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探讨CT引导下经支气管镜针吸活检术对纵隔和肺门周围肿块的诊断效果.方法 选择140例行CT检查发现纵隔和肺门周围肿块的患者,在患者知情同意的情况下,采用随机号码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观察组(70例)和对照组(70例).观察组在CT实时引导下行经支气管镜针吸活检术,对照组则采用盲探法行经支气管镜针吸活检术.记录两组的阳性例数、假阳性例数、阴性例数和假阴性例数,并计算两种方法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记录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观察组检出恶性肿瘤40例,良性肿瘤1例,结核病13例,结节病2例,正常组织14例;而对照组则检出恶性肿瘤38例,良性肿瘤2例,结核病11例,结节病3例,正常组织16例;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0.029、0.000、0.050、0.000和0.042,P值分别为0.734、1.000、0.823、1.000和0.837).观察组假阴性患者(1例)较对照组的(7例)更少(x2=4.275,P=0.039);观察组的阳性患者(65例)与对照组(59例)相当(x2=1.764,P=0.184);观察组的阴性患者(3例)与对照组(2例)相当(x2=0.000,P=1.000);观察组的假阳性患者(1例)与对照组(2例)相当(x2=0.000,P=1.000).对照组的敏感度为89.39%、特异度为50.00%、阳性预测值为96.72%、阴性预测值为22.22%;观察组的敏感度为98.48%、特异度为75.00%、阳性预测值为98.48%、阴性预测值为75.00%.观察组发生纵隔气肿或气胸0例,而对照组发生纵隔气肿或气胸6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353,P=0.037);观察组发生穿刺点出血1例,而对照组发生穿刺点出血8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275,P=0.039).结论 CT实时引导下行纤维支气管镜针吸活检术诊断纵隔和肺门周围肿块效果更好,不良反应更少.
作者:杨贤明;陈伟生;翁加豪;郑绍廷;陈铭华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 研究肺结核患者合并肺部真菌感染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2012年12月至2014年12月期间入院治疗的35例肺结核合并肺部真菌感染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式对其临床治疗资料进行研究.采用SPSS 16.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治疗前后的结果分别使用x2和t检验进行差异性比较,显著性水平设定为α=0.05.结果 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4.29%(33/35),真菌感染以白色念珠菌为主,占28.57%(10/35).治疗前后患者的痰真菌涂片培养阳性率分别为94.29%(33/35)、2.86(1/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64.94,P<0.05).治疗前后血常规及生化指标比较,白细胞计数从治疗前的(5.8±1.6)×109/L下降到治疗后的(4.7±1.5)×109/L (t=2.96,P<0.05);血小板计数从治疗前的(228.7±68.8)×109/L下降到治疗后的(178.3±58.2)×109/L(t=3.30,P<0.05);丙氨酸转氨酶从治疗前的(22.4±5.3)U/L下降到治疗后的(16.4±6.5) U/L(t=4.23,P<0.05);血尿酸从治疗前的(585.3±185.6) μmol/L下降到治疗后的(456.5±183.8) μmol/L (t=2.93,P<0.05).结论 肺结核患者容易发生侵袭性真菌感染,采用多种方式联合治疗的方法可达到明显的治疗效果.
