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研究前列腺干细胞抗原基因(prostate stem cell antigen gene,PSCA)rs2294008位点多态性与中国藏族胃癌患者遗传易感性的关系.方法:收集185例藏族胃癌患者与200例健康人群的外周血样本,提取基因组DNA,采用dHPLC方法进行PSCA基因rs2294008位点分型.结果:PSCA基因rs2294008位点3种基因型CC、CT、TT在胃癌病例组中频率分别为:40.00%、48.65%和11.35%,而在对照组中分别为54.00%、39.50%和6.50%.与CC型比较,携带CT,TT型基因型者胃癌发生的危险性增加,OR值分别为1.66(95%CI 1.09-2.54)和2.36(95%CI 1.11-5.00).结论:PSCA基因rs2294008位点CT,TT基因型增加中国藏族人群的胃癌易感性.
作者:赵久达;耿排力;赵君慧;王丽娟;姬发祥;李进章;曹成珠;贺菊香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超声内镜弹性成像(endoscopic ultrasound,EUS)在胰腺占位病变良恶性鉴别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影像学结果并经超声内镜检查确定有胰腺占位性病变的患者入选,对目标病变行超声内镜弹性成像检查,按照弹性成像5分法对组织弹性成像进行评分,将弹性成像评分为1,2分归为良性,3-5分归为恶性病变.结果:自2009-06/2011-06,共27例符合标准的胰腺占位病变患者入选,其中胰腺癌19例,超声内镜弹性成像评分3分(n=11)、4分(n=5)、5分(n=3),无功能性良性内分泌肿瘤(4分)及低度恶性神经内分泌肿瘤(5分)各1例,炎性病变6例,评分1分(n=1)、2分(n=3)、3分(n=2).超声内镜弹性成像对27例胰腺占位病变良恶性鉴别中24例诊断准确,诊断灵敏度100%,特异度57.14%,阳性预测值86.96%,阴性预测值100%.结论:超声内镜弹性成像对胰腺良恶性病变的鉴别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可望为疾病诊断提供新的影像学手段,但其仍为一种影像学手段,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并不替代胰腺的细胞病理学检查.
作者:徐凯;徐萍;任大宾;李清华;杨静;于海滨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回顾性分析胶囊内镜检查患者53例,认识胶囊内镜下小肠正常黏膜特征及小肠病变黏膜特征.方法:2010-08/2011-08,利用Miro Cam胶囊内镜系统对患者53例行胶囊内镜检查.统计患者的年龄、性别、症状、体征等临床资料,将受检者分为不明原因的消化系出血,疑为功能性胃肠病,腹痛、腹泻、腹胀,便秘,体检等共5组;通过查阅病案及电话回访,搜集资料,将胶囊内镜下所见作出终的临床诊断;分析胶囊内镜下小肠正常及病变黏膜特征.结果:在53例患者中,1例因吞服胶囊后无图像信号,未能顺利完成胶囊内镜检查;1例因患者吞咽胶囊困难而无法进行;其余51例均顺利到达结肠,到达结肠率为96.22%.胃的平均运行时间为69.78 min,小肠的平均运行时间为513.25min.48例有消化系疾病的阳性结果,3例未见异常,阳性率为90.57%.在所有疑诊小肠疾病的51例患者中,胶囊内镜小肠病变总的诊断率为92.15%(47/51);空肠及回肠阳性诊断率为52.94%,包括炎症12例(1例临床确诊为Crohn's病),息肉3例,不明肿块3例,淋巴滤泡增生1例,疑似小肠淋巴管扩张7例,钩虫病1例;同时检出反流性食管炎1例;慢性胃炎26例,糜烂性胃炎7例,胃部息肉3例;结肠炎症3例,结肠息肉5例,大肠黑变病2例.胶囊均自然排出体外,无梗阻等并发症的发生.结论:Miro Cam胶囊内镜是一种非侵入性的检查手段,检查安全,顺应性好;在胶囊内镜下,正常小肠黏膜及病变黏膜均呈现出一定的特征.
