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基于代谢组学方法研究应激性高血压大鼠尿液中的差异性代谢组份,并通过差异性代谢组份探讨应激性高血压的发病机制,为进一步进行应激性高血压大鼠的药物治疗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Wistar大鼠20只分为正常对照组与应激性高血压模型组,正常对照组未行任何处理,应激性高血压模型组大鼠给予足底电刺激、制动、夹尾等刺激.用大鼠尾动脉测压仪尾套法测各组大鼠尾动脉收缩压确定应激性高血压模型建立成功后,收集各组大鼠尿液,通过核磁共振氢谱法测出各组大鼠尿液中差异性代谢组份.结果 (1)通过足底电刺激足底电刺激、制动、夹尾等复合刺激方法可以建立应激性高血压模型;(2)与正常组相比,应激性高血压模型组大鼠尿液中酪氨酸、苯丙氨酸、丙酮、1-甲基组氨酸、β-葡萄糖、乙酸-醋酸盐、甲酸、乙酰乙酸、丙二酸、柠檬酸、苹果酸、肌酸酐、肌酸、尿素的含量增加.结论 应激性高血压大鼠存在脂类、氨基酸、糖代谢异常.
作者:哈力旦·阿布都;吴桂霞;钟莉;卡思木江·阿西木江;张景萍;黎佳;楚岚鹏;库热西·玉努斯 刊期: 2017年第28期
目的 研究熊去氧胆酸(ursodeoxycholic acid,UDCA)对血吸虫肝纤维化的治疗作用.方法 正常6-8周龄♀C57B L/6J小鼠67只,随机分为正常组、感染组、感染组+UDCAl、感染组+UDCA2、感染组+UDCA3,每组13-14只.小鼠经腹部感染构建肝纤维化模型.各组给予相应浓度UDCA溶液,灌胃8 wk后,检测血清损伤指标天冬氨酸转氨酶(aspartate transaminase,AST)、丙氨酸转氨酶(alanine transaminase,ALT)、纤维化指标透明质酸(hyaluronic acid,HA)、层黏蛋白(laminin,LN),胶原纤维染色(Masson三-色染色)观察各组胶原纤维面积比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Col1及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ooth muscle actin,α-SMA)在-小鼠肝组织中的表达.结果 8 wk后,UDCA处理后,血清AST、ALT、HA和LN有明显降低(P<0.05);肝组织纤维间隔变细或消失,形成弥漫性肝硬化结节减少,胶原面积比降低(P<0.05);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用药后Col1及α-SMA阳性表达减少,图像软件半定量分析结果显示差异有显著性(P<0.05),且这种结果有浓度依赖性.结论 UDCA对血吸虫肝纤维化有明显的改善作用,主要是通过保护肝脏、减轻肝损伤,降低细胞外基质合成等途径减弱肝纤维化的进程.
作者:王学国;黎东明;赵红岩;林师佈;黄小龙;杨青壮;李旺;杨彦 刊期: 2017年第28期
目的 探讨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患者肝组织Notch-1受体表达与肝纤维化程度相关性研究.方法 收集符合条件的CHB患者S0-S4期肝活检组织标本50例,分为5组,每组10例.分别Masson三-色染色检测纤维化程度;免疫组织化学Notch-1受体在纤维化肝组织中的定位,计算其阳性积分;并探讨其相关性.结果 Masson-三色胶原面积密度值分别为S0组(3.46%±0.41%)、S1组(6.95%±0.96%)、S2组(9.88%±1.12%)、S3组(15.86%±1.82%)、S4组(23.13%±2.17%),Notch-1受体阳性积分分别为S0组(0分)、S1组(1.53分±0.28分)、S2组(2.01分±0.79分)、S3组(2.86分±1.13分)、S4组(3.81分±1.76分),各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Spearman等级相关检验分析表明,二者具有显著相关性p=0.486,P=0.001).结论 CHB患者肝组织Notch-1受体的表达增强,与胶原纤维密切相关;Notch-1受体表达异常可能参与肝纤维化病理的进展.
