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总结无胃手术史成人粪石性急性机械性小肠梗阻患者15例诊治经验.方法:2003-04/2008-04我院共收治成人粪石性急性机械性小肠梗阻患者15例,均无胃大部切除术史.所有患者行腹部平片检查和腹部CT扫描,并先予以保守治疗,2例老年人不能耐受手术,以内服发泡剂或纤维素酶治疗后缓解;保守治疗3 d后若肠梗阻症状无好转或逐渐加重后行手术治疗,11例行剖腹探查,2例行腹腔镜手术.结果:腹部平片检查均有大小不等的气液平面.腹部CT扫描均显示有肠内高密度粪石影.12例患者的粪石位于回肠,3例位于空肠.粪石的平均短轴直经是3.4 cm平均长轴直经是5.1cm.11例为单发粪石,占73.3%,4例为多发粪石,占36.7%.患者全部治愈,无并发症.结论:粪石性小肠梗阻多发于远端空肠和回肠.腹腔镜手术较传统开腹手术具有住院时间短、疼痛轻的优势.
作者:陈庆永;方志;王春友 刊期: 2008年第25期
目的:探讨胃超声在常见胃、十二指肠壁非肿瘤性病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247例胃、十二指肠疾病患者同时进行胃超声和胃镜检查,以胃镜结果和/或病理为标准,与胃超声检查结果对比分析.结果:247例胃超声检查结果与胃镜结果同步对比符合率分别为:急性胃炎75.00%,慢性胃炎81.14%,胃溃疡90.47%,十二指肠球部溃疡82.05%.各种疾病胃壁超声图像改变有明显差异.结论:胃、十二指肠壁非肿瘤性病变超声检查声像图有各自特点,差异较大,在胃壁病变的判定中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作者:陶春梅;刘东屏;王学梅;阙艳红 刊期: 2008年第25期
目的:比较两种以莫西沙星为基础的7 d三联疗法对H pylori感染的根除率.方法:采用平行对照实验设计,52例Hpylori(+)患者分为2组,EMT组:埃索美拉唑20mg bid、莫西沙星0.4 g qd、替硝唑0.5 gbid;RMA组:枸橼酸铋雷尼替丁0.4 g bid、莫西沙星0.4 g qd、阿莫西林1.0 g bid,治疗7 d,治疗结束4 wk后通过13C-UBT检查Hpylori是否根除.结果:EMT组Hplori根除率为83.3%,RMA组根除率为79.4%.两组之间H pylori根除率没有显著性差异(x2=0.117,P=0.521).结论:以莫西沙星为基础的7 d三联疗法是可供选择的H pylori根除方案.
作者:周俊;张玫;孙立东 刊期: 2008年第25期
目的:研究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与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在胃癌中表达的相互关系,探讨他们在胃癌的发生发展、浸润和转移中的作用.方法:2001-01/2002-03手术切除,病理证实为腺癌的胃癌标本54例,患者术前均未行化疗或放疗,另取正常胃组织15例作对照.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胃癌及正常胃组织中iNos和HIF-1α的表达,光镜下观察iNOS及HIF-1α蛋白表达,分析iNOS与HIF-1α的表达关系及临床意义.结果:胃癌中iNOS和HIF-1α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胃组织(66.67% vs 6.67%P<0.05;74.07%vs 0% P<0.01),其表达与胃癌TNM分期、肿瘤浸润深度和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P<0.05或0.01).胃癌组织中iNOS与HIF-1α的表达呈正相关(r=0.596,P<0.05).结论:iNOS和HIF-1α在胃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联合检测可作为判断胃癌恶性程度和预后的指标.
