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临床资料例1:男性,46岁,直升机飞行员,飞行时间4000 h,平素身体健康,飞行耐力良好.主诉:2008年5月21日下午执行空运飞行任务,从3000 m下降到2000 m过程中,发生两次空中压耳,感觉耳闷、耳痛,着陆后出现鼻塞症状.
作者:焦志刚;严继元;周明;李金泉;王永国 刊期: 2009年第02期
1 临床资料患者男性,28岁,空中机械师,飞行时间1000 h,平时身体健康,飞行耐力良好.主诉:在连续执行抗震救灾空运飞行任务10余天后,出现尿频、尿急症状.
作者:焦志刚;周明;严继元;黄晓元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 对汶川特大地震救灾部队心理健康状况做出调查评估. 方法 采用心理健康问(SCL-90),并结合创伤后应激症状问卷(PCL),抽样调查一线部队营以下官兵1353人,获得14.6万个数据.按照GJB 2125规定进行心理健康等级评定,并与军人常模值进行比较. 结果 一线官兵的SCL-90心理健康状况88.03%为良好,9.90%为一般,2.07%欠佳;0.30%伴有PCL创伤后应激症状.SCL-90总分和各因子分均低于军人常模值. 结论 执行抗震救灾任务1个月并接受专业心理保障3周后,一线部队的心理健康状况总体良好,已经恢复正常状态,部队心理工作可以由应急干预阶段转入日常心理健康维护阶段.
作者:郭小朝;孔巧;王焕斌;董燕;刘庆峰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住院伤病员电解质水平. 方法 对152名军地伤病员进行电解质水平检测.晨起空腹抽取患者静脉血,用血液分析仪测量患者血电解质水平. 结果 K+浓度有明显变化(P<0.05),低于正常水平的人数64人,占42.11%,Na+、Cl-、nCa2+浓度无明显变化(P>0.05). 结论 抗震救灾等非战争军事行动救援人员血K+偏低问题应当引起关注.
作者:李三清;李菊成;张瑞礼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空降医疗队员赴四川地震灾区救治伤病员第20天至第69天期间的心理状况及心理干预的效果. 方法 采用心理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心理应激症状调查表,调查参加抗震救灾空降医疗队员44名.心理干预前与中国军人常模和中国正常人常模进行对比,医疗队员心理干预前后进行比较. 结果 空降医疗队员心理干预前与中国军人常模比较,除抑郁和恐怖症状因子分均值较高外(P<0.01),其他因子分均无明显差异性(P>0.05);与中国正常人常模比较,身体化、强迫症状、抑郁、焦虑、恐怖、精神病性等因子评分均高(P<0.05或P<0.01).心理干预后医疗队员的心理症状严重程度有明显减轻(P<0.05),个体症状数虽然有减少,但无显著差异性(P>0.05). 结论 空降医疗队员抗震救灾早期心理应激症状人数多,程度重者少,但属正常的心理应激表达.随队开展针对性的心理干预后,医疗队员及时、有效地摆脱了负面情绪,团体心理得到重构.
作者:喻伟;张义红;李菊成;王楚润;熊金蓉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 有效治疗丘疹性荨麻疹,迅速缓解患者不适. 方法 分组观察季德胜蛇药片与炉甘石洗剂混合剂治疗丘疹性荨麻疹疗效. 结果 与炉甘石洗剂混合剂比较,季德胜蛇药片治疗丘疹性荨麻疹达到有效、显效、治愈平均时间均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 季德胜蛇药片治疗丘疹性荨麻疹效果理想,值得推广.
作者:屈晓莺;侯丽玲;黄国稳;李三清 刊期: 2009年第02期
蚊、蝇、蟑螂及老鼠等害虫是致病菌的重要携带者,如何消灭和控制好害虫,防止疾病传播,是保障抗震救灾行动顺利进行的一项重要任务.具体做法如下:
作者:张志;王险峰;邵纯 刊期: 2009年第02期
2008年5月13日,解放军第457医院受命抽组空降医疗队赴四川汶川地震灾区执行抗震救灾卫勤保障任务.现就此次抗震救灾卫勤保障谈几点思考:
作者:明平静;汪振喜;李菊成;李建海;张瑞礼 刊期: 2009年第02期
药材供应保障是完成卫勤保障的基础与前提.空降兵部队在此次抗震救灾中药材保障充分,补给到位,使用科学合理,卫勤保障成效明显.总结抗震救灾药材保障的做法体会,认真思考抗震救灾药材保障体制机制,对做好空降兵部队遂行非战争军事行动药材保障具有现实意义.
