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分析慢性便秘的临床特点和影响其加重程度的因素,为进一步诊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整群分层方法筛选符合罗马Ⅲ标准的慢性便秘患者,对符合纳入标准的177例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一般情况和疾病相关因素等共132个项目,调查结果经双人录入、核对后,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慢性便秘患者中,男女在患病年龄上有显著性差异(P=0.04).慢性便秘症状谱广泛,在不用药情况下,常见症状为排便费力(68.9%).在患者性别上存在统计学差异的症状仅为用手抠便(x2=7.937,P=0.005).排便次数减少(<3次/周)、反酸、上腹烧灼感、上腹饱胀、上腹疼痛和体质量减轻与慢性便秘的严重程度关系密切(P<0.05).男性饮酒、女性妊娠次数和分娩次数与慢性便秘严重程度有密切关系(P<0.05).结论:通过改变生活方式、养成排便习惯(至少每周>3次),预防伴随症状和警报症状,培养就诊意识,可预防和减少慢性便秘向重度发展.
作者:肖立宁;李桂香;耿瑞慧;孔祥毓;高峻;金震东;李兆申 刊期: 2010年第04期
目的:评价内镜治疗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全面收集全世界关于内镜治疗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随机对照试验/或半随机对照试验,并辅手工检索和其他检索.按照纳入排除标准纳入文献,由两名研究者独立筛选并提取资料,采用Handbook5.0推荐的质量评价标准评价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采用RevMan5.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终纳入4个研究,包括317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内镜组治疗组与传统治疗组相比,在腹痛缓解时间(OR=-2.98,95%CI:-4.98,0.97)、白细胞复常时间(OR=-4.63,95%CI:-5.29,-3.97)、血淀粉酶复常时间(OR=-3.85,95%CI:-4.49,-3.21)、并发症发生率(OR=0.34,95%CI:0.18,0.66)和住院时间(OR=-7.51,95%CI:-9.89,-5.13)方面存在统计学差异.结论:当前研究显示,与传统治疗组相比,内镜治疗组能显著减少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腹痛缓解时间、白细胞及血淀粉酶复常时间,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缩短住院时间.
作者:柴琛;曹农;李强;杨克虎 刊期: 2010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 CD)和肠结核(intestinal tuberculosis,ITB)活检及手术标本的病理学特征在二者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在湘雅二医院、湘雅医院、湘西自治州人民医院确诊的CD和ITB患者各55例,其中活检标本各55例;手术病理标本CD 29例,手术ITB 9例.统计每例标本的病理学特征并进行比较.结果:CD患者活检标本与ITB患者活检标本比较,黏膜下层增宽、裂隙状溃疡及肉芽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37.5%vs14.0%,10.9%vs0%,10.9%vs43.6%,均P<0.05);手术标本比较,黏膜下层增宽、裂隙状溃疡、固有肌层增厚、鹅卵石征及肉芽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51.7%vs11.1%,34.5%vs0%,62.1%vs11.1%,37.9%vs0%,20.7%vs77.8%,均P<0.05).结论:活检标本的病理学特征鉴别CD和ITB价值有限,手术标本病理学特征对他们有鉴别价值,但仍需结合临床、内镜及影像学检查综合诊断.
作者:李学锋;周明欢;卢放根;邹益友;文继舫;刘宇;崔熠;刘小伟 刊期: 2010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血清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对原发性肝癌(PHC)的诊断价值.方法:对70例慢性肝病患者及17例正常对照者血清进行检测,并按临床诊断或病理诊断分组,其中慢性病毒性肝炎20例,肝炎后肝硬化20例,PHC 30例.分别用酶联免疫法检测血清BMP2,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甲胎蛋白(AFP),结果:肝癌组患者血清BMP2较正常对照组、肝炎组、肝硬化组降低,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MP2诊断PHC的敏感性是90%,特异性是100%,准确率是96.55%;BMP2诊断PHC的敏感性高于AFP(x2=22.78,P=0.001).结论:血清BMP2对PHC的诊断具有一定的价值.
作者:温彪;米俊杰;侯桃华;郭晓红;白春爱;许翠萍 刊期: 2010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胆总管结石对血清CEA、CA19-9的影响.方法:回顾经ERCP或手术证实、治疗的胆总管结石患者68例,分析血清CEA,特别是血清CA19-9与胆总管结石患者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的相关性:并对20例血清CA19-9值超过正常上限两倍以上的患者统一时间进行随访,分析治疗前后血清CA19-9变化值与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变化值的相关性.结果:血清CA19-9与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存在明显相关性(r=0.813,0.786,均P=0.000);血清CEA与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不存在相关性;治疗前后血清CA19-9变化值与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变化值存在明显相关性(r=0.787,0.806,均P=0.000).结论:胆总管结石合并阻塞性黄疸时,可导致血清CA19-9升高,此时血清CA19-9作为肿瘤标志物的特异性差.
