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探讨溪黄草黄酮[Flavonoids from Rabdosia serra(Maxim.) Hara]对人肝癌细胞株HepG2的增殖、迁移与侵袭能力的影响, 并研究初步机制.方法 CCK-8法检测不同浓度溪黄草黄酮(0、1、5、10、 20和40 μmol/L)对HepG2细胞活性的影响;划痕实验和Transwell侵袭实验分别检测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Western blot检测Notch-1, Cyclin D1, MMP-2和 MMP-9蛋白表达水平变化.结果 CCK-8法检测结果显示溪黄草黄酮呈浓度依赖性抑制HepG2细胞的生长, 当浓度到达20 μmol/L时, 抑制作用达到大;经溪黄草黄酮干预后, HepG2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显著下降, Notch-1, Cyclin D1, MMP-2和MMP-9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下降.结论 溪黄草黄酮具有抑制肝癌细胞株HepG2增殖、迁移和侵袭的作用, 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溪黄草黄酮抑制Notch-1-MMP-2/-9和Notch-1-Cyclin D1信号通路相关.
作者:李晨瑜;张喜红 刊期: 2018年第17期
目的 研究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 UC)患者感染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 H. pylori )的情况及两者关系.方法 选取146例经肠镜及病理学检查确诊的UC患者为 UC组;另选取150例经肠镜检查未见明显病变的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 回顾性分析两组经快速尿素酶试验和组织病理活检联合检测方法检测的H. pylori的感染情况.结果 UC组患者146例, 27例阳性, H. pylori 感染的阳性率为18.49%, 对照组150例体检者, 64例阳性, H. pylori感染的阳性率42.67%, UC组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按病变范围: 直肠组27例, 7例阳性, H. pylori 阳性率为21.88%, 左半结肠组48例,9例阳性, H. pylori 阳性率为18.75%, 广泛结肠组66例, 11例阳性, H. pylori 阳性率为16.67%. 三组间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活动期UC患者117例(80.14%), 缓解期UC患者29例. 缓解期H. pylori 感染率阳性率高(37.93%), 重度活动期感染率低(6.25%), 差异较为明显(P<0.05).结论 H. pylori 感染可能对UC的发生发展起预防保护作用,随疾病严重程度增加, H. pylori 阳性率降低. 此外加强UC患者的随访依从性也将非常重要.
作者:葛永芳;管鑫;姜相君 刊期: 2018年第17期
目的 了解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hyperlipidemic acute pancreatitis, HLP)患者进行早期降脂治疗的临床效果, 为各种降脂治疗方法应用于HLP患者提供理论经验.方法 随机抽取2014-01/2016-07之间, 对290例高脂血症性胰腺炎患者进行研究, 根据其入院单双日均分为对照组(常规治疗)和实验组(常规疗法基础上采用二次膜分离血浆置换), 均进行为期1 mo的治疗, 比较两组患者量表评分[Ramson、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态评分系统评分(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Ⅱ score, APACHEⅡ)、MCTSI量表];血流流变学指标(高切全血黏度、低切全血黏度、血浆比黏度、纤维蛋白原、血细胞比容、血小板聚集率、红细胞沉降率);特异性指标[血清淀粉酶、尿淀粉酶、血钙、白介素(interleukin, IL)-6、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 α, TNF-α)]的差异.