误区1:主食含糖,吃得越少越好糖尿病患者普遍认为主食吃得越少对病情控制越有利,不少患者控制主食摄入.主食真的越少越好吗?答案是否定的,它违背了均衡饮食的原理.糖是体内的主要能量来源之一,是人体每天的生活保障,若少吃到不能提供机体正常代谢的情况下,这将导致体内糖不足,此时,机体只有调动脂肪和蛋白质来供能.总热量摄入不足,无法满足机体代谢的需要,导致体内脂肪、蛋白质过量分解,身体消瘦营养不良,甚至产生饥饿性酮症.
作者:姜蕾;常怡勇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牛奶的营养成分牛奶的营养成分很高,含有丰富的矿物质,除了我们所熟知的钙以外,磷、铁、锌、铜、锰、钼的含量都很多.而且在牛奶中的钙,是人体所需钙的佳来源,且钙磷比例非常适当,利于钙的吸收.其种类很复杂,至少有100多种,主要成份有水、脂肪、磷脂、蛋白质、乳糖、无机盐等.
作者:陈海云 刊期: 2012年第01期
一项研究发现,吃东西太快,易使糖耐量受损,并增加患2型糖尿病的风险.研究表明,吃东西速度太快的人,患葡萄糖耐受不良症的风险是其他人的两倍.这项研究是在考虑体重、性别、年龄、家族糖尿病遗传史、烟酒摄取量、血压和胆固醇等多种因素的基础上而得出的结论.虽然研完人员发现,患葡萄糖耐受不良症的人,其血糖值高于正常人,但并未高到会引发糖尿病.
作者:王会 刊期: 2012年第01期
黑色水果如桑甚、乌梅、黑葡萄、黑加伦,在近几年里逐渐成为国内水果市场上的新宠儿,其营养价值远高于同类品种,并因其富含维生素、硒、铁、钙、锌等物质,具有防癌、抗癌、抗氧化、抗衰老等功效,受到很多人的欢迎,而糖友在吃这些水果时应注意什么呢?
作者:罗馨 刊期: 2012年第01期
说起火锅,那可是冬季必吃.有时约着三五个朋友,有时带着一大家子,围着热气腾腾的火锅,涮肉、涮青菜,聊天,吃的那叫一个不亦乐乎.不过糖友经常会为这个犯愁,不知道自己能不能吃火锅,要是大群人聚会少了自己难免会落寞,还吃不上那既美味又暖和的火锅,心里实在不甘.其实吃火锅是不必犹豫的,因为火锅大的好处就是平衡膳食,它的食物多样,包括肉禽蔬菜,同时饭店还提供水果冷饮,糖友只需要注意以下几点就可以.
作者:李百花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糖友张大爷,患有糖尿病30多年,近几年,他有一个习惯,就是每天吃一点海带.海带成为了家里面的家常菜.他觉得海带对糖友控制血糖有帮助,这几年中,他的血糖控制的一直很稳定.海带中含有60%的岩藻多糖,是极好的食物纤维.糖尿病患者食用后,能延缓胃排空和食物通过小肠的时间.即使在胰岛素分泌量减少的情况下,血糖含量基本不会上升.那么,海带对人体有哪些好处呢?
作者:林楠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纷纷扬扬的雪花送走了西方的圣诞老人,侧耳倾听,新年元旦的脚步声近了.翘首东望,时间的隧道中姗姗走来一个清新昌亮的日子,让我们轻声向它呼唤:新年,你好!新年是过去一年的终点.回首抗糖的岁月,在一年三百六十五里的漫漫征途上,尽管有过挫折、有过曲折、有过坎坷、有过磨难,我们奋斗过、成功过、也曾经失败过;我们笑过、沮丧过、也曾经哭过.但现在我们的欢笑和失落、我们的迷惘和困惑,都成了无比美好的记忆了,而那过去的哪怕是苦涩,也都会染上莫名的思恋.一路跌跌撞撞,但我们终究走过来了,而且跟常人、一样的生活着.
作者:《糖尿病新世界》编辑部 刊期: 2012年第01期
向上——心无杂念第一次见匡教授是在一次糖尿病大会上,那次大会有她的演说,也有她的会场主持,她说话语速很快,但重点明确,思路清晰,演说深入浅出很吸引人,当时觉得这个专家很年轻很和善对糖尿病的见解却深入而独到.但却不知道,其实从医并不是匡教授初的理想.家教严格又传统的匡教授是接受了家里的建议后在哈尔滨医科大学学医的,她坚信,行行都可以出状元,只要选定了,就走下去,不要朝三暮四,就一定会有成果,所以她并没有因为不是自己初所愿就消极对待,而是一如既往的认真学习且一直成绩优异.
