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老年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内镜中心2007-01/2008-10经胃镜检出的的老年消化性溃疡患者,并与同期行胃镜检查的60岁以下的消化性溃疡患者进行对比.结果:老年组124例,胃溃疡61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51例,复合溃疡12例;中青年组100例,胃溃疡29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64例,复合溃疡7例.两组相比胃溃疡有显著差异( P<0.01).老年组胃体溃疡占胃溃疡的36.1%,直径>2cm的溃疡占29.5%,并发症以上消化道出血为主,占43.5%,均较中青年组有显著性差异( P<0.05).结论:老年消化性溃疡症状不典型,溃疡部位由幽门向贲门推移,且胃溃疡比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多,溃疡面积较大,合并症多且较严重.
作者:刘贝妮;于皆平;于红刚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探讨细胞核和线粒体DNA微卫星不稳在大肠癌发生中的作用及两者的关系.方法:直接测序法检测大肠癌线粒体控制区DNA微卫星不稳定位点(mi tochondr i a lmicrosatellite instability,mtMSI);微卫星扫描方法检测细胞核BAT25、BAT26微卫星位点不稳定性(nucle-ar microsatellite instability,nMSI).分析大肠癌mtMSI发生率在性别、年龄、部位、分级各组间以及与nMSI的相关性.结果:40份大肠癌组织检出mtMS I 11例(27.5%),其中仅1个微卫星位点mtMSI阳性者11份(17.5%),有2个微卫星位点mtMSI阳性者2例(5%).有9份于BAT25或BAT26位点检出nMSI,阳性率为22.5%.大肠癌mtMSI发生率在性别、年龄、部位、分级各组间无显著性差异( P>0.05),但与nMSI有显著相关性( P<0.05).结论:mtMSI在部分大肠癌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大肠癌mtMSI与nMSI有相关性.
作者:崔海宏;韩英;王继恒;曹建彪;李恕军;杨欣艳;范如英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探讨经内镜高频电切联合氩离子凝固术(argon plasma coagulation,APC)治疗胃多发息肉的实用价值.方法:分别用高频电切联合氩离子凝固术(A组)与高频电切联合电凝(B组)治疗胃多发息肉70例患者.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及治疗效果.结果:70例患者共356枚息肉,经高频电切联合氩离子凝固术36例(A组,182枚,其中山田Ⅰ-Ⅱ型151枚,山田Ⅲ-Ⅳ型31枚)均一次性顺利切(灼)除,经内镜高频电切联合电凝34例(B组,174枚,其中山田Ⅰ-Ⅱ型146枚,山田Ⅲ-Ⅳ型28枚)其中25例(145枚)息肉一次性顺利切(灼)除,另9例(29枚)出血需钛夹止血.A组治疗过程中止血效果明显优于B组(χ2 = 33.02,P<0.01).结论:经内镜高频电切联合氩离子凝固术效确切,操作简便、安全性好、不良反应少,耗时少,优于高频电切联合电凝治疗,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黄骏;吴小薇;曾勇;于皆平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观察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应用恩替卡韦治疗后的临床疗效.方法:2007-2008年来我院就诊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30例,给予恩替卡韦0.5 mg/d,观察治疗前及治疗后4、12、24 wk HBV DNA和ALT,同时检测血清肝纤维化指标即透明质酸,层黏连蛋白,前胶原蛋白Ⅲ,胶原蛋白Ⅳ.结果:治疗后4、12、24 wk HBV DNA与治疗前相比明显下降( F = 47.79,P<0.05),同时随着时间延长,HBV DNA逐渐下降,ALT复常率逐渐增加;18例HBsAg(+)患者中3例发生血清学转换;血清LN、HA、PCⅢ、CⅣ水平治疗后较治疗前下降,LN、HA于12、24 wk下降明显( F = 2.73,2.79,均P<0.05),CⅣ于治疗后24wk下降明显( F = 3.03,P<0.05),而PCⅢ在观察期间虽然下降,但无统计学差异.结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服用恩替卡韦后能有效抑制病毒复制,改善肝功能,降低血清LN、HA、PCⅢ、CⅣ水平,减轻肝纤维化.
作者:李金金;耿长新;吕志国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探讨Caveolin-2基因启动子区域5'CpG岛甲基化与胃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运用甲基化特异性PCR(MSP)技术检测33例胃癌组织及5例距肿瘤5 cm以上的癌旁正常胃组织中Caveolin-2基因启动子区域5'CpG岛甲基化状态.结果:5例正常胃组织Caveolin-2基因启动子区域5'CpG岛均为甲基化阴性.33例胃癌组织中29例甲基化阳性,甲基化率为87.9%(29/33),其中20 例癌组织(60.6%)表现为完全甲基化,9例癌组织(27.3%)表现为部分甲基化.4例癌组织(12.1%)表现为甲基化阴性.统计学结果显示癌组织中Caveolin-2基因启动子区域5'CpG岛甲基化率显著高于正常组织.结论:胃癌组织中存在较高的Caveolin-2基因启动子区域5'CpG岛甲基化率,甲基化可能与胃癌的发生有关.
