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节,是一个感谢母亲的节日.这个节日早出现在古希腊,而现代的母亲节是每年5月的第二个星期日,起源于美国.母亲们在这一天通常会收到礼物,康乃馨被视为献给母亲的花,而中国的母亲花是萱草花,又叫忘忧草.母亲节的传统起源于古希腊.在一月八日这一天,古希腊人向希腊众神之母瑞亚致敬.到古罗马时,这些活动的规模就变得更大,庆祝盛况往往持续达三天之久.当然,古时人们对女神的崇拜只不过是一种迷信,它同今天人们对母性的尊敬是大不相同的.
作者:《糖尿病新世界》编辑部;林楠;秦筠;王翠霞;罗春燕 刊期: 2012年第05期
有这样一群妈妈,她们都很年轻,孩子大的才十几岁,在她们的身上,我们更加能体会到母爱的伟大,因为他们的孩子都是1型糖友,从小患有糖尿病.但是妈妈们用她们无私的爱,去改变孩子的行为,让自己的孩子也能度过一个无忧无虑的童年.
作者:《糖尿病新世界》编辑部;林楠;秦筠;王翠霞;罗春燕 刊期: 2012年第05期
提到语诺,认识她的人第一反应都是文静,语诺本人的确像她的名字一样安静.风轻云淡的性子,天大的事情在她那儿也没什么大不了的.有人说她是慢性子,也有人说她是处事淡定.只有语诺自己知道,自己这种淡淡的性子,都是因为自己那个秘密.糖尿病带来的转变
作者:《糖尿病新世界》编辑部;林楠;秦筠;王翠霞;罗春燕 刊期: 2012年第05期
母亲节就要到了,每年的母亲节,看到那些收到康乃馨的妈妈们,凌硕都羡慕的不得了.看到别人一家人其乐融融的,总想到自己和老公仍然膝下无子,自己的委屈,老公的不易,婆婆的期盼就像一块块儿大石头,重重的压在凌硕的心里.工作与孩子凌硕和老公的感情非常好,刚结婚那几年,凌硕说要专心做事业,要孩子的事尽量晚一点,等到工作上有了一定的成绩之后再生也不晚,老公因为爱她投了赞成票,婆婆虽然不乐意,也没有过多的催促,她选择了尊重小两口的决定.
作者:《糖尿病新世界》编辑部;林楠;秦筠;王翠霞;罗春燕 刊期: 2012年第05期
饮食对于糖友的意义每个糖友心理都很清楚,它对血糖起着直接的作用.如何控制好自己的饮食,就像一场抗糖道路上得攻坚战一样,有着相当的难度,也存在着不少的陷阱和诱惑.不过这场攻坚战的意义也绝对重大,就算难度大,也必须一试.了解这些诱惑,清楚这些陷阱,祝糖友们都能攻坚成功.
作者:秦筠 刊期: 2012年第05期
零食也有重要性糖尿病患者也有离不开零食的时候,比如司机朋友.司机的工作强度大,驾车时精神必须高度集中,每天要消耗大量的精力和体力.而且大多数司机生活无规律,经常不能按时进餐,缺乏有身体移位的全身运动,这些都是患糖尿病的危险因素,也成为患有糖尿病的司机朋友身体健康的威胁.
作者:王翠霞 刊期: 2012年第05期
我们都知道,糖友要想控制好血糖,就要学会合理的饮食.有些糖友,特别是南方的糖友,吃饭前习惯先喝汤,然后才吃饭,其实这样不利于控制血糖.因为先喝汤的话,会很快就感觉饱了,但不久又会感到饥饿,只能再吃些别的食物充饥.要控制血糖,食物的选择对于糖尿病人固然重要,但正确的进餐顺序也不能忽视.蔬菜-主食-肉类-汤,营养专家针对糖尿病人提出了这一进餐顺序,它能帮助糖尿病患者不自觉地控制进食量,调整饮食结构.
