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省级期刊

  • 主管单位:华人消化杂志;新消化病学杂志
  • 主办单位:山西省科学技术厅
  • 国际刊号:14-1260/R
  • 国内刊号:14-1260/R
  • 影响因子:
  • 创刊:1993
  • 周期:旬刊
  • 发行:北京
  • 语言:中文
  • 邮发:22-117
  • 全年订价:4752.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文摘与引文数据库, 维普收录(中), 医学文摘, 知网收录(中), CA 化学文摘(美), 万方收录(中)
  • 国家期刊奖百种重点期刊(第二和第三届)
  • 消化系统疾病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2006年25期文献
  • 生物反馈训练可以提高超低位直肠癌内括约肌切除术后的排便功能

    目的:研究生物反馈技术是否可以提高超低位直肠癌内括约肌切除术后的排便功能.方法:对16例内括约肌切除术后的患者进行生物反馈治疗,分别应用Vaizey和Wexner评分及直肠肛管向量测压技术来评价生物反馈的效果.结果:生物反馈治疗后Vaizey和Wexner评分显著降低(6.4 vs 8.6,P<0.001;5.4 vs 7.2,P<0.001),大收缩压(mmHg)及收缩向量容积[cm×(mmHg)2]均显著性提高(205.6±44.5vs 143.6±46.5,P<0.001;50 664.6±8040.1 vs 13 337.0±7491.1,P<0.001),静息及收缩时的不均衡指数均显著降低(46.8±7.5 vs 583±7.4,P<0.001;29.9±6.7 vs 38.3±7.2,P<0.001),直肠肛管反射的阳性率也由训练前的6.3%提高至31.3%.结论:内括约肌切除术后肛管大压力及向量容积下降,生物反馈技术可以改善部分的排便功能,可以作为提高超低位直肠癌内括约肌切除术后肛门括约肌功能的方法.

    作者:丛进春;张宏;陈春生;刘恩卿 刊期: 2006年第25期

  • 血管紧张素ⅡⅠ型受体基因A1166C位点基因多态性与肝硬化的关系

    目的:建立多聚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分析(PCR-RFLP)法检测血管紧张素ⅡⅠ型受体基因(AT1R)A1166C位点的多态性.方法:对50例血清抗HBs阳性的健康对照者及46例HBV感染后肝硬化患者的血管紧张素ⅡⅠ型受体基因A1166C位点基因多态性的多态性进行分析.根据血管紧张素ⅡⅠ型受体基因设计引物,在A1166C位设计DdeⅠ酶切位点,根据PCR产物酶切结果判断该位点为A或C.结果:两株纯合子与AT1R序列同源性在99%以上,并在A1166C位点出现预期变异;肝炎和肝硬化两组间A1166C位点无论是基因型还是等位基因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PCR-RFLP的方法可用于AT1R基因A1166C位点基因多态性的检测,该位点的变异尚未显示其与肝纤维化有关.

    作者:黄玉波;董庆鸣;宋淑静;魏红山;刘志英;成军;毛羽 刊期: 2006年第25期

  • 探讨老年胃癌患者胃液中TNF-α,CA19-9和CEA联合检测的临床价值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胃液中TNF-α,CA19-9和CEA联合检测对胃癌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技术测定42例胃癌和61例良性胃病老年患者胃液中TNF-α,CA19-9和CEA浓度.结果:胃癌组胃液中TNF-α,CA19-9和CEA的浓度显著高于良性胃病组(8.96±2.10 mg/L vs 4.92±1.24,5.66±1.25 mg/L;59.47±10.58 IU/L vs 36.89±11.23,38.73±9.23 IU/L;31.68±5.58 mg/L vs 17.55±3.82,19.42±5.19 mg/L,均P<0.001);胃癌组联合检测胃液中TNF-α,CA19-9和CEA,其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97.4%,89.3%,均明显高于单项指标的敏感度和特异度.结论:联合检测胃液中TNF-α,CA19-9和CEA能有助于提高胃癌的诊断.

