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省级期刊

  • 主管单位:华人消化杂志;新消化病学杂志
  • 主办单位:山西省科学技术厅
  • 国际刊号:14-1260/R
  • 国内刊号:14-1260/R
  • 影响因子:
  • 创刊:1993
  • 周期:旬刊
  • 发行:北京
  • 语言:中文
  • 邮发:22-117
  • 全年订价:4752.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文摘与引文数据库, 维普收录(中), 医学文摘, 知网收录(中), CA 化学文摘(美), 万方收录(中)
  • 国家期刊奖百种重点期刊(第二和第三届)
  • 消化系统疾病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2016年21期文献
  • 长期服药精神分裂症患者内镜成像与血清胃泌素特点

    作者:蒋远洪;傅萍;邹鲜容 刊期: 2016年第21期

  • 粪便巨细胞病毒DNA PCR检测在炎症性肠病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李军;吕愈敏 刊期: 2016年第21期

  • 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反流性食管炎的危险因素

    作者:刘申坤;彭红 刊期: 2016年第21期

  • 血清PCT、CRP检测在肝硬化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诊断中的意义

    目的:探讨血清血浆降钙素原(plasma calcitonin,PCT)及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对肝硬化腹水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pontaneous bacterial peritonitis,SBP)的预判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永康市第一人民医院2011-01/2016-01收治的168例肝硬化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出现SBP,分为SBP组和非SBP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评估其发生SBP的预测因子,选取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构建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评价其敏感度和特异性,结果:SBP组与非SBP组血清ALT、AST、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比率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BP组PCT、CRP明显高于非SB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PCT、CRP对应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51、0.868,计算所对应诊断准确度高的临界值分别为1.9 ng/mL、22.6 mg/L,敏感度分别为89.1%、86.3%,特异度分别为81.7%、80.6%.结论:PCT及CRP的升高对肝硬化腹水SBP有较大的早期预判价值.

    作者:李月翠;胡伟跃;李进;骆红霞;周晶;陈春娇 刊期: 2016年第21期

  • 腹腔镜辅助下经肛门柱状切除联合乙状结肠腹膜外造口治疗低位直肠癌的临床应用

    目的:评价腹腔镜辅助下经肛门柱状切除联合乙状结肠腹膜外造口治疗低位直肠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总结武汉市第一医院于2013-01/2015-02对25例低位直肠癌患者运用腹腔镜辅助下经肛门柱状切除联合乙状结肠腹膜外造口的临床资料,结果:25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162.5min±35.6 rin,术中出血55.5 mL±26.8 mL,术后平均1.2 d±0.5 d,2例患者会阴切口脂肪液化感染,经换药愈合,随访24例,随访时间3-36 mo,平均时间25 mo,无复发病例,结论:腹腔镜辅助下经肛门柱状切除联合乙状结肠腹膜外造口具有操作可行、并发症少、复发率低、近期疗效满意,是针对低位直肠癌较好的治疗方法.

    作者:瞿紫微;孟庆彬;肖新波;陈华涛;赵春翔 刊期: 2016年第21期

  • C反应蛋白及乳酸脱氢酶对预测急性胰腺炎严重程度的诊断价值

    目的:评估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 CRP)及乳酸脱氢酶对判断急性胰腺炎严重程度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12/2015-12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就诊的51例急性胰腺炎患者,其中轻型胰腺炎(mild acute pancreatitis,MAP)16例,非MAP 即中重症急性胰腺炎(moderately 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MSAP)及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共35例,通过检测入院24 h内患者血清CRP、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及血淀粉酶(amylase,AMY)的水平,依据CRP、LDH及AMY的敏感性、特异性及SROC曲线判断急性胰腺炎严重程度的诊断价值.结果:血清CRP和LDH水平在非MAP组明显高于MAP组(P<0.05).CRP预测SAP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74.30%,81.20%,77.75%,佳阈值为134.5 mg/L;LDH诊断SAP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80%,100%,90%,佳阈值为299.5 U/L.CRP联合LDH预测SAP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85.7%,87.5%,86.6%.血清AMY在MAP、非MAP组差异不大(P>0.05).结论:入院24 h内患者的CRP和LDH水平或可成为判断急性胰腺炎严重程度简单易行的指标.

