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观察低剂量(3.5 mg/kg)英夫利昔单抗(infliximab,IFX)不同给药次数治疗激素抵抗型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将41例激素抵抗型UC患者依据IFX不同给药次数随机分为A、B两组,A组20例,B组21例,两组患者基线期临床特征基本相似.A组患者在第0、2周接受IFX(商品名:类克,100 mg/瓶)3.5 mg/kg静滴治疗2次,B组患者在第0、2、6周接受3次相同剂量的IFX治疗.在开始IFX治疗时患者继续原来糖皮质激素及氨基水杨酸制剂治疗,等取得临床缓解后将糖皮质激素逐步减量.观察第8周所有患者临床应答、临床缓解情况、内镜下黏膜愈合情况、糖皮质激素减量情况、Mayo评分、血沉、C-反应蛋白、大便次数及不良事件.结果:治疗后第8周,两组患者有效性观察:A组患者临床应答率为70%,临床缓解率为50%,内镜下黏膜愈合率为55%,Mayo评分、血沉、C-反应蛋白、大便次数与治疗前相比均明显降低(P<0.05).B组患者临床应答率为76%,临床缓解率为52%,内镜下黏膜愈合率为57%,Mayo评分、血沉、C-反应蛋白、大便次数与治疗前相比均明显降低(P<0.05).A、B两组患者临床应答率、临床缓解率及内镜下黏膜愈合率均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Mayo评分、血沉、C-反应蛋白、大便次数均无明显差别(P>0.05).A、B两组所有患者临床应答率为73%,临床缓解率为51%,内镜下黏膜愈合率为56%.16例患者停用糖皮质激素,14例患者减量.不良事件:随访至第8周,仅有1例患者在第3次静滴IFX过程中出现皮肤瘙痒等轻微输注反应,给予停止治疗及醋酸地塞米松注射液等抗过敏处理后症状很快消失.未出现其他不良事件.结论:低剂量IFX(3.5 mg/kg)对激素抵抗型UC患者在8 wk内是有效、安全的.2次和3次IFX治疗后的患者获得临床应答率、临床缓解率及内镜下黏膜愈合率在第8周无明显差异.
作者:高净;江学良 刊期: 2013年第15期
目的:前瞻性研究重组人p53腺病毒注射液(重组人p53腺病毒)在肝癌介入化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分析2008-01-01/2010-12-31期间在上海长海医院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13医院行肝癌介入治疗的162例肝癌,随机分为A实验组(n=56)采用重组人p53腺病毒注射液瘤体内注射加肝动脉介入化疗、B实验组(n=62)采用重组人p53腺病毒注射液亦经肝动脉灌注和C对照组(n=44)单纯肝动脉介入化疗,随访24 mo观察其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近期疗效1 mo后评估A实验组完全缓解6例,部分缓解42例,稳定5例,进展3例;B实验组完全缓解7例,部分缓解42例,稳定8例,进展5例;C对照组完全缓解1例,部分缓解22例,稳定13例,进展8例;就有效率来评估,A、B实验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2个实验组疗效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远期疗效6、12、24mo生存率分别为:A实验组:80.4%、72.7%和23.6%;B实验组:77.4%、67.7%和21.3%;C对照组:56.8%、47.7%和14%;每个观察点的生存率,A、B实验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2个实验组在6和12 mo生存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在24 mo时生存率之间无明显差异.实验组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重组人p53腺病毒注射液可以增强肝癌介入化疗的疗效,没有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瘤体内注射疗效要并不优于肝动脉灌注,但仍需进一步的研究评估.
作者:冯晓峰;郑永志;周春柳;孔祥毓;李淑德;孙卫东 刊期: 2013年第15期
目的:评价胸苷酸合成酶(thymidylate synthase,TS)和乳腺癌易感基因1(breast cancer susceptibility gene-1,BRCA1)过表达与胃癌患者临床病理参数间的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1-01/2012-01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手术切除的临床资料完整的246例胃腺癌标本,采用ElivisionTM plus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胃癌组织中TS和BRCA1的表达.使用SPSS16.0软件进行x2检验分析.结果:TS和BRCA1在胃癌组织中阳性率分别为39.02%(96/246)、55.69%(137/246); TS蛋白表达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部位、TNM分期、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均无相关性(P>0.05); BRCA1蛋白表达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部位、TNM分期、分化程度远处转移无相关性(P>0.05),而与浸润深度(P<0.01)和TNM分期(P<0.05)相关.胃癌组织中TS和BRCA1共同表达阳性率为26.02%(64/246),联合分析显示TS和BRCA1表达呈负相关(P<0.01,Pearson列联系数C=0.2472).结论:胃癌组织中存在TS和BRCA1过表达,BRCA1蛋白表达与TNM分期和浸润深度相关,提示BRCA1表达和肿瘤侵袭性具有相关性,可作为评估胃癌生物学行为以及预后的参考指标.BRCA1和TS的表达检测有助于临床化疗药物的选择.
