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食管外科电子杂志

食管外科电子杂志

国家级期刊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 主办单位:人民卫生出版社
  • 国际刊号:2095-5324
  • 国内刊号:11-9368/R
  • 影响因子:
  • 创刊:2013
  • 周期:季刊
  • 发行:北京
  • 语言:中文
  • 邮发:
  • 全年订价:0.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万方收录(中), 知网收录(中)
  •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
  • 外科学
食管外科电子杂志   2014年2期文献
  • 贲门失弛缓症治疗方式的选择

    贲门失弛缓症是一种原发的病因不明的食管运动功能障碍性疾病,而且不易治愈。尽管它的人群发病率较低(约1:100000),但其治疗方式却多种多样并成为内外科医生争论的热点。本文通过文献复习力争找出各方观点的理论依据,并终建议做出贲门失弛缓症治疗方式的佳选择。

    作者:卢喜科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三磷酸腺苷结合盒转运体G2与一些常见肿瘤的联系

    三磷酸腺苷结合盒转运体G2( ATP-binding cassette transporter G2, ABCG2)是ABC家族的G2成员,ABC家族包括A、B、C、D、E、F、G 7个家族,共49种蛋白,ABCG2作为一种转运蛋白存在于细胞膜上,对维持细胞内外环境的稳定及细胞的正常生理功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肿瘤干细胞(cancer stem cells,CSC)是指肿瘤组织中具有无限增殖、多分化和自我更新能力的细胞。近年来许多学者发现ABCG2表达于干细胞上,这些干细胞又称侧群细胞(side population cells,SP),是SP细胞的标志物,而侧群细胞又常常涉及到多数肿瘤干细胞的分离与测定,因此ABCG2作为肿瘤干细胞表面的标志分子之一与肿瘤干细胞存在着紧密的联系。除此以外学者们感兴趣的是ABCG2与肿瘤的多药耐药( multidrug resistance, MDR)的关系,因为MDR对肿瘤患者术后用药的效果有直接的关系。

    作者:丁妍;刘月平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Barrett食管新研究进展

    Barrett食管(Barrett’s esophagus,以下简称BE)为目前胃肠疾病及胸外科具挑战性的研究热点。BE与食管腺癌的发病关系甚为密切,自1980年美国及欧洲食管腺癌与BE的发病率呈显著升高趋势,BE为食管腺癌癌前诊断的为简单易行的证据,使得临床医生与研究者对其充满了兴趣[1]。

    作者:杜林(综述);张逊(审校)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CD24与消化道肿瘤的关系

    CD24是一种高度糖基化的低分子蛋白,是黏附分子的一种,它由27个氨基酸组成,并通过磷脂酰肌醇与细胞膜相连接。起初CD24被当做B细胞分化的标志物而被学者研究。近来研究显示它在一些肿瘤,如食管癌、胃癌、结直肠癌、肝癌、乳腺癌等恶性肿瘤中充当肿瘤干细胞的角色,并且与肿瘤的临床与病理参数休戚相关,尤其是在消化系统恶性肿瘤,这种干细胞分子表现的尤为活跃,因此对此类分子的探究越显重要。

    作者:张勐;陈砚凝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胸、腹腔镜McKeown手术的近期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胸、腹腔镜McKeown手术治疗食管癌的近期疗效。方法将2009年3月至2013年5月在本院胸外科行McKeown手术的食管癌患者分为胸、腹腔镜手术组(40例)和常规开放手术组(62例),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的围手术期临床资料并进行比较。结果胸、腹腔镜手术组术后肺部感染发生率(10%)低于常规开放手术组(27.4%)( P<0.05),两组均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清扫淋巴结数量、总住院时间、吻合口瘘、喉返神经损伤、胃排空障碍、心律失常及围手术期并发症总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胸、腹腔镜McKeown手术创伤小,近期疗效满意,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朱天翔;蓝斌;方忠民;李锐雄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Bufalin促进人食管癌细胞ECA109凋亡的研究

    目的:探讨bufalin促进ECA109细胞凋亡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Giemsa染色观察bufalin作用于ECA109细胞后,细胞形态学的变化。Western Blot法检测bufalin作用于ECA109细胞2、6、12、24、36、48小时后,细胞内凋亡相关蛋白cIAP-1和BAD的蛋白表达变化。用流式细胞仪通过PI染色进行细胞周期解析及凋亡判定。结果1. cIAP-1的蛋白水平随bufalin作用时间的增加逐渐降低,而BAD的表达水平则逐渐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流式结果显示,细胞凋亡率随bu-falin浓度增加而逐渐升高,并出现明显的G2/M期阻滞,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ufalin作用于食管癌细胞ECA109,促进细胞凋亡,随着时间延长,BAD的表达水平逐渐升高,而cIAP-1的水平逐渐降低。Bufalin以时间、剂量依赖性方式诱导ECA109细胞凋亡。