作者:范向阳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 为CT扫描诊断和鉴别诊断小儿肺结核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0月至2014年10月在我院确诊的60例年龄1个月至12岁的肺结核患儿(简称“肺结核组”),以及包括细菌性肺炎42例、支原体肺炎20例、真菌性肺炎10例在内的72例年龄1~12岁的肺感染性疾病患儿(简称“肺炎组”)的CT扫描资料,分析淋巴结肿大的显示率、解剖学部位(纵隔、肺门、腋窝)分布及CT平扫密度、CT增强扫描强化特征,并对各种CT所见影像学征象的显示率行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肺结核组98.33%(59/60)的患者CT扫描显示淋巴结有肿大,显著高于肺炎组患者的41.67%(30/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7.85,P<0.05);就解剖部位而言,肺结核组中分别有90.00%(54/60)、61.67%(37/60)、48.33%(29/60)的患者在纵隔、肺门和腋窝见有淋巴结肿大,均显著高于肺炎组患儿[22.22%(16/72)、12.50%(9/72)、15.28%(16/7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60.36、34.85、16.93,P值均<0.05).就CT平扫所见,52.54%(31/59)、42.37%(25/59)、5.08%(3/59)的结核组患几分别显示均匀、钙化、坏死密度影像,而肺炎患儿则分别为80.00%(24/30)、16.67%(5/30)和3.33%(1/30);均匀密度影像肺炎组患儿显著高于肺结核组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6.35,P<0.05);钙化密度影像则恰恰相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0.47,P<0.05).在8例肺结核组患儿CT增强扫描中,均匀强化和不均匀强化影分别占12.50%(1/8)和87.50%(7/8),12例肺炎患儿则分别为83.33%(10/12)和16.67(2/12).结论 淋巴结肿大的CT平扫解剖学部位、密度和CT增强强化等影像特征有助于小儿肺结核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作者:任会丽;刘文;方伟军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 了解合肥市实施全球基金流动人口结核病防治项目在患者发现和治疗管理方面的效果.方法 采用“合肥市全球基金流动人口结核病项目季度报表”及“结核病信息管理系统”的数据,对2010年7月至2012年6月发现的流动人口275例.结核病患者登记和来源、跨区域患者治疗和转归信息进行分析,同时与同期登记的户籍人口5 019 461名(来源于2010年全国人口普查资料)的结核病患者信息进行对比分析,采用x2检验比较差异并探讨其原因,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两年全球基金流动人口结核病防治项目共发现流动人口结核病患者275例,登记率40.26/10万(275/683 005).其中涂阳登记率17.42/10万(119/683 005),涂阴登记率21.52/10万(147/683 005).与同期户籍人口发现结核病患者登记率[151.77/10万(7618/5 019 46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40.8,P<0.01).流动人口患者来源以转诊为主,占73.45%(202/275);其中健康体检发现患者占6.55%(18/275),明显高于户籍人口的3.29%(251/76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36.29,P<0.01).合肥市的流动人口患者主要来源于合肥市郊县[38.46%(106/275)]和安徽省内其他县(区)[34.07%(94/275)].跨区域患者管理显示,流动人口患者转出率达到23.64%(65/275),转入率8.73%(24/275),转出、转入患者到位率分别为89.23%(58/65)和95.83%(23/24),差异元统计学意义(x2=0.3013,P>0.05).流动人口肺结核患者的治疗转归,在本地治疗和转到外地治疗的成功治疗率分别为91.71%(199/217)和58.62%(34/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8.713,P<0.01).结论 合肥市实施全球基金流动人口项目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初步掌握了流动人口肺结核患病特征及来源,为下一步更好地治疗管理流动人口患者打下坚实的基础.
作者:王莉丽;陈伟;鲍远松;张欢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格林模式干预对耐多药肺结核病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 对我院住院并确诊,纳入“中国全球基金结核病项目”治疗的耐多药结核病(MDR-TB)患者,选取2011年7月至2012年12月住院的MDR-TB患者90例为干预组;选取2010年1月至2011年6月我院住院的MDR-TB患者92例为对照组,剔除失访、死亡患者,对照组79例,干预组82例完成研究.两组均采用个体化治疗方案,治疗24个月(强化期6个月,巩固期18个月),对照组采用常规健康教育,干预组同时增加格林模式指导,形成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倾向、促成和强化因素.治疗过程中(前6个月每个月1次,后18个月每2个月1次)对患者进行痰涂片、痰菌培养、肝功能、血尿常规等项目的检查.分类资料用“率”描述,采用Excel表建立数据库,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观察两组患者结核病防治知识知晓率、治疗的依从性及治愈率.结果 干预组患者结核病防治知识总知晓率为89.0%,明显高于对照组(5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9.8,P<0.01);干预组患者治疗依从性率为91.5%,明显高于对照组(6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4.67,P<0.01);干预组患者痰菌转阴率为65.9%,高于对照组(4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91,P<0.05).结论 对耐多药肺结核病患者采取格林模式干预可有效提高治疗依从性.
