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糖尿病临床杂志

糖尿病临床杂志


  • 主管单位:糖尿病天地·临床(下旬)
  • 主办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国际刊号:11-5210/R
  • 国内刊号:黄列军
  • 影响因子:0.30
  • 创刊:2007
  • 周期:
  • 发行:
  • 语言:中文
  • 邮发:tnb365@yahoo.com.cn
  • 全年订价:0.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
  • 内分泌腺及全身性疾病
糖尿病临床杂志   2015年3期文献
  • 浅谈门诊糖尿病患者起始胰岛素治疗体会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及寿命的延长,现糖尿病发病率逐渐上升.杨文英教授领导的调查研究结果显示我国城市糖尿病发病率已达9.7%.减少、延缓糖尿病急慢性并发症,重要手段之一即控制血糖.大量研究表明,血糖控制达标是糖尿病治疗的核心.时至今日,虽然新的降糖药不断涌现,但胰岛素仍是控制血糖的重要手段,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现将在门诊工作期间,部分病人起始胰岛素治疗的一些体会,总结如下,与大家共享.

    作者:潘勤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走进减肥手术(一)内科医生视角看减肥手术

    自从人们发现减肥手术在治疗病态肥胖症时,除了能有效减轻体重外,还能降低血糖,研究者们纷纷开始探讨减肥手术治疗2型糖尿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现在,越来越多的国家已批准减肥手术应用于肥胖2型糖尿病的治疗,外科手术已成为继饮食、药物后治疗肥胖2型糖尿病的有效手段.本文就对减肥手术的降糖机制、手术治疗糖尿病循证医学临床证据以及手术除降糖以外的代谢益处进行简要综述.

    作者:陈榕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减重手术对微量元素的影响

    随着肥胖发生率及其相关代谢性疾病发病率的迅猛攀升,肥胖已成为这个时代重要的世界性公共卫生议题.减重手术为肥胖和2型糖尿病的治疗带来新的曙光,不但是病态性肥胖患者目前唯一有效的治疗方法,而且逐渐发展为代谢性手术.减重手术的手术方式包括垂直束带胃减容术(vertical banded gastroplasty,VBG)、可调节胃束带术(adjustable gastric bangding,AGB)、胃袖带切除术(sleeve gastrotomy,SG)、胆胰分流术(biliopancreatic diversion,BPD)、Roux.en-Y胃旁路术(Rouxen-Y gastric bypass,RYGB)等.

    作者:郑璇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精准肥胖与代谢病外科手术在肥胖青少年中的应用经验

    背景 近年来,肥胖病的发生率明显提高,对公共健康构成了严重威胁.世界卫生组织认为肥胖病是大多数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流行病.目前,肥胖症患者在中国正逐年增加,由肥胖引发的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正日益危害着人们的健康.成年人减肥手术已被广泛接受,对于青少年减肥手术治疗存在诸多争议.本文旨在分享本研究中心近几年减肥手术在肥胖青少年中应用的经验及体会.病例 病例10例(女性8例,男性2例),13.5~~18岁(平均16.4岁)接受手术并接受术后1年的随访.术前平均体重指数(BMI)为42.6kg/m2,术前平均sUA(血清尿酸)为472.7μmol/L.合并症包括高血压、胰岛素抵抗、高脂血症、高尿酸血症等,其中1名患者患有小胖威利综合征.10例患者术前均进行过药物、运动等减肥方式,均因效果不佳或无法坚持后出现体重反弹.其中5例行精准腹腔镜胃旁路手术,5例行腹腔镜胃袖状切除术.结果 患者均未发生严重的术后并发症.所有患者均顺利在腹腔镜完成手术,无中转开腹手术或死亡病例,在术后1年的随访过程中,患者各种合并症在术后均得到不同程度的缓解.体重指数均呈下降趋势,术后1年平均BMI为31.4 kg/m2,与术前相比,术后1年平均BMI下降11.0kg/m2,P<0.05.术前sUA平均为472.7μmol/L,术后1年平均为404.2 μ mol/L,P<0.05.结论 在青少年减重手术的选择应相对谨慎,也应采取更加积极主动的态度.对青少年患者行减重手术对改善肥胖症及代谢性疾病近期疗效明显,但远期疗效不明确,需要完善青少年减重手术大样本的前瞻性研究,制定完善合理的诊治指南,以及建立一个包括内分泌科、儿科、心理科、外科等多学科诊治体系.

