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回顾性地分析1993年11月至2000年5月457例机械瓣置换术随访资料,评价中远期疗效及抗凝标准.方法:门诊、信访及电话随访进行中远期随访,资料用均数加减标准差(±S)和t检验方法等统计学处理.结果:随访6个月~7年,平均3.25年,累计随访1 285病人/年,失访54例,随访率89%.术后早期死亡8例(1.8%),晚期并发症发生率3.26%病人/年.其中抗凝过量出血0.62%病人/年,未发生栓塞及血栓.晚期死亡7例,总死亡率0.54%病人/年,5年生存率98.37%.结论:彻底矫治瓣膜病变是提高换瓣术疗效的前提,术后随访,及时治疗是提高术后长期存活率的保证.主张实施安全、有效、低剂量抗凝,减少术后出血并发症.
作者:邵国丰;张志梁;沈韦羽;史信宝;汪朝阳;余凯忠;陈兴澎 刊期: 2002年第02期
目的:通过对60例接受经皮球囊肺动脉瓣成形术(PBPV)的肺动脉瓣狭窄(PS)患儿临床分析以评价PBPV治疗PS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择单纯型PS患儿60例,均常规进行PBPV治疗,比较PBPV前后患儿肺动脉瓣跨瓣压差(PG)和肺动脉瓣上大流速(Vmax)等血流动力学指标及心脏体征变化并进行6个月,12个月及长期随访.结果:59例患儿经PBPV治疗全部成功且无明显并发症,仅1例因肺动脉瓣发育不良PBPV后效果差行外科手术治疗.59例患儿PBPV后PG和Vmax均较术前明显降低(76.36 vs 25.06 mmHg,445.16 vs 271.47 cm/s,P<0.01)且PBPV后心脏杂音明显减轻.在术后6个月,12个月及长期随访中,PG和Vmax与术前相比有明显差异,无再狭窄发生.术后6~12个月内PS继发的右心扩大和右室肥厚恢复至正常水平.结论:经皮球囊肺动脉瓣成形术治疗单纯型肺动脉瓣狭窄疗效肯定、安全且远期预后好,是PS的首选治疗方法.
作者:王霄芳;韩玲;金梅;朱宇平;吴邦骏;陆萍 刊期: 2002年第02期
目的:评价复合鞣制的生物材料性能及异种生物瓣膜临床应用效果.方法:用戊二醛、阳离子油、三氧化二铬及甘油等复合鞣制的生物材料,用光镜和电镜做组织形态学及超微结构观察;用万能实验机做力学性能测试;用傅立叶红外光谱测试仪测定羧基含量;人工心脏瓣膜疲劳寿命实验台加速测试.结果:光镜下仍可见到浆膜层的间皮细胞大部分存在,间皮细胞下层由致密的胶原纤维组成;投射电镜下可见胶原纤维排列整齐、致密,细胞结构完整,铬离子能均匀地浸入细胞内;扫描电镜下可见到经阳离子油预处理的生物材料铬化后胶原纤维致密,排列整齐,呈网状分布,而未经阳离子油预处理的则胶原纤维粗大、排列无序;力学性能测试:牛心包厚度0.44±0.13 mm,收缩温度在86~90℃时材料柔软,抗张强度19.9~25.9 N/mm2,延伸率43.4%~46.0%;傅立叶红外光谱图1741.11 cm-1处羧基(COOH-1)峰明显降低,表明羧基含量减少,且酰胺峰位左移,表明牛心包膜结构紧密;人工心脏瓣膜加速疲劳实验测试,猪主动脉瓣膜经受了3.892亿次循环,牛心包瓣膜经受了3.888亿次循环,从受力疲劳方面看将能经受住大约10年的寿命.结论:用戊二醛预处理再经阳离子油、三氧化二铬、甘油等复合鞣制生物材料,可提高生物材料的柔软性和强度,对生物瓣膜的防钙化起重要作用,能延缓生物瓣膜的衰败.
作者:王雪梅;许莉;王春祥;刘鲁祁;王明华 刊期: 2002年第02期
目的:评价应用具有磷酸胆碱涂层的小血管支架治疗中远端细小冠脉的病变(≤2.5 mm)的疗效.方法:选择60例冠心病患者,年龄54.2±10.5岁.男46例,女14例,常规行冠状动脉造影,对病变血管以美国GE公司血管造影机测量系统实时测量病变血管直径,<2.5 mm病变血管共69支,平均血管直径2.0±0.45 mm,植入Biodiv Ysio SV支架74个.结果:69支病变血管均经球囊扩张后植入支架,手术成功率100%.支架植入后病变平均狭窄直径减至0%~10%,无1例急性/亚急性支架内血栓形成.全部病例随访6±3.8个月,无1例死亡.15例于术后4±1.2个月心绞痛复发,经冠脉造影证实13例为支架内再狭窄,2例出现新部位血管病变.结论:应用具有磷酸胆碱涂层支架治疗小血管病变,再狭窄率低,临床疗效肯定.
