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省级期刊

  • 主管单位:华人消化杂志;新消化病学杂志
  • 主办单位:山西省科学技术厅
  • 国际刊号:14-1260/R
  • 国内刊号:14-1260/R
  • 影响因子:
  • 创刊:1993
  • 周期:旬刊
  • 发行:北京
  • 语言:中文
  • 邮发:22-117
  • 全年订价:4752.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文摘与引文数据库, 维普收录(中), 医学文摘, 知网收录(中), CA 化学文摘(美), 万方收录(中)
  • 国家期刊奖百种重点期刊(第二和第三届)
  • 消化系统疾病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2008年35期文献
  • 气管插管麻醉在双气囊电子小肠镜检查中的应用

    目的:评价气管插管麻醉在双气囊电子小肠镜检查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99例疑有小肠疾病需要经12检查的患者,行气管插管全麻:静脉复合应用异丙酚、芬太尼、阿曲库胺.记录检查前、中、后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的数值,以及患者的不良反应.结果:全组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在检查前、中、后均无明显变化,均能安全的完成检查.99例接受检查的患者中,1例因回盲部变形、狭窄,小肠镜未能通过狭窄部,4例因回肠末段狭窄中止进镜,2例因十二指肠水平部狭窄停止进镜.其余患者经口检查均到达回肠上段或中段,平均检查时间75.5±25.5min.全组生命体征均处于安全范围,无并发症发生.结论:气管插管麻醉下行电子小肠镜检查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作者:黄俊梅;张亮;杨晓明;薛晓东;毛高平 刊期: 2008年第35期

  • 胆石病患者胆汁细菌学检查分析

    目的:了解青岛地区胆石病患者的胆汁细菌培养种类及特点.方法:对2007-02/2008-08期间入住我科1 38例胆石病患者术中抽取胆汁进行细菌培养并进行鉴定及药敏分析.根据发病时情况、结石部位及既往手术史分别进行分组分析.结果:138份胆汁中共有88例培养出细菌、阳性检出率为63.8%;共培养出细菌25种94株,革兰阴性杆菌61株(占64.8%),革兰阳性菌30株(占31.9%),真菌3株(占3.19%).胆汁中的主要细菌对亚胺培南、美洛培南、万古霉素、替考拉宁、阿米卡星、头孢吡肟的耐药率很低,对阿莫西林、哌拉西林、替卡西林、环丙沙星等的耐药率非常高.结论:患者症状不同、结石部位不同及既往手术史不同,培养结果有差异;培养出的细菌对临床常用抗菌素的耐药率较高,应加强监测.

    作者:李奉达;邱法波;刘宁 刊期: 2008年第35期

  • 胆囊癌肉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分析

    目的:探讨胆囊癌肉瘤患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以及治疗方法和预后.方法:我院收治1例胆囊癌肉瘤患者,研究其临床表现及诊疗经过,并进行随访,同时对标本进行病理学检查,再结合有关文献,探讨该病的特点.结果:肿瘤侵犯肝脏并侵犯结肠至肌层.病理可见上皮源性肿瘤成分与问叶源性肿瘤成分同时存在且没有移行现象,且该病预后极差.结论:胆囊癌肉瘤是一种罕见的高度恶性肿瘤,需要与肉瘤样癌等并相鉴别,预后与肿瘤分期有关.

    作者:李柏峰;刘永锋;石蕊;刘作良 刊期: 2008年第35期

  • Midkine和Caspase-3在胰腺癌中的表达与细胞凋亡的关系

    目的:研究人胰腺癌组织中Midkine(MK)和Caspase-3蛋白的表达特点,探讨其表达与胰腺癌细胞凋亡的关系.方法:收集人胰腺癌组织标本49例,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MK和Caspase-3蛋白的表达,原位凋亡检测试剂盒辣根过氧化物酶(TUNEL)检测细胞凋亡指数.以同期15例正常胰腺组织标本为对照.结果:MK蛋白、Caspase-3蛋白在胰腺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高于正常胰腺组织(71.4%VS 0,P<0.01;77.6% VS 46.7%,P<0.05),MK蛋白表达与胰腺癌组织学分化、临床分期和淋巴转移相关(P<0.05),Caspase-3蛋白表达仅与组织学分化有关;胰腺癌组织标本中,MK阳性表达组凋亡指数显著低于MK阴性表达组(5.13±2.69 VS 7.93±6.65,P<0.05);胰腺癌组织中MK与Caspase-3蛋白的表达呈负相关(r=-0.34.P<0.05).结论:MKC和Caspase-3参与了胰腺癌的发生发展,MK在胰腺癌组织中的高表达具有抑制细胞凋亡的生物学功能,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Caspase-3的活性.