作者:丁在亮 刊期: 2009年第02期
与抗震救灾前期紧张的搜寻、挖掘幸存者以及掩埋尸体不同,部队在抗震救灾中后期有了稳定的宿营地点,生活比较有规律,劳动强度也不是很大,这时部队卫生工作的重点也从抢救伤员转向了卫生防病.现将我部在抗震救灾中后期卫生防病工作的几点做法总结如下:
作者:龚大勇 刊期: 2009年第02期
在灾民和抗震救灾部队官兵中重点进行了健康教育,有针对性地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工作.使健康教育在灾害救援和灾后恢复重建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作者:程卫 刊期: 2009年第02期
四川汶川发生特大地震灾害,使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巨大损失.我部奉命派员组成空直卫生防疫队迅速到达抗震救灾第一线,执行卫生防疫任务.经过45 d的日夜奋战,圆满完成了卫生防疫保障任务.现就主要做法和思考探讨如下:
作者:陈绥民;石焕洲;姚新华;郭英飞 刊期: 2009年第02期
汶川特大地震使灾区生态环境遭遇毁灭性灾难,卫生设施遭受严重破坏,饮食、饮水等生活保障面临很多困难.如何保证大灾之后无大疫,成为抗震救灾卫勤保障的重中之重,也是夺取抗震救灾全面胜利的关键所在.为了提高保障效果,在卫生防疫工作的组织实施中,我们坚持采取点线面相结合的保障方式,有效地提高了震后卫生防疫保障的工作效能,也为实现大灾之后无大疫做出了积极贡献.
作者:王善雨;袁建灿;高春玉 刊期: 2009年第02期
四川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空军卫生防疫队作为第一批卫生防疫专业队伍,迅速响应,紧急前往灾区四川绵竹执行防疫任务.防疫队克服环境恶劣、条件艰苦、任务艰巨等不利因素,累计出动人员2300多人次,车辆490多台次,建立和监控疾病监测点32个,组织实施抗震官兵预防接种45 000人次,检测水样585份,洁治消毒水源786个,完成环境消杀面积960多万m2,有效地杜绝了食物中毒和各类传染发生,确保部队昼夜发病率控制在0.15%以下,实现了大灾之后无大疫的既定目标.
作者:蒋正杰 刊期: 2009年第02期
四川汶川地区发生里氏8.0级特大地震后,我部野战卫生防疫分队第一时间赶赴灾区,在成都空军某场站开展卫生防疫保障工作.现将卫生防疫保障的主要做法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张绪;吴文久;蒋日俊;罗张;张以政 刊期: 2009年第02期
作者:《航空军医》编辑部 刊期: 2009年第02期
汶川地震发生后不久,抗震救灾心理服务专家组迅速赶赴彭州重灾区开展心理服务工作.在为官兵心理服务,提升心理应激耐力的同时,积极探索多样化军事任务中开展心理工作的新模式、新方法,积累了宝贵的实践经验.
作者:郭小朝;王焕斌;董燕;孔巧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空降兵跳伞应激是公认的、高强度的应激之一,过度应激反应会影响空降兵心身健康,容易引发跳伞损伤及其他应激性疾病的发生.探讨跳伞应激的预防和控制策略,对于维护空降兵身体健康,减少跳伞应激损伤和疾病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陈良恩;安瑞卿;张晓丽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灾难创伤伤病情的发展与转归与心理因素有着密切的关系.其情绪对伤病情的治疗及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甚至会造成严重应激反应及适应障碍,因此心理护理尤为重要.
作者:吴敬泽;王碟;江岚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 为部队防病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对空降兵某部3650名官兵发放调查表,并查阅门诊、住院登记. 结果 在执行抗震救灾任务的62 d中,初诊筛查出伤病员346例,其中住院18例,门诊及巡诊328例.昼夜发病率1.8‰,略高于规定的平均昼夜发病率数值.发病率由高到低依次为皮肤病、消化系统疾病、外伤、呼吸系统疾病、五官疾病、神经系统疾病、循环系统疾病及泌尿系统疾病等. 结论 抗震救灾等自然灾害救援官兵昼夜发病率较平时高,应加强疾病预防.
作者:张永雪 刊期: 2009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