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省级期刊

  • 主管单位:华人消化杂志;新消化病学杂志
  • 主办单位:山西省科学技术厅
  • 国际刊号:14-1260/R
  • 国内刊号:14-1260/R
  • 影响因子:
  • 创刊:1993
  • 周期:旬刊
  • 发行:北京
  • 语言:中文
  • 邮发:22-117
  • 全年订价:4752.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文摘与引文数据库, 维普收录(中), 医学文摘, 知网收录(中), CA 化学文摘(美), 万方收录(中)
  • 国家期刊奖百种重点期刊(第二和第三届)
  • 消化系统疾病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2012年27期文献
  • TIMP-3和RASSF1A在大肠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TIMP-3和RASSF1A在大肠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并且研究TIMP-3和RASSF1A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大肠癌组织,大肠癌旁组织及正常大肠黏膜组织中TIMP-3和RASSF1A蛋白的表达量并结合患者的年龄、性别、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等临床病理因素进行综合分析.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TIMP-3和RASSF1A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在正常大肠黏膜、癌旁和腺癌中TIMP-3的阳性率分别为90.0%、70.0%和16.7%,RASSF1A阳性率分别为83.3%、63.3%和23.3%.大肠癌中TIMP-3和RASSF1A的表达量与淋巴结转移(P<0.05;P<0.01)、浸润深度(P<0.05;P<0.01)及分化程度(P<0.05;P<0.05)有关.运用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TIMP-3和RASSF1A的表达呈正相关(r=0.256,P<0.05).结论:在大肠癌中TIMP-3和RASSF1A具有明显相关性,TIMP-3和RASSF1A的表达下调可能与大肠癌的发生有关,可以作为鉴别大肠良恶性肿瘤的指标.

    作者:顾全凯;闫庆辉;王凤安;薛平 刊期: 2012年第27期

  • 血清腹水白蛋白梯度与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程度的相关性

    目的:探讨血清腹水白蛋白梯度(serum-ascites albumin gradient,SNAG)与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程度之间的相关性.方法:收集诊断明确的肝硬化合并腹水患者,根据食管静脉曲张程度分为无或轻度组、中度组和重度组,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相关分析、构建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等方法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共纳入43例患者,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3组之间存在显著差异(F=26.317,P<0.001),Spearman相关系数r=0.759,P<0.001,提示SAAG与食管静脉曲张具有正向相关性.构建ROC曲线得到曲线下面积为0.926,当SAAG取值为20.5 g/L时是诊断中重度食管静脉曲张的佳界值,此时敏感度为87.1%,特异度为83.3%.结论:SAAG与食管静脉曲张具有较好的相关关系,该指标对于中重度食管静脉曲张具有诊断价值.

    作者:张辉;高春;房龙;赵洪川;姚树坤 刊期: 2012年第27期

  • PDK1在胰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PDK1在胰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对44例胰腺癌及其癌旁正常组织标本,分别应用RT-PCR方法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其PDK1的mRNA和蛋白表达,并和临床病理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经RT-PCR检测胰腺癌组织中PDK1表达水平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0.352006vs0.074887,P<0.01);Western blot检测发现72.727%(32/44)PDK1蛋白的表达癌组织中高于癌旁组织,有统计学差异(P<0.01).PDK1在胰腺癌组织中的表达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大小和分化程度均无相关性(P>0.05),而与T分期、淋巴结转移和TNM分期密切相关(P<0.05).结论:PDK1在胰腺癌中表达上调,可能与胰腺癌发生、发展及转移有关.

