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研究不同部位结直肠癌的常见临床病理参数.方法 回顾性分析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结直肠科某治疗组153例于2015-01-01/2015-12-31接受手术治疗的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右半结肠癌35例,左半结肠癌34例,直肠癌84例,对比3组病例之间的性别、年龄、病理分化程度、TNM分期、错配修复蛋白(mismatch repair,MMR)表达、Ki-67标记指数等临床病例参数.结果 对比右半结肠癌、左半结肠癌及直肠癌,在发病平均年龄、肿瘤细胞分化程度、T分期、MMR表达、Ki-67标记指数、CA19-9和CA724方面存在显著性统计差异,而性别、肿瘤TNM分期、CEA、CA242等指标则未见显著性差异.结论 不同部位的结直肠癌,在临床病理特征、流行病学、分子水平以及预后等方面存在各自的特征,全面透彻的认识有助于治疗的个体化进而实现精准治疗的目的.
作者:岳欣;胡均;王家仓 刊期: 2016年第35期
目的 探究新辅助放化疗对患者结肠癌细胞生物特性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2-01/2015-12期间嘉兴市第二医院收治的68例结肠癌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4例.给予对照组患者结肠癌根治手术和常规术后放化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进行术前新辅助放化疗.对比2组患者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VEGFR2)、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的阳性表达率,2组患者治疗后20 mo的复发率和生存率.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CEA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8.83%和85.30%,VEGFR2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4.10%和67.63%,PCNA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7.04%和73.5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0 mo观察组患者的复发率和生存率分别为14.70%和70.58%,对照组患者的复发率和生存率分别为38.23%和47.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术前新辅助放化疗能够降低结肠癌患者癌组织中CEA、VEGFR2和PCNA的表达,抑制结肠癌肿瘤细胞的增殖、转移,促进结肠癌肿瘤细胞凋亡,降低复发率,提高生存率.
作者:何春华;董来荣 刊期: 2016年第35期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基因分型经不同抗病毒治疗后疗效.方法 选择120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和120例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viral hepatitis B,CHB)患者,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采用恩替卡韦治疗,观察治疗效果和不同基因型疗效差异.CHB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C、D4组,每组30例,分别采用拉米夫定、恩替卡韦、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4组均治疗96 wk.比较组间疗效差异.结果 120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治疗后HBVDNA均表现出明显下降趋势,至治疗96 wk后,HBV DNA平均下降5.13拷贝/mL;至治疗96 wk后,HBV DNA阴转率、谷丙转氨酶(alanine transaminase,ALT)复常率分别达94.17%和76.67%;84例乙型肝炎e抗原(hepatitis B e antigen,HBeAg)阳性患者HBeAg阴转率和血清HBeAg转换率分别达27.38%、22.62%;C型和B型患者抗病毒治疗后HBV DNA阴转率、ALT复常率、HBeAg阴转率、血清HBeAg转换率以及乙型肝炎表面抗原定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B、C、D4组HBVDNA阴转率、ALT复常率、HBeAg阴转率、血清HBeAg转换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C组HBVDNA阴转率、ALT复常率、HBeAg阴转率、血清HBeAg转换率高且显著高于其他3组,A、B和D组3组间HBV DNA阴转率、ALT复常率、HBeAg阴转率、血清HBeAg转换率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恩替卡韦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疗效显著,且不受基因型影响,不同抗病毒方案治疗CHB均能取得一定效果,以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方案效果优.
作者:石光英;潘玉洁;蒋凯;谢敬东 刊期: 2016年第35期
目的 探讨外科手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合并门静脉血栓(portal vein thrombosis,PVT)患者上消化道出血的疗效.方法 14例术前存在PVT患者与32例术前无PVT患者行外科手术治疗,对比分析术后临床特征、血栓情况及再出血情况.结果 术前两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匹配(P>0.05).与无PVT患者相比,门静脉高压合并PVT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术后凝血功能、血小板、白细胞、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肝脏功能、腹水、肝性脑病、血栓分布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无PVT患者相比,存在PVT患者,术后血栓程度较重(x2=6.45,P<0.05).门静脉高压合并PVT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术后1、3、5年的累积出血率分别为0.00%、21.43%、21.43%,而对照组1、3、5年累积出血率0.00%、6.25%、6.25%,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32,P>0.05).术前存在血栓组患者中,5例探查后改行冠腔分流、断流加分流术.结论 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对门静脉高压合并PVT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治疗效果确切,但部分患者可根据个体情况施行冠腔分流术、断流加分流术.