作者:林雅萍;李厚强;苏慧君;钟国栋;郑圆圆;刘伟;齐兴峰;余英豪 刊期: 2013年第15期
目的:探讨幽门螺旋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ylori)感染与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CD)的关系.方法:用关键词或主题词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图书馆,ISI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以获得相关病例对照研究,检索时间从2002-01/2012-12.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由两名研究者独立进行文献质量评价,使用Review Manager 5.2统计软件进行Meta分析,效应量为相对危险度(relative risk,RR).结果:共纳入13个病例对照研究,包括938例CD患者和6591 8例对照.与对照组相比,CD患者H.pylori感染率的RR值为0.54,95%CI:0.42-0.70,P<0.05.结论:H.pylori感染与CD呈负枢关.H.pylori 可能对CD有保护作用.
作者:崔德军;杨敏;朱敏;李宇 刊期: 2013年第15期
目的:研究雷帕霉素靶蛋白(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mTOR)通路抑制剂雷帕霉素在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中的抗炎及抑制癌变的临床价值评估.方法:我院55例UC患者,35例通过在口服美沙拉嗪的基础上加用雷帕霉素治疗10d后,对照组20例为口服美沙拉嗪的基础上加用安慰剂,观察电子结肠镜下溃疡面在治疗前后愈合比较,并检测治疗前后黏膜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κB,NF-κB)、环氧化酶2(cyclooxygenase 2,Cox2)表达变化,血清促炎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alpha,TNF-α)、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及抑炎因子IL-10变化,同时检测治疗前后抑癌基因PTEN、PHL PP、Rb的表达变化.结果:实验组有1例患者出现口腔溃疡,2例患者因出现腹痛、排黏液脓血便加重而终止,余32例完成该研究,与对照组治疗比较,其中结肠镜下可见治疗后溃疡面明显减少,局部黏膜愈合较快;黏膜核因子NF-κB(0.116±0.026)、Cox2(0.035±0.12)、促炎因子IL-6(13.25±3.78)表达量明显减低(P<0.05),抑炎因子IL-10(67.23±5.03)检测量增高(P<0.01),抑癌基因PTEN(0.212±0.18)、PHLPP(0.312±0.43)、Rb(0.285±0.15)表达水平明显增高(P<0.01),血清TNF-α(19.24±3.2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雷帕霉素作为免疫抑制剂联合美沙拉嗪可减轻UC炎症反应;并可通过抑制Akt/mTOR通路预防UC黏膜癌变.
作者:吴慧丽;张利;李琨琨;肖兴国;肖锋;罗金键 刊期: 2013年第15期
目的:比较肠内营养(enteral nutrition,EN)与肠外营养(parenteral nutrition,PN)在根治性远端胃大部切除术后胃瘫治疗中的作用,探究术后胃瘫治疗中的适当营养方式.方法:52例根治性胃大部切除术后胃瘫患者,按术后营养治疗方式分为EN组(n=36)和PN组(n=16),分别给予EN或PN治疗.比较两组平均胃排空功能恢复时间和血红蛋白、总蛋白、白蛋白的差异.结果:EN组平均胃排空功能恢复时间低于PN组,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25.3 dvs 28.2d,P>0.05).治愈后EN组血红蛋白、总蛋白、白蛋白水平与PN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均P>0.05).EN组患者营养支持费用明显低于PN组(398.74元/d±47.68元/dvs 512.77元/d±54.31元/d,P<0.05).与治疗前比较,EN组治疗后的血红蛋白、总蛋白、白蛋白均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123.25 g/L±15.68 g/Lvs 117.25 g/L±13.28 g/L; 70.34 g/L±12.85 g/L vs 65.13 g/L±10.76 g/L; 40.65 g/L±8.15 g/L vs 36.20 g/L±9.16 g/L,均P<0.05);PN组治疗后血红蛋白(125.14 g/L±13.39 g/L vs 120.32 g/L±14.67 g/L)和总蛋白变化较大(67.52 g/L±13.09g/L vs 64.23 g/L±12.47 g/L,P<0.05),而白蛋白仅略升高(P>0.05).治疗前后EN组血红蛋白、总蛋白及白蛋白的变化幅度均明显高于PN组各项指标,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N对术后胃瘫的全身支持及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有着积极的治疗作用,是术后胃瘫的营养治疗中的安全有效措施.