    作者:李明;刘顺英;李卫东;江洁;潘金泉;叶正龙;常尉文;张文清 刊期: 2006年第25期

  • 血清总胆汁酸在婴幼儿巨细胞病毒肝炎中的动态变化及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血清总胆汁酸(TBA)在巨细胞病毒(CMV)肝炎患儿中的动态变化和临床诊疗价值.方法:对21例CMV肝炎患儿血清TBA按照初次就诊时、入院后治疗前、治疗2 wk后、出院时进行动态检测,并与ALT和AST作比较.结果:21例CMV肝炎患儿入院治疗前TBA阳性率高于ALT阳性率(100% vs 80.9%,P<0.01);入院治疗前TBA>80 um01/L组预后不良发生率明显大于TBA≤80 μmol/L组(75% vs 23.1%,P<0.01).结论:TBA是诊断婴幼儿CMV肝炎的敏感指标,其动态检测对指导临床治疗、反映病变程度和预后判断有一定临床参考价值.

    作者:刘薇;蒋玉红;王亚秋;李伟 刊期: 2006年第25期

  • 单甲氧基聚乙二醇对大鼠胰岛的免疫修饰作用

    目的:研究单甲氧基聚乙二醇(mPEG 5000)对Wistar大鼠胰岛表面抗原的掩蔽作用及对胰岛素分泌功能的影响.方法:分离Wistar大鼠的胰岛,对照组不进行任何处理,处理组分别用200,300,400g/Lm PEG包裹,培养24 h后分别用双硫腙染色检测胰岛细胞活性、葡萄糖刺激实验检测胰岛的分泌功能改变,取SD大鼠脾淋巴细胞分别与上述各组胰岛进行混合培养,通过杀伤实验检测胰岛免疫原性.结果:与对照组相比,不同浓度mPEG包裹对大鼠胰岛活性及胰岛素分泌功能无明显影响,不同浓度处理组的胰岛细胞杀伤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24.7%,14.8%,21.4%vs69.5%,t=2.378,2.584,2.472,P均<0.05),但300 g/L m PEG处理组的杀伤率低(14.8%vs24.7%,21.4%,t=2.285,2.383,P均<0.05).结论:mPEG有效掩蔽大鼠胰岛表面抗原,且不影响胰岛细胞的活性及胰岛素分泌功能,具有较好的免疫修饰作用.

    作者:赵刚;崔静;黎少山;殷涛;胡伟国;吴河水;王春友 刊期: 2006年第25期

  • 丹参对内皮素-1介导的肝星状细胞Ca2+浓度变化的影响机制

    目的:探讨丹参降门脉压作用是否与抑制ET-1介导的HSCs[Ca2+]i升高有关.方法:制备丹参浸膏借助激光共聚焦显微镜(LSCM)观察丹参对ET-1介导HSCs[Ca2+]i升高的影响.结果:含钙细胞培养液(A液)中加入浓度梯度的ET-1后,荧光强度逐渐增加,作出累积反应曲线后,EC50值约在1.1×10-9mol/L,此浓度的ET-1作用于A液和B液,钙波持续时间相比有显著性差异(165.2±10.1 s vs 91.0±7.2 s,P<0.01),而钙峰值相比无显著性差异.丹参预处理A液后加入ET-1,钙波持续时间同ET-1相比有显著性降低(69.1±12.5 s vs 165.2±10.1 s,P<0.01).丹参预处理B液后加入ET-1,同丹参处理A液组相比钙峰值和钙波持续时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丹参预处理后,加入KCl可降低其诱发的[Ca2+]i升高,钙峰值(78.0%±6.1%→26.3%±1.2%,P<0.01)和钙波持续时间(70.8±10.4 s→15.9±5.1 s,P<0.01)均明显下降.结论:丹参可抑制ET-l引发的细胞内钙释放,而与外钙内流关系不大,同时可抑制KCl诱发的钙内流,表明丹参具有电压依赖性钙通道阻断作用.