作者:何欣;刘斌;邢传平;哈小琴;董亮;钱震;刘茗露;苏勤军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探讨氯膦酸二钠脂质体(liposomal clodronate,LC)的制备及对大鼠腹腔巨噬细胞(peritoneal macrophages,PM)功能的影响.方法:利用薄膜法制备LC;分离培养大鼠PM,用不同浓度的LC(50,100,150 μmol/L)分别作用于大鼠PM,然后采用MTT比色法,中性红比色法,检测NO,O2-和H2O2的含量来评估巨噬细胞功能.结果:在三种不同浓度LC的干预下,MTT结果显示巨噬细胞的生长受到明显抑制( P<0.01);巨噬细胞吞噬中性红结果表明其吞噬功能受到明显抑制,抑制率分别为17.4%,25.8%和38.0%;巨噬细胞分泌NO、O2-的能力也受到明显抑制,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48.398±0.667,27.664±0.566,25.626±0.184vs 91.714±1.726;0.289±0.017,0.256±0.013,0.216±0.003 vs 0.342±0.022,均P<0.05);巨噬细胞产生H2O2的能力仅在100 μmol/L与150μmol/L时受到明显抑制(0.261±0.002,0.213±0.015 vs 0.277±0.003,均P<0.05).结论:LC对大鼠PM功能具有抑制作用.
作者:张建新;尹江涛;党胜春;崔磊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pigallocatechin-3-gallate,EGCG)]对缺氧诱导的肝细胞癌HepG2细胞HIF-1α及VEGF表达的影响.方法:在缺氧条件体外培养肝细胞癌HepG2细胞16 h,并以不同浓度EGCG处理,即低剂量(10 μmol/L)、中剂量(50 μmol/L)、高剂量(100 μmol/L),制成细胞爬片以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HIF-1α及VEGF表达的变化,同时设常氧组及缺氧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常氧状态下HepG2细胞中HIF-1α几乎无表达,VEGF有少量表达.缺氧对照组经16h缺氧后HIF-1α表达明显上调,与常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 t = 3.579,P<0.01);VEGF表达亦较常氧组明显上调,两者有明显差异( t =6.372,P<0.01).同浓度的EGCG对缺氧各组细胞HIF-1α及VEGF表达,与缺氧对照组相比均有不同明显抑制作用(HIF:F = 56.818,P<0.05;VEGF:F = 10.016,P<0.05),EGCG对HIF-1α及VEGF表达的抑制作用呈剂量依赖性,且相关分析显示,HIF-1α及VEGF蛋白表达同步化( r=0.617,P<0.05).结论:EGCG可从蛋白水平下调缺氧诱导的HepG2细胞HIF-1α及VEGF的表达水平,从而有可能抑制肿瘤血管新生.
作者:王熙;谢纪文;刘礼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评价肝脏血流阻断联合射频后消融灶的变化及其对兔肝功能的影响.方法:兔VX2肝肿瘤接种成功后分为两组:单独射频组、射频联合肝脏血流阻断组(联合射频组).射频采用冷循环射频消融治疗(参数设定为30 W、8 min);联合射频组肝脏血流阻断采用Pringle法.两组分别于术前、术后1、3、7 d检测血清ALT、AST、AKP、GGT;观察两组动物的并发症;1wk后处死实验动物,比较两组射频消融灶的大小及体积.结果:与单独射频组比较,联合射频组消融灶的体积和垂直径显著增大,且有统计学意义,平行径虽有所增大,但无统计学差异.与单独射频组比较,联合射频组动物术后1、3、7 d的血清ALT、GGT显著升高( P<0.05),联合射频组术后的血清GGT有明显升高的趋势.两组之间AST、AKP在术后各时间点没有明显差异.联合射频组1例发生胆漏,1例因出血于术后第1天死亡,1例因肝功能衰竭于术后第4天死亡.结论:射频联合肝动脉门静脉双重血流阻断可增大射频的毁损灶体积,但对兔肝脏损伤较严重,临床应用应持谨慎的态度.