作者:王月;龙锦 刊期: 2013年第15期
目的:评价国内恩替卡韦联合苦参素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检索国内2005-2012年公开发表的恩替卡韦联合苦参素与单用恩替卡韦比较治疗HBeAg阳性CHB的随机对照试验,以比值比(odds ratio,OR)为效应量进行异质性检验和统计量合并分析.采用Cochrane协作网提供的RevMan 5.2软件进行荟萃分析.结果:经筛选共纳入10项随机对照试验,合计765例患者,其中治疗组382例,对照组383例.荟萃分析结果显示,在治疗结束时,治疗组血清HBV-DNA转阴率高于对照组(81.3%vs 66.5%,OR=2.49,95%CI:1.70-3.66),血清HBeAg转阴率高于对照组(52.3% vs 26.5%,OR=3.27,95%CI:2.23-4.80),丙氨酸转氨酶复常率高于对照组(88.4% vs 68.0%,OR=3.62,95%CI:2.43-5.39),HBeAg血清转换率高于对照组(45.3% vs 23.2%,OR=2.98,95%CI:2.00-4.4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恩替卡韦联合苦参素对HBeAg阳性CHB的抗病毒疗效显著优于恩替卡韦单用,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和耐受性.
作者:齐有涛;左维泽 刊期: 2013年第15期
目的:探讨单气囊小肠镜在空回肠憩室出血中的诊治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2009-02/2013-01所有单气囊小肠镜检查患者病历资料.结果:单气囊小肠镜确诊7例空回肠憩室,包括6例回肠憩室及1例空肠多发憩室.单气囊小肠镜不仅能确诊憩室,还能发现憩室出血的可能因素,包括憩室口炎症、溃疡形成.4例回肠憩室患者憩室切除手术治愈,术中憩室位置与单气囊小肠镜确定憩室位置一致,随访无复发.5例憩室术前接受小肠多排CT仿真内窥,1例发现憩室可能征象;2例行异位胃粘膜核素显像或小肠钡餐患者,各有1例阳性发现.结论:单气囊小肠镜不仅能有效发现憩室,还能明确憩室出血原因及憩室准确位置,为外科手术提供可靠依据.
作者:陈念钧;孟晓岩;侯伟;王渝;黎培员;谢华平 刊期: 2013年第15期
目的:评价应用聚桂醇经球囊导管逆行经静脉栓塞(balloon-occluded retrograde transvenous obliteration,BRTO)治疗孤立性胃底静脉曲张(isolated gastric varices,IGV)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11/2012-09我院伴有胃肾分流的IGV患者23例,应用聚桂醇进行BRTO治疗,观察其疗效及安全性.结果:经BRTO治疗成功患者21例.术中3例患者发生低血压及窦性心动过缓,后经多巴胺及山莨菪碱等药物治疗及撤除球囊压迫后好转.术后无腹水及肝肾功能的加重.术后3 mo胃镜复查静脉曲张消失13例,明显减轻6例,无改变2例.患者随访3-18 mo,无消化系出血发生.结论:应用聚桂醇经BRTO治疗伴有胃肾分流的孤立性胃底静脉曲张,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作者:赵东强;姜慧卿;马俊骥;王晓经;刘增品;赵琳;张楠 刊期: 2013年第15期
目的:本实验探讨蛋白酪氨酸磷酸酶非受体型22基因(protein tyrosine phosphatase nonreceptor type 22,PTPN22)启动子区-1123G/C及外显子10区+788G/A多态性与湖北汉族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的相关性,研究UC患者肠黏膜PTPN22mRNA表达.方法:收集165例UC患者和300名健康对照者,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检测PTPN22基因-1123G/C和+788G/A位点多态性.实时定量PCR方法测定肠黏膜PTPN22 mRNA表达.