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国医学人文杂志

中国医学人文杂志

国家级期刊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中国医师协会,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
  • 国际刊号:2095-9753
  • 国内刊号:10-1290/R
  • 影响因子:
  • 创刊:2015
  • 周期:月刊
  • 发行:北京
  • 语言:中文
  • 邮发:
  • 全年订价:0.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万方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
  • 医药卫生综合
中国医学人文杂志   2016年9期文献
  • 担当

    ??83岁,儿孙满堂,正是安闲怡然的时光。可洪妈妈(化名)已然觉得自己的时间不多了,她拼尽自己所有体力把房子收拾得干干净净,在一张纸上安排好了所有事情,随着儿子来到了京城。

    作者:李捷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我是医嫂

    一切都像是做梦一样,历经三年辛苦的异地恋,我终于鼓足了勇气与一位医生草草地去民政局领了一纸结婚证。是的,我终于做了“医嫂”。我的爱人是位心内科医生,确切地说他是个擅长做介入手术、口碑还算不错的医生。结婚虽然不足一年,但总是有那么一些难忘的瞬间在我的心头激荡,它们很像浓缩的生活慢镜头,时时在我眼前浮现,用另外一种视角记录着我与医疗系统联结的生活。

    作者:钟芳芳;史文奇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栀子花开

    ??栀子花,没有牡丹花的华贵、没有石榴花的红艳,在这炎炎夏日却淡淡地释放着怡人的清香。在蚌医一附院门急诊部,一群青年志愿者就像这一朵朵静静开放的栀子花,掩映在由人海组成的特别公园中。

    作者:邵建祥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医学人文的自我修炼--谦虚智慧勤勉

    常常想写一些关于自己、关于身边的人的故事和成长历程。有时候觉得极其普通,极其习以为常,但每每置身其中,却总有一种力量和信念驱使我去描述、去思考、去自勉。

    作者:伍书香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你该如何成为一名好医生

    ??八年前,当我还是一名实习医生的时候,浑身上下有使不完的力,我的目标很明确,将来我要成为一名好医生,所以实习必须要严格要求自己。

    作者:丁彬彬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医患情深一路同行

    ?“爱在左,同情在右,走在生命的两旁,随时播种,随时开花,将这一径长途,点缀得花香弥漫,使穿枝拂叶的行人,踏着荆棘,不觉痛苦,有泪可落,却不悲凉……”冰心老人的这段话,说得婉转轻扬,却是对医者这个职业,为真情的告白。

    作者:李双拾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新形势下的医院文化建设

    随着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日渐深入,医院文化建设薄弱的一面也逐渐呈现。如何在新形势下搞好医院的文化建设,成为医院管理者亟待解决的一大问题。本文试着结合贵州省骨科医院近年来的文化建设成果对医院文化建设的重要性以及新形势下创新医院文化建设的关键点、关键途径进行简要的论述。

    作者:周良胜;陈侠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巴林特小组在中国的发展及其意义

    巴林特小组是国际知名的医生培训方法。巴林特小组有利于提高医患沟通的技能,让医生学会控制个人情感的过度卷入,以避免对医患关系产生负面影响。本文主要介绍了巴林特小组这一工作方法,总结了其在中国的发展状况以及应用领域,并讨论了巴林特小组在国内持续推广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作用与意义,同时还指出了巴林特小组在国内发展的不足与限制。

    作者:黎韵怡;叶沐镕;朱丽娟;何丽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医院开展读书活动的实践与思考

    随着我国医疗卫生改革的深入,医学模式、医院管理体制的转变,广大职工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道德准则及医疗市场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我院(张家港市第六人民医院,下同)在积极谋求符合医院实际情况的公立医院改革道路的同时,积极主动探索医院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学习是人生成长之梯,是医院发展之基,本文主要介绍我院近五年来开展读书活动的实践与思考,通过加强组织领导、制定切实可行的读书活动方案、开设阳光书屋、读书心得的评选与挂网、鼓励读书与绩效挂钩等举措,提高了职工理论学习的主动性和业务工作的责任心,有效提升了职工的人文素养和团队意识,增强了凝聚力与创造力,同时还为今后更好推进此项活动提出了养成习惯、提升效率、知行合一等几点思考。

    作者:姚恒宇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夜空中亮的星--纪念肖方老师

    很久没有提起笔写些什么,一直忙着长大,而没有时间去怀念。直到那一天,我听到我亲爱的肖方老师离开了我们,悲痛之余,突然有种冲动想写点什么,只为纪念她,纪念我们曾经的成长岁月。

    作者:王吴静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信、望、爱--医院文化的好诠释

    在世界上有三样东西对人类重要,一个是信任的“信”,一个是希望的“望”,还有一个是珍爱的“爱”。医院是对这三个字好的诠释,而要建设这样一种文化,就要求管理者对职工展示友爱和尊重。