作者:韩建波;仇毓东;张炜炜;孔文韬;邱君澜;韩冰 刊期: 2009年第04期
乙型肝炎的发病机制主要是机体清除乙肝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而引发的细胞免疫损伤.机体产生的针对HBV的细胞毒性T细胞(cytotoxic T cell,CTL)在病毒清除及肝细胞损伤方面均起关键作用.CD8+CTL是CTL的主要功能亚群,他们通过细胞毒机制和非细胞毒机制清除病毒.在急性自限性HBV感染时,CTL应答呈多克隆性和多特异性,能够及时清除病毒;而在慢性HBV感染时,CTL应答呈单克隆性和寡特异性,导致HBV持续感染.慢性HBV感染可能与CD8+CTL数量不足及功能缺陷有关.
作者:赵永晓;冯丽英 刊期: 2009年第04期
Th17细胞是近发现的一种与Th1和Th2细胞亚群无关的新的辅助性T细胞亚群,其分化调节与多种细胞因子有关,可以清除特定的细胞外病原体起到保护作用,对自身抗原的特异性又可导致炎症和自身免疫性疾病发生.炎症性肠病的具体发病机制尚未阐清,但研究发现先天性和获得性免疫反应在肠道炎症中起着重要作用,而Th17细胞的发现有助于解释一些Th1/Th2轴中的异常现象,更好的认识Th17细胞在炎症性肠病发生过程中的免疫病理作用.
作者:杨丽;刘占举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环氧合酶2是诱导性酶,在胃癌组织中高表达.主要参与胃癌的血管形成、诱导基因突变、抑制肿瘤免疫、抑制凋亡、改变黏附因子活性,促使肿瘤转移等,对胃癌的发生、发展、预后均起重要的作用.选择性环氧合酶抑制剂具有抑癌作用,有望成为胃癌治疗的基础药物之一.
作者:王俊先;张开光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研究电针足三里对40%血容量失血大鼠早期口服葡萄糖-电解质液(GES)时胃排空率、血浆一氧化氮(NO)及胃动素(MTL)的影响.方法:♂SD大鼠24只,随机分为假手术+口服GES组(GES组,n = 8)、失血+口服GES+电针足三里组(H+GES/EA,n = 8)、失血+口服GES+非经非穴组(H+GES/SEA,n = 8).用氯胺酮-速眠新Ⅱ肌注复合麻醉后,行右侧颈总动脉插管,按全身血容量的40%分两次间隔15min放血制作失血性休克模型,GES组不予放血.于失血后0.5 h及1 h分两次灌胃给予总计2倍失血量的GES.H+GES/EA组和H+GES/SEA组大鼠用自制布袋固定,于第2次灌胃后在清醒状态下电针刺激足三里穴(频率2-100 HZ,强度2-3 mA,时间1 h)和非经非穴处皮肤(足三里外侧旁开0.5 cm,频率2-100 HZ,强度2-3mA,时间1 h).失血后4 h腹主动脉抽血处死动物,酚红法测定胃排空率,检测血浆NO和MTL水平.结果:失血后4 h,H+GES/EA组胃排空率比H+GES/SEA组提高了21.6%,比GES组降低了17.6%( P<0.05).H+GES/EA组血浆NO水平显著低于H+GES/SEA组(90.2±8.3 vs 103.9±12.5,P<0.05),而显著高于GES组(90.2±8.3 vs 53.6±6.9,P<0.01);MTL含量显著高于H+GES/SEA组(101.3±18.7 vs 73.7±14.1,P<0.01),而显著低于GES组(101.3±18.7 vs132.26±24.1,P<0.01).结论:电针足三里能显著降低血浆NO水平,提高MTL含量,改善40%血容量失血大鼠早期口服补液时胃排空率.
作者:张立俭;胡森;侯经元;周国勇;石现;盛志勇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观察甘草酸二铵(DG)对溃疡性结肠炎(UC)大鼠的治疗作用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50只♂清洁级健康Wistar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5-氨基水杨酸(5-ASA)组,DG组,5-ASA+DG组,每组10只.用2,4-二硝基氯苯+乙酸联合建模法制备UC大鼠模型.观察疾病活动指数(DAI)、结肠黏膜组织学变化、髓过氧化物酶(MPO)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核因子-κB(NF-κB)及诱生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表达.结果:与模型对照组相比,DG组和5-ASA组大鼠的DAI(3.30±1.34,3.20±1.14 vs 7.80±1.62,均P<0.01)、组织学损伤评分(1.88±0.34,1.84±0.21 vs 3.09±0.22,均P<0.01)、MPO活性(0.46±0.07,0.47±0.04 vs 0.61±0.04,均P<0.01)和结肠黏膜NF-κB(0.373±0.031,0.368±0.028 vs 0.517±0.028,均P<0.01)、iNOS(0.350±0.015,0.365±0.025 vs0.487±0.021,均P<0.01)表达显著降低,SOD活性(19.83±3.36,20.27±2.44 vs 13.09±3.24,均P<0.01)显著增高;DG联合5-ASA治疗组以上指标改善更明显(均P<0.01),且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各指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DG组和5-ASA组相比上述各指标间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结论:DG可有效治疗UC,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NF-κB活化、清除氧自由基、抗氧化损伤等有关.与5-ASA联用其治疗效果优于两者单独用药.