    作者:周湘茂;杨华;杨景哥;曹国;余淑卿;王存川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走进减肥手术(二)外科医生视角看减肥手术

    肥胖的概况及危害肥胖病正成为全球流行的疾病,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命健康及生活质量.近日,美国华盛顿大学健康指标与评估研究所发布了一项针对全球188个国家肥胖人口的调查结果显示,过去30多年来,没有一个国家成功降低人口肥胖率.目前全球有1/3的成人和1/4的孩子超重,有6.71亿人属于肥胖级别.其中,美国以7800万人位居第一,紧随其后的是中国和印度,肥胖人口分别为4600万和3000万.

    作者:周东雷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门冬胰岛素50用于餐后血糖控制不佳的患者

    患者男性,43岁主诉烦渴、多饮、乏力3个月现病史患者因3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烦渴、多饮、乏力,每日饮水量约3000毫升,尿量与之相当,夜尿增多,体重减轻约4千克,就诊于我院门诊,查空腹静脉血糖14.2mmol/L,餐后2小时静脉血糖19.7mmol/L,糖化血红蛋白9.1%,尿常规酮体(++),明确诊断为“2型糖尿病、糖尿病酮症”,为进一步诊治收入我科.病程中,无发热,无咳嗽、咳痰,无腹痛、腹泻,无视物模糊,无肢端麻木,大便正常,食欲、睡眠良好.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从胰岛素泵到每日两针的切换

    患者男性,50岁主诉多饮多尿伴乏力三天.现病史多饮多尿伴乏力三天,查随机血糖20.4mmol/L,入院症见神清,精神欠佳,口干欲饮,日均饮水量4~5L,乏力,偶有四肢末端麻木,视物模糊,头晕头痛,胸闷、心慌、汗出不适,纳可,睡眠差,大便正常,小便多.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门冬胰岛素50病例分享

    患者女性,67岁.主诉血糖升高17年.现病史患者17年前体检时查空腹血糖14mmol/L,被诊为糖尿病.当时无明显多饮、多尿等症状,体重60kg,无明显体重变化,予饮食控制、适当运动,曾自服消渴丸降糖,服用数日后血糖降至正常遂自行停用,其后未规律检测血糖,未系统治疗.5年前因血糖高入院,当时餐后血糖25mmol/L,入院后完善相关并发症检测,明确诊断为2型糖尿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肾病微量蛋白尿期,予门冬胰岛素30(早12U午6U晚6U)联合阿卡波糖(50mg每日3次)降糖治疗,血糖控制平稳出院.院外自测血糖波动较大,时有低血糖发生,多出现在餐前或夜间.3年前患者再次因血糖控制不佳入院.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腹型肥胖及其危害

    腹型肥胖发病机制及危害肥胖的诊断与治疗已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肥胖的分类标准也在不断改变并注重于病因诊断和针对性治疗,体重与脂肪含量不再是诊断肥胖的唯一标准,脂质的异位分布和炎性改变是判断肥胖的严重程度和代谢异常的指标之一,也造成了肥胖的形态各异,轻重不一.

    作者:王兴纯;曲伸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胰岛素抵抗的临床诊断与治疗

    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胰岛素促进葡萄糖摄取和利用的效率下降,进而导致机体代偿性的分泌过多的胰岛素(即产生高胰岛素血症)以维持血糖的稳定.当胰岛功能的代偿能力下降或丧失,或者在胰岛素抵抗进一步加重的情况下,会导致糖代谢异常,甚至发生糖尿病.

