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糖尿病天地杂志

糖尿病天地杂志

国家级期刊

  • 主管单位:糖尿病天地·教育(上旬);糖尿病天地(上旬教育刊)
  • 主办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国际刊号:11-5210/R
  • 国内刊号:11-5210/R
  • 影响因子:
  • 创刊:2004
  • 周期:月刊
  • 发行:北京
  • 语言:中文
  • 邮发:80-742
  • 全年订价:206.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万方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维普收录(中)
  • 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
  • 内分泌腺及全身性疾病
糖尿病天地杂志   2012年12期文献
  • 学会给用药方案合理“瘦身”

    张大妈半年前查出2型糖尿病,经过积极的生活方式干预和二甲双胍治疗,尽管二甲双胍已经用到500毫克,每天3次,血糖仍未达标.考虑到她体重超标明显,体重指数达到28千克/米2,且腰围达到98厘米,实验室检查提示存在严重胰岛素抵抗,所以医生建议她加用吡格列酮30毫克,每日一次.服用一个月后,血糖确实得到了明显改善.

    作者:戴中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阿卡波糖在中国指南中的地位为何如此重要?

    我们常说二甲双胍是2型糖尿病治疗的全程用药,其实如果包括上糖尿病前期,阿卡波糖才是真正可以贯穿2型糖尿病全程的用药选择,因为它还是正式获得我国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SFDA)批准用于治疗糖耐量减低(IGT)的降糖药.

    作者:刘先华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老年糖尿病患者更应关注低血糖

    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控制高血糖固然重要,而避免低血糖则更加重要,必须给予足够的关注和特别的注意.对非糖尿病人群,低血糖的诊断标准为血糖浓度低于2.8mmol/L,而对糖尿病患者,血糖浓度低于或等于3.9mmol/L就属于低血糖范畴.

    作者:郭启煜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糖尿患者冬季注意预防手足病变

    冬季让手足健康更脆弱冬季气温低,手足健康将面临多方面的威胁.冬季进补时节到了,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难度增加,血糖高容易引起或加重糖尿病血管病变和周围神经病变,对手足健康产生间接危害.此外,冬季的一些特殊因素会对手足产生直接的损伤.

    作者:刘红绢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甘精胰岛素(长秀霖(R))灵活方便的基础胰岛素

    病例:王先生一直用口服药进行治疗,但发现空腹血糖控制效果较差,医生建议他加用甘精胰岛素进行治疗,并且自行按照空腹血糖的情况调整剂量.王先生感到不解:原来胰岛素也是可以自己调整剂量的吗?甘精胰岛素为什么这么神奇?

    作者: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胰岛素治疗理念要与时俱进

    胰岛素治疗是实现良好血糖控制的重要手段之一,尽管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医生和患者开始正确认识和接受胰岛素治疗,但胰岛素治疗的实际效果也并不理想.据调查,使用胰岛素治疗的患者血糖达标率也只有37%.强大的降糖武器无法完全发挥威力,这与医生和患者对各类胰岛素制剂缺乏足够的了解不无关系.

    作者:黄列军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糖尿病患者莫错过冬季养肾的佳时节

    糖友冬季养肾益处多冬季养肾可防寒,肾乃生命之源,肾气旺则生命力强,中医认为肾机能强健可调节机体适应严冬的变化,否则会使机体因新陈代谢失调而发病.冬季人体阳气内敛,生理活动也有所收敛,此时,肾既要为维持冬季热量支出准备足够的能量,又要为来年贮存一定的能量,提高机体的防疫功能和抗病能力,减少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故冬季养肾至关重要.

    作者:妍喆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中西方糖尿病患者的六大差异

    差异一种族差异1.西方人以胰岛素抵抗为主:肥胖是引发胰岛素抵抗的主要原因,尤其是内脏型肥胖或腹型肥胖.西方人中的胖子更多,而且肥胖程度更高,所以胰岛素抵抗也更明显.由于西方人(主要是白种人)中腹型肥胖(体重指数和腰围均偏高)和胰岛素抵抗问题尤为突出,所以空腹血糖升高的情况较为多见.此外,西方人糖尿病早期的胰岛β细胞功能要比东方人稍好一些.故治疗药物口服多以二甲双胍为主,胰岛素注射也以长效胰岛素或类似物(基础胰岛素)应用居多.

    作者:《糖尿病天地》编辑部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发现血糖过高该怎么办?

    由于饮食、运动和药物干预对每个人血糖的影响不同,所以高血糖的应对方法也是因人而异,这需要您和医生去共同商讨.通常,我们可以从以下七个方面入手,来找到合适的降糖方法.1.少吃一点

    作者:张玉婷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2型糖尿病比1型糖尿病更令人头痛

    在15年前患2型糖尿病的青少年几乎是凤毛麟角,可是近几年他们的数量在节节攀升.2007年的一项美国调查显示,每年美国新增罹患2型糖尿病的青少年病例3700例.我国国内尚缺乏儿童糖尿病的流行病学资料,但从临床工作中发现,近年来20岁以下的人群中2型糖尿病患病率显著增加.患2型糖尿病的青少年病情发展与成年人有一定的区别,所以科学家们试图找到更适合青少年的2型糖尿病治疗方案.