    作者:丁妍;王小玲;柳慧;刘月平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食管支架的临床应用

    食管支架应用于临床已有50余年的历史,其应用日趋广泛。本院自1997年1月开始至2014年3月共完成食管腔内支架置入术772例,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食管支架置入适应症主要包括:①各种原因导致的食管管腔狭窄和堵塞,如食管癌、食管胃结合部癌(图1),化学烧伤后的食管狭窄,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狭窄(常规吻合口狭窄扩张效果不佳)(图2),贲门失弛缓症经球囊扩张不佳等;②食管(食管-气管/支气管)瘘或食管破裂等(图3、4)。常用支架型号为:南京微创MTN-SE- S-20(18)/120(100)、韩国博娜BE-1810、山东德尔曼CZES I型等。术前需根据患者食管病变部位和病变类型综合评估,以选择相应的食管支架进行治疗。

    作者:柳慧;边媛媛;丁研;李蓉;韩建京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肺切除术后并发食管胸膜瘘1例报道

    食管胸膜瘘是肺切除术后少见并发症。以前报道多见于结核或化脓性疾病做全肺切除术后,肺癌手术后很少发生。随着肺癌发病率的升高,食管胸膜瘘的发生也在逐年升高,但并未引起临床医师的重视。临床工作中遇到1例右全肺术后并发食管胸膜瘘的病例,现报道如下。

    作者:高淑敏;高璐;李保庆;刘俊峰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继发性肺源性食管癌2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食管恶性肿瘤基本上都是源于食管黏膜上皮的原发性肿瘤,主要是鳞状上皮细胞癌,约占90%~95%[1],而非鳞状上皮细胞癌仅占4.1%~5.08%[2]。继发性鳞状上皮细胞性食管癌尚未见文献报道。我们收治2例源于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 locally advanced non-small-cell lung cancer, LANSCLC),直接浸润或淋巴引流扩展引发的继发性食管鳞状上皮细胞癌,称之为继发性肺源性食管癌,临床非常罕见,命名准确与否,结合文献复习,提供商榷。

    作者:李国仁;陈光辉;戴建华;苗福禄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贲门失弛症手术治疗方法

    作者:王其彰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中国著名胸外科专家刘俊峰教授

    刘俊峰教授,1962年出生于河北省深州市。1978年~1983年就读于河北医科大学医学系,毕业后分配于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工作,1985年~1988年师从于我国著名胸外科专家张毓德教授,获得硕士学位后至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胸外科工作,先后任住院医师、主治医师、副主任医师、副教授、主任医师、教授。澳大利Adelaide大学博士。现任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胸外科副主任,三病区主任,河北医科大学博士生导师。河北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石家庄市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

    作者: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胸三科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腹腔镜下贲门癌根治术操作演示

    腹腔镜下行贲门癌切除术是治疗贲门癌的新颖术式。该术式是在不减小开腹手术范围的前提下,应用腹腔镜技术完成根治手术。其主要的优势是手术切口小,出血少,对脏器骚扰相对较小。但由于贲门癌手术的位置深在,步骤繁多,其中某些步骤操作较有难度,如切除闭合食管、置入吻合器抵钉座、完成吻合等,需要术者有娴熟的腔镜操作技术,并需与助手有默契的配合。有些环节仍有很多争议,如食管切除长度,吻合口的可靠性等。目前多数学者仍认为对于肿瘤上侵食管较多的病患,以及瘤体较大的患者,此种手术方法暂不适宜。但这一方法的确为贲门癌手术的微创治疗提供了新的治疗方案,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作者:李振华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胸外科简介

    1952年,张毓德教授于河北医学院(现河北医科大学)附属河北省医院成立胸外科,成为当时全国为数不多的胸外科专业科室之一。1958年河北医学院随省会由保定搬迁到石家庄,接收石家庄市纺织管理局医院为第四附属医院,张毓德教授继续领导第四医院胸外科工作。建科之初,胸外科不足10张病床,年开胸手术仅20余例。自1952年成功开展河北省首例食管癌根治术后,胸外科逐渐发展,从初的普通胸外科发展到以食管癌、肺癌的诊断和外科治疗为重点的特色胸外科,并全面开展纵隔肿瘤、食管良性病等各种胸部疾病的外科诊治,以及科研、教学工作。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邵令方食管外科学》即将出版

    由王其彰、张逊、邵中夫主编的《邵令方食管外科学》一书即将于2015年上半年由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邵令方教授是我国食管外科学奠基人之一,20世纪50年代开始从事食管癌外科治疗。在我国食管癌高发区河南林州市从事普查、手术治疗等工作。并在当时的胸外科和食管癌外科领域取得多项科研成果。如:率先在我国开展了胸腔镜检查粘连割断术、改革支气管残端缝合方式、创造出新的胸廓成形术和三种食管癌手术新方法、设计出我国第一个食管胃吻合器等。时值邵老诞辰95周年之际,作为对他的缅怀以及对他工作特点和作风的传承与弘扬,特撰此书。

    作者:本刊编辑部 刊期: 2014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