挤的候诊队伍,医患之间病情问询式的互动交流越来越少,患者的个体状况、社会、情感因素等常被忽略,这让患者难以找到存在感,认为没有受到医者的尊重,医患隔阂与矛盾渐生.医疗是需要人文精神的领域,直接关系到人的生命权,医生只有自己具备了人性的尊严,他才会尊重病人的人性尊严;自己是人性丰满的人,他才会把病人当作完整的人 1.医学人文是从医者的必备素质,医院要高度重视人文精神的培育,构建医院的人文建设框架,营造良好的人文建设氛围,为医院的可持续发展铺平道路.
作者:尹庄 刊期: 2015年第09期
那时爱暮色四合,收割后,女人们归家开灶生火,男人们围坐抽烟逗乐.那时我也拥有很多很多,土墙的裂纹属于我,立柜的抽屉属于我.镰刀上的青草香,头顶上的蜘蛛网,水田里的胖蝌蚪,全都属于我.为医学奉献终身!犹记得在大礼堂授帽宣誓的情景,戴上洁白的护士帽,我知道,我将陪伴无数个和姥姥一样的老人,陪伴至终老.我很幸福.
作者:黄惠 刊期: 2015年第09期
日边清梦断,镜里朱颜改,然而生命的滋味却长久立于风中,不减分毫.过去、现在、未来这三个词中,唯有未来,充满未知数,吸引大多数人为之努力,不断奔向它.在从医路上行走,怎样的姿态叫从容,怎样的天堑能通向生命的滋味?未来,怎样变得更加精彩?
作者:王欣越 刊期: 2015年第09期
未来的医生会是什么样子?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医生的模样想必一定取决于未来的医疗形式.时代在发展,新的事物和观念层出不穷,不去接受必然会被淘汰,医疗同然.未来的医生会被怎样的医疗形式塑造呢,让我们来畅想一下.
作者:尹春胜 刊期: 2015年第09期
大学毕业的后一个暑假,我回到了南方的老家.临近暑假结束的那阵日子,闷热的天气烧熟了海边的气息,我的心情也由此变得焦躁,以至于天气预报在播放台风警报的时候,我居然萌生起一丝渴望.我被熙和医院(文中名字均为虚拟名)录取的消息早于我回到老家,身为医生的父母和亲戚朋友之间又多了一项谈资.在乘坐火车回家的10小时里,我接到了6通各色亲戚的祝贺电话,恍惚间让我有种衣锦还乡的感觉.就在这感觉的陪伴下,回到家乡后,我隔三差五地参加各种聚会.大家庆祝我大学毕业,子承父业.
作者:陈罡 刊期: 2015年第09期
医生能治病,但治不了命.得什么病是命.有些人运气好,得的病是可治的,能治好.有些运气很差,得了急病或重病,命不久矣.但更多时候,运气不太好也不太坏,得的是慢性病,或者疾病给身体留下了一些不适的痕迹,长期存在着.怎么对待疾病也是命.小题大做者有之,过犹不及者有之,安之若素者也有之.有时,对待疾病的态度甚至直接影响了疾病的预后.这种态度,说到底是一种处病哲学.对于慢性病,需要聪明的处病哲学.
作者:王含 刊期: 2015年第09期
医学需要以好医生为基础,没有广大好医生为之用心付出的医学,绝难成为好医学.医学教育、医疗体制、社会环境等各方面客观原因都影响着我们,如何才能成为一名好医生,或者临床医学大师?若想成为未来的好医生应如何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呢?阿尔伯特·艾利斯(Albert Ellis 1913-2007年),合理情绪疗法的创始人和发展者,透过他的人生,我觉得可以给我们的医生一些启示.
作者:罗正里 刊期: 2015年第09期
每一位怀着梦想的少女,都希望遇见一位暖男.暖男者,体贴、疼人、温暖的男子也.其实,暖男是柔性需求,暖医才是刚性需求.当人生病的时候,更希望遇见一位暖医.暖医者,有温度的医生也.人生一世,谁都离不开医院,当人老了,不是在医院,就是在去医院的路上.医院,既是生命的起点站,也是生命的终点站;既是安全的地方,也是危险的地方;既是温暖的地方,也是冷漠的地方;既是令人心怀希望的地方,也是令人绝望的地方.
作者:白剑峰 刊期: 2015年第09期
今天接待一位老大爷投诉医院制度.他有糖尿病症状,一大早赶来将所有化验做好,正好下班,虽然医生提前告知当天糖尿病专科下午停诊,老大爷还是不甘心.下午,其他专科门诊医生都因为处理手头的病人以及默认的规范,婉拒了老大爷.老大爷一怒之下跑到行政部门投诉医院的制度不合理.制度这个物事,永远都不能达到完美,只能在实施过程中逐渐完善,不断改进,有时候改进的进程还要受客观实际的限制.制度是死的,人是活的,而制度是人制定的,这个时候,话题回到人身上.
作者:宋娟芬 刊期: 2015年第09期
旧金山海湾的南湾有一个圣玛台欧县,依山傍水,风景宜人.这里地处矽谷,人杰地灵,各种公司如雨后春笋般一个接一个,而且都像肥皂泡一样一吹就大.经济繁荣必然给社会带来影响,税收增加使县政府财政充足,拨款在郁郁葱葱的圣玛山上翻盖县医院.2000年夏天,我在那里做过半年肺科主治兼加强病房指导员,从而结识伦道尔夫妇,度过了一个难忘的感恩节.
作者:乔人立 刊期: 2015年第09期
人类珍惜生命的念头已经由来已久了,理由很简单,因为人的生命只有一次.倘若人的生命可以有很多很多次,我们还会如此珍惜吗?这是一个悬题.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必须跳出片段的、认知感悟可续接的生命历程,进入超时空的隧道,获得生命反复轮回的经验.日本作家佐野洋子以绘本《活了100万次的猫》为主题给我们抱来一头灵兽,虎斑猫,无需问他从哪里来,也无需问他叫什么名字,因为他活了一百万次,也就是他死过九十九万九千九百九十九回.
作者:江思南 刊期: 2015年第09期
心理解读:梦是愿望的达成梦是完全有意义的精神现象.精神分析学派的开山鼻祖弗洛伊德将梦精炼概括为:梦是一种愿望的达成.梦所表达的愿望是与潜意识欲望相联系的,表现了人们那些不允许自我意识到的和在清醒状态下不允许被表达出的潜意识动机.电影中,典型的一个例子就是夏洛在梦中暴打班主任的情节.这满足了他多年来暴力报复的心理需求.而且在梦里,为了缓和暴力行为导致的自我焦虑,他不断进行自我对话,甚至在梦里跳楼,告诫自己这只不过是一个梦而已.然而,酒劲上来的他,却怎么也醒不过来,继续徜徉在梦里.
作者:崔云龙;祝卓宏 刊期: 2015年第09期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09期
坚守企业家责任凭什么让世界尊重——因为品质和品牌为什么美国一个要饭的到中国来,你首先想的是他是一个美国人,而不会想他是一个要饭的;而非洲来的人,即使再优秀,你也会想他不过是个非洲人!一个人的尊严来自于一个国家的强大,一个品牌同样如此.一个品牌的强大,并不足以让世界对一个国家的制造业刮目相看,只有一大批民族品牌强大起来,我们才能赢得世界的尊重.
作者:马彦茹;谢姣 刊期: 2015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