作者:谢宏民;李佳璇;杨新魁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系统分析国内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的多干预措施的疗效和安全性,以指导临床用药.方法:按照系统评价的要求全面检索了国内医药数据库如维普、万方、CNKI、CBMdisc中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诊疗的随机对照临床研究,并应用网络荟萃分析方法,比较微生态制剂(主要包括枯草二联活菌、双歧三联活菌)及蒙脱石对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的疗效和安全性.观察组共5组,分别为单独应用枯草二联活菌、双歧三联活菌或蒙脱石及前二者与蒙脱石联用的疗效研究,空白对照组为支持对症治疗.结果:共纳入40篇文献49项研究2906名患者.研究显示:前述5种方法均有显著疗效,合并疗效分别为87.1%、77.8%、75.0%、81.6%及73.4%,与支持对症疗效65.1%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组间疗效的比较:单用枯草二联活菌疗效与不使用此药的其他方法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枯草二联活菌与蒙脱石联用疗效与单用蒙脱石组及联用双歧三联活菌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组间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此外,微生态制剂组未见不良反应,蒙脱石组偶见有便秘、腹胀等.结论:微生态制剂及蒙脱石对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均有显著疗效,且以单独应用效果好,不良反应少.
作者:倪容华;唐惠林;翟所迪;李在玲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构建整合素连接激酶(integrin-linked kinase,ILK)基因RNA干扰(RNA interference,RNAi)重组质粒并检测其对胰腺癌PANC-1细胞ILK基因表达的干扰效率,为进一步研究胰腺癌中ILK基因功能奠定实验基础和理论依据.方法:设计并构建3条含有针对ILK基因的小干扰RNA(small interfering RNA,siRNA)序列的重组质粒并进行DNA测序.通过阳离子脂质体Lipofectamine 2000将重组质粒转入人胰腺癌细胞株Panc-1细胞中,G418压力筛选至得到稳定转染细胞克隆,利用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检测ILK基因的表达抑制情况.筛选出干扰效率高的重组质粒,结果:经DNA测序证实胰腺癌PANC-1细胞ILK基因的RNA干扰重组质粒构建成功;重组质粒稳定转染Panc-1细胞后(各组转染效率均>90%),各实验组ILK基因表达均被有效地抑制,其中重组质粒-2的干扰效率高,其mRNA及ILK表达显著下调,其抑制率分别为93.01%和65.69%; ILK mRNA表达较阴性对照组、空质粒组表达量显著下降(0.090±0.009vs 1.147±0.110,1.005±0.121,P<0.01).结论:成功构建ILK基因RNA干扰重组质粒,重组质粒能有效抑制胰腺癌Panc-1细胞ILK基因表达.为进一步研究ILK在胰腺癌中的基因功能奠定基础.