    作者:姚冬梅;房澍名;杨川杰;修贺明;苏素文;姚希贤 刊期: 2006年第25期

  • 反义肝素酶基因对胰腺癌细胞体外增殖和侵袭的抑制作用

    目的:研究反义肝素酶基因对人胰腺癌SWl990细胞体外增殖和侵袭能力的抑制作用.方法:反义肝素酶基因转染胰腺癌SWl990细胞,并设空载体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以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免疫组化、Western blot及RT-PCR检测肝素酶蛋白和mRNA表达;平板克隆形成实验检测细胞增殖活性,Transwell侵袭小室模型检测细胞体外侵袭能力.结果:与空白组和空载组比较,反义组细胞周期中S期比例明显减少(18.8%±2.5%vs36.3%±2.2%,33.2%±2.1%,P<0.01),G1期细胞比例明显升高(66.0%±2.7% vs 30.7%±3.2%,39.8%±4.9%,P<0.01);肝素酶蛋白及mRNA表达分别降低34.3%和37.8%;细胞克隆形成数目减少(12.2±2.8 vs 30.8±4.4,28.3±2.7,P<0.01);Transwell侵袭小室中24 h穿膜细胞数减少(13.0±3.5 vs 34.8±5.8,29.4±5.6,P<0.01).结论:反义肝素酶基因抑制人胰腺癌SW1990细胞体外增殖及侵袭能力.

    作者:杨彦;崔明;陈陵;段体德 刊期: 2006年第25期

  • CGRP在大鼠胃痛觉过敏形成机制中的作用

    目的:探索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相关的干预措施对胃痛觉过敏的影响,了解CGRP在胃痛觉过敏形成过程中发挥的作用.方法:成年SD♂大鼠,均植入胃内气囊.观察伤害性扩张或CGRP iv对大鼠疼痛阈值的影响;观察由上述措施诱发内脏过敏的大鼠在给予CGRP受体特异性拮抗剂hCGRP8-37后疼痛阈值的变化;观察不同剂量CGRP和hCGRP8-37对疼痛阈值的影响.结果:CGRP iv后胃疼痛阈值为11.7±2.6 mmHg,对照组疼痛阈值为19.2±2.0 mmHg,生理盐水对照组则为18.3±2.5 mmHg,实验组与其他两组比较P均<0.05.CGRP使大鼠的疼痛阈值降低.hCGRP8-37能逆转伤害性扩张和CGRP引起的内脏敏感性增高,该作用呈剂量依赖性(r=0.821,P<0.01).结论:胃扩张刺激能引起胃敏感性增高,在此过程中CGRP具有重要的作用.

    作者:章菲菲;莫剑忠;吕有灵;陈胜良;吕鸣;张珏莹;杨龙 刊期: 2006年第25期

  • 转化生长因子β与肿瘤转移的研究进展

    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在肿瘤发生、发展中具有双重作用:在肿瘤发生的起始阶段TGF-β扮演着肿瘤抑制者的角色,而在进展期TGF-β起着促使肿瘤细胞浸润转移的作用.TGF-β促进肿瘤浸润和转移的机制有:诱导肿瘤周围的基质环境改变;诱导上皮细胞-间充质转化;促血管新生和抑制宿主免疫系统杀伤肿瘤细胞.

    作者:俞清翔 刊期: 2006年第25期

  • 食管癌术后放疗的临床应用价值

    食管癌根治术后局部复发率高达40%-60%,是导致食管癌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自1970年起开始食管癌根治术后预防性放射治疗的研究,多项回顾性研究认为术后放射治疗延长了食管癌患者的生存期,但近年来的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未能确定这一结果,本文就这一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卢绪菁;王建华 刊期: 2006年第25期

  • ASPP蛋白家族的研究进展

    P53凋亡刺激蛋白(apoptosis stimulating protein of P53,ASPP)家族是新近发现的与P53有关的肿瘤抑制基因家族.P53是目前公认的肿瘤抑制基因,他能诱导细胞周期阻滞或直接诱导细胞凋亡,但其如何作用这两种不同选择的机制一直不清,直到ASPP家族的发现,才使这一问题逐渐明了.ASPP与P53的作用主要是能特异性增强P53的细胞凋亡功能,而对P53的细胞生长停滞功能则没有影响.

