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分析DOTS策略下广东省结核病患者发现和登记管理状况及存在问题,为做好新时期广东省结核病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4年7月至2015年7月,以广州、深圳、中山、汕头、梅州、湛江等为研究现场,对选择的各级结核病防治机构(17所)、定点医院(4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30所)相关负责人(共102名)进行深入访谈.结果 本研究共完成51场次、102名人员的个人深入访谈.访谈者中男92名,女10名;年龄38~53岁,平均年龄(43.4±5.1)岁;初级职称28名,中级职称56名,高级职称18名.广东省约80%的肺结核患者主要发现于门诊和体检,结核病患者丢失问题仍然比较严重,尤其是一些流动性较大的患者;部分地区结核病防治机构硬件建设明显落后,上门督导随访的比例并不高.结论 广东省需加强结核病患者发现及登记管理的政策支持力度,把省内经济欠发达地区结核病防治经费、基础设施建设、人力资源等方面的投入作为结核防治工作的重点.
作者:陈俊虎;曾今诚;王涛;王辉;钟球;陈思东;汪保国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超声波电导药物透入辅助治疗结核性胸膜炎的价值.方法 选取2016年9月至2017年4月在黑龙江省传染病防治院就诊并确诊为结核性胸膜炎的患者82例,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实验组[41例,全身抗结核药物治疗方案+局部超声导入治疗药物]与对照组[41例,全身抗结核药物治疗方案+局部注射治疗药物],其中全身抗结核药物治疗方案为2H-R-Z-E/10H-R-E+穿刺抽液+口服糖皮质激素醋酸泼尼松片.记录治疗后5周内(观察时间)两组患者相关的实验室检查指标(血常规、肝肾功能等)、主要临床体征(胸腔积液液体量、粘连、包裹、发热、咳嗽、胸痛等),统计分析治疗有效率、胸腔积液吸收情况,及胸膜包裹、粘连等并发症和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采用SPSS 21.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观察结束时实验组和对照组治疗有效率、积液完全吸收率和粘连及包裹性积液发生情况发生率分别为70.73%(29/41)和85.37%(35/41)、53.66%(22/41)和63.41%(26/41)、24.39%(10/41)和17.07%(7/41),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x2 =2.56,P=0.109;x2=0.80,P=0.370;x2=0.67,P=0.414).所有患者在治疗期间均未出现严重的药物毒性及不良反应,实验组中有3例、对照组中有4例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出现轻度的肝功能异常,经积极保肝、降低肝脏转氨酶等对症治疗后恢复正常.结论 超声波电导药物透入疗法对结核性胸膜炎的疗效与传统局部注射疗法相当,但具有操作方便、无创、患者依从性好的优点,可以临床应用.
作者:李晓南;陈柳;胡韬;王欢;赵宇楠;齐凤荣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和分析结核性腹膜炎的临床特征,加强诊断与鉴别诊断,减少误诊与漏诊.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7年6月在沈阳市胸科医院住院治疗的89例结核性腹膜炎患者的临床特征、CT扫描表现,以及实验室检查结果.89例患者中男32例女57例;年龄15~79岁,中位年龄32岁,病程15 d至2年.临床治疗转归判定标准:(1)治愈:发热、腹痛腹胀等临床症状消失,腹腔积液消失,结核活动指标恢复正常或阴转;(2)好转:临床症状改善,腹腔积液明显减少或消失、结核活动指标部分恢复正常;(3)治疗失败:临床症状及腹腔积液无改善或新并发腹膜以外的其他部位结核.