作者:柳弘;吕树铮;张金荣;陈韵岱;刘文娴;田锐;陈立颍 刊期: 2002年第02期
目的:探讨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内皮素(ET)心钠素(ANP)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心病病理生理过程所起的作用、临床意义及其相互关系.方法:应用放射免疫方法测定单纯慢性支气管炎(A组)21例,慢性支气管炎并阻塞性肺气肿(B组)27例,慢性支气管炎、阻塞性肺气肿并肺心病(PHD)(C组)32例及健康对照组(D组)24例CGRP、ET及ANP水平,同步测定动脉血气及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的百分比数(FEV1%P).结果:1.各指标变化(1)CGRP B、C组急性期、稳定期均低于对照组,且急性期均低于稳定期;C组各期相应的低于B组,A组急性期、稳定期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2)ET A组急性期及B、C组急性期、稳定期均高于对照组,各自组急性期均高于稳定期,除A组稳定期降至正常外,B、C组稳定期均高于对照组,且C组各期相应的高于B组;(3)ANP B组急性期及C组急性期、稳定期均高于对照组,C组急性期明显高于B组急性期,B、C组急性期明显高于各自稳定期.2.直线相关分析结果:CGRP与PaO2呈非常显著正相关(P<0.01),与PaCO2、ANP呈显著负相关(P<0.05),与ET呈非常显著负相关(P<0.01);ET与ANP非常显著正相关(P<0.01),与PaCO2正相关(P<0.05),与PaO2、FEV1%P非常显著负相关(P<0.01);ANP与PaO2呈非常显著负相关(P<0.01),与PaCO2呈非常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CGRP、ET、ANP均参于COPD、PHD的病理生理变化,参与了肺动脉高压的形成,与病变严重程度密切相关,他们之间的释放分泌失衡,导致了疾病的发展.
作者:石彦明;薛立福;吴志兴;牟晓燕;苏丽丽;林殿杰 刊期: 2002年第02期
目的:探讨瓣膜病合并房颤病人在换瓣手术时加射频消融术的麻醉方法.方法:风湿性心脏瓣膜病伴有房颤66例.男性30例,女性36例,平均年龄43.5岁,房颤病史短1年,长30年.在体外循环心内直视下经心房行迷宫式射频消融,同时行瓣膜置换.麻醉选择对心房,窦房结,心室传导影响较小的静脉麻醉药:麻醉诱导异丙酚1 mg·kg-1,芬太尼5 μg·kg-1,万可松8 mg静注,维持异丙酚20 μg*kg-1*min-1,芬太尼20 μg*kg-1,万可松4~8 mg.结果:术中病人血流动力学平稳,66例病人中54例恢复了窦性心律,占82%.9例仍为房颤,2例为心房扑动,1例为结性心律.结论:选择对心率和心律影响较小的镇静止痛药以及熟练的手术技巧有助于减少或防止射频消融手术中的心律失常、传导阻滞的发生.
作者:陈敏;张英民;李杰;巩固;熊利泽 刊期: 2002年第02期
目的:对冠造及临床证实有冠心病者的冠造结果及与年龄、性别、病史等因素的关系进行分析,以有全面认识,为临床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642例冠造证实病变≥50%直径狭窄者,依年龄、性别、病变程度、病变累及冠脉数量、有无心梗病史及冠脉优势性状况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642例中男性526例,占81.9%,女性116例,占18.1%;年龄27~83岁,平均55.3±9.7岁;有心梗病史者363例,占56.5%,无心梗史者279例,占43.5%;冠脉为右优势分布者540例,占84.1%,左优势分布者43例,占6.7%,均衡型分布者59例,占9.2%.单支冠脉病变253例,占39.4%,二支病变者191例,占29.8%,三支病变198例,占30.8%.受累冠脉数为1229支,其中LAD 531支,占43.2%,RCA受累381支,占31.0%,LCX受累317支,占25.8%;病变直径狭窄在50%~69%之间者212支冠脉,占17.2%,在70%~89%者362支冠脉,占29.5%,≥90%者655支冠脉,占53.3%,即半数以上病变为严重的狭窄性病变.统计分析显示,单支、二支和三支病变患者的平均年龄逐渐增高,相互间有显著差异(均P<0.05).结论:本组冠心病患者绝大多数为男性,冠脉分布多数为右优势;病变多累及LAD,其次为RCA和LCX,病变多为严重狭窄性病变,病变范围多随年龄增高而增加.
