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1999年7月1日到2000年6月30日马拉维的所有非私立性医院(共43家)进行了结核病登记.目的:了解1)复发结核病的特点、管理以及治疗结局,2)上一次发生结核病的时间,以及3)登记复发涂阳肺结核病人的耐药情况.设计:根据结核病登记资料、实验室培养以及药敏实验的登记资料进行相关数据的回顾性收集.结果:共确定了748名复发患者;收集到其中747名患者的资料.其中,487例(65%)成功完成了复治方案,185人(25%)死亡,其余为其他结局.491名患者(66%)有以前患结核病的病史记录.上次治疗结束后2年或2年内开始复治者286人(58%).只有307名病人(41%)送痰标本进行培养及药敏试验检测.在培养分离出结核分枝杆菌的164名患者中,122例(81%)为敏感性病人,25例(1 5%)耐异烟肼和/或链霉素,6例(4%)耐异烟肼和利福平(MDR-TB).结论:复发结核病患者的治疗结局尚可,大多数患者的病原体为敏感菌.半数以上的结核病复发发生在完成治疗后2年或2年内.需要对结核病复发的防治手段进行现场调研和实施.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01期
背景:儿童如果发生结核病,通常会假设其传染源是生活在同一家庭的成年传染性病例.本研究应用限定性片断长度多态性分析技术(RFLP)来确定从传染源到儿童的传播.设计:收集199 3年到1998年诊断的成人及儿童结核病例和他们的结核分枝杆菌培养物.通过访视和结核分枝杆菌菌株的RFLP分析来确定流行病学联系及证实家庭内传播.结果:1291名成人中有11 39名(91%)和417名儿童中有65名(16%)籍培养结果证实为结核病.由于要重新收集痰标本和提取DNA的问题,仅对其中的832名成人和35名儿童进行了RFLP分析:19名(54%)儿童有家庭成员确诊为结核病,1 2名儿童有与其家庭成员相同的菌株.分离自儿童的29株(83%)菌株构成了社区簇的一部分,但与传染源有明确接触史者只有1 5株.结论:在具有传染性成人肺结核病例的家庭中,儿童患有结核病并不意味着必然是成人对儿童的传播.儿童可能是在社区也可能是在家庭中受到感染.此结果对在高发病率地区的接触者追踪及治疗策略有意义.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01期
尚未见对韩国结核病控制系统进行全面描述的文献.韩国结核病患病率自1965年来急剧下降,部分原因是其远见性的政府政策,即对整个人群提供低价、可及的结核病治疗.在结核病控制体系内公立和私立医疗机构可提供多种治疗选择.国家结核病规程以提高新病例的治愈率为重点,而私立医疗机构则在治疗耐药结核病和其他疑难类型病例上发挥更大的作用.自1980年以来,耐药结核病由于多种原因出现下降趋势,包括引入利福平基础的方案提高了治愈率,营养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私立医疗机构对耐药结核病的治疗.耐多药结核病仍然对公众健康造成严重威胁.韩国关于耐多药结核病治疗结局的有限资料表明,耐多药结核病的治愈率低,失败和放弃率高.控制耐多药结核病需要新的新公共卫生措施.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01期
Elizabeth Talbot及其同事在本刊本期发表的论文中,介绍了OraQuick(R)HIV-1/2测定法,这是一种旨在利用齿龈分泌物快速检测HIV的试剂盒,也能用于检测痰标本的HIV状况1.其敏感性和特异性均不及血液标本,但其特异性仍超过98%.作者建议可以利用痰标本监测结核病人的HIV流行情况.其主要优势为在资源匮乏的环境下,痰标本是结核病人唯一常规收集的生物样本,因而可以不必使用血液标本进行HIV的监测.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结核病是导致成人死亡的主要传染病之一.每年全球有1000万人发生结核病,近200万人死于结核病1,2.引起结核病的结核杆菌是由传染性结核病人的飞沫悬浮微粒传播给暴露的接触者的.这样的暴露接触之后,1-2%的接触者迅速发生活动性结核病,1/3的接触者成为隐性感染者,2/3的接触者并不会发生感染3,4.5-10%的隐性感染者将在其一生当中的任何时候发病.因此,传染性结核病人的近期接触者是结核病的高危人群3,4.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01期
全球抗结核药品管理中心(GDF)是一个旨在提高高质量抗结核药品使用率的新行动.作为日内瓦世界卫生组织(WHO)遏制结核病全球合作伙伴组织的项目之一,GDF由该合作伙伴的秘书处进行管理.其目标是在未来5年对高达1160万的病人提供抗结核药品,并帮助某些国家实现WHO的2005年全球结核病控制目标.GDF于2001年3月24日启动,已经完成了6轮申请,46个国家和非政府组织(NGOs)得到支持.GDF摈弃传统的采购机制.通过把药品需求与药品供应和药品监测相联系,利用合作伙伴提供服务,采用产品剂量包装简化药品管理,并将药品支持与结核病项目实施相联系等,GDF采用全新的药品供应方法.本文描述GDF的操作程序和迄今为止所获得的经验,并概括了所取得的主要成就,包括建立了一个灵活的供应系统以满足不同项目需求,快速建立了采购程序,降低了抗结核药品的价格--这是国家DOTS扩展的催化剂,产品的标准化以及与合作伙伴的良好协作.GDF非常灵活,可以满足结核病负担国家的需求.GDF的经验也可以作为其它疾病如HIV/AIDS和疟疾,全球性药品和商品采购的范例.GDF的活动内容将来可能扩展到包括二线抗结核药品以及诊断材料,并且可以协助其他合作伙伴建立类似机制和机构以满足国家需求.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研制开发更好的结核病疫苗的研究现在正处于重要的转折点.在过去的十余年中,由实验室模型得到的备选疫苗如改良卡介苗、减毒结核杆菌疫苗、蛋白质或DNA亚单位疫苗现在正在准备进行临床试验.它们从实验室走向临床试验具有广泛的战略和技术意义.需要确认生产临床疫苗所需的设施和资金,一个难题是有些备选疫苗含有活菌;需要克服常规困难;制订试验规程,选择试验地点,Ⅲ期临床实验尤其如此.遏制结核病工作组结核疫苗发展中心组织了一个全球论坛,组织实验室和临床研究人员及结核病控制专家、商业代表、非赢利性基金机构一起讨论这些问题,加快实现共同目标-改进结核病疫苗策略.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01期
按通常认同的程序1,Ⅰ类肺结核(PTB)病人,如果在治疗第2个月末痰涂片阳性应当延长他们的强化期方案1个月.九十年代本刊对该方案的正反两方面意见进行了广泛的讨论2-6,但未能获得后的一致意见.这正是R Urbanczik和Frantz Lamothe组织这次专题讨论会的原因.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