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之绿,夏之繁,秋之实,冬之静.我在素色调的临床一线回望32年从医之路,那些随着时间轴一帧一帧清晰的画面,在我的整个青春中拓印出初心不悔的底色.奔跑的白色身影,密布的医疗器械,厚重的陈旧病历……在我32年的从医生涯中,有很多人和事都渐渐淡忘了,可是有两个患者却让我记忆深刻,难以忘怀,以致每每在给学生上课时我总会讲到他们.
作者:阳永珍 刊期: 2018年第11期
不知道什么时候,秋天已经来到了人间.傍晚的天空是黛青色的,似乎在悄悄酝酿着一场雨;而烈日早已失去了往日的焦躁,早早与寥寥几颗星星完成了交接.夜,降临了.山医二院,早已灯火通明.对于ICU的护士,白夜休休的更迭,就像这四季轮回一样,似乎永远没有止尽.
作者:高朝娜 刊期: 2018年第11期
本文通过对1例胃癌术后发生肺部转移再次入院患者的叙事护理,探讨叙事护理临床实践的特殊意义.运用叙事护理技术,外化、解构、改写、外部见证人、治疗文件,以及尊重、好奇、谦卑的态度和患者沟通,在说故事中给予患者生命的力量,疗愈患者.患者从悲观消极到主动配合治疗,主动与人交流.叙事护理能够帮助治愈患者的心灵伤痛,改写患者的生命故事,利于疾病预后.
作者:张海荣 刊期: 2018年第11期
医生的态度也是可以治病的我10岁时得了猩红热,两周后继发严重风湿性关节炎和心包积液,住进一家小的私立医院,昏迷3天后救了过来.治疗期间,除严重时用过几天青霉素外,没有其他什么治疗,护理却十分周到,绝对卧床,连饭都由护士喂到嘴里.护士们都很喜欢我,一有空就轮着来给我讲故事.如今,60多年过去了,我还记得那张病床,那间病房,窗外的那几棵大松树.在那里,我人生第一次感受到来自父母和家庭以外的温情.护士们长什么样,我很快忘记了,但她们却在我幼小的心灵中留下了一片柔软的地方,留下了一种特别的美——一种爱的美丽.哦,医学是有温度的!
作者:韩启德 刊期: 2018年第11期
2018年7月2日,这是我第一次去浙大一院城站院区,看着像六七十年代的建筑,远比庆春院区暗淡得多.走进去,依旧能闻到老房子那股骨子里透出的有故事的沧桑味道.步入B超室,这里远比我想像中要灰暗得多,房间的光源全来源于那还未拉严实的窗帘,房间上方拉着根铁丝,悬挂着破旧得已看不出花纹的床帘.一张桌子,一台电脑,一盏台灯,零零散散的几瓶耦合剂,这就是我的工位,旁边挨着高昂的B超机和一张铺着白布的木床.所有的工作就在这里展开.
作者:吴文敏 刊期: 2018年第11期
医学之路是一条漫长的修行道路.一个医生的培养,除了需要医学生自身的用心付出与坚持外,还需要大量社会资源的支持.在培养医学生的过程中,有这样一个角色,他们不可或缺,却常常为人们所忽略,也往往不被世人理解.他们来自各行各业,经历不同人生体验,但是在生命的后,他们选择了投入到同一项伟大的事业中来,为医学事业贡献所有,为医学生搭起一道桥梁,成为生命的摆渡人.他们是无语体师.在医学教育中,人体解剖学是基础的科目.只有透彻地了解人体各个器官系统的结构及其相互联系,医学生才能真正把握生命的脉络.我们都知道,学习解剖学好的方法,便是亲身实践.而医学生教学所用的标本,均来自于无语体师的伟大奉献,来自一次次崇高的抉择.他们敢为人先,无私奉献,在医学生身后支起一方天地,感染着每一位医学生.
作者:余佯洋;伍倩颖;梅月昕;严继松;邹鹏;王一言 刊期: 2018年第11期
一张1977年的黑白照片被珍藏了38年,照片中的小婴儿长大后,花了20多年的时间来寻找照片里的另一位人物:当年照看她的护士.这究竟是怎样的故事?照片中的小婴儿现今已身为人母,当她三个月大的时候,不幸从沙发滚落在蒸汽喷雾器上而烧伤.这张照片是她当时在医院中与照顾她的护士的合影.那时,小小的她裹着满脑袋的纱布,不哭也不闹,安静地趴在护士怀里,纱布下面的眼睛没有一丝惊慌,对照顾她的护士满怀信任.
作者:王德 刊期: 2018年第11期
作者:曹盼盼 刊期: 2018年第11期
作者:张瑶瑶 刊期: 2018年第11期
作者: 刊期: 2018年第11期
世间大事,莫过生死.关于生,我们一般都是心怀喜悦、向往;对于死,往往会伴随悲伤、痛苦.临终关怀,是近几年特别热门的一个话题,尤其在陈小鲁、罗点点等社会知名人士与医疗界人士的广泛推动下,为临终者、家属和照顾者提供精神关怀的命题,开始从避讳的状态走向公众视野,引发广泛思考、讨论.
作者:张艳萍 刊期: 2018年第11期
今天要讨论的问题有些沉重.在座的大部分人都是医生.你们是否问过自已,为什么要选择学医?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新医生都要履行就职宣誓.医生誓词选用希波克拉底写的誓言.希波克拉底是西方医学的奠基人,他告诉学医的人:首先要遵守为患者谋利益的信条,并禁止一切堕落及害人的行为.他还要求医生,病人无论男女老少,还是富贵贫贱,作为医生都应该一视同仁.过去我认为并不难做到.2016年,我陪同时任国家卫生部副部长黄洁夫访问英国.在伯明翰伊丽莎白医院我问病房护士长,你们的单间病房给谁住?英国是全民免费医疗体系,住单间病房也不需要另外付钱.护士长说根据病情的需要.无论什么病人,只要病情需要都可以住.我问,医生或者院长的亲朋好友是否可以优先?护士长的回答十分明确,单人病房由她来决定分配给谁.她掌握的唯一原则就是病情需要.
作者:赵平 刊期: 2018年第11期
医院文化是医院的底蕴和灵魂,也是医院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医院的无形财产,却需要有形的表现.波士顿是美国顶级医院比较集中的地区,趁着在波士顿学习的时间,有幸参观了部分医院,感受到不同的文化氛围.
作者:周芸 刊期: 2018年第11期
医学的本质属性是社会性和人文性,医学是关爱生命的职业,医学人文是敬畏生命的职业情怀.其服务对象是活生生的人,是复杂的人体和生命现象.世界上没有哪一种职业能与医学做同类比较.随着社会进步和医学发展,医疗技术愈趋同质化,技术和设备已不能成为医院之间差异性的标记,只有医学人文才是品质和特质的象征.
作者:祝益民 刊期: 2018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