作者:林楠 刊期: 2012年第05期
人,吃五谷生百病,食物组成虽大体相同,疾病却可以千变万化.五谷杂粮固然是人生在世必不可少的,但若是吃的方法不对,吃的数量不对也难免引起各种身体不适.有人因为各种原因吃少了造成营养不良;有人因为吃多了、吃快了造成消化不良;也有人某种食物吃得多了或者某种食物吃得少了造成各种疾病,比如跟高脂高盐饮食分不开的高血压、高血脂:也有因为某些疾病存在要控制某些事物摄入的,比如糖尿病患者要控制糖的摄入量.
作者:王翠霞 刊期: 2012年第05期
失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对于失败我们并不能坦然以对,不能认识到失败的价值,不能舍弃怨天尤人、自怨自艾的态度.面对失败,我们同样需要舍,舍弃那些怨天尤人、自怨自艾的消极意念,坦然面对失败.世界上没有哪个人会一帆风顺,一个人追求越多,遇到的困难、挫败也就越多.当我们踏入社会,就不能不向社会索取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而向社会索取就难免会遭到挫折.所以,面对失败,面对逆境,我们要做到坦然以对.
作者:《糖尿病新世界》编辑部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糖尿病既是种终身病,又是一种全身病.说它是终身病,是因为目前的医学水平只能控制,还不能彻底根治糖尿病;说它是全身病,是因为糖尿病可以影响到全身各个组织和器官,引起脏器功能减退或衰竭.因此,一旦患了糖尿病就必须坚持终身治疗,不但要控制血糖,还要将血压、血脂、体重等控制在理想的范围内,做到综合控制、全面达标,减少和延缓并发症的发生发展.
作者:王翠霞 刊期: 2012年第05期
采访赵教授着实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他很忙,总是事情不断,电话也很多.尽管如此,刚处理完事情的赵教授脸上却没有显出丝毫疲态,立即进入到接受采访的状态.怜悯百姓一心从医赵教授出生在一个医学世家,但是他选择从医却是在于他的经历而非家庭.
作者:秦筠 刊期: 2012年第05期
对很多人来讲,糖尿病不是什么可怕的疾病,但是糖尿病一旦出现并发症的话就相对的严重了.它的出现给很多的糖友们和家属都造成了一定的危害,严重的可能会引起残疾或是生命危险,可见并发症的厉害,那么在生活中它的发病原因是什么呢?
作者:林楠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患者致残、致死和能力丧失的一个主要原因,目前,糖尿病足的治疗是以抗感染,改善微循环,营养神经及中医中药等的综合治疗.近年来,由于物质条件的富裕,糖尿病及糖尿病足的病例明显增加,因此,加强糖尿病足的教育、提高患者自我防护意识,做到早发现、早治疗是降低伤残率的关键.
作者:王翠霞 刊期: 2012年第05期
当糖尿病来临的时候,很多人都在抱怨,自己以前为什么不学点糖尿病的知识,预防糖尿病.其实当你的身体出现糖耐量异常的时候,就该注意保养自己的身体了.糖耐量异常的症状糖尿病分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妊娠糖尿病及其他特殊类型的糖尿病.在糖尿病患者中,2型糖尿病所占的比例约为95%.
作者:林楠 刊期: 2012年第05期
很多初患糖尿病的糖友不知道如何控制血糖,经常会出现高血糖的情况.高血糖能够损伤血液和血管健康血液中的红细胞具有柔韧性,即使在很细的毛细血管里也能顺畅流动.然而,在高血糖状态下,红细胞却会失去柔韧性而变硬,多个红细胞重叠黏在一起,在细小的血管处容易阻塞,成为血栓的诱因.
作者:林楠 刊期: 2012年第05期
得了糖尿病只是按时吃药是不够的,还要进行血糖监测,对自己的身体负责.血糖监测也就是对于血糖值的定期检查.实施血糖监测可以更好的掌控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变化,对生活规律、活动、运动、饮食以及合理用药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并可以帮助患者随时发现问题,及时到医院就医.同时,血糖监测的结果可被用来反映饮食控制,运动治疗和药物治疗的结果,并指导对治疗方案的调整,改善治疗状况.