作者:谢华平;问明瑶 刊期: 2010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胃癌患者血p16和MGMT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状态.方法:采用巢式甲基化特异性PCR法(nestedmethylation-specific PCR,nMSP)对6例胃癌患者血浆中p16和MGMT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状态进行研究.同时以16例健康体检作为对照.结果:在受检的69例胃癌患者中,p15、MGMT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率分别为30.4%(21/69)、17.4%(12/69).对照组未见p16、MGMT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胃癌患者血浆中存在p16和MGMT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其中p16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检测血浆循环DNA中p16、MGMT基因启动子区的甲基化状态,可为胃癌的早期分子诊断提供了有用信息.
作者:王燕;周力;陈晓琴;张维;王岚 刊期: 2010年第04期
目的:观察牡蛎肝宝对大鼠酒精性肝病(alcoholic liver disease,ALD)的防治作用及其抗脂质过氧化效应.方法:采用给予乙醇灌胃制造酒精肝模型的方法,75只♂Wistar大鼠随机均分为空白组、模型组以及牡蛎肝宝低剂量、中剂量、高剂量5组.模型组仅给予500 mL/L的乙醇灌胃8wk,治疗组给予同等量乙醇灌胃,同时还给分别给予低剂量、中剂量和高剂量牡蛎肝宝8wk.空白对照组每天仅给予等量蒸馏水灌胃8 wk.治疗结束后,抽取大鼠腹主动脉血液,检测血清ALT、AST、TG、TC、GLU及丙二醛加合物抗体IgG,同时取大鼠肝脏做冰冻切片,用苏丹Ⅲ染色,观察各组脂肪变程度.结果:空白组及牡蛎肝宝中、高剂量组血清ALT、AST、TG、TC、GLU均明显低于模型组(均P<0.01),牡蛎肝宝中、高剂量组血清丙二醛加合物抗体IgG浓度低于模型组(P<0.01),牡蛎肝宝低剂量组血清ALT、AST和GLU低于模型组(63.67 U/L±6.89 U/L vs 81.53 U/L±22.85 U/L,131.2 U/L±11.63 U/L vs 156.47U/L±32.23 U/L,6.38 mmol/L±0.66 mmol/Lvs 6.86 mmol/L±0.67 mmol/L,P<0.01或0.05):模型组肝脏病理改变的程度高于空白对照组(P<0.01):牡蛎肝宝中、高剂量组肝脏病理改变的程度均低于模型组(P<0.05).结论:牡蛎肝宝可以降低ALD的肝脏脂质蓄积,抗脂质过氧化,有保肝降酶作用.
作者:张博;张翠萍;江月萍;田字彬;牛庆慧 刊期: 2010年第04期
目的:检测维药西帕依溃结安对大鼠溃疡性结肠炎模型中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基因表达的影响,探讨药物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采用2,4-二硝基氯苯(DNCB)复合乙酸法构建溃疡性结肠炎大鼠模型,建立维药西帕依溃结安大、中、小剂量干预组及生理盐水阴性对照组(NS组),应用半定量RT-PCR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各组中iNOS mRNA和蛋白质的表达水平.结果:与NS组相比,维药西帕依溃结安各干预组iNOS mRNA表达水平无统计学意义,iNOS蛋白表达水平下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44±0.40 vs 1.00±0.07,P<0.05).结论:维药西帕依溃结安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可能是通过在转录后水平上调节iNOS的表达而发挥作用.
作者:黄静静;库热西·玉努斯;贺捷;倪群;陈艳;马文静;哈木拉提·吾甫尔 刊期: 2010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肝脏胞外基质Matrilin-2在肝再生中与卵圆细胞的关系及作用.方法:采用改良的Soft-Farber建立大鼠肝脏卵圆细胞增殖模型,对照组灌喂生理盐水.分别取术后2、4、6、9、12、15 d大鼠肝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以及Western blot的方法动态观察大鼠卵圆细胞增殖模型中肝脏胞外基质成分Matrilin-2的变化与卵圆细胞的关系.结果:肝脏部分切除术(partial hepatectomy,PH)后第2天,卵圆细胞开始向门静脉周围区域增殖,Matrilin-2主要出现在门静脉周围的肝窦状隙内;术后第9天,卵圆细胞进一步向肝实质内增殖,Matrilin-2表达增加;术后第12天,随着卵圆细胞分化为小肝细胞结节,大多数Matrilin-2位于结节周边,少数出现在结节内.Matrilin-2的含量自肝切除后第2天开始升高,第9天达到高峰,第12天后逐步恢复生理水平.结论:肝脏胞外基质成分Matrilin-2与卵圆细胞介导的肝脏再生存在紧密联系并发挥重要的调控作用.