    作者:李彦;姜政 刊期: 2006年第25期

  • 重症急性胰腺炎时肾损害的研究进展

    肾是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常受累的胰外器官之一,文献报道SAP并发肾损害高达53.9%,如进展为急性肾衰(ARF)则病死率高达50%.ARF是SAP独立的死亡危险因素.近年的研究表明,SAP肾损害与SAP时大量产生的细胞因子和炎症介质(IL-1,IL-6,IL-8,IL-10,PAF, TNF, ET)等引起组织损伤和微循环障碍有关.SAP时肾及肾周间隙可出现包括肾周脂肪线等影像学异常,以及明显的肾组织学变化.细胞因子和炎症介质拮抗剂的应用是防治SAP肾损害的新进展.

    作者:王国品 刊期: 2006年第25期

  • PGE2对胃癌MKN28细胞VEGF表达的影响

    目的:观察前列腺素E2(PGE2)对胃癌MKN28细胞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mRNA转录、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对胃癌MKN28细胞分别给予0.1,1,5,10 μmol/L浓度的PGE2处理3 h,分别以实时PCR,Western blot检测VEGF mRNA转录水平及VEGF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胃癌MKN28细胞经用不同浓度的PGE2作用3 h,VEGF mRNA表达呈剂量依赖性增加,其表达在PGE2浓度为0.1,1,5,10 μmol/L时与对照组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0.67±0.093,0.74±0.13,0.87±0.07,1.49±0.15 vs 0.42±0.10,P<0.05或P<0.01).VEGF蛋白表达量与PGE2浓度存在正相关,其表达在PGE2浓度为1,5,10 μmol/L组与对照组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51.02±2.16,66.69±9.85,136.49±6.89 vs 26.87±3.98,P<0.05或P<0.01).结论:外源性PGE2可显著增加胃癌MKN28细胞VEGF的表达.

    作者:肖炜明;施瑞华;丁岩冰;吴健;童建东;严志刚 刊期: 2006年第25期

  • 逆转录病毒介导双靶区反义RNA在转基因小鼠肝细胞中的表达及对HBV DNA复制的影响

    目的:探讨逆转录病毒介导的乙型肝炎病毒(HBV)X,P单、双靶区的反义RNA在乙型肝炎转基因小鼠肝细胞中HBV复制的影响.方法:构建表达HBV X,P双靶区正、反义RNA的重组载体质粒,与脂质体混合,注入小鼠体内,第8周时取小鼠肝脏,提取肝组织总RNA,进行逆转录,将逆转录后的cDNA用PCR扩增,琼脂凝胶电泳和DNA测序定性,荧光聚合酶链反应定量;提取肝组织基因组DNA,利用荧光聚合酶链反应定量测定HBVDNA含量.结果:经过PCR扩增,琼脂凝胶电泳和DNA测序定性,荧光聚合酶链反应定量等方法检测到小鼠肝脏内反义RNA得到高效表达;8 wk后,对HBV DNA(×105 copies/g)的作用:与对照组相比(7.24±1.62),空质粒组(9.49±3.34)及正义RNA组(6.52±1.53)之间无明显差异,单(2.60±1.13,2.83±1.67)、双靶区反义RNA组(3.24±0.45)与对照组之间有明显差异(P<0.05),但单、双靶区反义RNA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将脂质体包裹逆转录病毒载体(质粒)介导的单、双靶区乙肝病毒反义RNA经iv导入转基因小鼠细胞的方法可行;反义RNA对乙型肝炎病毒转基因小鼠有显著抗HBV复制作用;对转基因小鼠肝脏中HBV DNA的复制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但单、双靶区反义RNA组间无明显差异.