结果 治疗后, HLP患者血清甘油三脂含量与其他指标(Ramson评分、APACHEⅡ评分、MCTSI评分、高切全血黏度、低切全血黏度、血浆比黏度、纤维蛋白原、血细胞比容、血小板聚集率、红细胞沉降率、血清淀粉酶、尿淀粉酶、血钙、IL-6、TNF-α)进行相关性分析, 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分别进行比较, Ranson评分、 APACHEⅡ评分、Balthazar CT评分、高切全血黏度、低切全血黏度、血浆比黏度、纤维蛋白原、血细胞比容、血小板聚集率、红细胞沉降率、血清淀粉酶、尿淀粉酶、血钙、IL-6、TNF-α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后比较, 实验组和对照组之间Ranson评分、APACHEⅡ评分、Balthazar CT评分、高切全血黏度、低切全血黏度、血细胞比容、血清淀粉酶、尿淀粉酶、IL-6、TNF-α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且实验组患者各项评分均好于对照组. 两组患者治疗后, 血清三酰甘油均有明显下降, 实验组0.31 mmol/L±0.14 mmol/L患者治疗后血清三酰甘油高于对照(0.62 mmol/L±0.11 mmol/L,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HLP患者进行早期降脂治疗, 相比常规治疗方法的疗效更好, 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覃艳琼;沈莹;万鸿 刊期: 2018年第17期
目的 观察有无消化道症状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 DM)患者近端胃功能特点;了解有或无消化道症状的 DM患者血糖控制情况;研究血糖对DM患者近端胃功能的互相影响.方法 54例DM患者, 男性24人, 女性30人, 平均年龄61.3岁± 11.9岁, 所有受试者均除外胃肠道器质性疾病, 根据DM上消化道症状的有无将之分为二组: 无消化道症状DM组(n = 26)及有胃肠症状DM组(n = 28),受试者行饮水试验, 并用B超分别测量两次饮水后近端胃及远端胃的周长与面积;同一天测空腹、餐后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结果 (1)有胃肠症状组饮水差值、胃底面积差值、胃底周长差值显著低于无症状组, 其饱感阈值饮水量、大耐受饮水量显著低于无症状组;(2)有胃肠症状组空腹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明显高于无症状组组;(3)有症状组饱感阈值与空腹血糖、餐后血糖及GHb均成负相关;大耐受饮水量与餐后血糖及 GHb值成负相关.结论 DM患者存在近端胃功能损害;有上消化道症状DM患者血糖控制情况差于无症状组;血糖控制不良可能影响患者近端胃功能.
作者:张月霞;蓝宇 刊期: 2018年第17期
目的 探讨结直肠腺癌组织中富含半胱氨酸61(Cysteine rich 61, Cyr61)和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κB, NF-κB) p65的表达情况, 及其与临床病理参数和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2011-05/2016-09期间在湖北黄冈市中心医院治疗的结直肠腺癌患者92例, 免疫组织化学法和 western blot检测结直肠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Cyr61和NF-κB p65的表达情况, 并分析肿瘤组织中Cyr61和NF-κB p65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相关性.结果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western blot结果均显示结直肠癌组织中Cyr61和NF-κB p65的蛋白表达显著高于癌旁组织(t = 24.866, P<0.001;t = 45.508, P<0.001).结直肠癌组织中Cyr61和NF-κB p65的表达显著相关(χ2 = 14.087, P<0.001). 而且结直肠癌组织Cyr61表达与肿瘤直径、浸润深度、血管侵犯和TNM分期等临床病理参数显著相关(P<0.05). 结直肠癌组织NF-κB p65表达与肿瘤直径、淋巴结转移和 TNM分期等临床病理参数显著相关(P<0.05). 而且Cyr61和NF-κB p65高表达患者的5年总体生存率41.30%、45.65%显著低于Cyr61和NF-κB p65低表达患者的5年总体生存率76.09%、71.74%(HR =0.341, 95%CI: 0.179-0.649, P = 0.001;HR = 0.465, 95%CI: 0.245-0.881, P = 0.019).结论 Cyr61和NF-κB p65蛋白在结直肠癌组织中高表达,且Cyr61和NF-κB p65蛋白高表达与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病理参数和预后显著相关, 可能为结直肠癌患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新的指标.