结果 患者临床症状和体征表现以发热(71.9%,64/89)、腹痛腹胀(87.6%,78/89)、乏力盗汗(60.7%,54/89)为主.消瘦、营养不良者占23.6% (21/89);恶心呕吐者占9.0%(8/89);腹泻者占3.4%(3/89);腹部检查压痛者占60.7% (54/89)、有移动性浊音者占50.6% (45/89)、有典型“揉面感”者占36.0% (32/89).89例患者腹腔积液Rivalta试验均呈阳性,蛋白质定量>25 g/L,淋巴细胞比率为80.0o~100.0%.腹腔积液外观呈草黄色者87例,淡红色者2例.腹腔积液白细胞计数>0.5×109/L者81例;腹腔积液腺苷脱氨酶(ADA)活性增高(36 U/L为临界值)者75例;腹腔积液结核分枝杆菌培养阳性率为28.1%(25/89).89例患者血液检查超敏C反应蛋白增高78例,红细胞沉降率增快83例.PPD试验阳性43例.全血结核感染T淋巴细胞斑点试验(T-SPOT.TB)检测结果阳性82例;其中25例腹腔积液进行T-SPOT.TB检测,阳性率为100.0%.腹部增强CT扫描:89例均提示腹腔积液征象,腹膜增厚38例,淋巴结肿大35例.入院初步诊断误诊为其他疾病20例,误诊率为22.5%.87例患者均接受标准抗结核化疗方案12个月,67例患者治愈,随访1.5~2年,未再复发;20例患者已行抗结核药物治疗6~9个月,仍在观察中,均在治疗2~3周时腹腔积液完全吸收,临床症状改善,病情好转;2例复治耐多药结核病患者中,1例治疗失败,1例死亡.结论 结核性腹膜炎有一定的临床表现与特征,必须根据临床症状和体征并结合实验室检查进行诊断与鉴别诊断,确诊后对患者进行标准的抗结核药物治疗,预后良好.
作者:陈禹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采用单孔胸腔镜清苔引流术治疗早期结核性包裹性脓胸的可行性.方法 选择黑龙江省传染病防治院2016年5 8月收治的20例早期结核性包裹性脓胸患者[1期(急性渗出期)10例,2期(纤维素期)10例],在进行抗结核药物(2H-R-Z-E/4H R)治疗15 d后,行单孔胸腔镜清苔引流术进行治疗.对20例患者手术治疗时间、术中出血量、康复时间及术后随访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例患者均一次性治愈,无死亡患者;手术时间40~150 min,平均(94.65±24.95) min;术中出血量50~200ml,平均(109.75±47.20) ml;术后均顺利拔管,2~3周后行胸部X线摄影复查,1个月后行胸部CT复查,均显示胸腔内无残腔.手术患者康复时间10~28 d,平均(19.95±5.79)d;术后继续进行抗结核药物治疗,随访6个月至1年,均未见复发.结论 单孔胸腔镜清苔引流术治疗早期结核性脓胸疗效满意,安全可行;手术前后进行正规的抗结核药物治疗等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作者:马廷龙;闫伟;陈广龙;金龙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耐多药结核分枝杆菌(MDR-MTB)对利福平耐药的基因多态性,为合肥地区结核分枝杆菌对利福平耐药进行快速诊断提供依据,并为其流行病学研究提供有价值的信息.方法 收集2013年1月至2016年6月合肥地区分离的102株MDR-MTB菌株,提取其基因组DNA,应用PCR扩增rpoB基因编码区全长测序,选择H37Rv作阴性对照.使用SeqMan Pro 7.1软件进行PCR测序结果分析.结果 102株MDR-MTB中98株检测到rpoB基因突变,突变率为96.08% (98/102),突变在rpoB基因耐药决定区域(RRDR)内占95.10%(97/102).其中单点突变为94株,突变率为92.16%(94/102);联合突变为4株,突变率为3.92%(4/102).共有16个突变位点,19种突变类型.常见位点突变的密码子是531、526和516,突变频率分别为27.45%(28/102)、20.59% (21/102)和7.84%(8/102).突变类型多的突变密码子是526.结论 合肥地区MDR-MTB对利福平耐药基因常见的突变密码子为531、526和516,可基于这些突变位点建立MDR-MTB对利福平耐药的快速诊断方法.