    作者:高金声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医学与科学

    ??现代医学的发展突飞猛进,但是医疗改革的发展举步维艰。现代医学的发展给人类带来了很多贡献,但仍有很多问题。人类目前四千种常见病,90%没有好药可治,常见的感冒也不是药物治好的。人类七千种罕见病,99%以上没药可治。一个个医学模式粉墨登场,从循证医学,到转化医学,再到精准医学,医学研究得越来越细,越来越精。我们总是鼓足力量研究局部发病的原因,而对医学本质的认识出现了偏差。

    作者:樊代明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现代“白求恩大夫”--记加拿大籍精神科教授费立鹏

    ??费立鹏于1949年9月28日出生在加拿大的多伦多地区,先后进入McGill大学、多伦多大学,主攻拉丁语、世界历史、数学、化学等,之后又读心理学。在大学毕业前还担任过宿舍管理人员,组织同学开展戏剧活动,这些都增加了他的社会活动能力。他就读大学的心理学课程时,只用3年就读完4年课程。18岁时他先在多伦多就读McGill大学,获心理学学士学位,以后又在McMaster大学获医学博士学位,在美国Washington大学完成人类学硕士和流行病学硕士学位及精神科执业医师培训。??1976年4月,他和在新西兰奥克兰读书的一位朋友参加一个代表团访问中国。当时正值“文革”后期,毛泽东还健在。他对毛泽东提出的“把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去”这句话很受启发,认为在贫困农村地区的缺医少药情况很严重,应该予以关心。而且他早年就有到非洲去工作的打算,尽管他在16岁以后就不再参加宗教(基督教)活动,但为他人奉献、热心于公益慈善事业的精神却一直萦绕心头。他首次来到中国参观后,印象深刻,就打算在中国工作下去。因此他先在北京语言学院学习一年汉语,第二年又在南京大学学习一年汉语。以后则回到加拿大并到美国西雅图学习精神病学。

    作者:王祖承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生命的长度

    一个人的生命长度是多少?生物学家说,哺乳动物的生命预期应该是生长期乘以?7。据此公式计算,人类大概在25岁停止生长,乘以7是175岁。减去诸多影响寿命的因素值,如遗传、环境、生活习惯、身心因素等等,人的寿命大体上应该在120岁左右。

    作者:张雁灵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爱的回响

    ??绵绵雪山之巅,扎木聂款款诉说着真情。有一位年轻的医生,没能赶上祖国母亲的华诞。他倒在援藏工作的第一线,带着满腔大爱离开了我们。他,就是滁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口腔科主治医师、援藏医生赵炬。

    作者:刘欣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医院建筑欣赏

    图1西班牙圣保罗医院(蒙达内尔在1902年设计建造的现代主义建筑瑰宝,1997年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遗产名单。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神农尝百草”新解

    ??“神农尝百草”的故事妇孺皆知。传说我们的先祖神农为了治疗人间的疾病,亲尝百草,来判断哪些草木具有药物的功效。曾有一次身中72种毒,以茶解之。据说神农还有一条“赭鞭”,以鞭鞭草木,可知其是否有毒。因此,人们都把神农奉为中医药的始祖。而事实上,考察“神农尝百草”早的记载,我们会发现原文和现行的认识有一些差别。

    作者:刘欣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世界名医趣事

    奥地利著名的精神病学家、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弗洛伊德有不少怪癖,他尤其害怕62这个数字,住酒店坚决不住62号房。弗洛伊德毫无音乐天赋,对音乐特别厌恶,甚至拒绝到有乐队伴奏的饭店用餐,甚至对家人发出这样的后通牒:“是留我,还是留钢琴,随你们的便!”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西医东渐中的女性

    伴随笔者成长的意识形态语境,常将西医入华路径,定位于治病救人为辅,传播福音为主。换句话说,医学者,宗教伺女是也。虽说此类观点不乏史实,但全盘认可之,却又不免平添医学史研究禁忌,限制学者的理性探索空间。比如,西医东渐研究大多关注诊疗贡献,有关其对中国社会的文明推动,当下学界涉足无多。

    作者:方益昉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美国家庭医生如何和病人讨论临终问题

    革兰氏阴性杆菌败血症诊断。病人出院后又在康复中心住了两周才基本复原。M女士越战时当过救护兵,无儿女,丈夫早就过世了,除了胖,没什么大的健康问题。我和她关系拉近是她去鬼门关走了一遭以后。那天急诊室打电话说她尿路感染,人不大清醒,急诊室医生描述的情况与我对她的印象差太远,让人不敢放心,赶快在午夜飞车赶回医院,见她昏睡,叫醒后,笑了笑,一句话没问出来又“睡”过去了,监护屏幕上收缩压70,护士报告说病人刚才烦躁不安,给了一剂Ativan ,人“安静”了血压却垮了,打不进静脉,抗菌素没来得及给,也没有尿排出。赶快建立骨髓通道快速输液,上抗菌素,血压刚上90,氧饱和度又掉下来了,肺也出现湿啰音,上正压呼吸(BiPAP)无效后,不得不气管插管上呼吸机。