作者:王变;沈美龙;李阳;杨秀珍;肖丽 刊期: 2017年第28期
目的 探讨免疫球蛋白G(immunoglobulin G,IgG)4相关肝胆胰腺疾病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病理学检查、并发症及免疫抑制治疗效果.方法 纳入2014-01/2017-04经组织病理学检查诊断为IgG4相关肝胆胰腺疾病的患者的全部病历资料,收集患者相应的血清学指标(血沉、IgG、IgG4、抗核抗体效价),影像学及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并进一步研究免疫抑制治疗后的应答反应.2个连续随机变量的相关分析可先绘制散点图,若呈线性趋势可用Pearson积距相关进行关联性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临床表现主要表现为腹痛、乏力、皮肤黄染.血清IgG4和IgG水平均较高,呈线性正相关;血清IgG、IgG4水平分别与血沉水平之间均呈线性正相关.影像学多表现为主胰管不规则狭窄,不伴有远端扩张;局灶性或多发性胆管狭窄,非狭窄节段胆管壁有增厚;肝脏弥漫性回声改变.病理学均表现为IgG(+)、IgG4(+),且IgG4/IgG>40%,且可见弥漫性密集淋巴浆细胞浸润;纤维化,形成席纹状;闭塞型静脉炎等典型组织学表现.多合并糖尿病、高血压病、干燥综合征及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结论 血沉多反映炎症活动,提示血清IgG和IgG4水平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疾病的炎性活动程度;病理均伴有IgG4及其他浆细胞的浸润;常伴发糖尿病或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并且对激素治疗效果显著.
作者:艾红萍;李建生;李东颖;何倩倩;王素敏 刊期: 2017年第28期
随着近些年腹腔镜手术技术及外科医生对肝脏解剖和生理特征的认识提高,腹腔镜肝切除术(laparoscopic hepatectomy,LH)有了飞速的发展,LH的可行性及其安全性也得到越来越多的肯定.但是由于肝脏特殊的生理功能和解剖结构,LH中出血的后果严重,控制出血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就LH中出血的控制策略作一述评,包括术前评估患者、术中合理使用肝血流阻断方式、选择合适的断肝器械这三个方面.
作者:仝德峰;刘江文 刊期: 2017年第28期
肝纤维化是各种形式慢性肝损伤进展的共同病理特征.目前临床尚无有效的肝纤维化治疗药物.肝星状细胞(hepatic stellate cells,HSCs)的活化和增生是肝纤维化进展的关键步骤,是肝纤维化治疗的靶细胞.将药物选择性递送于HSCs,能够有效降低其系统不良反应.甘露糖6-磷酸酯-人血清白蛋白偶合物、维生素A及透明质酸是常用的靶向载体.将具有抗肝纤维化活性的血管紧张素1受体阻断剂、活化素样激酶5抑制剂、小干扰RNA、肝细胞生长因子基因、一氧化氮等与靶向载体偶联,能够特异性分布于HSCs,发挥抗肝纤维化作用.
作者:靳雪源;赵平 刊期: 2017年第28期
病毒性胃肠炎(viral gastroenteritis,VG)又称病毒性腹泻,是世界范围内婴幼儿发病和死亡的重要原因.目前,全球VG预防控制的首要目标是减少婴幼儿重症腹泻的发生,降低婴幼儿腹泻死亡率,有效遏制VG在人群中的暴发流行.引起VG的病原有多种,其中两种重要的病原体是轮状病毒(Rotavirus,RV)和诺如病毒(Norovirus,NV).RV是婴幼儿重型腹泻的首要病原,也是VG防控的重点.然而,中国近几年腹泻暴发疫情明显增多,NV作为暴发疫情的首要病原,具有变异快、环境抵抗力强、低剂量感染及传播途径多样性等特点,引起各级政府和群众的普遍关注,成为影响广大人群公共卫生安全的重要问题之一.由于卫生状况的改善对于病毒性腹泻的控制效果甚微,其重要性越发突出.本文就腹泻病毒的病原学和流行特征进行概述,对引起腹泻暴发疫情NV的分子流行病学特征及变异规律进行简要综述,探讨VG防控中面临的主要问题,为VG的防控、临床治疗和疫苗的研究提供启发.
作者:刘岚铮;王春荣 刊期: 2017年第28期
慢性胰腺炎(chronic pancreatitis,CP)是各种病因引起胰腺组织和功能不可逆改变的慢性炎症性疾病.基本病理特征包括胰腺实质慢性炎症损害和间质纤维化、胰腺实质钙化、胰管扩张及胰管结石等.胰腺纤维化的形成是一个以胰腺星状细胞(pancreatic stellate cells,PSCs)为中心由复杂的信号网络通路所介导,多种细胞因子与炎症介质参与,终以成纤维细胞增生和细胞外基质沉积为特征的复杂的病理发展过程,但尚无一个较为统一的学说来解释胰腺炎的发病机制.PSCs活化是CP纤维化发生的关键步骤,因此,PSCs所在微环境的调控在纤维化过程中的作用成为研究热点.研究纤维化相关的信号因子和通路,并试图通过这些分子和通路来抑制或者逆转PSCs的激活,以达到阻止或延缓纤维化进程的目的.许多新的治疗药物已被尝试用于C P,但大多数仍处于实验阶段.作用于PSCs的疗法有希望在不久的将来转化为临床使患者获益.