作者:戚应杰;查晓丹;赵长城;马筱玲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基层实验室应用结核分枝杆菌交叉引物核酸恒温扩增技术(cross-priming amplification,CPA)在结核病诊断中的效果.方法 收集四川省武胜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15年7月1日至2016年2月29日登记的217例疑似肺结核患者治疗前痰标本,采用涂片法、培养法、GeneXpert MTB/RIF(简称“GeneXpert”)与CPA进行检测,计算各方法的阳性检出率,同时以培养法为金标准,计算CPA的敏感度与特异度,并与GeneXpert进行比较.结果 217例样本中排除1例培养污染与2例非结核分枝杆菌,纳入214例进行分析.涂片法、培养法、GeneXpert与CPA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20.6%(44/214)、27.1%(58/214)、30.4%(65/214)与29.4%(63/214),两种分子检测方法的效果明显高于涂片法(x2 =5.43,P=0.020;x2=4.50,P=0.034).以培养法为金标准,CPA的敏感度与特异度分别为89.7% (95% CI:78.8%~96.1%)与92.9%(95% CI:87.7%~96.4%).CPA与GeneXpert结果一致率为97.2% (208/214).CPA每个标本检测完成时间为9.5 min,远低于GeneXpert(37.5min).结论 CPA用于结核病检测的效果与GeneXpert相似,但每个标本检测完成时间相对较短,适合在我国基层实验室应用.
作者:邱勇;江琦;李思源;屈榕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临床护理路径(clinical nursing pathway,CNP)应用于初治肺结核患者健康教育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3-7月天津市结核病控制中心收治的120例观察床输液的初治肺结核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方式,干预组采用CNP护理方式,两组患者分别在不同的观察室进行护理.在患者完成抗结核药物治疗输液疗程后进行问卷调查,比较两组健康教育内容知晓情况、服药依从性、行为改善、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患者平均输液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健康教育内容知晓率方面,干预组患者中理解者占95.0%(57/60),高于对照组的73.3% (44/60)(x2=19.69,P=0.000);在服药依从性方面,干预组患者服药依从性佳者为100.0%(60/6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8.3%(41/60)(x2=28.53,P=0.000);91.7% (55/60)的干预组患者愿意改变原来不良的生活方式,高于对照组的71.7%(43/60)(x2=8.02,P=0.008);干预组93.3%(56/60)的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高于对照组的70.0%(42/60)(x2=21.01,P=0.000);干预组患者平均输液时间为(26.2±2.1)d,少于对照组的(37.4±3.6)d(t=20.82,P=0.000);干预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7% (4/60),低于对照组的26.7%(16/60)(x2=8.64,P=0.006).结论 在初治肺结核患者中,按照CNP进行健康教育可有效提高患者对结核病相关知识的理解、治疗依从性,以及提高患者认知行为的改善度及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作者:王薇;高丽;唐智多;张玉华;陈盛玉;钟达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分析70例维吾尔族老年重症肺炎患者临床表现及诊治特点.方法 收集2013年1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武警新疆总队医院收治的300例肺部感染患者资料,从中选取符合重症肺炎诊断标准的70例维吾尔族老年患者资料,并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表现及诊治特点.