作者:魏房;孙威;柴伟;郭琳 刊期: 2008年第25期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反义寡核苷酸(ASODN)对体外生长的人大肠癌HT-29细胞的抑制作用.方法:实验设空白对照组、脂质体转染组、错义链转染组(SODN组)和不同浓度反义链转染组(ASODN组).用LipofectamineTM2000介导的VEGF ASODN和错义寡核苷酸(SODN)转染人大肠癌细胞株HT-29,半定量RT-PCR检测各组细胞VEGF mRNA的表达:Western blot测定转染48、72 h后VEGF蛋白表达:MTT法和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增殖和凋亡.结果:转染48 h后,ASOND组的VEGF mRNA表达水平明显低于脂质体对照组和SODN组(0.455±0.032 vs 0.934±0.031,0.915±0.004,p<0.01);脂质体对照组与SODN组之间无显著差异.细胞转染48、72 h后,ASODN组蛋白表达明显弱于脂质体对照组和SODN组,且72h弱于48 h.与对照组比较.VEGF ASODN对HT-29细胞有明显的生长抑制作用,并且抑制呈剂量和时间依赖性(P<0.05).结论:VEGF ASODN通过抑制VEGF的基因表达,对体外生长的人大肠癌HT-29细胞的增殖进行抑制.
作者:焦得闯;吴爱国;邵国利;纪术峰 刊期: 2008年第25期
目的:研究IFNγ修饰的树突状细胞(dendriticcell,DC)对T淋巴细胞增殖和分化的影响以及后者对肝癌HepG2细胞的杀伤作用.方法:构建携带人IFNγ基因的重组复制缺陷型腺病毒载体(Ad-IFNγ),用其感染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来源的DC,观察后者表型和吞噬功能的变化.再用反复冻融裂解法提取的肝癌HepG2细胞抗原致敏DC,将其与自身T淋巴细胞共同培养,观察T淋巴细胞的增殖和分化情况以及活化T细胞对HepG2细胞的杀伤作用.结果:Ad-IFNγ转染后24 h.各组DC的吞噬能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2.31,p=0.13).Ad-IFNγ转染的DC培养上清中有IFNγ的高表达,其表达量显著高于另外两组(P<0.01).Ad-IFNγ-DC促进T细胞增殖的能力明显强于Ad-LacZ-DC和NTDC(P<0.01).以HepG2细胞抗原致敏时,Ad-IFNγ-DC活化的T淋巴细胞对HepG2细胞的杀伤率在E:T=20:1和E:T=50:1时分别为43.64%±3.5l%和48.87%±4.83%.显著高于Ad.LaeZ-DC和NTDC组(p<0.001)结论:IFNγ的修饰能促进DC成熟,增强DC促进T淋巴细胞增殖的作用,诱导细胞免疫,增强T细胞的细胞毒作用,使T细胞能有效地杀伤肿瘤细胞.
作者:薛刚;程莹;曹永宽;王培红;张国虎;龚加庆;黄文林;田伏洲 刊期: 2008年第25期
目的:探讨瘦素对肝细胞脂质变性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以离体人肝L-02细胞株制备肝细胞脂肪变性模型.实验分为正常肝细胞组、人肝L-02细胞脂肪变性模型组、瘦素不同浓度处理Ⅰ、Ⅱ、Ⅲ组(浓度分别为10-8、10-7、10-6mol/L)和阳性对照组.孵育24 h后,油红O染色观察细胞形态和细胞内脂滴的形成,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检测细胞内甘油三酯(TG)的含量.RT-PCR检测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α(PPARα)及其目标基因肉碱转移酶-I(CPT-D) mRNA水平的表达.结果:模型组和瘦素I组细胞质中有较多的脂滴形成,而瘦素Ⅱ、Ⅲ组、正常组、阳性对照组胞质中脂滴较少.瘦素浓度为10-8、10-7、10-6mol/L时,肝细胞中TG的含量为1.063±0.146、0.648±0.023、0.553±0.045 mmoL/g蛋白,呈细胞依赖性减少.瘦素Ⅱ、Ⅲ组与阳性对照组比较.PPARα仅的mRNA表达上升更为明显,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瘦素I组与阳性对照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模型组与正常组比较,CPT-I mRNA表达无明显改变,经瘦素处理后,较模型组相比,CPT-I mRNA表达明显上升(p<0.01).结论:瘦素能降低人肝L-02脂变细胞内TG的含量,呈剂量依赖关系,其降低细胞内TG作用可能与PPARα及其目标基因表达上调有关.