作者:陈中;黄亮;晏建军;严以群 刊期: 2010年第04期
目的:探讨氯吡格雷(Clopidogrel)对人胃黏膜上皮细胞株GES-1增殖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人胃黏膜上皮细胞株GES-1,将含不同浓度氯吡格雷(0.01、0.1、0.5和1mmol/L)的培养液与GES-1细胞共同培养24、48及72 h,采用MTT比色法计算细胞生长抑制率.以药物不同浓度对GES-1细胞生长抑制率作图,得到剂量反应曲线.依据Bliss法,利用SPSS15.0软件求出氯吡格雷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和安全浓度IC90(存活率≥90%的药物浓度).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各浓度组氯吡格雷与GES-1细胞共同培养24 h后细胞形态学变化,用流式细胞术膜联蛋白V-异硫氰酸荧光素-碘化丙啶(Annexin V-FITC/PI)双染法检测各浓度组氯吡格雷与GES-1细胞共同培养24 h后对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氯吡格雷对GES-1细胞的损伤呈浓度依赖性(F=11.546,P=0.002),无时间依赖性(F=13.455,P=0.003).氯吡格雷作用24 h、48 h和72 h的IC50分别为0.36、0.51和0.35 mmol/L,IC50分别为0.08、0.16和0.08 mmol/L.光镜下可见药物作用后贴壁细胞数量减少,细胞变圆,悬浮,部分细胞核浓缩,细胞损害随药物浓度增加而增大.流式细胞术显示:空白对照组及0.01、0.1、0.5、1 mmol/L氯吡格雷组凋亡率为4.7%、5.3%、14.7%、51.0%、60.5%.随着氯吡格雷药物浓度增加,GES-1细胞的凋亡率亦随之增加.结论:氯吡格雷可抑制人胃黏膜上皮细胞的增殖,具有剂量依赖性,诱导细胞发生凋亡.
作者:孙沂;樊宏伟;王书奎;何帮顺;张振玉 刊期: 2010年第04期
目的:研究靶向Bmi-1 siRNA对胃癌BGC823细胞衰老和转移的作用.方法:设计Bmi-1的siRNA靶序列,分别合成两条互补的寡核苷酸链,退火后重组入pRNAT-U6.2载体,转化扩增后进行序列测定.用脂质体包裹转染人胃癌BGC823细胞,采用RT-PCR和Western blot分别检测Bmi-1基因mRNA和蛋白表达的变化.SA-β-Gal染色检测和细胞体外侵袭实验检测分析对细胞衰老和侵袭、转移的影响.结果:靶向Bmi-1基因的siRNA的双链寡核苷酸片段克隆入pRNAT-U6.2载体,经测序分析,插入片段正确: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显示,Bmi-1基因的表达水平明显降低,其中以1 104-1 122 nt(GGAGGAGGTGAATGATAAA)为靶序列的siRNA沉默作用佳,Bmi-1mRNA和蛋白表达几乎完全抑制.转染siRNA组的衰老细胞百分率显著升高、穿透Matrigel的细胞数显著下降,与未转染和转染空载体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抑制胃癌BGC823细胞Bmi-1基因表达,可以增加细胞的衰老和降低细胞侵袭、转移的能力.
作者:高凤兰;刘春灵;李维山;赵国强 刊期: 2010年第04期
随着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近年来发病率的增加及新的靶向药物的应用,对于其诊断及药物疗效随访越来越受到重视.经腹超声(transabdominal ultrasound,US)作为一种无创的新兴检查方法疾病诊断、病变活动性的评估、药物疗效的随访观察等方面有重要作用,成为研究热点.现本文将其在炎症性肠病诊察中的应用做一综述.
作者:张杰;王胰;曹晓沧 刊期: 2010年第04期
胆管癌(cholangiocarcinoma,CCA)是一种来源于肝内或肝外胆管上皮细胞的恶性肿瘤.早期诊断困难,临床疗效差和5年生存率低等特点使之成为临床重点攻坚肿瘤.因此,需要研究和开发新型有效的化疗药物.三苯氧胺(tamoxifen,TAM)是一种非甾体类抗雌激素药物,临床上主要用于乳腺癌的治疗,对其他肿瘤包括CCA也有抑制活性,但具体机制尚不完全清楚.本文主要阐述TAM抗CCA机制的研究进展.
