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Diabetologia》杂志在线公布的一项荟萃分析,有糖尿病家族史的人群出现糖尿病前期的风险增加,然而,这种现象主要出现在非肥胖的人群中.作者认为,这可能表明,只有当没有更强的危险因素如肥胖存在时,糖尿病家族史才能成为糖尿病前期的一个可测量的危险因素.2型糖尿病家族史是众所周知的糖尿病前期的一个危险因素,2型糖尿病家族史阳性可以使后代患糖尿病前期的风险增加一倍.然而,关于糖尿病前期或其亚类如空腹血糖受损(IFG)或糖耐量减低(IGT)的研究一直相对较少.
作者:梅尔维尔;王燕飞 刊期: 2013年第10期
在一项新的包括10项研究的荟萃分析中,2型糖尿病患者加服肉桂能改善空腹血糖和胆固醇水平,但不能降低糖化血红蛋白水平.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健康科学西部大学药学博士Robert W.Allen及其发表在《Annals of Family Medicine》的论文中的共同作者指出,肉桂不能降低糖化血红蛋白水平的原因与荟萃分析中纳入的研究有部分研究的周期过短、样本量过小或形式多样有关,因此该荟萃分析的结果给临床带来的指导意义不大.
作者:布斯克;王燕飞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对糖尿病足病患者的感染病情进行诊断治疗以及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取在2010年6月至201 3年6月来本院进行糖尿病足病感染治疗的45例病患,对他们的病情进行诊断以及治疗,包括控制血糖、运动、改善血液循环、药物、心理、饮食以及缺血性病变的处理,研究截肢率、足部病变情况、周围神经病变情况、局部的伤口特征、愈合的相关因素、总有效率、血糖控制情况等指标.结果 经过对糖尿病足病病患感染病情的控制以及治疗,只有2例糖尿病足病病人截肢了,截止率为2.22%,周围神经病变情况中中度以上的有1 2例,发生率为26.67%,局部的伤口特征以及愈合的相关因素与治疗前相比,显著转好,并且P值小于0.05,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显效及以上情况为32例,愈显率为71.1%,血糖控制比较有效,与治疗前对比P值小于0.05,存在统计学显著性差异.结论 对糖尿病足病感染病情及时的诊断以及治疗,能够有效的降低病患的截肢率,提高总有效率等,效果显著.
作者:王其珍 刊期: 2013年第10期
《Journal of Clinical Endocrinology & Metabolism》发表的一项研究结果显示,肥胖的糖尿病前期患者,减肥和增加体力活动或服用二甲双胍不仅可以降低他们进展为糖尿病的风险,也可能降低他们患心脏疾病的风险.该研究首次采用核磁共振(NMR)成像结合密度梯度离心(DGU)这两种方法证实,强化生活方式干预及使用二甲双胍,比安慰剂更能改善参与动脉粥样硬化的脂蛋白亚类的分布.
作者:汉德;王燕飞 刊期: 2013年第10期
关注1型糖尿病30年1型糖尿病是一种可怕的疾病,一种需要治愈的疾病.我相信并且一直保持信念,总有一天我的努力对这种疾病可能会有一个积极的影响.我怎么会得出这个结论,背后的故事有一个比较奇特的开始.在20世纪80年代初,我有一种我现在回头看如同“过早中年危机”的一些表现.换句话说,我20岁出头的时候,就在寻求我的职业方向,希望能在研究过程中结合我的好奇心,并强烈的渴望我的研究能帮助他人.或许是上天赐予的好运,我完成了在佛罗里达大学的研究生学习.
作者:阿特金森;何斌斌 刊期: 2013年第10期
定期发布全面的治疗法则是应对2型糖尿病高血糖药理学管理中的治疗不确定性的有效方法之一,特别是在二甲双胍治疗失败后.鉴于2型糖尿患者大多合并有肥胖、心血管疾病、肾功能不全及骨脆性增加等疾病,而新近的指南不能指导特定降糖药在伴有合并症的患者中的使用,这给治疗带来了更多的不确定性.意大利糖尿病专家协会(Associazione Medici Diabetologi,AMD))认为我们需要根据患者的不同表型,为2型糖尿病患者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以达到在安全范围内尽可能控制血糖的目标.并非每个2型糖尿病患者都能从强化血糖控制中获益,因此抗糖尿病药物(包括胰岛素)应灵活应用以达到个体化的血糖控制目标.个体化的糖尿病学是否会提高糖尿病管理的卫生保健质量仍是未知数,但具体的研究项目已经启动.
作者:埃斯波西托;王燕飞 刊期: 2013年第10期
患者女性,61岁主诉血糖增高15年.现病史患者15年前因口渴多饮、体重减轻于当地医院就诊,诊断为2型糖尿病.初口服降糖药治疗,因血糖控制差,近4~5年来使用胰岛素治疗,目前用药方案为诺和灵50R早26U、晚24U,二甲双胍500mg Tid.患者血糖控制不理想,血糖波动大,空腹血糖7 ~ 8mmol/L,餐后2小时血糖10~ 15mmol/L.为求改善血糖控制,来院就诊.
作者: 刊期: 2013年第10期
本文代表美国临床内分泌医师协会(American Association of Clinical Endocrinologists,AACE)和美国内分泌学会(American College of Endocrinology,ACE)的官方立场.鉴于对于该临床问题缺乏随机对照试验或美国食品和药物监督管理局(FDA)的明确标签,委员会的临床专家们利用他们的判断和经验得出该共识.委员会的所有成员尽大努力达成共识.指南旨在提供指导,仍不能替代临床医生的判断,并不是每个患者都需要生搬硬套共识.