作者:秦筠 刊期: 2012年第01期
Q1 糖尿病是全身性疾病,眼睛会受影响,但不会特别受到影响?错.全身性疾病当然是指全身都会受到影响的疾病,所以逻辑上回答眼睛也会受到影响,当然是说得通的.可是糖尿病会特别影响眼睛吗?会的,由于糖尿病是一种血管病变,这种慢性病久了会对身体的大血管及小血管都有影响,一般血管密度高、需要血液提供养份的地方是指眼睛,另外如肾脏、脑部、心脏、周边神经也都会有影响.
作者:曹淑芬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美国ACCORD研究的目的是观察强化降糖、降压、调脂治疗对2型糖尿病患者并发症的防治作用,却因强化降糖组死亡人数增加.无论是标准治疗组还是强化治疗组发生过严重低血糖的患者比没有发生严重低血糖的患者死亡风险高.美国退伍军人研究(VADT)也证实,有严重低血糖发作的患者更容易发生死亡.
作者:于棉荣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糖尿病可引起糖尿病眼病,比如青光眼、角膜溃疡、视网膜病变等等.其中,视网膜病变是常见糖尿病眼病之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主要表现为眼睛后面非常细小的血管产生损坏,严重时会导致视力衰竭,甚至失明.糖尿病眼病的出现主要是由于血糖长期控制不稳定,久而久之对血管和神经造成了伤害.
作者:王会 刊期: 2012年第01期
马阿姨今年62岁,患有糖尿病十几年.通过饮食运动严格的控制自己的血糖.近几个月每天晚上睡觉的时候腿抽筋,去做按摩没什么作用,验血又说不缺钙,后来去医院做了个骨密度检查,结果是重度骨质疏松症.马阿姨就很疑惑了,为什么自己控制的很好还是会有骨质疏松呢?
作者:林楠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相信有不少人都在日常一成不变的生活之中,翘首企盼节日的到来吧!在人们看来,传统佳节是亲朋好友相聚的大好时机.节假日,个饱含快乐元素的字眼,提到节日,人们可能会马上联想到一系列让人心情愉悦的事物,比如聚会、旅行、休息、享乐… 当然,还有美食.
作者:Tracey Neithercott;易罗英 刊期: 2012年第01期
抑郁症是种常见的精神疾病,主要表现为情绪低落,兴趣减低,悲观,思维迟缓,缺乏主动性,自责自罪,饮食睡眠差,担心自己患有各种疾病,感到全身多处不适,严重者可出现自杀念头和行为.在20项包括非糖尿病人群的研究调查中发现,糖友的抑郁症发病率要高出两倍.几乎每三个糖友中就有一个患有抑郁,尤其是女性患者.抑郁反过来又会影响血糖的控制,而且还是2型糖尿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作者:林楠 刊期: 2012年第01期
说到陶艺,可能大多数人的印象就是《人鬼情未了》中有一个经典的片段,伴着深情温柔的音乐,女主角在拉坯机上做陶艺,一个花瓶渐渐成型,这时男主角慢慢靠近,抚上她的双手,与她温存,她渐渐迷离,两人的手上满是泥浆,却无心顾及,拉坯机依旧转着,泥坯在两入手中渐渐变形渐渐坍软,如同两颗相爱的心逐渐合一慢慢的柔软.
作者:麦草 刊期: 2012年第01期
血糖小侃记得那一夜,我从梦中惊醒,浑身冰冷冒汗,双臂交叉紧缚在胸前,刚坐起身就感到浑身乏力瘫软.不用说,一定是低血糖了.几块饼干下肚才又重新入睡,庆幸自己的警觉,却忘了及时补测血糖.等到第二天一大早起床,血糖已经飙到了10mmol/L以上.哭笑不得的心情,让我突然想到糖友的一句QQ签名:高了?吃多撑的.低了?吃少饿的.
作者:阿萌 刊期: 2012年第01期
五驾马车控制糖尿病,是糖尿病人的健康宗旨,我早在糖尿病初期,就从书上学习到,很多年来,成为我控制血糖的指南.在将近十年的生活中,不断地实践和体会,学习和总结,对五驾马车的内容,感悟比较多.由于时代发展和实践条件的丰富,我觉得,认识也需要提高,观念也应该改变.发挥自我生理条件功能,应该让饮食和运动大限度地发挥作用,在适应人群中代替药物作用,我和病友们有这样的实践和总结.
