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省级期刊

  • 主管单位:华人消化杂志;新消化病学杂志
  • 主办单位:山西省科学技术厅
  • 国际刊号:14-1260/R
  • 国内刊号:14-1260/R
  • 影响因子:
  • 创刊:1993
  • 周期:旬刊
  • 发行:北京
  • 语言:中文
  • 邮发:22-117
  • 全年订价:4752.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文摘与引文数据库, 维普收录(中), 医学文摘, 知网收录(中), CA 化学文摘(美), 万方收录(中)
  • 国家期刊奖百种重点期刊(第二和第三届)
  • 消化系统疾病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2007年15期文献
  • 直接手助腹腔镜与开腹直肠癌根治的疗效比较

    目的:探讨应用直接手助腹腔镜下直肠癌根治的可行性及近期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2005-01/2007-01同期收治的直肠癌患者分为腹腔镜和传统开腹组各31例进行相应手术,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腹腔镜组无1例中转开腹.腹腔镜组与开腹组相比,术中平均出血量(150±42.5 mLvs 250±34.6 mL,P<0.05)、肠道功能恢复时间(2±1.0 d vs 4±1.0 d,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3.2% vs 12.9%,P<0.05)均有显著差异,而手术时间、局部复发率及在淋巴结清扫范围方面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直接手助腹腔镜治疗直肠癌能取得与开腹手术同样的肿瘤根治性效果,并具有出血少、术后肠功能恢复快等优点.

    作者:俞金龙;黄宗海;吴爱国;陈海金;范应方 刊期: 2007年第15期

  • RNA干扰对乙型肝炎病毒复制的体外影响

    目的:通过一种能够在细胞内表达短发卡RNA的逆转录病毒载体来研究RNA干扰对乙型肝炎病毒复制的影响.方法:首先针对HBV基因组Pol基因RT区寻找RNAi的靶位,并设计相对应的寡核苷酸链.然后再将一对碱基配对寡核苷酸链退火后连接入载体形成重组的质粒,并进行鉴定.在Huh-7细胞中,将通过鉴定的干扰质粒与HBV复制型质粒pHBV3.8共转染,分别应用ELISA方法来检测HBV相关的抗原,应用Northern印迹检测HBV RNA,以及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Southern印迹检测HBV核心颗粒DNA.结果:研究通过计算机方法协助寻找了3条RNAi靶位,并且构建了相应的基于逆转录病毒载体的RNA干扰质粒154i、312i和734i.结果发现312i对pHBV3.8表达有明显的抑制,HBsAg和HBeAg分别为阴性对照组的39%和41%,差异均有显著性(P=0.001,P=0.000).定量荧光PCR结果显示312i组核心颗粒DNA水平显著低于阴性对照组(21.3%±1.1% vs100.0%±10.6%,P=0.0046).Southern blot和Northern blot结果均显示,312i组病毒复制及mRNA转录水平低(10.5%,12.0%).结论:在HBV基因组RT区找到了一个可用于RNAi的靶位,并且构建了相对应的干扰质粒,此质粒可成功地抑制HBV复制型质粒在细胞中的复制和表达.

    作者:王新宇;张继明;尹有宽;谢怡;黄玉仙;邬祥惠;翁心华 刊期: 2007年第15期

  • 银杏天宝对大鼠实验性结肠炎抗氧化作用的影响

    目的:在三硝基苯磺酸灌肠诱导大鼠实验性结肠炎模型中,研究银杏天宝(EGB)的治疗作用及其抗氧化损伤作用的机制.方法:应用三硝基苯磺酸(TNBS)/乙醇灌肠制备大鼠实验性结肠炎模型.实验设正常对照组,三硝基苯磺酸模型组,阳性药物对照组(5-ASA group,100 mg/kg),EGB组(200 mg/kg)4组.观察大鼠肠组织大体形态和组织学评分.生化法检测大鼠肠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苷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及丙二醛(MDA),一氧化氮(NO)含量.免疫组化检测肠组织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蛋白的表达.结果:与模型组相比,EGB组结肠组织iNOS表达明显减少,NO、MDA明显降低(iNOS:19.60%±3.17% vs 81.36%±1.71%;NO:9.20±0.81 μmol/g vs 14.77±1.34 μmol/g;MDA:3.96±0.35 μmol/g vs 6.06±0.39 μmol/g;P<0.01);SOD、GSH-Px活性明显升高(SOD:32.52±1.82 kU/g vs21.90±2.22 kU/g;GSH-Px:49.91±2.59 kU/gvs41.26±2.90 kU/g;P<0.01).EGB能明显减少大鼠实验性结肠炎模型组大体形态和组织学评分(2.10±0.57 vs3.10±0.57;3.50±0.85 vs 4.7±0.82;P<0.01).结论:EGB可能通过抑制氧自由基反应,抗氧化损伤,抑制NO生成,来减轻结肠炎炎症反应.

