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国医学人文杂志

中国医学人文杂志

国家级期刊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中国医师协会,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
  • 国际刊号:2095-9753
  • 国内刊号:10-1290/R
  • 影响因子:
  • 创刊:2015
  • 周期:月刊
  • 发行:北京
  • 语言:中文
  • 邮发:
  • 全年订价:0.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万方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
  • 医药卫生综合
中国医学人文杂志   2018年6期文献
  • 是我害了我的妈妈 ——好的治疗不一定适合每个病人

    急救车风驰电掣呼啸而来,又一个重症病人进入抢救室,诊断为急性脑梗塞、呼吸衰竭、同时伴有心脏内巨大血栓.同样不幸的患者我们每天都见,但这个病人有点特殊,她是一个来自海南的60多岁的女性,因为胸部不适,在当地医院诊断为心脏内巨大血栓(直径4厘米).因为血栓具有极大的危险性,应该立即手术,把它取出来,否则可能脱落随血流栓塞到其他器官造成继发性损害,甚至危及生命.患者家属考虑北京的医疗条件好,因此执意带老人飞往北京就医.

    作者:郭伟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陪伴

    夜幕降临,一天的工作结束了,灯光下的医院失去了白日的繁忙.楼里的灯渐渐亮起,昏暗的楼道空荡荡的,偶尔会看见几个身影仓促离去.我提着包沿着楼梯往下走,看见两位满头白发的老人,年龄在八十岁左右,老爷爷瘦高个儿,但腰已经弯了很多,老奶奶体型略显肥胖,走起路来步态蹒跚.老爷爷领着老奶奶在走廊里走过来,走过去.

    作者:刘艳成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有效沟通尊重患方的选择

    在面对疾病之时,患者往往站在各种选择的岔路口茫然无助.就医时去哪个医院,或是看哪个医生;在选择治疗方案时是盲目摸索,或是孤注一掷;治疗结局可能是有一线希望,或者是人财两空.而这样的选择对于医生来说司空见惯.现实中,这些选择的答案形形色色,但就是没有标准答案.

    作者:陈卫春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奶茶时间 听一位年轻心衰患者的心声

    今天查房,你的精神略差,像以往一样,没有说话.你苍白的脸上勉强挤出一丝微笑,以示与我们问好.身着白衣,看惯了生命无常,但这样年轻乖巧的你,还是会让人心疼.

    作者:芦秀燕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感恩之心无关死生

    2018春节假期刚过,82岁的尹老没能抗过病魔,离开了挚爱他的亲人们.但让大家都没有想到的是,儿女在给父亲办完丧事后,专程来到曾经给父亲治疗过的医院,当面向父亲曾经的主治苗医生转达了父亲的感谢,并向医院正式办理了捐赠手续,向苗医生团队捐赠1万美金和部分药物,以资助其关于肺癌的研究项目.

    作者:柳辉艳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雕塑艺术对提升医院人文环境的作用探讨

    雕塑艺术对医院就医环境与人群来说,具有营造优美就医环境、彰显历史人文理念、体现医院专科特点、改善医院空间结构、提高人群审美情趣、艺术理疗缓解痛苦的作用.在当前城镇化建设与艺术化等方面发展趋势中,积极发挥、运用雕塑视觉形象的独特作用,有着明显的效果和积极的意义,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作者:陈海峰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人文关怀也是治疗的手段

    人文建设是对医院工作提出的全面的要求.在有过硬的业务水平的基础上,人文是我们工作的催化剂及润滑剂.医院部门之间、上下级之间、行政临床之间、科室之间、医患之间,均应提倡人文.尤其医院,是知识高度融合、专业高度细化、人才高学历化之处,更重要的是人们健康相托之地,人与人之间的沟通、相互尊重尤为重要.医生及医院工作人员在人们的面前均应是举止大方、衣冠整洁、行为端正、言谈儒雅的人群.

    作者:蒋仲敏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3个神秘快递

    2017年接近尾声,这一天,大家都在忙着和过去挥手告别,然后将希望寄予在新生活里,我不禁回顾这一年工作当中,感动的事情有太多太多.在医院工作,很多时候很容易被感动,有时候看到一些暖心的、心酸的画面,也会不禁泪目.

    作者:欧阳依萍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我和我的宝贝涛

    2012年2月的那一天对我来说很不普通,就在那个特殊的日子里第一次遇见我的宝贝——涛.初次见到这小家伙并不是在一个令人愉快的环境里,而是在我们科的监护室.刚入院的他全身发紫、呼吸急促,接诊的医生带上我们几个值班护士经过呼吸道清理、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通气等抢救约半小时,小家伙面色才开始慢慢转红,涛的父母亲悬得老高的心放下来了,我们也感到很欣慰.

    作者:万璐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医二代: 另类留守儿童成长史

    成年后这十年,在北京、杭州、深圳等城市学习工作过,我一直喜欢在厨房留一盏灯.小时候,夜里躺在客厅的沙发上等爸妈下班回家,会害怕,所以保留了这个习惯.我的爸爸,是上世纪老三届的大学生,他选择了读医学院.本科毕业后,一些家境不错的同学继续读研,有的去了美国,爸爸选择回家乡的市医院工作,没过两年就做到了急诊科副主任.

    作者:小飞侠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人生需要楷模

    做人、做事为什么心安才会理得?需要寻找片刻、乃至永恒的身心合理性,何以心安?作为社会属性的人,需要追溯生活中的那一缕缕家国情怀,仰望那一尊尊生命的楷模,作为情与理、行为与价值的规尺.

    作者:毛群安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两生花

    作者:刘坤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托起生命的希望 ——献给医师的歌

    作者:王洪生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哦!宝贝!——写给所有新生儿科的小天使

    作者:朱利飞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漫话产钳发展史

    产钳是妇产科的发展史中两个主要进步之一,作为解决难产的利器,它挽救了很多的生命.过去生育对于妇女来说就如同踏进了鬼门关,幸运的能存活,不幸的甚至会一尸两命.现代产钳在临床上广泛使用以后,孕产妇的死亡率大大降低,它比任何其他工具更能代表产科的艺术.

    作者:王重阳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死亡不是现代医学的失败过分抗拒死亡才是

    不久前,在急诊室碰到这么一个病例,引起了我再次对现代医学的反思.一个95岁的老太太,胃部肿瘤晚期,消瘦,胸腹水,肿瘤恶液质的表现.由于并发肺部感染,高热,气促,氧分压过低而前来急诊.值班医生告知家属老太太的病情,明确指出预后不佳.老太太的几个子女聚到急诊抢救室的走廊商量后,明确表示,一定要全力抢救,哪怕只有百分之一的希望,也要尽百分之百的努力.

    作者:陈作兵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关爱患者才有医患和谐

    由于工作的原因,本人经常就医师维权工作做各种讲座,所到之处,各地医生都有不同强度的呼声——建立患者黑名单制度.对此,不得不引起我作为维权总干事的思考:医师维权之路能在医患对抗中实现吗?医师维权应有什么样的新思考?

    作者:邓利强 刊期: 2018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