    作者:柴尚玉;曲伸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饥饿性酮症

    当机体糖脂代谢出现紊乱,脂肪分解加快,酮体(丙酮、乙酰乙酸、β-羟丁酸)生成增多超过机体利用时,血中酮体堆积,即为酮血症;酮体经尿排出时,即为酮尿症.酮症常见于以下几种情况:1、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治疗中断或剂量不足,或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患者面对各种应激(如创伤、手术、感染等)时;2、肥胖症患者节食或行减重手术前后低能量饮食;3、剧烈呕吐或腹泻;4、酒精中毒;5、其他药物中毒等.

    作者:朱冰;曲伸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2014版NICE《儿童青少年与成人中超重和肥胖的识别、评估与管理》指南解读

    超重和肥胖已成为全球性的问题.尽管社会各界和医疗机构进行了大量艰苦卓绝的努力,其发病率仍呈逐年上升趋势,世界卫生组织(WHO)预测到2015年,全球成人约有23亿超重,7亿肥胖.2011-2012年间,英国有11,740位患者因肥胖就诊,是2006-2007年间的3倍.同时,其发病人群也日趋年轻化,在2~15岁的儿童中,约有3/10是超重或者肥胖的.

    作者:金昕晔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中国肥胖和2型糖尿病外科治疗指南(2014)》专家解读

    减重手术初被用于治疗病态性肥胖,上世纪90年代观察到,减重手术除了明显减轻体重,还可以良好的控制血糖[1],随后在一项前瞻性研究性对照研究后发现并证实[2],术后患者不需要药物降糖并能长期保持血糖正常的例数明显高于非手术组,且与糖尿病相关的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大大降低.我国肥胖症和糖尿病外科治疗始于2000年,开展手术的医院及术者缺乏规范化培训,出现了一些问题,急需对手术适应证、手术方式、手术操作等进行规范,《中国肥胖和2型糖尿病外科治疗指南(2014版)》[3]正是基于此目的在国内外专家大力支持下产生的.

    作者:刘金钢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减重术后的能量及宏量营养支持

    糖尿病重度肥胖(伴严重合并症)的现状和治疗困难随着中国饮食结构变化,传统的生活方式改变,我国糖尿病患病率近几年迅速增长.2013年国际糖尿病联盟(IDF)公布数据显示我国的糖尿病患病人数已达9840万,居全球首位[1].肥胖,尤其是腹型肥胖是2型糖尿病的一个重要的危险因素.大约75% ~ 80%的2型糖尿病患者曾经或者现在是肥胖的[2].生活方式干预(低热量的饮食及增加运动量)是此类患者的治疗基石,但肥胖的患者常伴有腰椎疾病或膝关节炎,很难大量的运动,严格的饮食控制也很难坚持.

    作者:于冬妮;孙明晓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运动疗法在肥胖患者中的合理应用

    肥胖症是常见的代谢内分泌疾病.在我国人群中,当体重指数≥24kg/m2时,糖尿病患病的风险是体重正常者的2~3倍.肥胖的发生主要与饮食和活动减少有关,其中活动减少起着重要作用.运动疗法对肥胖的预防和治疗有显著疗效.我科对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运动治疗取得满意效果.

    作者:孙子林;刘莉莉;韩青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减肥后体重反弹的原因及应对

    减轻体重能有效治疗肥胖及与其相关的慢性代谢性疾病,但减重后的体重反弹在肥胖治疗中较多存在,严重挫伤了减肥患者的积极性.体重反弹的病因1、胰岛素敏感性减重后随着胰岛素抵抗减轻,胰岛素敏感性改善,会促进脂肪合成导致体重反弹.

    作者:孙子林;刘莉莉;韩青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减肥手术在青少年中的应用前景

    众所周知,近年来,减肥手术被越来越推崇.减肥手术的术式包括腹腔镜可调式胃束带术(LAGB)、腹腔镜袖套式胃切除术(LSG)、腹腔镜Roux-en-Y胃空肠旁路术(Roux-en-Y GastricBypass)、腹腔镜胆胰分流术、胆胰分流十二指肠转位术.这些术式可用于减肥和/或代谢控制.减肥手术在青少年中有什么样的应用前景呢?