作者:霍丽娟;郭海荣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分析清肝利湿汤治疗慢性乙肝(CHB)肝胆湿热证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蛋白质表达谱的差异,为探讨清肝利湿汤的作用机制奠定基础.方法:利用双向凝胶电泳技术(2-DE)分离来源20例CHB肝胆湿热证患者用清肝利湿汤治疗前后的外周静脉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blood mononuclear cells,PBMC).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MS)对用清肝利湿汤治疗前后的差异蛋白质进行测定肽质量指纹谱.检索MSDB和Swiss-Prot蛋白质数据库鉴定差异蛋白.结果:经过对比分析及质谱鉴定,找到质和/或量有明显改变的38个点.本研究鉴定了9个清肝利湿汤治疗前后的CHB患者的差异表达蛋白:Rho鸟苷酸解离抑制因子,热休克蛋白70,纤维蛋白gamma链前体,F肌动蛋白alpha链亚单位,纤维蛋白beta链前体,XTP3TPA反式激活蛋白,假想蛋白,丙酮酸激酶同工酶M1/M2,假想蛋白片段.结论:这些差异蛋白有助于了解CHB肝胆湿热证患者病理机制过程及清肝利湿汤的作用机制.
作者:戴姣;戴幸平;邢之华;李萃;李家邦;蒋荣鑫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胰腺癌组织(pancreatic carcinoma,PC)中P53和Bcl-2家族(Bcl-2,Bax,Bcl-xL,BclxS)蛋白表达及与细胞凋亡的关系.方法:免疫组化法检测35例PC中P53蛋白表达,将PC分为P53阴性表达组(第1组,n = 18)和P53阳性表达组(第2组,n = 17);Western blot检测两组PC中P53,Bcl-2,Bax,Bcl-xL和BclxS蛋白表达,TUNEL法检测第1组中凋亡指数(AI).结果:Bcl-2蛋白在P53阳性PC表达上调,而在P53阴性PC表达下调( P = 0.047);Bax和Bcl-xL蛋白在两组PC中表达都明显上调( P = 0.274,0.334);Bcl-xS在P53阳性表达PC明显下调,在P53阴性表达组明显上调( P = 0.01);在P53阴性和阳性表达PC,AI分别为12.1±2.47和9.1±1.48( P = 0.023);Bcl-2家族各成员表达与AI无相关性,而Bcl-2/Bax比率与AI有明显的相关性( P<0.01).结论:Bcl-2是依赖P53调节的抗凋亡蛋白,BclxS是依赖P53调节的促凋亡蛋白,而P53主要通过调节Bcl-2/Bax比率发挥凋亡调节作用.
作者:吴幸;崔海宁;明松林;王正文;欧树安;陈兴超;余壮明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探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成像在腹水病因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分析188例腹水患者MR表现、肿瘤指标及随访结果,比较磁共振DWI技术与肿瘤指标法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有无差别;比较WB-DWI(Whole body-diffusion-weightedimagine)方法与非应用组术前分期准确性有无差别;总结不同液体影像特征.结果:磁共振DWI技术较肿瘤指标法特异性高(92.0% vs 33.3%,P<0.05);WB-DWI比非应用组术前分期准确性高,两组具有统计学意义(c2 = 5.29,P = 0.021).64例病灶囊内容物及腹腔积液(积血、积脓)的常规及DWI特征,表现各有不同,DWI具有准确的鉴别诊断能力.结论:DWI可以鉴别肿瘤与非肿瘤性病变,预测恶性腹水,而且可以准确判断腹腔积液和病变液性成分性质,在腹水病因诊断中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靳瑞娟;马强华;杨晓萍;叶建军;陈纲;罗樱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结肠癌是全球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规范治疗非常必要.全球很多组织推出了诊疗规范,其中NCCN临床实践指南的被接收程度高.该组织10余年前就开始制定和推广结肠癌规范,每年更新3-4次.2008年的结肠癌临床实践指南做了比较大的更新,特别是关于分子靶向药物的应用,强调在用药前进行基因检测.本文将对2008年更新内容进行综述和解读.
作者:步召德;季加孚 刊期: 2009年第04期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