作者:李冰;鲍丰瑜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 了解《莒县结核病防治规划(2001-2010年)》(简称“《莒县规划》”)实施情况,摸清区域人群的结核病发病规律,科学评价《莒县规划》实施情况和DOTS策略的执行效果,为制定完善莒县结核病控制策略及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莒县2003-2013年间全县总人口为12 166 055人,以结核病管理信息系统及相关统计报表数据为来源,对莒县2003-2013年登记管理的4481例结核病患者进行登记率、流行病学特征、治疗效果进行分析,并对DOTS效果及社会效益进行评价分析.结果 2003-2013年登记率为36.83/10万(4481/12 166 055);新涂阳登记率为21.59/10万(2627/12 166 055);男∶女=2.74∶1;登记率年龄组分布前三位分别为15~岁组[21.36% (957/4481)]、55~岁组[17.96%(805/4481)]和65~74岁组[15.53% (696/4481)];职业分布以农民为主,占87.61% (3926/4481);新涂阳患者强化期结束痰菌阴转率为98.82%(2596/2627);复治涂阳患者强化期结束痰菌阴转率为95.91%(211/220),涂阳患者平均治愈率为95.36%(2715/2847).避免22 460人感染结核分枝杆菌,避免新发结核病患者2246例,为社会节约医疗费用1 533 765元,为社会挽回损失总价值266 685 094元.结论 莒县积极推行现代结核病控制策略,2003-2013年结核病登记率呈逐年下降趋势,患者治愈率达到并超过了《莒县规划》要求,DOTS策略实施效果显著.
作者:钟京明;卢纪绪;宋国强;何乃玲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 分析镇江市京口区2010-2013年非结核病防治(简称“结防”)机构网络直报肺结核患者转诊与追踪情况,探讨提高患者发现水平的方法.方法 收集京口区2010-2013年非结防机构网络直报肺结核患者,其中2010年321例、2011年315例、2012年290例、2013年266例.对网络直报肺结核患者的转诊、追踪情况,以及结核病控制工作月报表、季报表资料进行分析,分析项目为非结防机构网络直报肺结核患者转诊及到位情况、结防机构对转诊未到位患者的追踪情况、非结防机构网络直报各类患者的转诊到位情况、结防机构对到位患者的核实诊断情况.其中转诊及转诊到位患者分别为1179例和747例、追踪及追踪到位患者分别为440例和435例,其中菌阳患者的转诊及转诊到位患者分别为110例和127例,菌阴患者分别为187例和278例,未查痰患者分别为448例和784例.到位患者1182例,其中确诊活动性肺结核患者411例.结果 京口区2010-2013年非结防机构网络直报肺结核或疑似肺结核患者的转诊到位率、追踪到位率和总体到位率分别为62.67%(747/1192)、98.86%(435/440)、99.33%(1184/1192).网络直报患者中菌阳、菌阴和未查痰患者的转诊到位率分别为86.61%(110/127)、67.27%(187/278)、57.14%(448/784).到位的疑似患者中菌阳、菌阴和未查痰患者的肺结核确诊率分别为99.21%(125/126)、32.36%(89/275)、25.22%(197/781).结论 非结防机构在肺结核患者的发现中起了重要作用,有助于进一步提高京口区肺结核患者的发现与治疗水平.