作者:王翠霞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糖尿病患者都知道,血糖值升高是一个恐怖的消息,却忽略了血糖波动对身体的影响.许多研究表明血糖波动参与了糖尿病并发症的病理生理机制,是引发糖尿病并发症的危险因素.血浆葡萄糖水平不稳定所引起的生物效应,远远超过血糖绝对水平的作用.血糖波动越大,慢性并发症的发生率越高,预后越差.
作者:王翠霞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糖化血红蛋白是人体血液中红细胞内的血红蛋白与血糖结合的产物.糖化血红蛋白越高表示血糖与血红蛋白结合越多,糖尿病病情也越重.糖化血红蛋白的英文代号为HbA1c.糖化血红蛋白的特点决定了它在糖尿病监测中有很大的意义:1.与血糖值相平行.血糖越高,糖化血红蛋白就越高,所以能反映血糖控制水平.
作者:林楠 刊期: 2012年第05期
夏天是个变脸的季节,它时而哭,时而笑.一会儿晴空万里,碧空如洗,天高云淡,骄阳似火;一会儿天低云暗,乌云密布,狂风怒吼;一会天公大发雷霆,电闪雷鸣;一会瓢泼大雨,倾盆滂沱,;一会儿潇潇雨歇,虹桥飞架南北.夏天就如同孩子的脸一般,没有征兆地变换着.进入到炎热的夏季以后,糖友们要更加学会养生,让自己度过一个开心的盛夏.那么糖友在夏季应该如何养生呢?
作者:林楠 刊期: 2012年第05期
我们都知道,糖尿病足是糖尿病的并发症之一.很多糖友都会很小心的保护自己的双脚,以防出现并发症.那么糖友如何保护自己的双脚呢?其实在平时的生活中只要学会养生,那么就不用担心糖尿病足的发生了.糖友如何洗脚1.水温适宜.患者洗脚的时候,一定要先试好水温.由于糖尿病人可能会有感觉的减退或缺失,对水温不够敏感,易因水温过高而被烫伤.
作者:林楠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糖尿病并发症的可怕之处,在于它们具有极高的致残、致死率,看到这里,你可能会感到不安或恐慌,其实大可不必.糖尿病并发症虽然不是什么省油的灯,但是随着医学的发展,现在我们已经有很多的方法来战胜它们.心血管并发症现代医学强调:防病永远胜过治病.
作者:Erika Gebel;易罗英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王姐的儿子今年16岁,一年前儿子查出了1型糖尿病.起初儿子很听话,医生建议的内容他都照着做,而且做得很好.直到今年年初,儿子的脾气变得焦躁、易怒,放学到家就玩游戏,说他几句就对王姐大吼,说自己的心理压力大;也不运动了,想吃什么就肆无忌惮的吃……这些因素让王姐非常担心儿子的身体,她怀疑是儿子正处于青春期,心理上会有一些变化,于是去咨询了心理医生,医生告诉她应该怎么做,几个月过去了,王姐的儿子比之前好多了,不那么爱发脾气了.
作者:林楠 刊期: 2012年第05期
无法正常进食时,营养治疗怎样实施?当糖尿病病人在接受口腔、面部、颌部手术及外科大手术后或并患消化道急性炎症、食道狭窄及急重症(如酮症酸中毒、高烧等)等情况下往往无法正常进食,此时营养治疗可分三种情况对待:1.短期(1~3天)无法正常进食:如果患者之前没有任何营养问题,而消化道功能基本正常,短时期的无法进食或不宜正常进食可考虑仅以糖尿病流质膳食维持.
作者:唐大寒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相信很多人都听过下面这个故事:曾经有个老木匠准备退休了,他告诉他的老板自己年纪大了,不想再做盖木房子的手艺了,他知道这样收入会少些,但还是决定退休.想和老伴过过清闲的退休日子,享受晚年的生活.虽然他也会惦记这段时间里,还算不错的薪水,不过他还是觉得需要退休了,生活上没有这笔钱,也是过得去的!
作者: 刊期: 2012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