作者:吴安定;万里鹏;覃艳琼 刊期: 2018年第17期
目的 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9, MMP9)、富含半胱氨酸的酸性分泌蛋白(secreted protein acidic and rich in cysteine, SPARC)在原发性肝癌病情和预后评估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2012-04/2014-04在宁海县中医医院进行手术的54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作为研究组, 其中25例癌旁肝组织作为对照组, 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两组研究对象中MMP9、SPARC的表达, 分析原发性肝癌组织和癌旁肝组织中MMP9、SPARC表达的差异, 并分析其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结果 MMP9、SPARC在肝癌组织中表达的强阳性率和评分均显著高于癌旁肝组织(P<0.05). MMP9的表达在原发性肝癌组织不同T分期、N分期、AJCC分期和分化程度的表达中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 SPARC的表达在原发性肝癌组织不同T分期、N分期、AJCC分期和肿瘤分化程度的表达中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 MMP9、 SPARC强阳性表达及T分期、N分期、AJCC分期均是影响肝癌患者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 OS)和无病生存期(disease-free survival, DFS)的独立预后因素(P<0.05). 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 MMP9、SPARC强阳性表达是肝癌患者OS和DFS的预后因素(P<0.05).结论 MMP9、SPARC在肝癌组织中表达明显较高, 且在不同T分期、N分期、AJCC分期和肿瘤分化程度的肝癌组织中具有差异. MMP9、SPARC强阳性表达是影响肝癌患者OS和DFS的预后因素, 可能为肝癌严重程度和预后评估提供帮助.
作者:杨建村 刊期: 2018年第17期
腹泻是小儿临床常见症状, 肠道微生态失调是腹泻的主要因素, 七味白术散对小儿腹泻治愈效果显著.肠道微生态是目前研究的热点, 对中药疗效及疾病形成机理的阐明具有重要意义. 根据微生态的内涵,通过检索文献, 本文对七味白术散影响肠道微生物群落结构、肠道酶活性及肠道微生物代谢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阐述七味白术散在肠道黏膜屏障的基础下, 促进肠道益生菌的生长, 抑制有害菌的繁殖, 调整肠道菌群, 提高肠道酶活性, 从而达到治愈效果. 七味白术散可以在酶活性水平及酶产生菌水平对肠道乳糖酶进行调节. 这些可以为七味白术散治疗腹泻机理的揭示, 促进七味白术散的临床应用提供依据.
作者:刘娅薇;惠华英;谭周进 刊期: 2018年第17期
肠道准备是电子肠镜、胶囊内镜检查、钡剂X线摄片及结直肠外科、妇科、泌尿科等多种手术术前准备的关键和必要环节之一. 虽然研究者们一直在不断探索更理想的肠道准备方法, 但目前的肠道准备过程中, 很多患者仍然存在不耐受, 出现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 舒适度体验较差, 进一步地影响了患者的依从性和肠道准备结果. 本文就肠道准备过程中患者舒适度的影响因素及干预措施展开综述.
作者:王霞;朱秀琴 刊期: 2018年第17期
目的 探讨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对肠造口患儿心理弹性的影响.方法 选取浙江省诸暨市中心医院自2016-05/2017-05期间收治的120例肠造口患儿作为观察对象, 使用基本情况调查表调查患儿基本情况, 使用慢性病儿童韧性量表评估患儿心理弹性, 采用单因素分析、 Logistics多因素分析肠造口患儿心理弹性影响因素.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家庭教育环境、人均月收入是影响肠造口患儿心理弹性得分的因素(P<0.05).单因素分析表明肠造口术后时间是患儿心理弹性得分的影响因素(P<0.05). 经Logistics分析显示年龄、人均月收入、术后时间、家庭教育环境、家庭亲密度与适应性是影响肠造口患儿心理弹性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家庭亲密度与适应性对肠造口患儿心理韧性具有积极影响, 临床上应注意评估肠造口患儿人口学特点,帮助患儿争取家庭支持, 提高患儿的心理弹性, 帮助患儿树立治疗的信心.
作者:金琳华;蒋晓燕 刊期: 2018年第1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