作者:李爱华;古孝勇;张建敏;宋薇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 了解“知信行”理论在我国结核病防治领域应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方法 采用系统综述的方法,检索2015年5月前我国以中文形式发表的“知信行”在结核病防治领域应用的文献并进行描述性分析.检索数据库为“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通过主题词检索,共查到文献1789篇.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终纳入文献144篇.结果 本研究纳入文献起自1999年,2007年前共发表13篇,占9.03%(13/144);2007年增至14篇,占9.72%(14/144);2009年达高峰,为23篇,占15.97%(23/144);此后出现下降趋势,至2013年再次上升.研究内容以了解“知信行”现状为多,有62篇,占43.06%(62/144).可分出知识、态度或信念、行为(即“知信行”)三类题目者106篇,占73.61%(106/144);仅包括一类或两类题目者28篇,占19.44%(28/144);未介绍或仅介绍部分题目者10篇,占6.94%(10/144).“知信行”三类问题间具有相关性者57篇,占53.77%(57/106);采用“知信行”理论进行行为研究者22篇,占38.60%(22/57),占纳入文献总数的15.28%(22/144).结论 2007年是“知信行”在我国结核病防治领域研究文献发表的分界点,已发表文献中大部分文献未设定知、信、行三类问题或问题间元相关性,仅少量文献采用“知信行”理论进行了行为研究.
作者:房宏霞;秦玉宝;严新凤;陈智聪;洪峰;余文龙;魏继龙;常春;贺晓新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简称“文山州”)HIV与Mtb双重感染的流行病学关联情况,为制定双重感染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搜集2007-2012年文山州在HIV感染者和AIDS患者(共计6230例)中筛查结核病,在结核病患者(6430例)中筛查HIV感染者和AIDS患者的数据资料,运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以上筛查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筛查确定Mtb与HIV双重感染患者382例,HIV感染与AIDS患者中活动性结核病检出率达5.01%(312/6230),结核病患者中HIV感染率达1.09%(70/6430).结论 文山州双重感染疫情比较严重,预防HIV感染应成为今后结核病控制的重要工作,而结核病的筛查和治疗应成为AIDS防治工作的重要方面.
作者:张国华;张馨月;高大蕊;邹萍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 通过对耐药肺结核病的临床特征分析,了解患者结核分枝杆菌的耐药程度、病情变化、治疗效果等.方法 搜集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深圳慢性病防治中心110例耐药肺结核患者.对患者进行痰涂片检查、改良罗氏培养、菌型鉴定、药物敏感性试验(简称“药敏试验”)、胸部X线检查等,观察患者治疗后病灶变化、药物不良反应等,并且组织专家讨论,进行全面的评估.结果 110例耐药肺结核患者主要症状为咳嗽、咯痰;耐多药患者占21.8%(24/110),耐3种及以上药物的患者占19.1%(21/110);病灶多累及双侧肺野,达57.3%(63/110);痰涂片检查结果“+++”及以上患者占30.9%(34/110);80.9%(89/110)的患者病灶显著吸收或部分吸收.耐药肺结核患者治疗成功率为76.4%(84/110)),治疗失败率为13.6%(15/110).结论 耐药肺结核呼吸道症状明显,耐多药和多耐药肺结核患者所占比率较高,对肺组织损害程度严重.要加强耐药结核病防治工作,控制结核的传播.