    作者:张政;席宏丽;公维波;李文刚;于敏;曾争;徐小元 刊期: 2006年第25期

  • 转化生长因子β1和结缔组织生长因子在肝纤维化中的表达

    目的:观察肝纤维化不同阶段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在肝组织内表达的相关性.方法:41例行肝组织活检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免疫组织化学检测TGF-β1和CTGF,并用多媒体彩色图像分析仪对上述二指标进行图像分析定量.结果:按肝纤维化分组,除S1,S2期无统计学差别意义外,TGF-β1和CTGF均随纤维化分期加重而表达增加(F=49.56,23.01,P<0.05).按炎症活动度分组G1,G2,G3,G4组间TGF-β1两两比较无显著性差异.G1,G2,G3组CTGF两两比较无显著性差异,而G4组则有统计学意义.肝组织中TGF-β1与CTGF呈正相关(r=0.855,P<0.05).TGF-β1和CTGF与血清PCⅢ,LN,HA,ⅣC均呈正相关(TGF-β1:r=0.744,0.815,0.756,0.741,P<0.05;r=0.663,0.690,0.686,0.640,P<0.05).结论:肝脏TGF-β1和CTGF表达水平与肝组织纤维化程度密切相关,在早期肝硬化阶段CTGF表达更可靠.

    作者:丁宁;李岩 刊期: 2006年第25期

  • 炎症性肠病肠上皮细胞基质金属蛋白激酶对NAP-2的影响

    目的:探讨肠上皮细胞基质金属蛋白激酶(MMPs)对中性白细胞化学趋化物NAP-2的影响及其与炎症性肠病炎症发生的关系.方法:培养Caco-2高分化人结肠癌上皮细胞和CCD-18细胞,分别加入人重组MMP-3、IL-1β、MMP抑制剂强力霉素、CT1399、CT1487和抗人NAP-2中性白细胞mAb,Caco-2和CCD-18细胞于37℃含50 mL/LCO2条件下培养24 h,进行化学趋化性试验.取克罗恩病(CD)和溃疡性结肠炎(UC)的肠黏膜切除标本作实验组.用RT-PCR方法检测Caco-2细胞和CD和UC的肠黏膜组织的PBP mRNA和MMPsmRNA;用ELISA和Western blot法分别检测Caco-2细胞和CD和UC的肠黏膜组织的NAP-2蛋白.结果:MMP-3明显增加IL-1β刺激的Caco-2细胞吸引外周中性白细胞的能力(U=24.60,P=0.005;U=37.22,P=0.002);50 μmol强力霉素和0.1 μmol CT1847能显著抑制Caco-2细胞对中性白细胞的趋化性(U=15.18,P=0.01;U=34.73,P=0.002);1 mg/L抗人NAP-2中性白细胞mAb能显著抑制Caco-2细胞对中性白细胞的化学趋化性(U=156.04,P=0.000).RT-PCR分析表明,MMP-1 mRNA,MMP-2 mRNA,MMP-3 mRNA和MMP-10 mRNA被CCD-18细胞表达;PBP mRNA被Caco-2细胞和UC患者的肠黏膜表达.ELISA和Western blot法分析表明,NAP-2蛋白在活动性UC患者的肠黏膜明显增高,与CD的结果比较有显著性差异(U=28.57,P=0.005).结论:MMP能激发肠上皮细胞对中性白细胞的趋化反应,MMP通过激活中性白细胞化学趋化物NAP-2产生的免疫调节机制引起炎症性肠病肠上皮细胞炎症发生.

    作者:吕小平;詹灵凌;姜海行;唐国都 刊期: 2006年第25期

  • 表面增强的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技术在肝细胞癌血清学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检测HBV感染携带者与肝细胞癌(HCC)患者血清蛋白质的差异性表达,以发现HCC的肿瘤诊断标志物.方法:用表面增强的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SELDI-TOF-MS)技术检测27例HCC患者,27例HBV感染携带者,25例健康对照血清中的蛋白质谱,并用Biomarker Patterns System 5.0软件分析,建立诊断模型.结果:检测HCC患者与HBV感染携带者,正常对照与HCC患者,正常对照与HBV感染携带者的差异性蛋白分子,据此构建分类模型,得到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3%,85%;96%,96%;84%,89%.其中相对分子质量为8141 Da的蛋白峰在HCC组明显高于HBV感染组(P<10-5);相对分子质量为3448 Da的蛋白峰在HCC及HBV感染携带组表达均较正常组显著增高(P<10-5),而在HCC-HBV组无明显差异(P>0.05),提示其可能为HBV感染的一种标志蛋白;相对分子质量为7771 Da的蛋白峰在3组中均有差异性表达.结论:SELDI蛋白芯片技术检测血清蛋白质谱法诊断HCC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度,操作简单快捷,临床应用前景广阔,为HCC诊断提供了新的血清学方法.