作者:刘宁;刘伟;马刚;郭克建;宋少伟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研究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塞来昔布对胃癌细胞MGC-803的抑制作用和对RECK、MMP-2、MMP-9基因表达的影响,以探讨塞来昔布的抗肿瘤机制.方法:培养胃癌MGC-803细胞,实验用不同浓度的塞来昔布(25、50、100 μg/L)分别处理MGC-803细胞不同时间(12、24 h、48 h),无血清培养基饥饿24 h达同步化后,MTT(噻唑蓝比色法)观察MGC-803细胞增殖;RT-PCR法检测细胞周期调控因子MMP-9、MMP-2、RECK mRNA的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MMP-9、MMP-2、RECK mRNA蛋白的表达.结果:MTT法显示塞来昔布能抑制胃癌MGC-803细胞增殖,作用12h时,随着塞来昔布处理浓度的增高,其抑制作用不明显,组间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在作用24、48 h时呈浓度依赖性(25-100 μg/L),在25、50、100μg/L作用浓度呈时间依赖性(24-48 h).塞来昔布在100 μg/L浓度作用细胞48 h时抑制.RT-PCR法检测结果显示,在12h的作用时间点,随着塞来昔布处理浓度的增高,RECK基因及MMP-2、MMP-9 mRNA变化不是很明显,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在12h后,塞来昔布能增加胃癌细胞RECK mRNA和蛋白表达,作用呈浓度(25-100 μg/L)和时间依赖性(24-48h),MMP-2、MMP-9表达则下降.Western blot法检测结果显示,作用12h时,随着塞来昔布处理浓度的增高,其RECK蛋白及MMP-2,MMP-9蛋白改变不明显,组间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在12h以后,塞来昔布能增加RECKmRNA和蛋白表达并减少MMP-2、MMP-9表达,且作用呈浓度依赖性和时间依赖.结论:塞来昔布可抑制人胃癌MGC-803细胞增殖与转移;其可能是通过上调RECK基因,进而下调MMP-2、MMP-9来抑制胃癌细胞MGC-803的增殖与转移.
作者:钟鹰;李国庆;黄靓;毛振江;王恩湘;钟茹;粟滔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阐明黄芪、三七及其配伍对萎缩性胃炎大鼠血清前列腺素E2(prostaglandin E2,PGE2)、胃泌素(gastrin,GAS)、胃蛋白酶原Ⅱ(pepsinogenⅡ,PGⅡ)、表皮生长因子(epidermal growth factor,EGF)的影响.方法:清洁级♂Wistar大鼠40只,随机分为空白组、假手术组、模型组、替普瑞酮组、黄芪组、三七组、黄芪+三七组.运用幽门弹簧法制备萎缩性胃炎模型,灌胃治疗1 mo,空白组、假手术组、模型组予生理盐水2 mL/d;黄芪组予黄芪水煎剂3.5 g/(kg·d);三七组予三七粉冲剂0.7 g/(kg·d);黄芪+三七组予黄芪三七溶液(黄芪3.5 g/(kg·d),三七0.7 g/(kg·d);替普瑞酮组予替普瑞酮200 mg/(kg·d),治疗结束后,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PGE2、GAS、EGF水平,ELISA法测定血清PGⅡ水平,HE染色观察胃黏膜病理改变.结果:血清EGF水平各组间无显著差异.与模型组比较,黄芪+三七组、三七组血清PGE2升高(41.511 ng/L±5.666 ng/L,42.033 ng/L±5.150 ng/L vs 30.896 ng/L±5.964 ng/L,P<0.01或P<0.05);黄芪组血清GAS升高(99.732 ng/L±16.123 ng/L vs 68.207 ng/L±5.866 ng/L,P<0.01),黄芪、三七组血清PGⅡ升高(9.275 μg/L±0.506 μ g/L,9.268 μg/L±0.931 μg/L vs 7.026 μg/L±0.638 μg/L,P<0.01),黄芪组、三七组和黄芪+三七组胃黏膜体积构成比升高(P<0.01),与替普瑞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三个治疗组间亦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黄芪、三七及其配伍均可改善萎缩性胃炎大鼠胃黏膜萎缩,其治疗机制与升高血清PGE2、GAS、PGⅡ水平相关,但3种组合的治疗机制各有侧重.
作者:史瑞;李晓红;刘礼剑;李健;方蕾;蔡大勇;李军祥 刊期: 2012年第05期
γ-氨基丁酸(γ-Aminobutyric acid,GABA)是成年哺乳动物脑内的主要抑制性神经递质,他在中枢神经、外周神经和外周非神经组织中表达.根据GABA受体对激动剂及拮抗剂敏感性的不同,目前分为A、B、C三型.近来发现,GABA对肿瘤发生发展具有调控作用.因GABA受体及受体亚单位表达多样化、受体介导的胞内信号传导通路的差异,其对肿瘤细胞的调控作用及相关机制不同.研究发现GABA与其受体结合可激活或抑制cAMP信号通路、MAPKs家族的ERK1/2信号通路,从而调控多种肿瘤细胞的增殖和转移.随着研究进一步深入,GABA在肿瘤诊断、预后判断和生物治疗等方面的潜在价值将逐步显现,本文就此领域的新进展予以综述.
