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面锦旗和一封感谢信章老去世那天,我与护士协作进行了一个多小时的抢救,可终还是没能挽回章老的生命,我眼睁睁地看着这个慈祥的老人撒手人寰,巨大的悲痛穿梭在胸腔里,但不知怎么回事,我怎么都哭不出来,这种憋着的滋味很不好受.
作者:丁彬彬 刊期: 2016年第10期
医学是饱含人文精神的自然科学,而医院就是个浓缩的人生大舞台,在这里,你可以认识各种各样的人,见识他们的人生百态.每天,这里都上演一幕幕情景剧,我们与患者一起经历他们悲欢离合的故事,见证他们生死契阔的难忘瞬间,感受人性的温情和弱点,思索衰老和死亡这人类恒久的话题.
作者:吴俊;邱玉贞 刊期: 2016年第10期
医学人文是当代医学重要的主题.近年来医学人文如何融入临床实践不断地引起人们的重视,临床实践是医学人文实践的平台,医学人文能真正走进临床实践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但是我们可以从身边的点滴做起,促进医患沟通.建议充分利用医患沟通方式的多样性加强医学科普宣传,弥补医患沟通时间不足的缺陷;有意识地提高自身医学人文修养,凭仁爱之心提高医患沟通技巧.
作者:何彩云;刘霁堂 刊期: 2016年第10期
人文精神的缺失已成为当代医学健康、良性发展的一大制约因素,面对这一现状,可从传统文化和现代理念中汲取有益的思想养分,教育广大医务人员探寻塑造医学人文精神的可行路径,在医学中融入越来越多的人文元素.
作者:凃耀军 刊期: 2016年第10期
职业的缘故,经常可以深入他或她,病痛背后的故事,或幸福或凄凉.她,胆囊癌术后,晚期.和很多家庭一样,有丈夫、有年幼的孩子、有老母、有姐妹.但她却像一颗不知何时会陨落的流星,在浩瀚的夜空中发出微弱的光.其实对于胆囊癌术后两年多的患者来说,能活到现在本身就已经是个奇迹了.只是一面苦苦坚持着,一面努力克制住死亡逼近的冰冷气息,需要多大的勇气?
作者:李娟 刊期: 2016年第10期
自人类先祖用红色铁矿粉和植物花卉点缀死亡肉身,生、死概念萌发.随后数万年中,生殖意识建立,生殖器崇拜仪式化.新石器时代流行婴幼儿尸体瓮棺葬,并在陶器上凿孔.先民期盼生灵回归,生命繁衍不断,这是人类史上生育概念与社会进程的原始对接.到了1835年以后,现代西医逐步入华,形成建制化,遂有妇产学科的成型.
作者:方益昉 刊期: 2016年第10期
九零后的一代,是被网络包围的一代.小事,大事,人的一生仿佛都可以在网络上用寥寥数语概括.不管是喜悦还是悲伤,开心还是难过,你想表达的事物,只要将其发送出去,就可以让很多很多和你有关或者无关的人看到.拥有了网络,仿佛就拥有了整个世界.繁复纷多到了一辈子也看不完的讯息,只要你想去寻找,只要你想去了解,你就总能获取.
作者:徐菁 刊期: 2016年第10期
今年夏天,通过医生考试第三部分,我晋升为资深住院医生.资深住院医生做二线值班,是医院指定的蓝色行动指挥者.整个医院无论哪里,一旦有病人出现危重情况需要抢救,第一位发现情况的人要立即向医院总机报告,启动蓝色行动.所有的蓝色行动BP机全部会被立即触发,扬声系统也会同时播送执行蓝色行动呼号.蓝色行动的病人一定是心跳呼吸骤停等紧急情况.抢救这样的病人,刻不容缓,总动员来的抢救组成员十几双眼睛都盯着指挥员.指挥员必须在几秒钟内判断病情,发出命令,而其他人则不能有丝毫停留地执行命令.
作者:乔人立 刊期: 2016年第10期
作者:赵德伟 刊期: 2016年第10期
作者:刘欣 刊期: 2016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