    作者:周燕红;于皆平 刊期: 2007年第15期

  • 氧化苦参碱对人胃癌细胞杀伤作用的机制

    目的:探讨氧化苦参碱(oxymatrine,OM)对人胃癌细胞株MKN45的杀伤作用及其抗肿瘤作用的机制.方法:培养人胃癌MKN45细胞,以0.5,1,2,4,6 g/L OM处理.采用四唑蓝(MTT)比色法、流式细胞仪、聚合酶链反应(PCR),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和RT-PCR法检测OM对MKN45细胞的杀伤作用、细胞周期分布、端粒酶活性和端粒酶逆转录酶(hTERT)及其上游调控基因(c-myc,p53,mad1)表达的影响.结果:OM对MKN45细胞具有剂量依赖性杀伤作用,半数抑制浓度(IC50)78 g/L.OM作用48 h后,与对照组相比,在2 g/L剂量组,MKN45 G0/G1期细胞增加(62.2%±1.3% vs56.7%±4.0%,P<0.05)、G2/M期细胞减少(5.4%±1.1% vs 10.0%±2.8%,P<0.05);在4 g/L剂量组,S期细胞减少(30.5%±1.3% vs33.4%±1.2%,P<0.05).OM可抑制MKN45细胞的端粒酶活性,其作用呈剂量依赖性.OM可引起MKN45细胞hTERT基因表达下调,p53和mad1基因的表达升高,对c-myc基因的表达无影响.结论:OM对人胃癌细胞株MKN45具有杀伤作用,可能通过影响hTERT及其上游调控基因的表达来抑制肿瘤细胞端粒酶活性,发挥其抗肿瘤作用.

    作者:于晓峰;邹健;冉志华 刊期: 2007年第15期

  • 幽门螺杆菌靶向核酸疫苗的构建及免疫学评价

    目的:为了提高幽门螺杆菌DNA疫苗的免疫原性,构建具有靶向作用于APC细胞的核酸疫苗.方法: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将靶向基因片段和过氧化氢酶基因融合构建了核酸疫苗.体外转染293T细胞,间接免疫荧光和ELISA检测其基因表达情况.用该核酸疫苗肌肉免疫注射BALB/c小鼠后,测定其血清IgG、IgG1和IgG2a水平.结果:间接免疫荧光检测转染DNA疫苗的293T细胞,表明该疫苗能在真核细胞中表达目的抗原,通过ELISA方法测定表明其仍具有IgG抗体结合能力.BALB/c小鼠免疫后血清测定结果表明,该靶向核酸疫苗诱导的抗体水平高于对照质粒pDNAkat,抗体分型实验显示靶向核酸疫苗pcDNAkathIgz和pcDNAkat,促进了免疫反应类型由Th2向Th1的部分偏转.结论:成功构建了靶向APC细胞的幽门螺杆菌核酸疫苗,并在小鼠体内诱导了较高的抗体水平.

    作者:张瑞平;刘纯杰;陶好霞;张兆山 刊期: 2007年第15期

  • 胎盘滋养层细胞的感染和凋亡与HBV的宫内传播机制

    目的:通过HBV感染体外培养的人绒毛膜滋养层细胞,探讨HBV宫内感染发生的机制.方法:对人早孕绒毛膜滋养层细胞进行原代培养和对人滋养层细胞系JEG-3进行传代培养,将HBV感染血清与原代及传代培养细胞共同孵育8-48 h,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及细胞间连接,细胞免疫荧光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滋养层细胞中HBsAg和HBcAg的表达,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被感染的滋养层细胞中的HBV DNA,TUNEL方法检测滋养层细胞的凋亡.结果:与HBV阳性血清共同孵育对滋养层细胞的形态和细胞间连接无明显影响;细胞免疫荧光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滋养层细胞与HBV感染血清共同孵育(8,24,48 h)后,滋养层细胞可以出现HBsAg和HBcAg的阳性表达,24 h时HB sAg阳性细胞数量多(8 h:18.0%±3.67%;24 h:30.6%±2.88%;48h:24.8%±4.21%);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到被感染的滋养层细胞中HBV DNA的存在;TUNEL结果显示,与HBV感染血清共同孵育可导致滋养层凋亡细胞数量逐渐增加(24 h:18.6%±3.05%;48 h:26.8%±2.86%;P<0.01).结论:滋养层细胞的感染可能是HBV通过胎盘屏障的途径之一;HBV感染可以诱导滋养层细胞产生凋亡,这可能是胎盘屏障阻止HBV宫内感染的一种保护性机制.