作者:施言;王少慧;张发明 刊期: 2012年第05期
肝癌死亡率极高,发病隐匿,且85%合并肝硬化不能耐受手术.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是不能手术切除肝癌的首选治疗方法之一,但由于门静脉血供的残存,单纯TACE难以使肿瘤细胞完全坏死,术后癌细胞残留是复发的根源.放疗亦作为治疗肝癌的常规手段,但其促进肿瘤血管新生,因而促使大肝癌放疗抗拒和放疗后复发、转移.而抗血管治疗能够抑制肿瘤血管形成,降低血管通透性,提高内皮细胞对放射的敏感性及促进瘤细胞凋亡和减少肿瘤内的乏氧细胞数,从而抵抗放射抗拒.综上,与单一的手术、化疗、放疗及抗血管治疗相比,肝癌的综合治疗能提高患者生存率,改善预后.治疗策略的制定需要掌握不同肿瘤的生物学特性,权衡各种治疗方案的利弊.
作者:常宗宏;汪泳;吴汉平 刊期: 2012年第05期
大肠癌是常见的高危害消化系恶性肿瘤,全球每年新发病例约为120万例.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习惯和结构的改变,我国大肠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增长迅速,而且,发病年龄明显提前,目前,我国大肠癌中位发病年龄为58岁,比欧美等国家提前12-18年.大肠癌的发生是一个多阶段多步骤的、涉及多个基因改变的复杂过程.许多研究表明,结直肠癌变是一个涉及原癌基因激活、抑癌基因失活等多基因、多阶段、多步骤渐进演化的积累过程.与结直肠癌相关的抑癌基因有P53、APC、DCC、MMR等,原癌基因k-ras、c-myc等.本文就以上基因改变与大肠癌的发生发展相关性的研究现状作一简单复习.
作者:项芳芳;毛高平 刊期: 2012年第05期
基于中医“胃不和则卧不安”经典理论,本文综述国内外近年来中西医从消化系统入手对失眠的理论探讨、科学研究和临床治疗的文献,分析消化系统疾病患者失眠的临床特征、发病机制和治疗方法,探讨“胃不和则卧不安”的理论内涵.睡眠障碍并非一个独立的疾病,对睡眠障碍的研究视角已突破神经科学本身,其与多种疾病有密切联系.消化系统中的胃、肠器官有丰富的自主神经纤维分布,心理应激与生理反应之间通过自主神经、激素、神经递质等中介物质沟通调节胃肠功能,这将为“胃不和则卧不安”消化系疾病患者睡眠相关性研究,提供一个好的思路.
作者:张压西;石松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制备5-氟尿嘧啶/纳米蒙脱土缓释系统,并对其进行体外释药研究.方法:采用离子交换法将5-氟尿嘧啶插层到蒙脱土片层间,通过X射线衍射(X ray diffraction,XRD)和FTIR对5-氟尿嘧啶/纳米蒙脱土缓释系统的性能进行表征,紫外分光光度计定量分析药物的体外累积释药量.结果:插层后的蒙脱土层间距由1.492 nm增大到1.736 nm,说明5-氟尿嘧啶已经成功插入蒙脱土片层间;药物体外持续释放时间超过6h,证实制备的复合药物具有良好的缓释效果.结论:5-氟尿嘧啶/纳米蒙脱土缓释系统具有良好的缓释效果.
作者:田智慧;路新卫;朱全红;朱志博;韦莉萍;丁婷;周春琼 刊期: 2012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