    作者:田字彬;刘华;孙桂荣;孔心涓;张翠萍;王斌 刊期: 2006年第25期

  • SKP2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预后意义

    目的:探讨SKP2在大肠癌中的表达和预后作用.方法:采用SP免疫组化法检测68例大肠癌手术切除组织标本中SKP2和P27的表达,用Kaplan-Meier和Cox回归分析法进行生存分析.结果:在68例大肠癌组织中,SKP2和P27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1.2%(n=28)和52.9%(n=36).SKP2的表达与组织分级显著相关(x2=14.073,P=0.001).SKP2表达与年龄、性别和AJCC分期无关(P>0.05).SKP2和P27负相关(r=-0.528,P=0.0001).SKP2高表达组的总生存期较SKP2低表达组短(31.5±4.0 mo vs 54.5±2.1 mo,P<0.01).多因素Cox回归分析表明,SKP2表达是大肠癌的独立预后因素(RR=6.227,P=0.033).结论:SKP2表达可以作为大肠癌患者预后的指标.

    作者:孙立春;隋广杰;刘亚琴 刊期: 2006年第25期

  • 肝细胞核因子4α和3β在人主要器官中的表达

    目的:观察肝细胞核因子4α(Hepatocyte Nuclear Factor 4α,HNF-4α)和HNF-3β在人主要组织器官中的表达情况,为进一步探索这两个因子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V复制之间的可能关系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HNF-4α和HNF-3β在14例尸解标本的主要器官(肝、脑、肺、肾、心、脾、肠、胰腺、胃和甲状腺)中的表达情况.结果:HNF-4α和HNF-3β在10个器官的表达情况不同(HNF-4α:F=22.479,P<0.01;HNF-3β:F=13.021,P<0.01).HNF-4α在肝、肾、心、脾和肠中呈高水平表达,在肺和甲状腺呈低水平表达;HNF-3β在肝、肾、心和胰腺中呈高水平表达,在脾、肺、肠和甲状腺中呈低水平表达;HNF-4α和HNF-3β在脑、胃、阑尾、胸腺、肾上腺和扁桃体中均不表达;上述HNF-4α和HNF-3β高表达组和低表达组的表达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高表达组各器官之间的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体各组织中HNF-4α与HNF-3β的表达水平不同,在肝脏的表达水平较高,这提示二者有可能参与了HBV的组织特异性复制.

    作者:龙云;唐红;刘聪;何芳;刘丽;赵连三;黄飞骏 刊期: 2006年第25期

  • Wnt/β-catenin信号转导途径:大肠癌治疗的新靶点

    大肠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呈上升趋势,严重威胁人民生命健康,目前主要采取以手术和放化疗为主的综合治疗,传统的化疗药物对患者的预后也只能起到有限的作用,因此新的分子靶向治疗迫在眉睫.Wnt/β-catenin信号途径在胚胎发育过程以及多种肿瘤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由于其在人类不同肿瘤中的广泛激活,调节细胞的生长、迁移和分化,已被公认为肿瘤发生过程中关键的信号通路之一,尤其在大肠癌的发生、发展上,目前研究表明,约90%的大肠癌发生与该通路过度激活有关.近年研究发现,一些非甾体抗炎药、植物类化合物、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和血管生成抑制剂等能抑制Wnt/β-catenin信号途径过度激活,以及针对该途径重要信号分子的小分子抑制剂和基因治疗等分子靶向治疗均显示了很好的抗癌前景.

    作者:向德兵;王东;谢家印 刊期: 2006年第25期

  • 胆道解剖变异影像与临床手术对比4例

    本文通过4例胆道解剖变异影像与临床手术对比分析,提出预防由于胆道解剖变异引起胆道损伤的方法.

    作者:马龙滨;赵志华;李宾;何津;王新元 刊期: 2006年第25期

  •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投稿须知

    作者: 刊期: 2006年第2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