    作者:白菡;张琳;何丽霞;冯国和;石理兰;窦晓光;赵桂珍 刊期: 2007年第15期

  • CHFR基因与消化道肿瘤关系的研究进展

    CHFR(checkpoint with FHA and ring finger),一种在人类癌症中灭活的新的细胞周期检查点基因,在有丝分裂应激时,延迟染色体的浓集、阻止细胞进入有丝分裂中前期.研究表明,CHFR在爪蟾中是Plk1的泛素连接酶,在哺乳动物细胞中主要通过抑制Cyclin B1进入细胞核、调节Aurora-A的水平及与P38应激激酶相互作用,阻止细胞进入有丝分裂前期.USP7介导的CHFR去泛素化致其累积可能对于CHFR激活是一个关键的调节步骤.在消化道肿瘤中,CHFR表达由于CPG岛甲基化而沉默.本文对CHFR基因的结构、编码蛋白的功能及其与消化道肿瘤关系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高余佳;辛彦 刊期: 2007年第15期

  • 针对宿主细胞靶位抗HCV策略研究进展

    慢性HCV(CHC)感染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疾病之一.现阶段HCV治疗策略疗效有限,有必要寻找更新更好的抗HCV策略.宿主细胞因素为HCV感染、复制和/或致病所必需,因此可能成为潜在的治疗靶位.引人注意的细胞因素包括,介导病毒入胞细胞受体、促进病毒复制、组装等细胞因素和细胞内脂质生物合成途径、氧化应激压力及内源性免疫反应等.目前的关键问题是从药理学角度调控这些细胞靶位,减少副反应,从而利于慢性HCV感染治疗.本文主要就近几年的相关研究进展作一简要综述.

    作者:梁雪松;安艳 刊期: 2007年第15期

  • 碘克沙醇及Ficoll-400分离纯化大鼠胰岛细胞的效果对比

    目的:分别使用碘克沙醇和Ficoll-400密度梯度液纯化大鼠胰岛细胞,比较两者分离纯化大鼠胰岛细胞的收获量、纯度、活性和功能.方法:将20只SD大鼠随机分为碘克沙醇纯化组和Ficoll-400纯化组,以胶原酶P消化分离SD大鼠胰腺,分别采用碘克沙醇及Ficoll-400密度梯度液来纯化胰岛细胞.通过DTZ染色,计数胰岛细胞的数量和纯度,用胰岛素释放试验和胰岛移植评估胰岛细胞的功能.结果:碘克沙醇-HCA液纯化组的胰岛细胞收获量及纯度与Ficoll-HCA无明显差别,碘克沙醇-HCA组纯化的胰岛细胞活率则显著高于Ficoll-HCA组(93.3%±3.5% vs 84.8%±3.8%,P<0.01),同时胰岛细胞逆转糖尿病大鼠高血糖状态的时间显著延长(11.4±2.1 d vs 7.0±1.6 d,P<0.05).结论:与Ficoll-400相比,使用碘克沙醇纯化大鼠胰岛可提高胰岛细胞的活率及功能.

    作者:张桦;陈宏;张振;杨力;孙嘉;李明;刘宏;蔡德鸿 刊期: 2007年第15期

  • 遗传性非息肉病性大肠癌中hMSH2,hMLH1,TβRⅡ,MMP-7及TIMP-2的表达和其特殊生物学行为间的关系

    目的:探讨遗传性非息肉病性大肠癌(HNPCC)中错配修复基因hMSH2、hMLH1、转化生长因子βⅡ型受体(TβRⅡ)、基质金属蛋白酶-7(MMP-7)、组织抑制因子-2(TIMP-2)表达的相互关系及其与HNPCC特殊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HNPCC和散发性大肠癌(SCRC)肿瘤组织石蜡标本各30例、正常大肠黏膜石蜡标本8例.观察其hMSH2,hMLH1,TβRⅡ,MMP-7,TIMP-2的表达,并结合临床病理资料综合分析.结果:在HNPCC和SCRC中,hMSH2,hMLH1,TβRⅡ,MMP-7,TIMP-2均与患者的性别、肿瘤大小和部位无关;而与肿瘤的侵犯深度和是否转移密切相关,阳性表达率差异显著(P<0.05,HNPCC vs sporadic CRC).在HNPCC中,hMSH2和hMLH1 (r=0.835,P=0.000),TβRⅡ与hMSH2 (r=0.592,P=0.001),hMLH1 (r=0.472,P=0.009)和MMP-7(r=0.735,P=0.000)表达均呈明显正相关;而TIMP-2与TβRⅡ(r=-0.582,P=0.001),MMP-7 (r=-0.421,P=0.008)表达呈明显负相关.结论:由于hMSH2,hMLH1突变引起TβRⅡ的失活而诱导的MMP表达减弱和TIMP的下调可能是HNPCC特殊生物学行为的一个原因.