作者: 刊期: 2012年第01期
坚持独身只为守护心中的梦陈阿姨是60年代初的人,大学毕业后出国留学,在国外几年坚持独身人,只因为心底深处保守的觉得更愿意找一个国内的人,所以把所有心思投入到工作中.学业完成后不顾导师的挽留和很多不错的单位的邀请,毅然决定回国发展.回到国内后,受到很多公司的青睐,后来被一家国企录用,由于工作能力突出很快便升为管理人员.
作者:罗馨 刊期: 2012年第01期
做家务可稳定血糖血糖的控制在依赖药物治疗的同时,也要配合合理的饮食和适量的运动.其中,运动的方式多种多样.有些患者认为做家务可降糖.答案是肯定的.目前,做家务降血糖已被科学研究所证实.但需要注意的是,做家务只是辅助性的降糖,并不能代替运动.
作者:雨露 刊期: 2012年第01期
冬季天寒地冻,很多糖友都不知道选择怎样的运动.其实散步、做操、跑步、爬山等都是不错的运动,而爬山相对来说也是一种比较理想的运动方式.我们一向提倡糖友进行运动疗法,其目的很简单,一是为了提高身体素质,从而进步提高免疫能力,减轻或避免糖友并发症的发生;二是在运动的时候消耗多余的热量,促进脂肪的减少,增加对胰岛素的敏感性,来降低糖友对胰岛素和口服降糖药物的依赖性,并减少其使用的剂量;第三运动还可以促进身体组织对糖分的作用,特别是骨骼、肌肉对葡萄糖的摄取利用能力,以恢复细胞对糖分的吸收,使血糖、血脂水平下降.
作者:罗馨 刊期: 2012年第01期
四季当中人在冬季的血糖水平容易升高.这是因为天气突然变冷,人的交感神经处于兴奋状态,引起肾上腺素分泌增多,促进肠道对葡萄糖的吸收,同时抑制胰岛素的分泌,使血糖代谢减慢.运动是糖友每天的必修课,因为通过运动可以让糖友有效的控制血糖.平时我们还要坚持每天运动,过节时的山珍海味、鸡鸭鱼肉、推杯换盏、迎来送往等特殊情况更容易导致血糖大幅波动、并发症突发,加上冬季寒冷,更容易雪上加霜.因此糖友在春节期间更应该加强运动!
作者:林楠 刊期: 2012年第01期
1.血糖波动的危害比高血糖更大不可否认,长期高血糖是导致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重要的危险因素.通过严格控制血糖,可以显著减少糖尿病的慢性并发症(尤其是微血管并发症).近年研究还表明,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发生与发展不仅与整体血糖水平的升高密切相关,而且与血糖波动性也有密切关系.
作者:王建华 刊期: 2012年第01期
每逢盛大节假日期间或过后,在城市综合性医院工作过的内科医生大都会有这样的经验体会:经常出现同时接诊好几名糖尿病并发酮症酸中毒病人的现象.这是因为每逢节假日,朋友或家人聚会的机会就剧增,大家都格外高兴,一起娱乐、聊天时间过长易使人疲劳.一起进餐时,自然少不了相互劝菜敬酒,加上美味佳肴的诱惑,有些病人在此种环境与气氛中可能早就忘了自己是一个应严格控制饮食的糖尿病病人.
作者:唐大寒 刊期: 2012年第01期
保持好的心态得了这个病,是孩子人生中第一个大挫折,从以前无忧无虑的海吃海喝到现在的打胰导素、测血糖、控制饮食量、必须进行健康地生活方式,年幼的孩子不能接受、父母心痛,这是正常的心理,但我们必须快速转变这种消极的观念,要有坚强、乐观的思想,通过努力,孩子完全可以健康地成长,为何还要徒劳悲观绝望呢.如果父母悲观,孩子就会受到负面影响,他们分辨不出是非,以为真的走进了绝路,所以父母乐观,孩子就会勇敢面对,接受人生的挑战.
作者:梦想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爱,不是卿卿我我的甜言蜜语,不是信誓旦旦的海誓山盟,也不是演讲稿中的壮志豪情.爱,是一个个具体而真切的行动,是心与心的相印,善与善的互动,情与情的共鸣.爱,是飘扬在人性天空亮丽的旗帜,是人类情感大花园瑰丽的花丛,是闪耀在天幕启人航程璀璨的明星.爱,不是厚颜的祈求,也不是仁慈的施舍;不是自私的占有,也不是欲望的放纵;不是得不到时的气急败坏,丧失人性,也不是失去以后的歇斯底里,放浪无行.
作者:林楠 刊期: 2012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