    作者:赵骞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选择非处方类感冒药不可掉以轻心

    由于是短期用药,大多数糖尿病患者可以任意选择非处方药来治疗感冒.但是毕竟存在个体差异,如何选择适合自己、快速起效、疗效安全的药品还是需要技巧的.非处方类感冒药中三类成分影响血糖减充血剂

    作者:刘世刚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老年糖友冬季防治便秘的养生之道

    老年糖友防治便秘很重要出现便秘的老年糖尿病患者,若用力排便会导致血压急剧上升,易诱发心脑血管病,尤其是有高血压、冠心病史的糖尿病患者,甚至还有猝死的危险,故老年糖友出现便秘后,排便时切勿用力.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老年糖友若要远离便秘的危害,该如何调养吧.

    作者:陈丹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维护口腔健康,小心病从口入

    你知道吗?酸性饮料比如苏打水、运动饮料、柠檬水会侵蚀牙齿表面.要预防酸性物质对牙齿的腐蚀就要注意平时经常用清水漱口.

    作者:张玉婷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在降糖道路上,我的步伐很坚定

    当我被确诊为2型糖尿病的时候,那年我45岁.我记得很清楚,那时候我偶然发现自己得了皮疹,不得不抽血化验,我才发现我的血糖值已经非常高了.医生给我开了常规的降糖药,嘱咐我按时服用,并告诉我要控制饮食、加强锻炼和戒烟.我是两个孩子的父亲,每天从事压力很大的工作,用来支撑我的家庭,支付孩子的大学学费和其他支出,同时我现在又是一名糖尿病患者.

    作者:张玉婷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作为志愿者,很开心能为糖尿病的宣传出一份力

    公众需提高预防糖尿病的意识随着社会生活模式的改变,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糖尿病的患病人群也越来越多了.新调查发现,我国20岁以上的成年人糖尿病患病率已经达到了9 7%,患病总人数多达9240万,很可能已经成为了世界上糖尿病患病人数多的国家.而临床上糖尿病的发病人群已经不仅仅局限于老年人了,儿童、青少年和成年人的患病人数也在日益增加.因此无论年龄大小,我们都应该从现在开始,积极了解糖尿病,预防糖尿病.

    作者:康颖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糖友感冒之后怎么吃

    冬季是感冒的高发季节.感冒是一种自愈性疾病,普通感冒通常是由病毒引发的,只要适当休息,避免再次受风着凉,一般一周左右可以自愈.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感冒带来的不仅仅是鼻塞、流涕、头痛等症状,通常机体的不适还会导致应激性血糖升高,通过适当的饮食调节有助于疾病好转,同时避免血糖的大起大落.

    作者:莓子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糖友冬季食材也能多样化

    冬季食多种蔬菜益处多在这个蔬菜数量少、品种少的冬季,随着人们摄入蔬菜的量与品种的降低,往往容易导致维生素A、B族维生素、维生素C等营养素摄入量不足,而使人的体质变弱、怕寒易生病(如出现口舌生疮、牙龈肿痛、牙龈出血、大便秘结、全身乏力、情绪不稳定等症状,以及感冒等呼吸系统疾病).再加上冬季日照不足,还易缺乏维生素D,而易加重骨质疏松并诱发骨折.糖尿病患者本身的抵抗力就比正常人要低,因此,冬季就更应该注意摄入品种多样的蔬菜,以避免机体因缺乏维生素等营养素而威胁身体健康.

    作者:苑禹峰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运动切勿顾此失彼,糖友运动需个体化

    不要盲目追求运动降糖适宜的运动量才有助控制糖尿病的病情.运动量过小起不到控糖的作用,运动量过大不仅反而会引起血糖升高,还可能造成关节、肌肉的损伤.无论是1型还是2型糖尿病患者,都需要在病情稳定的前提下进行运动治疗,但超重或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才是运动的佳适应证.

    作者:康颖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减肥手术何以降糖

    在美国糖尿病协会(ADA)的赞助下,医学博士桑吉塔卡在克利夫兰诊所进行了一项研究来明确是否减肥手术确实能帮助2型糖尿病患者实现血糖水平的控制.目标是通过减肥手术,术后1~2年内,不管是否服用其他降糖药,都能达到血糖水平的控制(糖化血红蛋白<6%).

    作者:张玉婷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冻伤与烫伤,糖友冬季怕冰火两重天

    冬季冻伤的防与治冻伤是寒冷引起的身体局部组织的损伤.局部的皮肤等组织处于过度寒冷的环境中,会因血管收缩而导致组织缺血;导致细胞间形成冰晶,使细胞变性、坏死.在脱离寒冷的刺激,回到温暖的环境中后,组织的温度逐渐恢复,血管扩张,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增加,使血浆渗出增加,就会形成组织水肿甚至水疱,造成冻伤.因此冻伤常发生在身体末梢和暴露的部位,如手、足、耳、鼻、面颊等处,其中以四肢和面部为多见.

    作者:曹卫芬 刊期: 2012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