作者:谭英征;陈双华;阳学风;胡剑峰;傅京力;胡杨 刊期: 2008年第25期
目的:观察舒林酸对人结肠癌LOVO细胞株凋亡的影响,以及舒林酸作用后的该细胞基因表达谱改变.方法:应用透射电镜,流式细胞仪观察舒林酸作用48 h、72 h对LOVO细胞凋亡的影响;基因芯片法检测舒林酸作用前后LOVO细胞的差异表达基因.结果:经舒林酸处理后细胞有典型的凋亡小体形成:经舒林酸0.6、0.9、1.2 mmo1/L作用后,细胞凋亡率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升高(48h:4.2±1.04,4.26±0.28,7.51±2.09 vs 1.81±0.9l:72 h:6.21±0.56,7.48±1.45,10.40±1.30 vs 2.06±1.43:均P<0.05).与含有17101个cDNA的基因芯片杂交.筛选出差异表达基因1O13条,其中178条为凋亡相关基因(表达上调82条,下调96条),占所有差异表达基因的17.87%.结论:舒林酸具有诱导LOVO细胞发生凋亡的作用.上调或下调某些凋亡相关基因的表达可能是其诱导凋亡的分子机制之一.
作者:聂家艳;黄杰安;唐国都;刘诗权 刊期: 2008年第25期
目的:探讨长效奥曲肽对四氯化碳(CC14)诱发大鼠肝纤维化门静脉高压的影响和机制.方法: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8)、肝纤维化门脉高压组(n=16)和长效奥曲肽组(n=16).以.2400 mL/I,CC14 sc(3 mL/kg)建立大鼠肝纤维化门脉高压症模型,长效奥曲肽组同时给以长效奥曲肽(0.8 mg/kg),每4 wk肌肉注射1次.8 wk后检测门静脉压力、肝脏组织形态学改变、血浆胰高血糖素和内皮素等.结果:长效奥曲肽组门静脉压、胰高血糖素和内皮素较肝纤维化门脉高压组显著降低(t=2.5,P<0.05;t=2.088,P<0.05;t=2.102,P<0.05),但仍高于正常对照组(t=5.152,P<0.01;t=2.896,P<0.01;t=2.770.P<0.05).正常对照组大鼠肝脏大体形态和组织学无异常改变:肝纤维化门脉高压组及长效奥曲肽组大鼠肝脏组织形态学表现为肝纤维化改变.但后者的病理损害指标显著轻于前者(P<0.05).结论:长效奥曲肽组大鼠门静脉压力显著低于肝纤维化门脉高压组,其机制可能与肝脏组织损害减轻、血浆胰高血糖素和内皮素降低等有关.
作者:杨文燕;吴建新;戴强;江佛湖 刊期: 2008年第25期
Bcl-xL是Bcl-2家族的重要成员,在抑制细胞凋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凋亡是由基因调控的细胞主动自杀过程,机体通过凋亡将衰老畸变的细胞从体内清除掉以维持内环境的稳定.Bcl-xL抑制凋亡的作用在肿瘤的发生、发展及耐药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就Bcl-xL的结构表达、调控、功能、与肿瘤关系以及在耐药性中所起的作用作一综述.
作者:郭文娟;王爱英 刊期: 2008年第25期
自然杀伤T细胞(natllral killer T cells.NKT细胞)是一种同时具有NK细胞和T细胞部分表型及功能的细胞亚群.他能将先天性免疫应答和获得性免疫应答连接起来,限制性识别CDld-糖脂抗原、活化后迅速分泌大量细胞因子从而调节机体的免疫应答.人体的肝脏内富含NKT细胞,因此,NKT细胞在肝脏中的作用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兴趣.