作者:美国临床内分泌医师协会;美国内分泌学会;何斌斌 刊期: 2013年第10期
来自美国糖尿病协会(ADA)的新的营养指南把焦点放在了饮食习惯和患者偏好的宏观层面,而不是给出特定的饮食处方.事实上,该指南的作者们有意避免使用“饮食(diet)”这个词.该指南的首席作者Alison Evert(美国华盛顿大学医学中心)指出,纵观该文件,我们使用的是“饮食计划(eating plans)”或“饮食习惯(eating patterns)”,而不是“饮食(diet)”.我们希望能够与患者共同努力,帮助他们达到个体化的健康目标.这其中,各种饮食习惯都会有帮助,而病人更容易去遵循医生或营养师告诉他们的饮食计划.
作者:塔克;徐赫男 刊期: 2013年第10期
中国的虚假医疗广告现状“这是一场游击战.”中国医疗网站丁香园的创始人李天天博士这样形容他与虚假医疗广告(FMAS)的斗争.李博士说,这些虚假的治疗和药品耽误了对患者进行专业诊断和对严重疾病的及时治疗,也带来了一系列严重的其他医疗问题.不法分子在报纸、电视和互联网上不停投放虚假医疗广告.一个32岁患有狼疮的女性由于服用了虚假广告中的假药而终死于狼疮,这个事件终把虚假医疗广告推上了风口浪尖,因为在大多数情况下,狼疮通过专业的治疗是可以得到有效控制的疾病.
作者:比绍夫;王燕飞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 分析研究中西医联合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旨在为进一步规范我国早期糖尿病肾病的治疗提供一定的依据.方法 选取2009年3月到2013年3月在本院接收治疗的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100例,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组患者50例,对照组50例患者接受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50例患者在接受与对照组相同的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中药治疗.治疗三个月之后,对比分析观察组与对照组的临床治疗效果与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在对照组50例患者中,其治疗显效的患者有14例,治疗有效的患者有23例,治疗无效的患者有13例,治疗总有效率达到74%.在观察组50例患者中,治疗出现显效的患者有28例,治疗有效的患者为1 9例,治疗无效的患者有3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4%.分析两组数据能够发现,观察组患者治疗结束之后总有效率要比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高,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 05),所有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均没有出现心悸、胸痛、皮疹以及血管性水肿、心动过速等不良反应.结论 中西医联合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有着治疗效果确定、不良反应发生率低等诸多优点,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黎汉吉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 对临床上2型糖尿病(T2DM)合并冠心病(CHD)的临床危险因素进行分析与探讨,为临床诊断与治疗提供可供参考的依据.方法 对本医院在2010年2月至2012年12月之间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与分析.本院在此时间段内共收治2型糖尿病患者100例,其中32例患者合并发生了冠心病作为观察组,68例患者没有并发冠心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资料进行统计之后对比分析,主要记录两组患者的年龄、发病时间、病程、发病情况、体重等.测量与糖尿病和冠心病相关的指标,主要包括血压、血糖、胰岛素、糖化血红蛋白(HbA1c)、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血尿酸(UA)等,对结果分析寻找相关性.结果 两组患者在年龄、体重指数(BMI)、舒张压(DBP)、TC和HbAIc差异不显著,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两组患者在糖尿病病程、收缩压(SBP)、空腹胰岛素(FINS)、TG、HDL-C、LDL-C、UA存在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引起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危险因素较为复杂,主要包括糖尿病病程、高血糖、高血脂、高血压及血尿酸,临床诊断和治疗不但应该积极治疗糖尿病,还应该积极地预防与治疗并发症.患者在进行治疗以及平时预防时应该注意血压、血糖以及血脂等会导致糖尿病并发冠心病的因素,从各方面出发降低糖尿病患者合并发生冠心病的危险性.2型糖尿病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应给予积极的预防和治疗,以保证更加有效的降压、降血脂,从而更加有效的降低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危险性.
作者:莫祖双 刊期: 2013年第10期
2013年10月5日,在美国骨矿研究学会(ASBMR) 2013年年会上公布了对控制糖尿病心血管风险行动(ACCORD)试验的一项新分析结果,该分析证实了服用噻唑烷二酮类(TZDs)的女性相比于男性面临更高的骨折风险,同时首次显示,所增加的风险在停药后快速降低.该分析的第一作者Ann Schwartz博士(美国加州大学旧金山医学院)在会上指出,2型糖尿病本身就与骨折风险增加相关,所以TZDs增加骨折风险的问题更加引人关注.然而,我们的新分析提示,使用TZDs的女性骨折风险大约翻倍,但停药后骨折风险会逐渐降低至与非使用者相当的水平.
作者:梅尔维尔;徐赫男 刊期: 2013年第10期
暴食综合征(BED)被纳入了新出版的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五版(DSM-5),但是暴食真的是一种食物成瘾吗?亦或是说,食物成瘾本身是否真的应当算作一种病呢?这些都是Suzanne L.Dickson博士(瑞典哥德堡大学)于2013年10月7日在第26届欧洲神经心理药物学会(ECNP)大会上向与会者们提出的问题.Dickson博士指出,由于肥胖已经成为全球流行性健康问题,因此我们迫切需要弄清楚食物摄入失控的机制.近的数据已经提示我们,大脑的奖励通路不仅参与酒精和药物成瘾,同时也是胃饥饿素应答通路的关键元素.而胃饥饿素已经被证实与饥饿信号和食物摄入增加有关.
作者:布劳瑟;徐赫男 刊期: 2013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