作者:邓章莉;吴道深;李彦良;谭卫国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 了解耐多药肺结核患者的营养状况,为促进其治疗和康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搜集2012-2014年间在临沂市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的109例耐多药肺结核患者,其中初治组(初治耐多药肺结核患者)58例,复治组(复治耐多药肺结核患者)51例.记录两组患者入院时体格检查和血液学检查结果,包括体质量指数(BMI):<18.5为营养不良(消瘦),18.5~23.9为正常,≥24为超重或肥胖;血红蛋白(Hb):<110 g/L为营养不良(贫血),110~150 g/L为正常;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TLC):<2.0×109/L为营养不良(TLC减少),(2~3.2)×109/L为正常;血清白蛋白(Alb):<35 g/L为营养不良(低蛋白血症),35~55 g/L为正常,按照以上指标检测结果分析比较患者的营养状况.结果 109例耐多药肺结核患者中,消瘦者占42.2%(46/109),贫血者占29.4%(32/109),TLC减少者占69.7%(76/109),低蛋白血症者占55.0%(60/109).其中初治组患者消瘦者占37.9%(22/58),贫血者占27.6%(16/58),TLC减少者占69.0%(40/58),低蛋白血症者占41.4%(24/58);复治组患者消瘦者占47.1%(24/51),贫血者占31.4%(16/51),TLC减少者占70.6%(36/51),低蛋白血症者占70.6%(36/51).初治组和复治组仅以白蛋白(ALB)评价的营养不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356,P<0.05).两组各项营养指标检测结果:初治组患者的BMI、Hb、TLC、Alb水平分别为20.58、124.41 g/L、1.63×109/L、35.26 g/L;复治组患者分别为18.06、116.86 g/L、1.42×109/L、31.53 g/L,初治组患者各项指标差异均高于复治组(x2值分别为4.438、2.215、2.122、3.638,P值均<0.05).结论 耐多药肺结核患者营养不良的发生率较高,且复治组与初治组相比营养状况更差,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应着重考虑患者的营养状况,尽早对患者采取具有针对性的营养支持治疗措施.
作者:侯超;王先化;赵善良;刘佩英;马爱国;蔺瑞函;韩秀霞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结核病暴发疫情的界定是指同一集体单位,短期内(1个月)发现3例及3例以上有流行病学关联的肺结核患者,以及肺结核患者的密切接触者与对照人群相比,结核菌素试验的阳性率异常升高.构成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1].山区初高中多为寄宿制学校,人员集中、密度大,学生压力大,居住环境差,又处于成长发育阶段,免疫力相对较低;一旦有传染性肺结核患者,极易在学校内造成传播流行,常引起学生、家长及社会的恐慌.2012年3月21日,通过“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发现湖北省咸丰县3月12日至3月19日肺结核疫情显著上升,明显高于往年同期水平,经核实为某校高三年级学生开展高考前体检发现上报了41例患者与疑似患者所致.现将调查处理情况报告如下.
作者:吴高芳;王科坤 刊期: 2015年第02期
2010年全国第五次结核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活动性肺结核患病率随年龄的增长有逐渐上升的趋势[1].由于老年肺结核患者发病症状不典型,多为其他症状所掩盖,临床上极易造成误诊或延误诊断,从而失去佳治疗机会[2].有报道误诊率、漏诊率高达70%[3].而一旦延误诊断,既给患者的治疗带来困难,也让患者长期成为社会上的重要传染源,给结核病控制工作带来很大的威胁.故掌握老年肺结核患者的临床特点,大限度地减少临床的误诊和漏诊是当务之急.为探究老年肺结核患者常见误诊原因,笔者搜集临床工作中遇见的34例曾在外院延误诊断的老年肺结核患者,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裴宁;王静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结核病是严重危害人类生命健康的历史悠久的疾病之一,近年来耐药结核病呈上升趋势.乙胺丁醇是治疗结核病,尤其是耐多药结核病的重要药物,但是随着该药的长时间使用,其耐药情况逐步出现,目前已有大量报道.为此笔者综述了乙胺丁醇分子耐药机制的研究进展.
作者:徐玉辉;张宗德 刊期: 2015年第02期
河南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委会(简称“省人大常委会”)组织专门人员,经过长达6个多月的调研、论证,结合国家相关政策和河南省实际情况,于2014年10月印发了《关于加强结核病防治工作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这一历史性文件的出台,对加快河南省结核病防控工作步伐、促进结核病疫情下降,使结核病预防控制工作更好地为广大人民群众身心健康保驾护航等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作者:邢进;张艳秋;靳鸿建;靳晓伟 刊期: 2015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