作者:张维东;吕树铮;吴学思;张金荣;贾长琪;陈韵岱 刊期: 2002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自发性血气胸的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89年10月至2001年8月收治的自发性血气胸72例,其中64例于患侧腋后线第8~9肋间放置内径1 cm以上引流管(有一定硬度并留有侧孔),不加负压吸引,肺压缩60%以上者于上胸部同时放置小口径引流管排气.手术治疗8例,其中1例为早期病例,疑有进行性出血,4例按上法留置引流管,3例在内科放置小口径引流管,抗休克治疗无效后行剖胸探查.结果:72例均治愈,无并发症.随访6个月~10年,平均8.5年无复发,能正常工作生活.结论:及时放置大口径引流管行胸腔闭式引流是无活动性出血的自发性血气胸的首选治疗方法,疑有活动性出血,则需及时手术治疗.
作者:黄林生;许哲仪;肖大伟 刊期: 2002年第02期
目的:高血压病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人们普遍关心收缩压与舒张压和动脉粥样硬化与冠心病的关系,而对于脉压尚未进行广泛的研究.方法:本文通过多普勒超声检查高血压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方法,观察了64例高血压病患者脉压差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发生率及内中膜厚度的相互关系.结果:脉压差高的患者其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发生率及内中膜厚度也高(P<0.05,P<0.01).结论:脉压差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和内中膜厚度相关,脉压差可能参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和发展.
作者:杨文;王浩;王琪;张文洛;姜辉 刊期: 2002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的变化及意义.方法:56例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和30例健康体检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酶联免疫双抗体夹心法测定血清TNF-α,IL-6浓度,用二维心脏超声测定左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1.血清IL-6、TNF-α、去甲肾上腺素(NE)在CHF各组均升高,但心功能Ⅱ级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心功能Ⅲ级,Ⅳ级组IL-6,TNF-α,NE明显高于心功能Ⅱ级和对照组(P均<0.05).IL-6、TNF-α、NE与LVEF呈高度负相关(r=-0.63,P<0.01;r=-0.54,P<0.05;r=-0.58,P<0.01).2.随心衰程度加重,血清TNF-α、IL-6和NE浓度越高.TNF-α与NE,IL-6与NE呈明显正相关(r=0.57,P<0.01;r=0.51,P<0.05).3.随心衰程度加重,血清IL-6与TNF-α浓度越高,且二者呈正相关(r=0.39,P<0.05).结论:CHF患者血清TNF-α和IL-6浓度升高,尤其中重度CHF患者更加明显,并与LVEF呈负相关,提示血清IL-6、TNF-α水平可作为CHF严重程度的判断与预后指标.
作者:冯六六;童步高;周明成;许其倓 刊期: 2002年第02期
目的:了解双动脉干下型室间隔缺损(干下室缺)临床表现,恰当掌握手术适应证.方法:总结经手术证实的干下室缺325例,观察各年龄组合并肺动脉高压和主动脉瓣病变(主动脉瓣关闭不全、主动脉瓣脱垂、主动脉窦瘤破裂),室缺大小与肺动脉高压、主动脉瓣病变的关系.结果:1.经胸超声心动图检出该型室缺294例,符合率90.5%.2.随着年龄增长,合并肺动脉高压的机率减少,程度减轻.年龄<1岁,肺动脉高压发生率70%,14岁后为30%.3.随年龄增长,合并主动脉瓣病变明显增加,14岁后出现主动脉瓣病变43.4%.4.随着干下室缺增大,发生肺动脉高压的机率、严重程度及合并主动脉瓣病变显著增加,干下室缺>10 mm,肺动脉高压达40%以上,合并主动脉瓣病变达38%以上.5.中、小室缺(<20 mm)合并主动脉瓣病变发生率有随缺损增大而增加的趋势,但≥20 mm的大室缺合并主动脉瓣病变发生率反而下降.室缺直径≤10 mm,~20 mm,≥20 mm,3组的主动脉瓣病变发生率分别为28.3%,41.2%,8.3%(P<0.05).6.手术方式以补片修补者311例,占95.7%,手术治愈率98.2%、死亡率1.8%,手术效果满意.结论:干下型室间隔缺损因其解剖特点及血液动力学特点,无自然闭合倾向,且易合并严重并发症,因此该型室缺一经诊断应根据病情早期手术.