作者:刘阳;李德旭;金俊硕;王扬 刊期: 2016年第35期
目的 研究氟尿嘧啶植入剂(中人氟安,Sinofuan)和注射液对胃癌细胞腹腔播散化疗疗效的差异及其机制.方法 ♀BALB/c(nu/nu)裸鼠,每只腹腔注射0.5 mL (含2×106个)MKN-45细胞悬液建立裸鼠腹膜移植瘤模型.选取51只成瘤裸鼠,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氟尿嘧啶注射液组(2 mg/只)和氟尿嘧啶植入剂组(2 mg/只).严密观察各组裸鼠的一般状态、体质量变化和生存期,测量腹水体积,显微镜下计数每毫升腹水中的肿瘤细胞数,流式细胞仪检测腹水肿瘤细胞凋亡率.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氟尿嘧啶注射液组和氟尿嘧啶植入剂组裸鼠的一般状态良好,体质量增长缓慢,全身症状出现较晚,生存期延长(与对照组相比,均P<0.05),其中,氟尿嘧啶植入剂组中位生存期较氟尿嘧啶注射液组亦延长(25 dvs19 d,P<0.01).氟尿嘧啶植入剂组的腹水体积少于氟尿嘧啶注射液组[(5.66 mL±1.00 mL) vs (8.78 mL±1.19 mL),P<0.01];但两组每毫升腹水中的肿瘤细胞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75×108/mL±0.71×108/mL)vs (3.46×108/mL±0.69×108/mL)].氟尿嘧啶植入剂组的肿瘤细胞凋亡率高于氟尿嘧啶注射液组(14.49%±0.80% vs 2.03%±0.64%,P<0.01).结论 氟尿嘧啶植入剂对胃癌腹腔播散有更明显的抑制作用.
作者:朱金峰;曾薇;葛磊;王海江 刊期: 2016年第35期
目的 对羧肽酶A1 (carboxypeptidase A1,CPA1)基因进行突变分析,探讨中国汉族人群慢性胰腺炎(chronic pancreatitis,CP)的分子发病机制.方法 收集2014-10/2016-04就诊于四川省人民医院和四川省人民医院崇州分院的CP患者146例作为病例组,另选取20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采用PCR扩增及DNA直接测序法对CPA1基因全部外显子进行测序,并与CPA1基因的正常序列对比分析.结果 在CPA1基因第3外显子上,分别检测出1例c.281A>G杂合错义突变和1例c.370A>G杂合错义突变,另检测到2例第8外显子c.1074C>T杂合同义突变,在正常对照中均未检测到上述突变.同时在第3外显子检测到rs1126899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且该位点基因型在病例组和对照组的分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40),病例组rs1126899位点G等位基因携带率高于对照组(74.0% vs 63.0%,x2=4.641,P=0.031),病例组rs1126899位点G等位基因的频率分布也高于对照组(49.0% vs 39.2%,x2=6.479,P=0.011),在不存在酒精因素的病例组与对照组中,CC型携带者与CG+GG型携带者的分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OR=1.779,95%CI:1.026-3.087,P=0.039).结论 CPA 1基因c.281A>G、c.370A>G和c.1074C>T突变可能与中国汉族人群CP的发病有关,CPA1基因rs1126899 C/G多态性与中国汉族人群CP的易感性相关.
作者:朱雨田;姚伍秀;汪洋;陈俊冀;严茂林;陈和平 刊期: 2016年第35期
目的 探讨一体化规范管理外来手术器械在预防消化道手术切口感染的应用.方法 收集2010-01/2015-12实施规范化管理后消毒供应中心内的外来手术器械共150件,作为实验组,另选取2006-01/2009-12实施规范管理前消毒供应中心内的外来手术器械共150件作为对照组,实验组中的外来手术器械使用一体化运作规范管理的方式,对照组中的外来手术器械未使用规范管理手段,然后比较湿包的发生率和消化外科医生护士的满意度的效果.结果 2组中的外来手术器械进行清洗之后,检查其清洗的效果,结果显示实验组中的清洗合格率较高,使用满意率较高,对照组中器械的清洗合格率较低,满意率较低,2组差异比较明显(P<0.05).实验组中的器械经检测,灭菌的效果较好,合格率较高,而对照组的灭菌效果较差,合格率较低,2组差异比较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通过一体化规范管理的方法能够有效地杀灭外来手术器械上的病原微生物,保障消化外科医疗安全,预防医院感染的发生.