结果:UC患者PTPN22基因-1123G/C位点“CC+CG”基因型和C等位基因频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66.7% vs 53.3%,P=0.005,OR=1.75,95%CI:1.18-2.60; 41.5% vs 33.5%,P=0.015,OR=1.41,95%CI:1.07-1.86),且与广泛性结肠炎相关(P=0.029).与缓解期UC患者比,活动期UC患者肠黏膜PTPN22 mRNA的水平显著增高(P=0.005).UC患者PTP N22基因-1123G/C基因型与肠黏膜PTPN22 mRNA的水平无关.UC组+788G/A基因型频率与对照组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PTPN22基因启动子区-1123G/C位点C等位基因频率与湖北汉族UC相关,活动期UC患者肠黏膜PTPN22 mRNA水平增高,提示PTPN22基因在UC遗传免疫发病机制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作者:陈志涛;吴杰;王萍;张姮;夏冰;黄晓东 刊期: 2013年第15期
环氧合酶-2(cyclooxygenase-2,Cox-2)在胰腺癌(pancreatic cancer,PC)中高表达,与PC的发生、发展、分化、转移及预后密切相关,选择性Cox-2抑制剂在体内和体外都有抗肿瘤的作用.本文就Cox-2的分子生物学特性、Cox-2与PC的关系以及选择性Cox-2抑制剂治疗PC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李佳;刘志明 刊期: 2013年第15期
血清前白蛋白(prealbumin,PA)主要由肝脏合成,可反映肝脏合成及储备能力及营养状况,具有检测方便、准确、干扰因素少等优点.长期以来由于一直把血清PA以独立因素作为肝脏功能状态的评价指标,缺乏以一种系统、关联、前瞻的临床思维方法去分析血清PA,虽然临床应用由来已久,但是广大临床医生在肝病的诊治过程中仍不足以重视血清PA的变化特点,作者结合近年来对血清PA生化特性、结构、功能新变化以及与血清白蛋白、胆固醇、胆碱酯酶、总胆汁酸、凝血酶原时间、肝功能评分及终末期肝病模型评分系统等指标相关性研究作一综述.
作者:韦丽娅;翟永贞;冯国和 刊期: 2013年第15期
目的:观察蜂毒素(melittin)诱导人胃腺癌细胞凋亡及其对线粒体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4 μg/mL melittin诱导SGC-7901细胞不同时间(0、1、2、4 h),观察细胞的形态学改变;免疫荧光法观察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线粒体膜电位(Jc-1)表达;IHC 观察胃癌细胞线粒体释放蛋白细胞凋亡诱导因子(apoptosis inducing factor,AIF)、Smac/Diablo、细胞色素C(cytochrome C)、EndoG的表达情况.结果:melittin能明显诱导SGC-7901细胞凋亡;ROS实验显示,melittin组与对照组比较,细胞胞浆出现很强的绿色荧光;MPT实验显示,melittin组显示绿色荧光的细胞数占多数(P<0.05),而阴性对照组,均表现为红色荧光细胞,线粒体相关蛋白检测结果显示,melittin组AIF、cytochrome C、EndoG、Smac/Diablo表达率分别为15.99%±1.66%、42.73%±3.48%、62.34%±2.71%、28.58%±2.09%(P<0.05).结论:melittin可诱导SGC-7901细胞凋亡,线粒体凋亡相关蛋白可能参与并发挥了重要作用.
作者:陶文华;孔桂美;卜平;王继军;胡茂志;张强 刊期: 2013年第15期
近十年,生物制剂用于顽固性或者重度溃疡结肠炎的治疗取得了较好效果,具有起效快、临床缓解率及黏膜愈合率高及不良反应少等优点,目前应用广泛、循证证据丰富的是英夫利西单抗,其次是阿达木单抗,但国内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生物制剂临床应用很少,本文结合国外文献及我们的经验对UC生物治疗的现状、适应证、禁忌证、使用剂量和疗程、不良反应处理、生物制剂转换治疗等作一介绍,以期提高国内UC生物治疗水平.
作者:江学良;樊华 刊期: 2013年第1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