    作者:龙辉;吴清明;马松林;刘群;张金华;陈新胜;汪得胜;赵丽莎;李欢 刊期: 2008年第35期

  • 血浆置换治疗重型肝炎42例

    目的:探讨应用血浆置换治疗重型肝炎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我院住院的重型肝炎患者42例,在内科治疗效果不佳时,给予血浆置换治疗.观察患者三次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体征和肝肾功能、电解质、凝血功能的变化.结果:42例患者经血浆置换治疗后,临床症状及体征均有明显改善,肝功能有明显好转.三次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ALB、CHE显著升高,而ALT、AST、ALP、GGT、TBA、TBIL明显下降,均有显著性差异,血NH3 第3次和第1次治疗前比较明显下降,有显著性差异(49.00±12.03 VS 69.96±34.87,P<0.05).血电解质变化不大,凝血功能有所改善,肾功能有轻微下降,但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应用血浆置换治疗重症肝炎,可以广泛迅速地清除肝衰竭患者体内的多种毒素,同时补充肝功能不全患者所缺乏的多种生物活性物质,改善机体内环境和肝功能,防治并发症,降低病死率,改善预后.

    作者:张利;蒋红樱;罗志航;李品贵;张安妮;李素琴 刊期: 2008年第35期

  • 原发性胆汁反流性胃炎胃黏膜ghrelin的表达

    目的:探讨原发性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胃黏膜ghrelin的表达变化.方法:选取我院2007-06/2007-11就诊的原发性十二指肠胃返流患者96例,分为低反流组和高反流组,同时选取胃镜检查大致正常,没有胆汁反流者30例为对照组.免疫组化法检测胃黏膜ghrelin的表达.结果:ghrelin在浅表性胃炎组、肠上皮化生组、不典型增生组和萎缩性胃炎组中的表达均低于正常对照组(653.822±99.303,98.913±14.079,65.875±13.844,52.290±11.463VS 9 884.420±1 26.362,均P<0.05).浅表性胃炎组、萎缩性胃炎组和肠上皮化生组中的Hpylori阳性组的ghrelin表达与H pylori阴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599.320±87.300 VS 721.950±67.836,47.157±9.582 VS 55.283±11.580,92.700±10.372 VS 107.600±17.560,均P<0.05).结论:胆汁反流是造成胃黏膜损伤的危险因素,随着胆汁反流程度加重,胃黏膜萎缩程度加重,ghrelin表达减少.

    作者:李凌燕;王青;许琳 刊期: 2008年第35期

  • 短发夹RNA对胰腺癌细胞PANC-1突变型K-ras基因表达的影响

    目的:研究短发夹RNA(short hairpin RNA,shRNA)对人胰腺癌细胞PANC-1中突变型K-ras基因表达的抑制作用.方法:构建特异性针对胰腺癌PANC-1细胞突变型K-ras基因的重组质粒pGensil-1-P1,阴性对照质粒pGensil-1-HK并采用脂质体介导的方法转染胰腺癌细胞.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检测K-ras基因mRNA和蛋白的表达,CCK-8方法测量细胞生长曲线.并建立人胰腺癌细胞PANC-1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分别注射Pgenesil-1-P1、Pgenesil-1-HK质粒,动态观察并处死裸鼠计算肿瘤体积.结果:测序证实质粒表达载体构建成功,短发夹RNA(shRNA)使胰腺癌细胞PANC-1突变型K-ras基因的mRNA较未治疗组、阴性对照组相比明显减少(P=0.01);未治疗组、阴性对照组及治疗组的K-ras蛋白表达率分别为100%,99.0%±0.73%,39.9%±2.1%,前两组K-ras蛋白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较未治疗组K-ras蛋白表达下调了约60.1%;细胞生长受到明显抑制(P=0.02);经重组质粒治疗14 d后,裸鼠皮下移植瘤生长缓慢,相较于对照组瘤体明显缩小(P=0.03).结论:shRNA对特异性转染组的胰腺癌细胞的突变K-ras基因表达有抑制作用,使细胞以及裸鼠移植瘤的生长受到抑制.

    作者:李冬斌;郑志刚;许香梅;郭华;赵雪莲;黄林凤;蔡建辉 刊期: 2008年第35期

  • pEGFP-restin重组质粒的构建及其在BGC-803胃癌细胞中的表达

    目的:构建一种含人肿瘤休眠蛋白基因(restin)的质粒,以绿色荧光蛋白作为报告基因,观察其在胃癌细胞中的表达,为探讨其抗肿瘤作用的分子机制打下基础.方法:从人胚肾组织中,以RT-PCR方法扩增restin基因片段,将restin片段和增强型绿色荧光表达质粒pEGFP-C1酶切、纯化、连接、转化、筛选,构建pEGFP-restin重组质粒,转染胃癌细胞,荧光显微镜下观测绿色荧光蛋白的表达,并对表达产物进行Western blot鉴定.结果:RT-PCR产物经琼脂糖电泳,在预期位置(600 bp)处阳性条带表达;重组载体经酶切分析,插入片段表达restin基因;pEGFP-restin重组质粒成功转染胃癌细胞,在荧光显微镜下强绿色荧光蛋白表达,Western blot鉴定结果显示pEGFP-restin上的restin基因在BGC-803细胞中正确表达.结论:成功构建了pEGFP-restin重组质粒,为进一步研究restin的功能提供了重要的实验材料.