作者:沈东炎;陈清西;李文岗 刊期: 2010年第04期
失控的增殖导致缺氧(hypoxia)是肝细胞癌(HCC)形成的特征性微环境.缺氧可促进癌细胞增殖、转移、血管新生、抑制癌细胞分化、凋亡以及对放化疗耐受.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是介导生理性和病理性低氧反应的关键转录因子,在转录水平上调控百余种靶基因,参与调节血管新生及糖代谢等过程,与HCC生长、浸润、转移和预后等密切相关.近年来以HIF-1α为靶点的基因疗法如RNA干扰、反义技术和自杀基因技术等,成为HCC辅助治疗的新策略.本文综述了HIF-1α转录水平异常与HCC发生、发展及靶向HIF-1α基因治疗HCC的新进展.
作者:李姗姗;姚登福;董志珍 刊期: 2010年第04期
目的:观察食管癌细胞系EC1和EC9706中TIMP3、E-Cadherin基因甲基化的水平及蛋白表达,以及去甲基化药物5-Aza-CAR对其的影响.方法:应用甲基化特异性PCR(MSP)和免疫细胞化学的方法,分别检测体外培养的食管癌细胞系EC1和EC9706中TIMP3和E-Cadherin基因甲基化水平及蛋白表达.用5μmol/L 5-Aza-CdR处理两种细胞系后,用同样的方法检测其甲基化水平及蛋白表达,观察药物的影响.结果:TIMP3基因在食管癌细胞系EC1和EC9706中均表现为非甲基化,蛋白呈现弱表达;而E-Cadherin基因在EC1中发生甲基化,EC9706中发生半甲基化,蛋白表达均缺失.5-Aza-CdR作用后的两种细胞系中,TIMP3基因仍为非甲基化,而蛋白表达似有所曾强;但E-cadherin基因甲基化得到了逆转,蛋白表达由原来的不表达,转变为强表达.结论:5-Aza-CdR能够有效逆转E-cadherin基因甲基化,并使其蛋白恢复表达;TIMP3基因的失活似与甲基化机制无关,5-Aza-CdR对其蛋白表达的恢复作用微弱.
作者:赵璇;李沛;马俊芬;赵继敏;杨洪艳;董子明 刊期: 2010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肿瘤-睾丸抗原(CTA)MAGE-1和NY-ESO-1作为胃肠间质瘤(GISTs)免疫治疗特异性靶点及MAGE-1和NY-ESO-1 mRNA作为辅助GISTs危险度分级指标的可能性.及其与GISTs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检测30例GISTs中MAGE-1和NY-ESO-1mRNA的表达,并取正常胃肠道组织作为阴性对照组,同时分析MAGE-1和NY-ESO-1mRNA表达与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正常对照组中无阳性表达,30例GISTs中,18例至少表达一种CTA,MAGE-1和NY-ESO-1 mRNA在GISTs中的表达率分别为30%和47%.MAGE-1和NY-ESO-1 mRNA表达与患者年龄、性别和病理类型无关,而与肿瘤生长部位、肿瘤大小及危险度分级有关(P<0.05).MAGE-1和NY-ESO-1 mRNA在低危、中危、高危三个组中表达量随着危险度分级的升高而增高,三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AGE-1和NY-ESO-1 mRNA在GISTs中的表达不存在相关性(r=0.018,P>0.05).结论:MAGE-1和NY-ESO-1 mRNA在GISTs中的高特异性表达,其抗原有望成为GISTs免疫治疗特异性的靶点:MAGE-1和NY-ESO-1 mRNA表达与GISTs危险度分级有关,MAGE-1和NY-ESO-1 mRNA有望成为辅助GISTs危险度分级的诊断指标.
作者:赖斌;朱培谦;朱胜昌;罗洪亮 刊期: 2010年第04期
肥胖和2型糖尿病的患病率呈逐年增高的趋势.减肥手术作为减轻体质量的有效方法,近年来逐渐得到广泛的应用.其主要分为限制型手术、吸收不良型手术及联合型手术.减肥手术在减轻体质量的同时也使肥胖患者的糖尿病得到了缓解,但其缓解糖尿病的机制目前尚不完全清楚.除了体质量减轻、摄食减少外,关于肠促胰岛素在减肥手术中的作用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本文对减肥手术的术式、疗效、安全性及治疗糖尿病的可能机制进行讨论.
作者:侯文芳;刘国强;洪天配 刊期: 2010年第04期
胃肠道平滑肌具有自动节律性收缩的特性,对消化和吸收功能具有十分重要的生理意义,但目前尚未明确胃肠道平滑肌的起搏机制.本文综述了近几年关于胃肠道起搏机制研究的新进展,从起搏细胞的分类、功能、起搏机制以及其与胃肠动力障碍性疾病的关系等方面做了阐述.胃肠道平滑肌起搏活动的异常是引发胃肠动力障碍性疾病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胃肠起搏机制的相关基础研究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王佐妤;许文燮 刊期: 2010年第04期
作者: 刊期: 2010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