作者:汤伯宗;高月求 刊期: 2008年第25期
共聚焦显微内镜(confocal endomicroscopy)整合了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和传统内镜,实现了进行内镜检查的同时进行黏膜的共聚焦显微观察,在对消化系疾病的诊断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已经应用于结直肠癌,溃疡性结肠炎、Barrett食管、幽门螺杆菌及早期胃癌等疾病的诊断,本文对近年来共聚焦显微内镜的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作者:黄锦;孙刚;杨云生 刊期: 2008年第25期
支架成形术目前已广泛用于改善晚期食管癌所致的吞咽困难.随着食管支架的不断改进.现在有许多新的支架用于临床治疗.这些支架在原来的基础上增加抗反流瓣膜、装有可回收装置或栽有125 I颗粒等以及出现生物可降解支架.支架的改进能减少并发症并提高生存率.许多非手术性姑息方法如腔内激光治疗、光动力疗法、电凝及腔内近距离放射治疗都用来治疗食管狭窄,但迅速缓解症状的方法就是食管支架成形术.支架治疗良性食管狭窄的报道也不断增多,应用暂时性支架及生物可降解支架可以很好地改善效果.
作者:李烽;程英升 刊期: 2008年第25期
近诸多研究已经报道了骨髓干细胞在正常肝脏及一些肝脏病理条件下能够分化为有功能的肝细胞和胆管细胞且可修复受损肝脏.本综述就当前骨髓源性肝脏干细胞研究水平进行回顾,涵盖了新的知识和已发表的文献,包括:来自动物模型的证据、可能的机制和条件,未来临床应用细胞移植治疗肝病的方式等.
作者:吴海军;肖恩华 刊期: 2008年第25期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ry liverdiseasg,NAFLD)是一种常见肝病,且发病率有逐年增加的趋势.本文概述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在NAFLD发病机制方面的主要成果和观点,探讨在NAFLD发病中基因的作用,旨在阐明NAFLD发病的分子机制.
作者:钱林;胡小宣 刊期: 2008年第25期
MDM2为小鼠双微体基因,是近几年发现的一种癌基因,对细胞生长有调节作用.其生物学作用是增强细胞的生存活力,使细胞生存期延长,促进细胞增生及肿瘤的生长.近年来,许多研究显示MDM2参与了许多肿瘤的发生发展,且该基因与恶性肿瘤的浸润、转移和不良预后有关,尤其与食管癌、胃癌、结肠癌和肝癌等消化系肿瘤关系密切.因此,研究MDM2与消化系肿瘤的关系在肿瘤防治中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结合国内外文献就MDM2在消化系肿瘤发生发展及其转移过程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陈现亮;高善玲;赵磊 刊期: 2008年第25期
目的:调查北京地区艾滋病患者肝脂变的发生率,研究艾滋病患者肝组织中瘦素与肝脂变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18例国人艾滋病患者肝组织中瘦素、CD68及TNF-α的表达,评价这些患者肝脏的组织学改变及脂变状况,分析性别、年龄、肝功能、血脂水平、空腹血糖、HIV病毒栽量、CD4+细胞计数和CD8+细胞计数与肝脂变的关系.结果:本组病例艾滋病患者肝脂变的发生率为61.1%(1l/18),其中大泡脂变占72.7%(8/11),合并肝病相关性机会性感染者占22.2%(4/1 8).18例肝组织中瘦素检出率为44.4%.有肝脂变的肝组织其瘦素及CD68表达的阳性率高于无脂变组,但无统计学意义,脂变组TNF-α的阳性率显著高于无脂变组(100% vs 42.9%p=0.012).除CD8+细胞计数(×1O6个/L)在脂变组显著低于无脂变组(142.0±93.0 vs 515.6±320.7,p=0.026)外,其余因素如年龄,体质量指数、肝功能、血脂水平、空腹血糖、HIV载量、CD4+细胞计数及是否合并丙型肝炎感染均与肝脂变的发生无显著相关.结论:艾滋病患者中肝脂变发生率较高,肝脂变的发生与瘦素的表达未见明显相关.可能与肝组织损伤修复机制有关.
作者:兰孟东;孙成福;赵红心;沈冰;张亮;赵辉;卢联合;王笑梅;郎振为;李兴旺;毛羽 刊期: 2008年第25期
肝门胆管癌由于位置的特殊和不良的预后一直是外科医生关注的重点.目前手术是唯一可以治愈肝门胆管癌的手段,但是其面临的风险很大,难点较多,探索性的进步也很快.本文就目前在围手术期的处理和手术技能的发展与争论作一述评,以期帮助临床外科医生积极投身到提高技能的实践中去.
作者:许戈良 刊期: 2008年第2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