    作者:戴聪;李锦毅 刊期: 2008年第35期

  • CD/5-FC自杀基因体系对肝、胆、胰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及机制

    目的:通过CD/5-FC自杀基因体系对肝BEL-7402、胆QBC、胰BXPC-3三系肿瘤细胞杀伤效率的比较,探讨影响这种杀伤差异的可能机制.方法:测定BEL-7402、QBC、BXPC-3三系肿瘤细胞的生长周期及倍增时间.FACS测定阳离子脂质体介导的三系肿瘤细胞瞬时转染效率.MTT法测定阳离子脂质体介导CD/5-FC自杀基因体系对瞬时转染的肝胆胰三系肿瘤细胞体外杀伤效率.观察细胞倍增时间与转染效率与杀伤效率之间的关系.FACS对三系肿瘤细胞瞬时转染自杀基因后凋亡进行比较,并用H0chest33342染色后进行观察.结果:BEL-7402、QBC、BXPC-3的倍增时间分别是34.48、64.94、26.29 h.QBC细胞同BEL-7402及BXPC-3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BEL-7402、QBC、BXPC3三系细胞阳离子脂质体介导的转染率分别为26.99%、2.25%、30.36%.BEL-7402和BXPC-3同QBC细胞有显著差异(P<0.05);瞬时转染自杀基因后抑制效率分别为83.24%,16.97%,92.32%;在CD/5-FC杀伤三系细胞可能的机制-凋亡的研究中,三者凋亡率分别为27.8%,5.49%,36.5%.结论:生长周期短,倍增时间快的细胞系瞬时转染率高,对CD/5-FC自杀基因疗法比较敏感,该自杀基因疗法可能对临床晚期消化系恶性肿瘤是一种很有前景的治疗方法.

    作者:刘国彦;罗琪;庄维纯;杨素梅;魏黎煜 刊期: 2008年第35期

  • 神经节内板状末梢与食管内脏感觉

    食管内脏感觉异常参与了胃食管反流病(GERD)等疾病的发生,被认为是非糜烂性反流病(NERD)、功能性烧心(FH)、非心源性胸痛(NCCP)重要的发病机制之一.通常认为迷走神经主要参与食管生理功能的调节.神经节内板状末梢(intraganglionic laminar endings,IGLEs)是一类特殊的迷走神经机械感受器,本文就其形态、结构、分布等特性,与其调节食管内脏感觉的机制作一综述.

    作者:孔炫;许树长 刊期: 2008年第35期

  • 缺血性肝炎

    缺血性肝炎(hypoxic hepatitis),又叫休克肝、缺氧性肝炎,大多继发于严重的心衰、休克等基础疾病.临床表现多为心衰、休克等原发病症状,及与病毒性肝炎相似的消化道症状.其实验室检查主要为血清转氨酶在发病后12-48h内急剧升高至正常值上限的25-250倍,经治疗后在10-14 d内降至正常.因常继发于循环衰竭,其肾功能不全的发生率亦较高.缺血性肝炎的治疗与预后多与其原发病有关.本文就缺血性肝炎的病因、临床表现等作一综述.

    作者:饶珊珊;李建英 刊期: 2008年第35期

  • 溃疡性结肠炎的中西药物治疗概况

    近年来,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的发病率无论在国外还是国内均有逐年增高的趋势.其病变累及范围包括直肠、乙状结肠、左半结肠(脾曲以远)、广泛结肠(脾曲以近)、全结肠.对于不同的病变范围患者,需要给予不同的药物剂型.本文对治疗UC的药物剂型的发展进行了总结和回顾,讨论了药物剂型的选择对提高疗效和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的意义.

    作者:于海食;洪缨;王玉蓉 刊期: 2008年第35期

  • 胃癌相关基因GCRG123的克隆及其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

    目的:利用硫氧还蛋白融合表达系统表达胃癌相关基因 GCRG123.方法:采用PCR技术从pGEM-T质粒上扩增出含完整ORF的GCRG123 cDNA序列,将其克隆至硫氧还蛋白融合表达栽体pET102/D-TOPO中,转化大肠杆菌BL21,经IPTG诱导表达重组融合蛋白,SDS-PAGE分析表达产物.结果:工程菌经IPTG诱导后,高效表达出相对分子质量约18700的重组融合蛋白.薄层凝胶扫描显示,其表达量占菌体总蛋白质的23.6%.结论:在大肠杆菌中成功表达了GCRG123重组融合蛋白.