    作者:顾国利;魏学明;王石林;任力;胡益云;李德昌 刊期: 2007年第15期

  • 胃癌组织中Caveolin-1,nm23及MMP-2的表达及其意义

    目的:探讨正常胃黏膜、不典型增生胃黏膜及胃癌组织中Caveolin-1,nm23及MMP-2蛋白的表达.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25例正常胃黏膜,65例不典型增生胃黏膜及71例胃癌组织中的Caveolin-1,nm23及MMP-2蛋白的表达.结果:正常胃黏膜、不典型增生胃黏膜及胃癌组织中,Caveolin-1和nm23阳性率有递减趋势,组间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x2=106.303,P<0.05;X2=64.254,P<0.05);MMP-2蛋白阳性表达率有递增趋势,组间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X2=35.247,P<0.05).Fisher精确概率检验显示在不同的浸润深度和淋巴结转移Caveolin-1,nm23及MMP-2阳性表达率组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年龄、性别和脉管侵犯组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显示Caveolin-1与nm23表达呈正相关(r=0.957,P<0.05),Caveolin-1与MMP-2表达呈负相关(r=-0.975,P<0.05),nm23与MMP-2表达呈负相关(r=-0.987,P<0.05).结论:Caveolin-1与nm23的缺失以及MMP-2的过表达可能是胃癌发生、发展以及浸润转移的重要原因之一,Caveolin-1可以作为一种候选抑癌基因.

    作者:杨育生;刘斌;邢传平;高自芳;顾立萍;钱震;董亮;苏勤军 刊期: 2007年第15期

  • RECK,MMP-9及TGF-β1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相互关系

    目的:研究RECK,MMP-9和TGF-β1在胃癌及正常胃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在胃癌的发生、发展、浸润和转移中的作用.方法:选择临床及病理资料齐全的存档胃腺癌蜡块标本54例,另取正常胃黏膜标本15例作对照.采用第二代通用型二步法监测系统(PV-9000)免疫组化方法检测RECK,MMP-9及TGF-β1在胃癌及正常胃组织中的表达.结果:RECK在胃癌组织中低表达(51.9%),并随肿瘤浸润深度的加深、淋巴转移的产生、远隔转移的发生、临床分期的提高、肿瘤病理分化程度的降低而降低(P<0.05).MMP-9在胃癌组织中高表达(75.9%),并随肿瘤浸润深度的加深、淋巴转移的产生、临床分期的提高、肿瘤病理分化程度的降低而增高(P<0.05).TGF-β1在胃癌组织中高表达(77.8%),并随淋巴转移的产生、临床分期的提高、肿瘤病理分化程度的降低而增高(P<0.05).胃癌组织中RECK与MMP-9、TGF-β1的表达呈负相关(r=-0.618,P<0.001;r=-0.620,P<0.001),MMP-9与TGF-β1的表达呈正相关(r=0.716,P<0.001).结论:胃癌组织中RECK低表达,MMP-9,TGF-β1高表达.RECK,MMP-9及TGF-β1可以作为评估胃癌发生浸润转移的重要指标.

    作者:宋国庆;王强 刊期: 2007年第15期

  • HBV感染垂直传播阻断研究的现状与问题

    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是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随着献血管理的加强和乙肝疫苗的逐步推广,HBV感染水平传播的流行势头已经得到遏制,而垂直传播成为导致HBV慢性感染的主要途径之一.HBV感染垂直传播包括母婴传播和父婴传播,以前者为主.传播的途径包括:宫前感染、宫内感染、产程感染、出生后感染.对新生儿联合使用乙肝免疫球蛋白和乙肝疫苗已成为阻断母婴传播的重要措施,但仍有部分病例未能获得有效保护.其中,HBV宫内感染的存在是导致阻断措施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

    作者:赵连三 刊期: 2007年第15期

  • 结肠癌皮肤转移1例

    男性患者,67岁,因结肠癌合并急性肠梗阻急诊手术,行右半结肠切除术.术后病理:结肠管状腺癌,部分黏液腺癌.术后8 mo出现吻合口癌复发,病理示:中分化腺癌.同时发现肝、肺广泛转移.术后15 mo出现背部皮肤转移,被误诊为皮脂腺囊肿,后病理证实:转移性黏液腺癌.行多次无水酒精注射,转移瘤一度缩小,后因注射时肿瘤出血不易控制而放弃.术后18 mo出现全身衰竭死亡.

    作者:周晓武;冯国勋;李翔;王石林 刊期: 2007年第1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