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发表于JCO杂志的一项加拿大研究(INTEGRATE)显示,瑞戈非尼可以有效延长难治性进展期胃腺癌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PFS).虽有地区差异,但瑞戈非尼在不同地区的患者群体中均有效.
作者:孙永琨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结直肠癌在全球范围内以及亚洲的发病率持续增长.化疗在晚期结直肠癌的疗效有限,可喜的是靶向药物在该领域不断取得新的突破.CONCUR是继CORRECT 后第二个证明瑞戈非尼能够改善难治性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生存期的Ⅲ期试验,为推动瑞戈非尼进入中国结直肠癌诊疗指南发挥了重要作用.结果显示,在亚洲mCRC患者中进行的CONCUR研究,瑞戈非尼显著改善患者OS期(中位值瑞戈非尼组8.8个月对安慰剂组6.3个月),使死亡风险降低45%;且显著改善PFS期(中位值瑞戈非尼组3.2个月对化疗组1.7个月)和疾病控制率(DCR)(瑞戈非尼组51.5%对安慰剂组7.4%).该研究还表明,无论患者是否用过靶向药物,瑞戈非尼均能够显著延长生存,尚未接受过靶向药物的治疗效果更好.
作者:依荷芭丽?迟 刊期: 2017年第01期
胃肠道间质瘤(GIST)是常见的肉瘤亚型.GIST的发生发展主要受KIT致癌基因激活控制,此外,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受体-α(PDGFRA)受体酪氨酸激酶(RTKs)也起到一定作用.Cajal间质干细胞(ICC)通常被认为是GIST的起源,而KIT在ICC中呈高表达状态;KIT配体(干细胞因子[SCF])与KIT细胞外结构域结合,激活受体及下游细胞信号通路,导致细胞生存、增殖、黏附,形成GIST.并且KIT突变(75%~80%)与PDGFRA(5%~8%)突变相互排斥,导致配体依赖性激酶激活,促进GIST的发生和发展.随着对GIST发病机制认识的不断深入,尤其是KIT和PDGFRA RTKs突变在GIST中的作用被发现,开启了药物研发的新时代.伊马替尼治疗GIST获益显著,对于伊马替尼治疗失败的晚期GIST病人,舒尼替尼和瑞戈非尼分别获批用于二/三线治疗,为病人提供了更多治疗新选择.包括GIST在内的大多数恶性肿瘤均存在异质性,单一靶点治疗不太可能持续抑制肿瘤生长,药物联合策略可针对不同机制,改善临床获益.联合治疗通过阻断KIT下游效应分子、致癌蛋白或KIT突变受体,从而避免伊马替尼治疗失败后上游KIT再激活.选择合理的剂量方案是保证临床疗效安全性的前提.
作者:赵宏 刊期: 2017年第01期
2017年2月,APASL上发布了RESORCE研究的中国亚组数据,证实瑞戈非尼有效延长中国索拉非尼治疗期间出现疾病进展的肝细胞癌患者的总生存期(OS)、无进展生存期(PFS)、至进展时间(TTP)及疾病控制率(DCR).
作者:于卓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是中国发病率、死亡率高的癌症之一,其中20%的病人在诊断时已经进展到晚期或发生转移.既往CRC的治疗方法有限,在2000年后CRC治疗方法大幅增多,包括多种化疗药物和分子靶向药物.近10年来,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s, TKIs)用于mCRC治疗已进行多次尝试,但均已失败告终;瑞戈非尼是首个在CRC治疗中被证实有生存获益的TKI.针对瑞戈非尼全球临床注册试验,我们进行解读以期待聚焦患者,让患者生存获益更大.CORRECT试验结果发表在《柳叶刀》上.
作者:戴广海 刊期: 2017年第01期
原发性肝癌在全球恶性肿瘤发病率排第6位 [1].2013年我国肝癌发病率居第3位,死亡率居第2位[2].肝细胞性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占原发性肝癌的70%~85%,是其主要病理类型 [3].HCC治疗手段较多,包括手术切除、介入治疗、射频消融、放疗、全身治疗等.手术切除是HCC主要根治性治疗手段,但多数患者确诊时已为中晚期,由于肿瘤较大或弥散分布、肿瘤侵犯大血管、长期肝炎或肝硬化导致肝功能差、全身状况差等原因,85%以上患者失去根治性手术机会 [4].因此,改善这部分患者的生存成为HCC治疗的重大挑战之一.
作者:赵雨婷;朱向高;王维虎 刊期: 2017年第01期
口服制剂用于恶性肿瘤的治疗正变得越来越普遍,为肿瘤患者提供了很大便利,然而这些制剂在治疗同时也带来不良反应.在早期研究中,瑞戈非尼已经显现出一些不良反应 [1],这些不良反应若能及时发现及正确处理是可以人为控制的.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将瑞戈非尼常见的不良反应列于Adverse Events version 4.03(NCI CTCAE v4.03),包括手足皮肤反应(HFSR)、高血压、肝功能损伤、蛋白尿、腹泻、疲劳等.其中为重要的一点是,一旦瑞戈非尼治疗开始,医疗服务提供者与患者之间应保持频繁及有效的医患沟通,以大限度地减少药物所致风险 [2].
作者:陈京龙 刊期: 2017年第01期
肝脏是结直肠癌常见的转移器官,超过50%的患者在疾病发展的过程中发生肝转移,未经治疗的肝转移病人的中位生存期仅6.9个月,无法切除病人的5年存活率接近零.全身化疗联合肝转移瘤切除是此类患者的佳治疗方案,可将5年存活率提高至34%~50%.在发现结直肠癌肝转移时,超过80%的患者肝脏转移瘤已经无法根治性手术,但通过化疗、放疗等手段,可使15%左右的肝脏转移瘤无法切除患者重新获得手术切除机会,并达到与肝脏转移瘤初诊可根治性切除的结直肠患者同样的远期生存.本例患者多发肝转移瘤初诊为不可切除,经5周期化疗后转化为可切除,一期同步切除原发灶及肝转移灶后给予6周期全身化疗.规律随访至今未复发.
作者:茅锐;张业繁;赵建军 刊期: 2017年第01期
作者: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瑞戈非尼是一种口服的多激酶抑制剂,可阻断涉及肿瘤生长和进展过程中的多种激酶,包括涉及血管形成、肿瘤形成和肿瘤微环境的激酶.临床前研究显示,瑞戈非尼能够抑制多种促进血管形成的VEGF受体酪氨酸激酶,这些受体在肿瘤的新生血管形成(新生血管的生长)过程中起重要作用.除了VEGFR 1-3,瑞戈非尼还可抑制多种参与肿瘤形成和肿瘤微环境的激酶,包括TIE-2、RAF-1、BRAF、BRAFV600E、KIT、RET、PDGFR 和FGFR,这些激酶单独或共同作用,控制肿瘤的生长、间质微环境的形成和疾病进展.
作者:蔡建强 刊期: 2017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