    作者:曾珺;韩超群;丁震 刊期: 2016年第21期

  • LKB1对胃癌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及相关分子实验

    目的:探讨LKB1在胃癌发生中的作用及相关分子机制研究,为胃癌化疗药物的研发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方法:利用LKB1过表达质粒以及LKB1 siRNA转染人胃癌细胞株SGC7901,实时荧光定量PCR及Western blot检测质粒以及siRNA转染效果,流式细胞术检测LKB1过表达以及干扰后的SGC7901细胞(血清饥饿处理2 h)凋亡数量.活性氧检测试剂盒检测LKB1对SGC7901细胞内ROS产生的影响.MTT法检测NAC抑制细胞内ROS产生后LKB1过表达以及干扰后SGC7901细胞数量的改变.Western blot检测LKB1过表达以及干扰后SGC7901细胞中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LKB1过表达质粒转染后的人胃癌细胞株SGC7901细胞凋亡增加,胞内ROS产生增加,LKB1过表达后的SGC7901细胞凋亡则明显增多(3.54% vs l.29%),转染LKBl siRNA的人胃癌细胞株SGC7901早期凋亡和晚期凋亡的细胞数量占总数较转染scramble siRNA组明显减少(0.54% vs l.39%).同时Western blot检测发现LKB 1过表达后的SGC7901细胞中剪切型Caspase3表达明显升高上升3.12倍,较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siRNA干扰后剪切型Caspase3表达则表现为相反的趋势,结论:LKB1通过促进ROS的产生,上调剪切型Caspase3介导的凋亡通路促进胃癌细胞凋亡,因此LKB1在胃癌发生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抑制作用,其可能作为胃癌化疗药物研发的重要目标分子.

    作者:陶海云;屈中玉;魏光敏;盛晶;王文廉;万里新 刊期: 2016年第21期

  • 侧方淋巴结清扫在国内低位直肠癌治疗中应用的Meta分析

    目的:评价侧方淋巴结清扫在国内低位直肠癌治疗中应用价值.方法:运用Meta分析的方法对我国2005-01/2015-09公开发表的有关侧方淋巴结清扫在低位直肠癌中应用的1 1篇文献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结果:侧方清扫组手术时间明显长于未清扫组,合并加权均数差(weighted mean difference,WMD)为47.79 min,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01).侧方清扫组手术失血量高于未清扫组,合并加权均数差为27.84 mL,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1).侧方淋巴结清扫组5年生存率高于未清扫组(59.8% vs 51.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2).侧方淋巴结清扫组三年生存率明显高于未清扫组(81.6% vs63.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01).侧方淋巴结清扫组的局部复发率明显低于未清扫组(8.4% vs 16.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3).Ⅰ期及ⅡA期行侧方淋巴结清扫对于局部复发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Ⅰ期=0.96,PⅡA期=0.05).Ⅲ期低位直肠癌侧方淋巴结清扫组局部复发率明显低于未清扫组(14.5% vs 22.1%),P<0.05(P=0.0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我国低位直肠癌患者行侧方淋巴结清扫能有效的延长患者的5年生存率及3年生存率,降低局部复发率(尤其是Ⅲ期低位直肠癌),改善患者预后,但会增加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

    作者:朱明达;殷红专;苏琪 刊期: 2016年第21期

  • 低位直肠癌外科治疗现状与展望

    直肠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逐年上升,其中,中低位直肠癌占直肠癌发病率的70%-80%;治疗理念的发展要求不仅要根治肿瘤,还要尽量保留肛门和泌尿生殖功能,提高生活质量;手术技术的提高要求腹腔镜微创治疗,减少创伤,缩短住院时间;提高5年无病生存率要求对远处脏器转移的正确处理,尤其是肝脏转移灶的处理.通过提高低位直肠癌术前分期准确度、新辅助治疗,并遵循全直肠系膜切除原则,能够提高手术切除率,降低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保肛率,降低术后局部复发率,延长生存时间,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低位直肠癌的微创治疗得到迅速发展,对于直肠癌肝转移患者唯一有效的治疗是手术切除,但是直肠癌同时肝转移患者首先应切除的部位以达到佳的治疗效果,仍存在争论,本文主要阐述了低位直肠癌外科治疗现状及低位直肠癌同时肝转移的外科治疗新观点.