结果 70例维吾尔族老年重症肺炎患者主要并发疾病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57.1%,40/70)、陈旧性肺结核(42.9%,30/70)、慢性支气管炎(30.0%,21/70)、高血压(28.6%,20/70)、2型糖尿病(37.1%,26/70)、脑梗死后遗症(12.9%,9/70).临床表现以发热和咳嗽咳痰(均为100.0%,70/70)、干湿性哕音(94.3%,66/70)、周身酸痛(65.7%,46/70)、意识模糊(55.7%,39/70)多见.影像学检查以双肺叶(28.6%,20/70)、三叶以上肺叶(42.9%,30/70)、单肺叶(28.6%,20/70)受累,单侧或双侧胸腔积液(32.9%,23/70)、双肺弥慢性病变(30.0%,21/70)多见.实验室检测以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异常(58.6%,41/70)、电解质紊乱(74.3%,52/70)、低蛋白血症(40.0%,28/70)、白细胞与血红细胞沉降率(ESR)及C反应蛋白(CRP)升高(77.1%,54/70)、中性粒细胞升高(81.4%,57/70),以及氧合指数[均低于300mmHg(1mmHg=0.133 kPa)]、血氧分压(均低于60 mm Hg)降低的Ⅱ型呼吸衰竭(65.7%,46/70)为多见.70例患者治疗早期均选择经验性病原菌全覆盖药物,其中40例及时参考痰涂片、痰培养及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调整治疗敏感药物,17例患者能够耐受电子支气管镜检查并辅以电子支气管镜吸痰及药物灌洗治疗.临床治疗的总有效率为54.3%(38/70),14例临床治愈者均为只有1种基础疾病者,24例临床好转者均为并发1~2种基础疾病者,且包括全部17例接受灌洗治疗的患者;无效者32例(45.7%),其中26例(37.1%)因家属拒绝采用有创治疗而放弃治疗(多为并发3种基础疾病的患者),死亡6例(8.6%)均为并发3种以上基础疾病的患者.结论 维吾尔族老年重症肺炎患者并发疾病种类多、病情重,对症早期积极治疗是保证临床好转的关键,临床治疗转归(除放弃治疗者)与并发基础疾病的多少密切相关.
作者:胡云衢;任海波;侯玲霞;孙世安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在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的情况下,探讨行CT定位下胸膜外定点清除术治疗局限性结核性脓胸的疗效.方法 2006年4月至2012年7月对昆明市第三人民医院胸外科收治的慢性结核性包裹性胸膜炎(脓胸)患者中,对经抗结核药物治疗6个月以上、病变局限、无法吸收、病变直径≤5 cm的26例患者,在CT定位下行微创小切口胸膜外定点清除术.26例患者中男16例,女10例;脓胸位于左侧胸腔10例,右侧胸腔15例,双侧胸腔1例.对26例患者的手术治疗效果、切口愈合情况、术后复发情况等进行分析.结果 26例患者均获得临床治愈,手术切口均一期愈合,随访1~3年,未见复发.结论 CT定位下微创小切口胸膜外定点清除术治疗局限性结核性脓胸在把握好手术适应证的情况下,是安全可行的.
作者:和进堂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了解黑龙江省黑河市结核分枝杆菌的耐药特征.方法 收集2015年6月至2016年10月黑龙江省黑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实验室接收的218例分枝杆菌培养阳性患者菌株,其中,鉴定为结核分枝杆菌复合群者215例(98.6%),非结核分枝杆菌者3例(1.4%).采用对硝基苯甲酸(PNB)生长试验和噻吩-2-羧酸肼(TCH)生长试验进行菌种鉴定试验;采用比例法对6种抗结核药物(异烟肼、利福平、乙胺丁醇、链霉素、氧氟沙星、卡那霉素)进行耐药性检测,分析菌种耐药特征.结果 总耐药率为40.5%(87/215),耐多药率为11.6%(25/215).不同登记分类的患者总耐药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51,P=0.019),复治患者总耐药率(65.0%,13/20)明显高于初治患者总耐药率(37.9%,74/195).不同登记分类患者耐多药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1.72,P=0.001),复治患者耐多药率(35.0%,7/20)明显高于初治患者(9.2%,18/195).耐多药患者以同时耐异烟肼、利福平、链霉素的耐药谱为主(3.3%,7/215),其次为同时耐异烟肼、利福平、链霉素和氧氟沙星(1.9%,4/215).结核分枝杆菌菌株耐药率顺位分别是链霉素(25.6%,55/215)、异烟肼(21.4%,46/215)、利福平(17.2%,37/215)、氧氟沙星(10.7%,23/215)、乙胺丁醇(8.8%,19/215)、卡那霉素(3.3%,7/215).结论 黑河市肺结核患者耐药情况较为严重,链霉素和氧氟沙星在耐多药患者耐药谱中的频率较高,在结核病预防及治疗工作中要给予高度重视.
