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严重耐多药结核(XDR-TB)已成为结核病控制的新威胁,但对其流行病学尚不十分了解.目的:采用分子手段研究南非XDR-TB菌株基因型的人群结构组成,从而确定XDR-TB主要是获得性还是原发感染.方法:收集耐多药结核(MDR-TB)患者的痰菌分离株,送至国家参比实验室进行二线抗结核药物的药敏试验.对XDR-TB的分离株进行Spoligo-typing分型,并与该分离株的地理来源相匹配.结果:自2005年6月至2006年12月共获得699例MDR-TB患者的分离株,其中101例(17%)菌株耐氧氟沙星(OFX)或卡那霉素(KAN),41例(6%)对二者均耐药(XDR-TB).Spoligotyping法将XDR-TB分离株共分为17个基因型.结果表现为高度的基因型多样性和地理分布多样性,所以我们估计63%~75%的XDR-TB患者为获得性耐药.结论:获得性严重耐多药可能是导致南非XDR-TB流行的主要机制.因此结核病控制的迫切问题是必须致力于阻止这种潜在的不治之症的传播.
作者:C.K.Mlambo;R.M.Warren;X.Poswa;T.C.Victor;A.G.Duse;E.Marais;郑晓静;张宗德;何广学 刊期: 2008年第03期
背景:摩洛哥从20世纪90年代初期就开始实施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的DOTS策略,但在1996-2005年间结核病人报告率的年递降率仅为3%~4%.以目前的疫情下降趋势,到2050年(即实现全球消灭结核病的目标年),摩洛哥仍将新发生1万例以上的结核病人.方法:对1996-2005年间国家结核病控制规划报告的病人,按年龄、性别、临床分型和地区进行分析.以4个标准判断观察结果的准确性:统计学有效性、测量精度、生物学合理性,以及不同证据链显示的一致性和关联强度.结果:城市地区的结核病发病(病人数和发病率)高于农村,成年男性的发病率高于女性.男性结核病人中,痰涂片阳性(具传染性)的比例高于女性.2005年,在所有痰涂片阳性病人中,15~44岁的男性占了近一半.男性的发病率下降速度低于平均水平,但女性发病率的下降速度也较预期的慢.结论:在摩洛哥,城市男性人群是结核病防治的重点对象.就总体而言,应对常规监测数据进行深入研究,以发挥其对结核病控制活动的指导作用.
作者:C.Dye;S.Ottmani;L.Laasri;N.Bencheikh;刘青;贺晓新;王雪静 刊期: 2008年第03期
背景:中国一个山区省一云南的129个县.目的:说明病人延误与病人到当地县级结核病(TB)中心的距离之间的关系.设计:对2005年登记的10 356例新涂阳结核病人的电子病历进行研究.结果:总延误的中位数是71 d(四分位数间距(IQR)为38~128),病人延误中位数为60d(IQR为28~111),相对较短的医疗系统延误中位数为4d(IQR为2~138).农民和经济状况差的年长者(>40岁)与时间较长的病人延误明显相关.延误的风险随着地理距离的增加而增加,对相对较短的病人延误的影响更强.以距离的第一四分位数为对照组,短期病人延误(≤60 d)后续的四分位数的风险比分别为0.61(0.57~0.65),0.30(0.28~0.33)和0.15(0.14~0.17),长期病人延误(>60 d)后续的四分位数的风险比分别为1.04(0.94~1.17),0.69(0.63~0.77)和0.43(0.39~0.47).结论:居住在边远地区的病人需要支持以克服地理距离带来的困难,这个困难对疾病早期影响更大.
作者:X.Lin;V.Chongsuvivatwong;A.Geater;R.Lijuan;胡冬梅;何广学 刊期: 2008年第03期
背景:利用现代分子生物学来帮助我们理解结核分枝杆菌的传播和流行病学机理.目的:分析耐药结核分枝杆菌分子流行病学和1995-2004年芬兰耐异烟肼及利福平相关突变菌株.设计:对3959株新结核分枝杆菌菌株进行了药物敏感性试验,如有必要,所有的耐药性表型菌株都进行了IS6110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和间隔寡核苷酸分型分析.对耐异烟肼及利福平菌株分别进行了katG 315位密码子和rpoB耐性基因测序.结果:在测试的3 959(92.4%为培养阳性)株分离株中,183个(4.6%)对至少一种一线抗结核药耐药;14(0.4%)株为耐多药.37株(20.4%)耐性菌株属于17个簇,其中大的簇包括4个分离株.北京家族占所有耐药菌株的8.8%(16株).在异烟肼耐药菌株中,katG的Ser315Thr突变占46.7%(56株);在利福平耐药菌株中rpoB突变占85.7%(18株).结论:耐药结核病在芬兰传染率很少,尤其在本地和外来人口间.如果存在产生耐多药的危险因素,筛查异烟肼和利福平耐药相关突变是可行的.
作者:H.J.Marttila;J.M(a)kinen;M.Marjam(a)ki;P.Ruutu;H.Soini;尚美;何广学;王雪静 刊期: 2008年第03期
资料背景:淋巴结炎是结核病常见的肺外表现.常规诊断方法,例如涂片镜检和培养,对于结核性淋巴结炎的诊断都不是非常精确.核酸扩增试验(NAAT)可以提供有益的辅助诊断.目的:通过系统回顾,评价NAAT方法诊断结核性淋巴结炎的实际效果.实验设计:我们进行了文献检索,发现36篇文章中包含了49个NAAT与结核性淋巴结炎参比标准的比较研究.每一个研究估计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均采用树状图和概括性接收器工作特性曲线(SROC)来体现.结果:所有研究的质量大致相当,但很多研究的报告质量较差.各研究估计的NAAT的灵敏度(2%~100%)和特异性(28%~100%)差异很大,可能是由于研究的人群、质量和检测技术不同所致.商业化的NAAT试验应用20μl以上的模板,包含差异分析的报告提供了较高的诊断精确性.双盲、模板体积和差异分析可能解释一些结果不同的原因.结论:检测结核性淋巴结炎的NAAT研究所获得的结果高度可变,而且不一致,不可能成为临床确诊的指标.研究报告未标准化,而且通常包含的信息量不足.由于可能存在假阳性和假阴性结果,因此NAAT方法需与常规的方法联合应用,对临床可疑病例需依具体情况判断.
作者:P.Daley;S.Thomas;M.Pai;王博;吴雪琼;王雪静 刊期: 2008年第03期
这个伟大的人物是谁? 罗伯特·科赫1843年出生于德国一个贫穷的矿工家庭.5岁时他借助报纸学会了阅读,这件事让他的父母大吃一惊.而他的这一才能预示着他以后的一些特点--智慧和坚韧不拔.
作者:A.D.Harries;黄海荣;王雪静 刊期: 2008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