作者:向晓辉;夏时海 刊期: 2017年第28期
许多肝脏疾病会出现甲状腺功能异常,引起肝炎的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和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感染及肝炎本身可以出现甲状腺功能异常,抗HBV、HCV治疗的干扰素α引起甲状腺功能异常也很常见.肝硬化、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可以出现甲状腺功能异常,但是NAFLD与甲状腺功能异常的因果关系未阐明.同时,甲状腺疾病如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甲状腺功能减退(甲减)也可以出现肝功能异常.抗甲状腺药物(antithyroid drugs,ATD)和超常规剂量左旋甲状腺素均可导致肝损害,但以ATD更多见.
作者:陈芳;涂相林 刊期: 2017年第28期
目的 研究胃镜下肉眼观察胃黏膜形直接判断幽门瀑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 pylon)感染的可行性.方法 随机选取丽水市中心医院行胃镜检查患者2255例,通过2位内镜医师肉眼观察其内镜下的胃黏膜表现形态判断有无H pylon感染,分为A组(H.pylon感染组)和B组(非H.pyloN感染组),仅满足l项A组黏膜表现为A1组;满足两项及以上A组黏膜表现为A2,同样方法将B组分为B1、B2组.后与13C或14C尿素呼气试验结果进行对比统计分析.结果 A1组共计547例,A2组共计636例,二者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1).B1组共计489例,B2组共计398例,二者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1).内镜诊断与13C或14C尿素呼气试验诊断且pylon感染之间符合率为90.8%.其中满足1项内镜表现判断有无H.pylori感染的准确率为85.6%,其灵敏性84.6%,特异性为86.8%,而满足两项及以上内镜表现判断有无H.pylon感染的准确率为96.0%,其灵敏性为97.3%,特异性为94.1%,二者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 内镜下肉眼观察直接判断有无H.pylori感染的准确率较高,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及推广应用.
作者:汪剑波;付丽霞;刘俊伟;叶斌 刊期: 2017年第28期
目的 针对罗店地区医务人员腺瘤性息肉进行筛查,并分析其相关危险因素与对危险因素的知晓情况.方法 对入组者一般资料,如性别、年龄、病程、工作年限、晚夜班频率、工作性质、工作单位级别等进行统计,分析其相关危险因素与对危险因素的知晓情况.结果 三罗地区医务人员组发生腺瘤性息肉的比例均显著高于普通人群组(11.0% vs 2.0%,15.0% vs 3.0%,P<0.05),中年、男性、晚夜班频率低于5d、一线员工、临床科室员工均为发生腺瘤性息肉的独立危险因素,医务人员组对发生胃息肉及腺瘤性息肉的相关危险因素知晓率均显著高于普通人群组(90.0% vs 65.0%,91.0% vs 15.0%,P<0.05).结论 罗店地区医务人员胃腺瘤性息肉好发于中年、男性、晚夜班频率低于5d、一线员工、临床科室员工.
作者:罗酩;吴永梅;李文娟;沈伟忠 刊期: 2017年第28期
目的 观察特定穴位按摩对中晚期肺癌化疗患者胃肠道功能的改善作用.方法 选取2015-02/2017-02在义乌市中心医院呼吸科住院的90例中晚期肺癌化疗患者,按照就诊顺序编号,采用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2组均遵照医嘱执行药物化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如心理护理、饮食护理、用药护理、健康宣教和出院后指导等护理,同时给予安慰剂类型穴位按摩.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特定穴位按摩干预,取内关、足三里、中脘、合谷穴、天枢、内庭穴.均干预2 wk,观察2组胃肠道不良反应(包括口腔、恶心呕吐及腹泻情况).结果 观察组口腔不良反应0度发生率为71.11%,观察组恶心呕吐0度发生率为80.0%,观察组腹泻0度发生率为84.44%,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特定穴位按摩能降低中晚期肺癌化疗患者口腔、恶心呕吐及腹泻等胃肠道反应,值得推广.
作者:陶军芝 刊期: 2017年第2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