    作者:伍银桥;王刚石;王孟薇;吴本俨;尤纬缔 刊期: 2008年第35期

  • SFRP2和β-catenin在大肠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分泌型Frizzled相关蛋白2(Secreted Frizzled-related proteins 2,SFRP2)和β-连接素(β-catenin)在大肠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20例正常大肠黏膜、加例非腺瘤性息肉、36例大肠腺瘤和42例大肠癌组织中的SFRP2和β-catenin蛋白的表达情况,分析二者表达的差异及其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结果:大肠癌和大肠腺瘤组SFRP2的阳性表达率显著低于正常大肠黏膜和非腺瘤性息肉组(28.57% VS 100.0%,95.0%;36.11% VS 100.0%,95.0%,均P<0.05);大肠癌中β-catenin膜表达缺失率显著高于正常大肠黏膜、非腺瘤性息肉及大肠腺瘤组(52.4% VS 0%,0%,11.1%,均P<0.05);大肠癌和大肠腺瘤组β-catenin异位表达率显著高于正常大肠黏膜和非腺瘤性息肉组(64.3% VS 0%,0%;30.6% VS 0%,0%,均P<0.05),大肠癌β-catenin异位表达率高于大肠腺瘤(P<0.05);SFRP2表达、β-catenin膜表达缺失及异位表达与大肠癌患者的肿瘤部位、大体形态、肿瘤直径、淋巴转移和Dukes分期无明显关系,而与大肠癌的分化程度密切相关,其中SFRP2表达还与大肠癌的浸润深度密切相关:SFRP2表达与β-catenin膜表达缺失、异位表达均呈明显负相关(r=-0.452,P=0.003;r=-0.519,P=0.000),而β-catenin膜表达缺失与异位表达呈明显正相关(r=0.782,P=0.000).结论:SFRP2和β-catenin的表达与大肠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可能是大肠癌发生的早期事件,且SFRP2表达与β-catenin膜表达缺失、异位表达均呈负相关,前者起抑癌作用,后者起促癌作用.

    作者:刘宁;姜海行;黄振宁;覃山羽;李信 刊期: 2008年第35期

  • 急性胰腺炎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的应用价值

    目的:应用多层螺旋CT探讨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患者胰腺CT灌注的变化以及CT灌注参数与急性胰腺炎临床常用病情指标的关系,以探讨CT灌注成像在急性胰腺炎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006-08/2008-01 急性胰腺炎患者82例,入院后2-3 d采用德国Siemens somatom Sensation 64层螺旋CT进行动态增强扫描,其中5例因患者移动等致胰腺CT灌注成像失败.30例对照组,其中3例健康志愿者,27例因其他疾病行腹部CT检查患者.利用螺旋CT自带软件PCT进行处理得到灌注参数:BF(血流量)、BV(血容量)、TTP(峰值时间)、PS(表面通透性)等.结果:急性胰腺炎组BF、BV较正常对照组相比下降明显(110.57±60.04 VS 133.55±25.70,156.68±65.11 VS 193.78±27.01,均P<0.05),TTP、PS变化无统计学意义.重型急性胰腺炎与轻型急性胰腺炎相比,住院时间延长(11.51±8.46 d VS 20.91±8.40 d,P<0.05),而腹痛缓解时间离散度大,虽有延长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急性胰腺炎CT灌注参数BF、BV与腹痛缓解时间、住院总时间、局部并发症间存在相关关系(P<0.05).结论:急性胰腺炎患者胰腺血流灌注降低,灌注参数Bv、BF与AP临床常用病情指标存在相关关系,CT灌注成像在AP病情评估中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王芳军;陈卫昌;郭亮;方向明 刊期: 2008年第35期

  • 门脉高压性胆病诊治进展

    门脉高压性胆病(PHB)为继发于门静脉高压特别是肝外门静脉阻塞患者的肝内、外胆管和/或胆囊壁、胆囊管的异常改变.PHB的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目前认为与门静脉海绵状血管瘤曲张压迫胆管和胆管壁缺血性损害有关.约20% PHB患者存在胆道系统症状,且与年龄、疾病持续时间、胆石症的发生频率以及肝功能异常相关.磁共振胆管造影术和门静脉造影术是PHB患者的首选检查方法,有症状者可予内镜或外科手术治疗,治疗目的为降低门脉高压和解除梗阻.

    作者:张晓岚;安君艳 刊期: 2008年第3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