    作者:宋世铎;周健;朱东明;赵华;张子祥;李德春 刊期: 2012年第27期

  • 胆囊动脉供血肝癌TACE治疗45例

    目的:评估经导管动脉内化疗栓塞术(transcathe 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治疗不能切除的、由胆囊动脉供血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的安全性、插管成功率及其疗效.方法:收集我院45例经TACE治疗的由胆囊动脉供血的肝癌患者.36例患者以前曾行2-8次TACE术(平均4次),自初次治疗后的存活期为4-69 mo(平均24 mo).9例患者在首次血管造影时即发现胆囊动脉寄生.TACE技术只有在微导管能插入肿瘤供血动脉分支,并且造影不出现胆囊壁染色时才能进行.我们对其治疗效果及并发症作了回顾性分析.结果:28个肿瘤完全由胆囊动脉供血,17个由肝动脉及胆囊动脉共同供血.60%(n=27)的患者可以观察到肝动脉的变细或闭塞.32例患者(71%)成功地进行了栓塞治疗而无严重并发症出现.28例患者(62%)有足够的碘油聚集.这28例患者在平均随访18 mo后仅有6例(21%)肿瘤局部进展.对于栓塞不成功的13例(29%)患者,分别给予经皮注射无水乙醇治疗(n=6),放疗(n=4)以及胆囊切除术后的TACE(n=3).结论:71%的患者经胆囊动脉行TACE治疗是安全可行的.如果肿瘤能获得足够的碘油聚集,理想的治疗效果还是值得期待的,本组有62%(n=28)的患者获取良好的碘油聚集.

    作者:韩强;戴洪修 刊期: 2012年第27期

  • 透明细胞型肝癌的临床病理特点及预后分析15例

    目的:探讨透明细胞型肝癌(primary clear cell carcinoma of the liver,PCCCL)的临床病理特点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对1997-01/2007-03手术治疗的15例PCCCL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及预后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PCCCL患者的1-,3-,5年的总生存率分别为97%、60%和60%.肿瘤大小是PCCCL患者无瘤生存率的独立预后因素,肿瘤分化是PCCCL患者总生存率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PCCCL为肝细胞肝癌的一种少见的病理类型.手术切除是PCCCL佳治疗手段,与文献报道相比,预后好于其他病理类型的HCC.

    作者:苏英锋;马宝庆;魏鹏 刊期: 2012年第27期

  • 综合评价EUS在结直肠癌分期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评价超声内镜在结直肠癌分期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我科电子肠镜下病理活检确诊的56例结直肠癌患者行超声内镜术前TN分期,根据分期结果,行不同的手术方式治疗,结合术后病理分期,对2期及3期患者给予辅助化疗.并以术后病理为金标准,统计EUS检查TN分期诊断准确率,随访患者,分析2年内不同分期患者的复发率.结果:结、直肠癌EUS(T)分期准确率分别为:88.89%(T1),83.33%(T2),85.71%(T3),75.00%(T4),总准确率为83.23%;EUS(N)分期准确率分别为:81.25%(uN(+))和80.00%(uN(-)),总准确率为80.63%;随访显示共有6例患者出现复发,2期患者复发1例,3期患者复发5例,总复发率为10.71%.结论:EUS在结直肠癌分期及治疗中有指导价值.

    作者:杜鹏;段伟民;金惠琴;刘迪 刊期: 2012年第27期

  • 二乙基亚硝胺诱发肝癌前病变大鼠模型的建立

    目的:研究二乙基亚硝胺诱发大鼠肝癌前病变的时效关系与量效关系.方法:Wistar♂大鼠100只,体质量均衡随机分5组;每84 h 1次分别腹腔注射二乙基亚硝胺0、25、50、75、100 mg/kg造模.每组体质量排序分10小组,年龄配对;造模时程短0d,间隔14d延长,长126 d,灌注固定肝脏.常规石蜡包埋,6 μm切片,HE染色,观察病变性质后显微照相;使用Image-Pro Plus软件,分别形态计量10、20、40倍物镜下汇管区(R1)、肝索(R2)、肝细胞核(R3)的体积构成比,观察每10个高倍镜视野下的核分裂像;计算各动物异型性指数[Ei=(1-R1)-1·(R3)·(R2)-1].Prism 4软件回归“二乙基亚硝胺导致异型性指数”的时效曲线及曲线下面积,进而导致曲线下面积的量效关系.结果:以异型性指数(肝细胞核/浆体积比校正值),回归0、25、50、75、100 mg/kg二乙基亚硝胺造模的半效时程(95%CI)分别为70 347(0-)、1 734(937-3 211)、1 536(948-2 490)、1 530(890-2 632)、1 183(955-1 466)h,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0064、0.0084、0.0123、0.0165、0.0167[异型性指数·log(h)].以曲线下面积,回归二乙基亚硝胺诱发肝细胞癌前病变的半效剂量为48.255mg/kg.50.000mg/kg造模各时程的异型性指数与核分裂像总数之间呈直线正相关(y=0.0023x-0.0056,r=0.9217,n=10,P<0.01).结论:以异型性指数为指标,每84 h腹腔注射1次二乙基亚硝胺,诱发♂大鼠肝细胞癌前病变的佳造模剂量为48.255 mg/kg(约50.000mg/kg),佳造模累积连续时程为64 d.核分裂像计数验证了异型性指数的临床预警价值.