作者:李刚;孙长江;勾玉洁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评价酶联免疫斑点(ELISPOT)试验在脊柱结核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13年5月至2017年1月在安徽省胸科医院确诊为脊柱结核的患者98例(脊柱结核组)和非结核病患者77例(非结核组).采用ELISPOT检测脊柱结核组和非结核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观察斑点形成细胞的个数;患者同时接受结核菌素皮肤试验(PPD)及血结核抗体(TB-Ab)检测,其中PPD皮肤试验分别采用红肿硬结平均直径≥5mm和≥15 mm两种标准,标记为PPD-5和PPD-15,并对比分析以上检测方法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结果 ELISPOT在脊柱结核诊断中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3.88%(92/98)、92.21%(71/77)、93.88%(92/98)和92.21%(71/77).PPD-5和PPD-15皮肤试验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6.73%(85/95)和52.04%(51/98)、74.03%(57/77)和89.61%(69/77)、80.95%(85/105)和86.44%(51/59)、81.43%(57/70)和59.48%(69/116).血TB-Ab检测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48.98%(48/98)、61.04%(47/77)、61.54%(48/78)和48.45%(47/97).血ELISPOT的敏感度、阴性预测值高于PPD-15试验(x2=43.47,P<0.01;x2 =28.65,P<0.01);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高于PPD-5试验(x2 =9.07,P<0.01;x2=7.45,P<0.01;x2=4.98,P=0.026);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均高于血TB-Ab试验(x2=48.40,P<0.01;x2=20.88,P<0.01;x2=29.59,P<0.01;x2=44.97,P<0.01),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非结核组标本中早期分泌抗原靶蛋白6 (ESAT-6)和培养滤液蛋白10(CFP-10)特异性T淋巴细胞分泌γ干扰素的淋巴细胞斑点数[中位数(四分位数),M(Q1,Q3)]分别为0(0,3)和0(0,2)个,脊柱结核组标本中ESAT-6和CFP-10特异性T淋巴细胞分泌γ干扰素的淋巴细胞斑点数分别为29.00(9.57,57.75)和20.00(7.50,73.75)个,脊柱结核组均高于非结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U值分别为492.00和427.00,P值均<0.01).结论 ELISPOT应用于脊柱结核的诊断有良好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可作为脊柱结核感染辅助诊断的有效方法.
作者:程红燕;王东萍;包训迪;王庆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异丙酚和七氟醚麻醉对老年肺结核患者胸腔镜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6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胸科医院择期行肺结核胸腔镜手术老年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入组患者分为采用七氟醚行麻醉手术组(七氟醚组,30例)和采用异丙酚行麻醉手术组(异丙酚组,30例).采用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估两组患者术前,以及术后2h、4h、6h、3d的认知功能变化情况,同时记录清醒质量相关指标(轻唤睁眼时间、清醒时间和拔管时间)的差异.结果 七氟醚组术后2h、4h、6h、3 d的MMSE评分分别为(16.6±2.5)分、(18.7±2.8)分、(20.3±2.1)分、(24.8±1.0)分,均明显高于异丙酚组[(13.3±1.6)分、(15.3±2.2)分、(18.4±3.2)分、(23.8±1.5)分](t=6.09,P=0.000;t=5.23,P=0.000;t=2.72,P=0.009;t=2.95,P=0.005);且七氟醚组术后轻唤睁眼时间[(8.5±1.7) min]、清醒时间[(15.3±2.8) min]、拔管时间[(13.2±2.6) min]均明显短于异丙酚组[(9.7±1.2) min,(17.2±3.2) min,(15.8±2.5) min](t值分别为4.47、3.46、5.58,P值均=0.000).结论 七氟醚复合麻醉对老年肺结核患者胸腔镜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弱于异丙酚复合麻醉,且可缩短术后苏醒时间.