作者:宋健;宋娜 刊期: 2016年第35期
目的 分析结直肠癌组织中BRG1表达与结直肠癌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并初步探讨其机制.方法 应用组织芯片及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112例结直肠癌组织和71例正常肠黏膜组织中BRG1及基质金属蛋白酶-2(matrix metalloproteinase-2,MMP-2)蛋白的表达,统计学分析BRG1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及患者预后的关系,并分析其与MMP-2表达的相关性.结果 (1)BRG1和MMP-2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阳性率分别为66.1%和61.2%,较正常肠黏膜组织35.2%和3.3%明显增高(P<0.01);(2)结直肠癌组织中BRG1高表达与结直肠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包括患者性别、年龄、肿瘤大小、浸润深度、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及临床分期之间均没有显著意义,但与患者5年总体生存率呈明显负相关,BRG1表达越高,患者预后越差;(3)结直肠癌组织中BRG1的表达与MMP-2呈正相关(r=0.307,P<0.05).结论 BRG1在结直肠癌组织中表达增高,可能成为结直肠癌患者的独立预后因子,原因可能与促进MMP-2异常表达有关.
作者:孙晋敏;郭存存;王超群;曹楷;刘慧;韩文灿;郑茂金 刊期: 2016年第35期
外泌体是细胞分泌的一种纳米级囊泡结构,在血液、唾液、尿液等多种体液中均有分布.作为一类重要的细胞间通信分子,外泌体含有核酸和蛋白质等多种具有生物活性的成分,可通过多种方式在人体中发挥调节作用.在多种类型的细胞中均发现外泌体的存在,肿瘤来源或肿瘤相关的外泌体是调控肿瘤发生发展的重要机制,对肿瘤外泌体的分析和检测可以辅助肿瘤的早期诊断、疗效评价和预后分析,已成为肿瘤领域的研究热点.本文将就近年来外泌体在消化系统肿瘤诊断中的作用进行简要综述.
作者:崔琮;徐建明;王友亮 刊期: 2016年第35期
随着年龄增长,人体分泌的雌激素的量会逐渐降低.人体雌激素水平不足,可引发心血管、骨质疏松以及更年期综合征等多种疾病.事实上,植物体内也广泛分布着雌激素成分.由于植物中的天然雌激素含量较低,选择含有天然雌激素的膳食不仅可使体内雌激素得到源源不断的微量补充,同时又不会给机体健康带来影响或损伤,摄入机体的膳食中的植物雌激素还可被肠道菌群转化为活性更高的雌激素成分.本文对膳食中的植物雌激素种类与资源分布、体内代谢以及代谢产物的种类和生理功能等进行综述,旨在为植物雌激素微生物转化产物的研究和利用提供参考.
作者:王秀伶;王烨 刊期: 2016年第35期
将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PET)与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相结合的PET/CT显像是功能显像及解剖显像的有机结合,可实现PET与CT的优势互补,提高临床诊断的准确率.本文将重点对氟代脱氧葡萄糖PET/CT显像在胃肠道肿瘤中的应用现状及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王荣福;陈雪祺 刊期: 2016年第35期
淋巴转移是胆囊癌(gallbladder cancer,GBC)常见的转移方式,也是GBC预后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因此明确GBC淋巴引流的途径,对发生转移的淋巴结进行准确分站,探讨手术清扫范围,寻找相应淋巴转移指标显得尤为重要;同时淋巴示踪剂的使用极大方便了术中淋巴结清扫;积极探索GBC淋巴转移的分子机制将可能提供新的GBC治疗靶点.本文就近年来GBC的淋巴转移途径、分站、相应评估指标、示踪剂和淋巴转移的发生机制等方面的进展进行简要总结.
作者:陈晨;王林;丛龙龙;刘德春;耿智敏 刊期: 2016年第35期
胃癌是世界上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手术治疗仍然是治愈胃癌的佳方法.由于早期胃癌缺乏症状以及我国胃癌筛查不普及,我国胃癌以进展期胃癌为主,进展期胃癌单纯手术治疗效果欠佳,为了增加胃癌患者的长期生存,胃癌围手术期的综合治疗已经逐渐被广大学者所接受.胃癌围手术期治疗是综合治疗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术前化疗、术前放化疗、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本文就这几种综合治疗方案进行介绍.
作者:徐玮;刘文韬;杨秋蒙;燕敏;朱正纲 刊期: 2016年第35期
胃十二指肠恶性黑色素瘤(malignant melanoma,MM)是一种十分罕见的高度恶性黏膜黑色素瘤,早期即易发生血行转移,因其临床表现的不典型性以及缺乏统一的诊断标准,患者往往不能得到及时的诊治,预后较差.本文报道一例81岁男性患者,因纳差、消瘦行胃镜检查,发现胃十二指肠MM,组织病理学予以证实.此病例胃镜及组织病理学表现与特征有助于提高大家对此疾病的认识.本文另外结合现有资料和以往文献,对此疾病的发病情况、诊断、治疗及预后进行文献复习和讨论.
作者:刘莲;刘聪;田德安;黎培员 刊期: 2016年第3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