    作者:宋艺君;刘晓婷;冯丽莉;王湘;白荟芳;田民强;张微;祖承哲;赵欣;蔡大勇;王玥琦 刊期: 2012年第27期

  • 胆道闭锁的发病机制及肝脏病理的研究进展

    胆道闭锁(biliary atresia,BA)是发生于婴儿期的破坏性胆道炎症性疾病,可导致肝内外胆道纤维化闭锁,终导致肝硬化.胆道闭锁的确切病因和发病机制目前仍不明确,可能的病因包括先天遗传因素、感染因素、炎症、免疫反应、母体因素、血管因素等.BA免疫炎症学说目前得到大多数学者支持,且肝脏病理学改变支持这一学说.本文就近年胆道闭锁发病机制及肝脏病理学的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王增萌;陈亚军 刊期: 2012年第27期

  • 乳腺癌转移抑制基因1在消化系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乳腺癌转移抑制基因1 (breast cancer metastasis suppressor 1,BRMS1)是2000年在乳腺癌细胞中发现的一种肿瘤转移抑制基因,他可降低肿瘤细胞的转移潜能,却不影响肿瘤本身的生长.随后发现其在黑色素瘤、膀胱癌、嗜铬细胞瘤、卵巢癌、非小细胞肺癌、子宫内膜癌、鼻腔副鼻窦癌转移中均呈低表达或不表达.近年来又发现BRMS1在口腔鳞癌、胃癌、肝癌、胆囊癌、胰腺癌等消化系肿瘤转移中也起到抑制作用.恶性肿瘤已经成为危害人类健康严重的疾病之一,在我国以消化系肿瘤常见;对BRMS1作用机制的深入研究,必将为肿瘤转移的分子诊断、靶向治疗和预后提供潜在的理论依据及广泛的应用前景.现就近年来BRMS1在消化系肿瘤中的相关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黄先达;路明亮;黄华 刊期: 2012年第27期

  • 消化液蛋白质组学在消化系肿瘤诊断中的作用

    体液蛋白组学分析为疾病诊疗研究提供了新的技术与策略.血液是临床蛋白分析常用的标本,但其作为一种系统性体液有其不足之处:成分复杂,与疾病相关的蛋白丰度很低,而局部性体液接近病变部位,其蛋白质组学分析能更好地反映疾病相关信息.消化系统产生胃液等多种局部体液,当相关器官发生病变时,相应消化液的蛋白质组成和数量将发生改变,因而消化液被认为是消化疾病标志物库.近年来关于唾液、胃液、胆汁和胰液的蛋白组学研究有不少报道,发现了一些消化系肿瘤相关蛋白,其中有的显示出良好的诊断应用前景,而结果的重复性、标本处理的标准化等是消化液蛋白组学分析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作者:万勤思;张焜和 刊期: 2012年第27期