    作者:魏东 刊期: 2016年第21期

  • 消化系肿瘤侵袭转移过程中整合素与EMT的相互关系

    消化系恶性肿瘤发生侵袭、转移是导致其治疗效果不佳、预后差的主要原因,许多研究表明,上皮间质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在肿瘤的侵袭和转移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其主要特征为E-钙黏蛋白(E-cadherins,E-cad)的表达下调和细胞与细胞外基质间黏附力的下降,大量研究发现,整合素(integrin)也与肿瘤的侵袭和转移密切相关,整合素一方面在细胞与细胞间及细胞与细胞外基质间的黏附中发挥作用,另一方面还通过介导多种信号转导通路,直接或间接的参与EMT.目前,有关消化系恶性肿瘤侵袭转移过程中整合素和EMT的作用机制研究均呈“碎片化”,缺乏“整体化”的系列研究,本文就肿瘤侵袭转移过程中整合素与EMT的相互关系作一述评.

    作者:高军;高品 刊期: 2016年第21期

  • 应激及肠道屏障功能障碍在炎症性肠病中的作用

    应激是机体在各种内外环境因素刺激时所出现的生理及心理等全身性非特异性适应反应,肠道是人体重要的消化吸收器官,同时通过肠黏膜将肠腔与机体内环境相隔,防止肠腔内的细菌、内毒素等有毒物质进入体内,发挥重要的屏障功能,研究表明肠道是应激状态下易受损的器官,目前,炎症性肠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研究证实除基因易感性外,环境因素与其发病率的急剧上升密切相关,众多研究发现应激与炎症性肠病的发生、发展、治疗、复发及预后密切相关,因此对两者之间关系及发病机制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王树玲;赵胜兵;方军;马丹;符宏宇;李兆申;柏愚 刊期: 2016年第21期

  • 理念与实践结合-重视食管胃结合部腺癌的新辅助治疗

    近年来食管胃结合部腺癌(adenocarcinoma of esophagogastric junction,AEG)的发病率急剧上升,其作为一类独立于食管癌、胃癌疾病的观点被越来越多的学者接受.手术切除是AEG获得根治性治疗的基石,只有完整切除原发肿瘤及D2淋巴结清扫才能达到有效的治疗目的.关于各型AEG根治术的手术径路、食管胃切除范围、淋巴结清扫范围等问题尚存在一些争议.此外由于多数患者确诊时已处于局部进展期,单纯手术治疗局部复发率高,生存状况较差,因此AEG的新辅助治疗受到较多关注.目前相关临床研究显示新辅助化疗使AEG患者5年生存获益,新辅助放化疗亦可作为标准的治疗手段应用于临床实践,而有关新辅助治疗的佳方式以及新辅助放化疗和新辅助化疗的疗效比较仍需要更多前瞻性临床研究数据.

    作者:王军;张彦军 刊期: 2016年第21期

  •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胰腺疾病研究现状与前景

    胰腺疾病的发病率逐年增加,目前针对胰腺疾病治疗以控制临床症状为主,但胰腺细胞损伤修复及功能恢复研究进展缓慢.目前干细胞因其多向分化增殖和对损伤与疾病导致的细胞损伤有修复功能,近年在疾病治疗方面应用广泛,已有大量实验证实,胰腺干细胞在移植后能分化胰腺功能细胞,在胰腺内外分泌功能恢复及胰腺细胞损伤修复中扮演重要作用,尤其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治疗胰腺疾病方面的体内外研究成果显著,为干细胞治疗应用于胰腺疾病的临床治疗奠定了理论和实践基础,本文概述该细胞在急慢性胰腺炎及胰腺癌的研究进展及不足,证实了干细胞有望成为治疗胰腺疾病新方法之一.

    作者:寻权;王宏;何福 刊期: 2016年第2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