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汾阳医院一百岁了.萌芽20世纪初的一个初秋,肃杀的阳光清冷地洒在满目疮痍的汾州大地上.当鹰眼勾鼻的万德生大夫于废墟中环野四望,把因前途未卜而有些迷离的目光投向瓦砾与垃圾齐飞、野草共残阳一色的汾州大地时,他一定没有想到自己目光锁定的不是落后,而是一段百年医界传奇.
作者:徐湘 刊期: 2016年第12期
交通路88号,福建医科大学,我的母校,它坐落在福州乌山的南麓,乌塔与白塔在校园的北面交相辉映,光彩夺目.它背靠着历史文化街区的三坊七巷,风景秀丽,自然也就人杰地灵了.1992年的初秋,我带着当初的那份美好步入了校园,但却像被淋了一场凉凉的秋雨似的,校园真的让我有点失望了.校园的南边隔着一堵矮矮的、残缺的墙就是交通路了,这短而窄的一段路,正在修建中,路面坎坷而泥泞.
作者:林文元 刊期: 2016年第12期
一个很不一样的剖宫产,一个女孩诞生了.之所以特别,是因为,她出生时因其母亲为全麻,所以进行了新生儿复苏.因为,努力哭出声的她却没能和别的婴孩一样迎来妈妈的凝视,温柔的亲吻.因为,她出生后,年轻的妈妈生命却逐渐消逝了.
作者:黄婷婷 刊期: 2016年第12期
在医疗市场化改革深入发展的冲击下,现代医学在医疗技术迅速提高的同时面临医学人文精神滑落的困境,表现在医学职业信仰的缺失,价值观扭曲;崇尚技术至上,缺乏人文关怀意识;功利主义思想弥漫,职业奉献精神不足等等.因而加强医学人文精神的培养是促进当前医学发展、构建和谐医患的重要策略.本文从探究传统文化人文思想(以南华禅宗文化思想为例)切入,以期为当前医学生医学人文精神的培养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作者:汪小云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叙事医学干预对后遗症期脑卒中患者抑郁情绪的影响,为缓解患者的抑郁情绪、推动叙事医学介入临床提供依据.方法:将100例后遗症期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其中对照组采取常规诊疗方法进行临床诊疗与护理,研究组在常规诊疗的基础上对患者进行叙事医学干预,开展叙事医学访谈以及加强日常的人文关怀.分别在干预前和干预后一个月对两组患者用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测评,了解患者的抑郁情况,并对比分析.结果:100例患者干预前抑郁情绪的发生率(标准分≥50)为77%.研究组的50例患者干预前SDS评分为60.2±7.1,干预后为45.0±4.2.对照组的50例患者干预前评分为62.8±7.5,干预后为60.1±4.9.干预后研究组的患者抑郁情绪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5).结论:针对后遗症期脑卒中患者,叙事医学干预有助于降低患者的抑郁情绪,临床医学人文、叙事医学理念与实践可结合医院具体情况开展试点并推广.
作者:潘丽师;尹燕清;杨柠溪 刊期: 2016年第12期
作为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护理队伍中的一员,我自豪!作为中山医院手术室绿衣天使中的一抹清香,我更加骄傲!从事手术室护理工作已20年的我,那年曾怀揣一份热情和好奇进入手术室,陌生的环境、繁忙的工作及强大的体力支出让我产生过茫然、消极……多少次暗暗地问自己,为何偏偏选择了这样一份劳心费神并且无论手术多么成功都将是幕后娇娃的工作?而又为何再苦再累再委屈都没想过放弃这个职业岗位?是啊,是一份阳光的职业理想和无私的奉献精神以及对自己一身绿衣的自豪!
作者:费薇 刊期: 2016年第12期
有人说,没有朋友的人不是小人就是怪人;没有朋友的人比没有敌人的人还可怕;经常换朋友的人大抵上不是什么好人.邓小平因为结识了周恩来,得到了周恩来真诚的帮助,成为了职业革命家;吴孟超因为结识了良师益友裘法祖,成为了著名的肝胆外科专家;老赵调255医院工作没几天就赶上那场唐山大地震,他被埋在地下三天多,奄奄一息的时刻,被两位好朋友冒着酷暑和暴雨,挖了两天两夜,老赵得以生还.
作者:张雁灵 刊期: 2016年第12期
春末夏初,气温还不是很高,这时的夜里睡觉还是要盖住厚厚的被子,耳朵里塞上了两只耳机,就算不放些音乐,就这么静静地躺着感觉也是一种幸福.静静的黑夜,宿舍的灯熄的刚刚好,柔和的月光透过半透的窗帘静静地洒在地上,洒在床上、洒在桌子上的水杯中,也洒进了我的心里.寂寞的夜光似乎想要和我交换心中的秘密,述说那尘封已久的故事.
作者:李潇敏 刊期: 2016年第12期
我们与理想状态的健康存在着三种关系:一是仰望健康,体育运动追求更高更快更强,通过营养改善提升我们的生活质量;二是与健康对话,通过调整生活方式,改变生存环境,不断自我反思,从而建立一种对健康的敬畏之心——我永远无法达到绝对健康,我能做的只是不断审视自己的问题;三是对健康妥协,多讲知足常乐——我已经50岁了,不可能像20岁那样健步如飞,但是,我要在50岁的人群里争取做到中上.
作者:王一方 刊期: 2016年第12期
作者:徐阳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绍兴城外,会稽山下,坐落着风景优美的兰亭.晋朝时阳春三月的一天,王羲之邀集同好数十人在此聚会,纵酒行诗.乘着酒兴,王羲之挥笔为所成诗集题序,这就是王羲之行书《兰亭集序》帖,简称《兰亭序》.羲之《兰亭序》中的神来之笔被公认为天下第一行书,为历代文人墨客所倍加推崇,便是羲之自己也再没能超越甚至再难达到.后来又加上唐太宗亲自督率书法大家临摹,羲之便从此被尊为书圣,兰亭也因此成了中国书法的圣地.
作者:乔人立 刊期: 2016年第12期
《身体的语言》是日本作家栗山茂久的经典著作,如果只看书名我们难以捕捉到这本书的主要内容,副标题就明了一些——《古希腊医学和中医之比较》.而整本书也正是围绕这两个国家的医学在认识、诊断疾病上的不同来展开的.一位日本学者,能够对其他国家的医学发展有如此全面的了解,实在令人佩服敬仰.
作者:杨文蕾 刊期: 2016年第12期
天花是一种世界性的恶性传染疾病.在天花被攻克之前,它夺走了全球几亿人的生命,是人类历史上痛苦的记忆之一.人感染天花病毒后,轻者头痛、高热、出皮疹,预后脸上留疤,形成麻脸;重者诱发败血症、骨髓炎、脑炎等并发症,危害患者生命.我国晋代葛洪《肘后备急方》中有对天花的早记载和描述.在长期与天花抗争的过程中,虽然一直没能发现治疗天花的良方,但从明代开始,我国医生通过接种人痘很大程度上对天花起到了预防作用.人痘接种技术逐渐传到海外,给被天花噩梦笼罩的人们带去了希望.但人痘接种也有缺陷,人痘毒性大,有时会使接种者感染病毒甚至死亡.
作者:刘欣 刊期: 2016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