  • RNAi沉默Sp3基因对肝癌HepG2细胞增殖的影响

    目的:采用基因沉默和慢病毒转染技术,沉默人肝癌细胞HepG2中特异蛋白3(specificity protein 3,Sp3)的表达,观察沉默Sp3基因后的肝细胞的增殖能力变化.方法:采用Sp3-siRNA慢病毒转染人肝癌细胞HepG2,通过免疫印迹法和PCR技术检测Sp3的表达以验证转染效果,通过MTT检测细胞生长曲线和流式细胞技术测定细胞周期.结果:Western blot实验表明,实验组的Sp3表达量明显少于空白组和阴性对照组(0.37±0.08vs0.83±0.17,0.66±0.13,F=8.442,均P<0.05).RT-PCR也得到相同的结果(0.47±0.05vs0.74±0.08,0.70±0.16,F=7.322,均P<0.05).MTT实验结果显示,与空白对照和阴性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细胞在48、72和96 h时的增殖明显受到抑制(0.28±0.18vs0.34±0.19,0.35±0.07,F=3.888;0.57±0.11vs0.84±0.05,0.74±0.08,F=12.721;0.72±18.1vs0.98±0.05,0.93±0.9,F=6.342,均P<0.05).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实验组细胞主要分布在G1期.结论:RNAi沉默Sp3基因导致人肝癌HepG2细胞体外增殖能力下降.

    作者:陆会平;李佳;莫伟嘉;冯振博 刊期: 2012年第27期

  • 脐带间充质干细胞联合移植对胰岛活性与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脐带间充质干细胞(umbilical cord mesenchymal stem cells,UCMSCs)与胰岛细胞联合移植对胰岛活性与功能促进作用.方法:50只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诱导的SD大鼠随机分为4组移植于肾包膜下,(1)500个胰岛移植组;(2)1×106个UCMSCs与500个胰岛细胞联合移植组;(3)1×106个UCMSCs组;(4)假手术(空白)对照组,仅于肾包膜下注入0.3 mL生理盐水;术后测血糖水平、葡萄糖耐量试验(glucose tolerance test,GTT)、血清胰岛素水平以及达正常血糖水平率(以血糖浓度≤11.1 mmol/L标准为正常)至28d.结果:联合移植组术后血糖水平低,血清胰岛素水平更高,达正常血糖浓度率优于其他3组,在术后14 d GTT较其他3组好,血清胰岛素水平较其他3组好,血糖水平、血清胰岛素水平、GTT水平UCMSCs组与对照组间均无统计学差异,单纯UCMSCs组无1例动物血糖水平达正常.结论:间充质干细胞与胰岛联合移植能有效提高胰岛细胞活性与功能.

    作者:周燕娜;朱从元;李建平 刊期: 2012年第27期

  • 肝脏功能评估在临床中的应用与发展

    术前肝功能评估对制定手术方案、判断预后非常重要.由各指标组成的综合评分系统,考虑了肝脏合成、分泌等功能及相关脏器的影响.各种代谢性肝功能定量评估试验反映肝脏功能的能力不一,与综合评分系统共同应用,能更好的评估肝功能和预后,但这些评估只是针对肝脏整体,肝脏体积计算可以获得各部分的体积,但在肝硬化肝功能受损时体积并不能准确的反映功能,去唾液酸糖蛋白受体显像技术可以三维反映肝脏功能,结合计算机技术,进行术前模拟切除,可以获得手术风险信息,判断预后,目前被认为是一个有前途的肝功能评估方法.

    作者:杜顺达;车璐;毛一雷 刊期: 2012年第27期

  • IgG4相关硬化性胆管炎的研究进展

    免疫球蛋白G4相关硬化性胆管炎(immunoglobulin G4-related sclerosing cholangitis,IgG4-SC)是一种新近认识的以血清IgG4升高、慢性进行性阻塞性黄疸、弥漫性或局限性IgG4阳性浆细胞和淋巴细胞组织浸润、纤维化及闭塞性静脉炎为特征的慢性炎症性疾病,常并发自身免疫性胰腺炎(autoimmune pancreatitis,AIP),其临床、生化及影像学特征与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primary sclerosing cholangitis,PSC)或胆管癌(cholangiocarcinoma,CC)相似.类固醇激素是IgG4-SC的主要治疗手段,而肝移植是PSC唯一的有效治疗方法,CC则需外科手术治疗.因此,IgG4-SC与PSC或CC间的准确鉴别是目前面临的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本文详尽地阐述了免疫球蛋白G4(immunoglobulin G4,IgG4)的特征和功能,IgG4-SC的诊断和治疗,IgG4-SC与AIP、PSC及CC之间关系等研究进展,为IgG4-SC的精确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作者:黄颖秋 刊期: 2012年第2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