作者:宗华;赵阳;哈斯艳·吐尔逊;高云飞;史少霞;阿尔泰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了解肺结核患者对手机督导管理应用程序(application,APP)的使用意愿及影响因素.方法 于2017年1-7月,采用自填式问卷对天津市结核病控制中心门诊部和天津市滨海新区大港结核病防治所门诊确诊的211例肺结核患者进行手机督导管理APP使用意愿调查,采用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患者安装手机督导管理APP的影响因素.结果 211例肺结核患者中,有25.1%(53/211)的患者首选手机APP督导管理方式,69.7%(147/211)患者终安装了督导管理APP.≥34岁的患者手机督导管理APP的安装率(51.4%,55/107),低于<34岁年龄组(88.5%,92/104)(x2=34.28,P<0.01);本市户籍患者安装率(60.4%,84/139)低于外地户籍患者(87.5%,63/72)(x2=16.45,P<0.01);X线胸部摄影显示病灶为单侧病变的患者安装率(79.8%,103/129)高于双侧病变患者(53.7%,44/82)(x2=16.27,P<0.01).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年龄≥34岁(OR=5.34,95%CI=2.52~11.31,P<0.01)、X线胸部摄影显示双侧病灶的患者(OR=3.34,95%CI=1.69~6.62,P<0.01)是不安装手机督导管理APP的高危人群;而外地户籍相比本市户籍人口更倾向于安装手机督导管理APP(OR=0.31,95%CI=0.13~0.74,P<0.01).结论 结核病患者对手机督导管理APP有较好的使用意愿,在推广过程中需对特定人群干预以提高使用率.
作者:张国钦;傅衍勇;钟达;沈玉祯;董校;訾晓坤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天津市市级和区级综合医院疑似肺结核患者结核病疫情监测情况,比较分级管理效果.方法 收集整理2011年1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天津市市级和区级综合医院转诊可疑肺结核患者,共33 979例.对两级综合医院疑似结核病患者报卡数、总体到位率及确诊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1-2016年市级和区级综合医院报卡例数前者构成比呈逐年上升趋势,由2011年的54.9%(3542/6451)上升到2016年的73.2%(3391/4634);市区两级综合医院确诊肺结核患者中,市级综合医院构成比逐年上升,由2011年的42.7%(389/911)上升到2016年的83.7%(406/485);市区两级综合医院诊断菌阳肺结核患者中,市级综合医院构成比也呈逐年上升趋势,由2011年的45.5%(101/222)上升到2016年的76.0%(98/129).市级综合医院总体到位率为90.4%(19 133/21 166),区级综合医院疑似结核病患者总体到位率为90.3%(11 567/12 813),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 =0.13,P=0.719).结论 天津市市级和区级综合医院实行分级管理疫情监测,有利于提高疑似肺结核患者的发现率、到位率,以及提高菌阳肺结核患者的检出率.
作者:陈盛玉;商健;张国钦;范丹丹;张玉华;钟达 刊期: 2017年第04期
回顾性分析2016年8月至2017年8月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胸科医院胸外中心接受电视胸腔镜肺叶切除术的52例肺结核患者.结果显示,在护理配合下,52例患者均顺利完成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平均失血量(155.7±68.9) ml,平均手术时间(162.7±180.0)min.患者入室后术前平均准备时间(34.2±5.8) min;手术结束后患者平均离室(手术结束至出手术室)时间(28.7±2.9) min;手术中未出现配合差错,术后调查结果显示患者对手术整体满意者达94.2%(49/52);胸外科医师对护士工作满意者达98.1%(51/52);患者平均住院时间(15.7±5.5)d,胸腔引流管留置平均时间(3.6±1.4)d.肺结核电视胸腔镜肺叶切除术的手术配合需要一个默契的专科团队,专科护士需要训练有素、反应敏捷、配合熟练,熟知肺结核电视胸腔镜肺叶切除术的流程及要点,这对手术的安全性和流畅性非常重要.