    作者:张文刚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雨燕

    琉璃顶展飞檐檐下飞雨燕青色砖墙白玉栏校园是摇篮燕衔泥筑家园精雕细琢求谨严燕语喳喳舞翩跹爱心洒人间旭日升又落山新月又变圆雨燕飞去又飞还这里天更蓝

    作者:张宏誉(词);谷建芬(曲)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我们是救死扶伤的排头兵

    我们是人民的子弟兵在硝烟中守护安宁我们是光荣的白衣天使在春风里绽放笑容救死扶伤的行列里我们是排头兵圣洁的无影灯下走过走过无悔的一生用爱心浇灌生命之树常青用奉献书写神圣历史使命红十字星座镌刻着我们的姓名八一军旗上飞扬着我们的光荣忠诚?敬业?和谐?创新追求卓越攀高峰

    作者: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同济人的歌

    百年奋发的同济人四海传扬的同济人肩负着人民的期望无私奉献救死扶伤让青春更加美丽多彩让生命更加灿烂辉煌让人类更加幸福健康让世界充满欢笑歌唱严谨求实开拓进取攻克难关攀登高峰应合时代前进的步伐我们同舟共济托起明天的太阳我们同舟共济托起明天的太阳太阳

    作者:曾卓(词);如茵(曲)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悬壶济世救死扶伤

    皇城边宽街旁栽下杏树一行行好医德高风尚换来满意送健康名医荟萃,百姓颂扬悬壶济世,救死扶伤百草为您驱散病痛百花在我手中绽开芳香啊!中医啊中医开拓创新,自强不息啊!中医啊中医开拓创新,自强不息

    作者:北京中医医院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巴斯德与微生物学的创立

    今天,当你拿起一盒成品牛奶时,只要稍微留心一下,很容易发现外包装上“巴氏消毒法”的字样。这里的“巴氏”就是路易斯?巴斯德(Louise Pateusr,1822-1895),十九世纪法国伟大的化学家、微生物学家,现代微生物学和免疫学的奠基人。他创立的细菌致病理论和免疫学,引起了医学上的重大变革,是医学发展史上值得大书特书的一座里程碑。

    作者:刘欣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医院文化人的文化

    编者:医院文化是医院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良好的医院文化对内可以提高职工对医院归属感、责任感、荣誉感,促进医院职工形成统一的价值观、激发职工工作热情;对外可以提升医院整体形象,提高医院美誉度、市场亲和力,提高医院的市场竞争力。本刊就“医院文化建设”为主题邀请了数位一线医院领导、医生畅谈对医院文化建设的认识和理解。他们是北京同仁医院书记王宁利、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书记吴德全、辽宁省盘锦市中心医院副院长鞠培新、河北大学医学院副院长张春舫、辽宁省盘锦市中心医院医务科主任崔凯以及海南医学院附属医院年轻医生李其富。下文是本次讨论的文字实录。

    作者:刘欣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消息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多面涛哥--记2016年“住院医师心中好老师”段涛

    段涛,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院长,上海市产前诊断中心主任,上海市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主任委员,中国DOHaD联盟主席,世界围产学会理事会理事,中华围产学会前任主任委员。长期从事产科临床、教学、科研以及医院管理工作。先后承担4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上海市优秀学科带头人、上海市医学领军人才,作为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30余篇,主编专著近19部。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心脏与艺术--作为科学家、艺术家与工程师的达?芬奇

    2016年8月27日在意大利罗马召开的欧洲心脏病学会(ESC)年会开幕式上,剑桥大学Francis Wells教授以“心脏与艺术”为题介绍了达芬奇对医学的贡献。Wells教授曾出版了《达芬奇看心脏》(The Heart of Leonardo)一书。他回忆,自己还是医学院学生时首次接触到达芬奇的研究的情景。“我记得当时觉得它们比任何当代解剖学教科书都好的多,它们美观、精确、有趣--并且有一种生命力在里面,这是你在现代解剖学图示里是找不到的。”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医生的技术升华与道德净化--电影《白色巨塔》赏析

    一个人选择了医学,就意味着迈入了一座高高的“白色巨塔”,这座塔实在太博大、太幽深,它不仅是一座学术的“象牙之塔”,也是一座名利交蒸的“白银之塔”,还是一座道德沉浮的“碧玉之塔”,因此,在这座白塔里往上爬升,需要一架“人字梯”,一面是技术之梯,另一面是道德之梯。然而,许多人的梯子只有“一面坡”。技术升华与道德净化机制之间发生了严重的断裂,于是,无论是终的职业境界,还是灵魂的归途,都会高下立判。

    作者:王一方 刊期: 2016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