    作者:吴鸿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盘点减肥药物

    肥胖是目前全球所面临的严重的公共健康问题之一.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统计,全球约有16亿成人超重,其中至少4亿人为肥胖.肥胖既是一种独立疾病,又作为明确的危险因素与高血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以及多种癌症密切相关.

    作者:张征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减肥实战与案例分析

    案例1 生活方式干预和药物治疗肥胖糖尿病患者男,小林,23岁,主因“体重增加伴血糖升高15年”来我院门诊就诊.青春期后体重开始逐渐增加,伴食欲增加,活动耐量下降,多处医院就诊,诊断为“单纯性肥胖”,先后予减肥药物(具体不详)及中药等治疗,效果不佳.2014年3月就诊我院门诊,查体:体型肥胖,腹围120cm,身高175cm,体重120kg,BMI39.2kg/m2,心肺无特殊.

    作者:郭妍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与体脂分布有关的新的基因位点

    脂肪分布也是可遗传的表征并且是独立于总体脂肪含量成为代谢疾病的预测指标.异位脂肪堆积尤其是腹部脂肪沉积会增加代谢性疾病以及心血管疾病的死亡率.评估脂肪分布简便的指标是腰臀比(WHR).WHR数值较大意味着更多的腹部脂肪沉积并增加2型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的风险.相反,WHR数值较小则意味着较低的2型糖尿病、高血压、脂代谢紊乱风险.

    作者:曲伸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肥胖的遗传因素

    肥胖在全世界范围内的流行,给个人以及公共卫生健康带来了沉重的负担.肥胖的发生原因各异,特点不同,具有基因多态性,也是治疗不得力的主要原因之一.肥胖的遗传背景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过去的少食多动的理论也收到了新的挑战.近期的研究发现,个体间约40% ~ 70%体重指数(BMI,常用于定义和评估肥胖)差异都被归因于遗传因素.

    作者:曲伸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控制肥胖是控制代谢性疾病的重要手段

    无法承受之“重”据世界卫生组织(WHO)于2015年1月更新的数据[1]:2014年全球有超过19亿18岁及以上的成人体重超标,其中的6亿人达到肥胖诊断标准.估计2013年全球5岁以下儿童中有4200万人超重或肥胖.而发表在《The Lancet》上的“全球疾病负担研究2013”数据显示[2],全球超过一半的肥胖患者生活在以下十个国家:美国、中国、印度、俄罗斯、巴西、墨西哥、埃及、德国、巴基斯坦、印度尼西亚.中国已经是世界肥胖的第二大国,且肥胖的低龄化在中国日益严重.据统计大陆地区20岁以下人群超重及肥胖率男性为23.0%,女性为14.0%,肥胖率男性为6.9%,女性为2.8%,20岁及以上人群超重及肥胖率男性为28.3%,女性为27.4%,肥胖率男性为3.8%,女性为5.0%.

    作者:郭立新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一胖百病生,一胖毁健康有效管理体重才能管好慢性疾病

    编辑好本期肥胖专刊,感慨万千.作为危害全球的四大慢性病之一的肥胖与2型糖尿病,随着其发病率的不断增高,被世界卫生组织称为“21世纪的灾难”.“联合国糖尿病日”的设立旨在唤起人们对肥胖的重视,使世界各国加强对肥胖致病的宣传教育、肥胖的防治和监测,提高对肥胖危害健康的认识,更加关心肥胖患者的工作与生活,加强对肥胖预防措施、治疗手段的研究,以更好地防治慢性疾病,为人类健康服务.本期肥胖专刊传递给读者如下重要信息:

    作者:邹大进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糖化血红蛋白检测标准化促进糖尿病临床诊治一致性

    近年来,糖化血红蛋白(HbAlc)因能有效辅助糖尿病的诊断筛查、治疗监测、预后评估,成为糖尿病临床管理的重要指标之一.日前,在上海举办的罗氏诊断全国生化学术交流暨糖化血红蛋白一致性会议上,与会专家深入探讨了HbA1c在糖尿病管理方面的重要价值,以及HbA1c检测标准化和一致性的发展计划对于促进糖尿病临床诊治的重要指导意义.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