作者:张静;单妍妤;李丹;常炜;车勇 刊期: 2017年第04期
对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太原市某看守所确诊的51例活动性肺结核患者的发现方式和患病情况进行评价.2017年1-3月,在太原市第四人民医院对某看守所7019名在押人员进行体检的资料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看守所肺结核患者的患病情况.7019名在押人员中确诊肺结核患者51例,患病率726.6/10万(51/7019),其中入所体检发现肺结核患者30例,因症就诊21例;初治41例,复治10例;初治涂阳8例,初治涂阴33例,复治涂阳6例,复治涂阴4例.可见,看守所肺结核患病率高于普通人群,需要加强入所体检早期发现肺结核,防止疾病扩散.
作者:董永康;杨红雨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结核病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慢性呼吸道传染性疾病.传统病理学诊断结核病主要依靠形态学特征和抗酸染色法查找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MTB).近年来,精准医学理念对结核病的病理学诊断提出新的挑战,基于核酸扩增技术的分子诊断技术在结核病的病理学诊断中逐渐推广应用,在结核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以及耐药相关基因突变检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结合传统病理学诊断方法,分子诊断技术有效提高了结核病诊断的准确性,并为临床治疗提供了重要依据.作为桥梁学科,病理学在结核病发病机制及治疗相关研究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笔者对传统病理学和分子病理学诊断在结核病诊断和鉴别诊断,以及发病机制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作者:穆晶;赵丹;董宇杰;张海青;车南颖;刘红刚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由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MTB)感染所引发的结核病是威胁人类健康的重要疾病,是全球公共卫生控制的难点.结核病的发生是一个极为复杂的过程,只有少数感染了MTB的个体会发展为结核病.值得注意的是,在世界范围内,男性相对于女性表现出更高的发病率.笔者拟对结核病男性相对高发的现状及其背后的分子机制进行综述,尤其关注性激素水平在不同性别间的差异性,以及X染色体上存在结核病易感相关基因在这一现象发生中的作用.
作者:申晨;申阿东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结核病是一个很古老的疾病,至今已有几千年的历史,并且是迄今为止导致死亡人数多的传染病.在历史进程中,人类与结核病进行着不懈的斗争.20世纪中叶,随着抗结核药物的使用和DOTS策略的实施,全球结核病疫情得以大幅度下降,然而目前结核病控制的形势仍然严峻.2016年,全球结核病发病1024万例,死亡130万例,位居世界第9位死因[1].笔者对全球结核病控制策略演变历程进行简要回顾,以期对今后的结核病防治策略有所启迪.
作者:傅衍勇;张国钦 刊期: 2017年第04期
肺外结核病变部位多,各部位功能也各不相同,因此其外科干预的时机也不一样.笔者通过文献回顾性分析,结合相关指南、专家共识及自身临床经验,同时根据各部位功能和结核病特点,探讨肺外结核病变外科干预的时机.一般来说,大的组织或者器官的不可逆损害(组织的结构性破坏和功能缺失等)是外科干预肺外结核病灶的依据,手术方式(病变引流术、清除术、切除术、融合术及功能重建术等)依据于不可逆病变的特点决定,除引流术外,手术时机多在病变(活动或者非活动性)相对稳定的情况下进行.总之,肺外结核的外科适时介入可缩短疗程,减轻病变对组织或者器官的进一步损伤,同时能够获得足够的标本进行多种检测,有利于有效化疗方案的制定.而及时的手术介入则可避免产生较多的术后并发症和无效的药物治疗时间.
作者:王琳;宋言峥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结核病的防治结合,是在新型结核病防治体系(简称“新体系”)建设中遇到的新课题.笔者就这一问题发表了自己的独特见解,认为:(1)理顺体制、健全制度、厘清责任是推进“新体系”建设的前提;(2)“新体系”建设应把结核病传染源的管理作为重中之重;(3)“新体系”实施过程中不能遗忘对潜伏结核感染人群的干预;(4)多体制共存、多元化发展更能体现医疗体制改革的精神.
作者:靳晓伟;魏强;靳鸿建 刊期: 2017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