作者:刘灵;韩玲;陆萍;金梅;李磊;梁永梅 刊期: 2002年第02期
1.β-阻滞剂治疗心力衰竭的临床试验 1975年瑞典Waagstein[1]早发表了7例扩张型心肌病(DCM)患者运用β-受体阻滞剂治疗的临床观察报道,疗程为2~12个月,所有病人临床情况改善,心功能好转,心脏缩小.随后,陆续有一些类似研究也获得了肯定的结论,荟萃的病例数已超过3000例,但这些观察的样本普遍较小,其中不少未设对照组,且观察时间也不够长.
作者:王苏;李隆贵 刊期: 2002年第02期
目的:观察新生动物同种主动脉带瓣管道(VAHC)移植后的组织形态学变化.方法:新生兔为供体,其VAHC抗生素灭菌后经腹膜外植入幼兔及成年兔的腹主动脉,术后1个月和6个月取材作组织形态学观察.结果:移植的VAHC搏动良好,内膜光滑,无血栓.瓣膜无皱缩,交界无粘连.光镜下血管壁内膜和中层有不同程度的增厚,可见炎性细胞浸润.电镜下的超微结构均有所改变,以植入成年兔体内6个月的VAHC为明显,主要表现为血管壁平滑肌细胞增生,胞内细胞器少,内质网明显扩张,甚至呈空泡样改变,可见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浸润及钙化斑.瓣膜胶原纤维排列散乱,部分成纤维细胞内质网扩张,胞浆内有脂褐素沉积.结论:本实验表明,新生动物的VAHC移植后的组织形态呈较明显的慢性排异反应征象.它提示在临床上应用小的VAHC移植时进行组织配型和免疫抑制治疗可能是必要的.
作者:陈文生;刘维永;晏培松;李学荣;汪钢 刊期: 2002年第02期
目的:比较前列腺素E1与氨力农在缺氧性肺动脉高压动物治疗中,对血流动力学和血气分析的作用.方法:测定缺氧性肺动脉高压的小猪用前列腺素E1治疗前后的血流动力学和血气分析的变化,与用氨力农治疗作比较.结果:用前列腺素E1后,猪肺动脉压比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心搏指数增加(P<0.05),而血气分析及血压与治疗前比较无变化(P>0.05).与氨力农组各项指标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前列腺素E1与氨力农均能显著降低缺氧性肺动脉高压的肺动脉压,增加心输出量.疗效相仿.
作者:杨玲;李笑宏;林建海 刊期: 2002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辛伐他汀(Sim)对大鼠肺纤维化阶段肺成纤维细胞(LFb)增殖和胶原合成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肺纤维化1周组肺泡巨噬细胞(AM)条件培养上清液与正常大鼠LFb共同培养,并给予不同浓度的Sim干预,利用3H-胸腺嘧啶核苷掺入法、3H-脯氨酸掺入法和Western杂交测定LFb增殖、胶原合成和Ras蛋白的翻译后修饰.结果:Sim浓度依赖性的抑制肺纤维化1周组AM条件培养上清液促LFb的增殖和胶原合成作用(Sim 5 μM、10 μM、50 μM时,P<0.05),并抑制Ras蛋白加工.结论:辛伐他汀可以抑制肺纤维化阶段LFb增殖,减少胶原合成,可能通过影响Ras蛋白的加工起作用.
作者:李楠;何冰;马靖;许松;张红 刊期: 2002年第02期
目的:观察氯沙坦(Los)对高胆固醇血症大鼠血管壁核转录因子(NFk B)活化和细胞间粘附分子(ICAM-1)表达的影响.方法:30只雄性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C组),高脂组(HL组)和Los组.10周后,酶法测血清总胆固醇,硝酸还原酶法测胸主动脉组织中一氧化氮(NO)、硫代巴比妥酸法测丙二醛(MDA)含量及用黄嘌呤氧化酶法测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用免疫组化法测主动脉壁NFk B活化程度及ICAM-1蛋白表达水平;HE染色高倍视野下计数浸润于内膜的单核细胞数.结果:Los组胸主动脉NO含量和SOD活力显著高于HL组,而MDA水平低于HL组;血管壁NFk B活化和ICAM-1表达水平及血管内膜中单核细胞数明显低于HL组;这2组血清胆固醇浓度显著高于NC组,但它们之间无差异.结论:Los能缓解自由基损伤,抑制高胆固醇血症大鼠主动脉NFk B活化和ICAM-1表达,它可通过该机制防止动脉粥样硬化形成和发展.
作者:李大强;张会琴;王瑞英;白智峰 刊期: 2002年第02期
目的:探讨氯沙坦(Los)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左心室结构的影响.方法:6周龄Los治疗组(SHRlos)管饲法给予Los30 mg/kg天.治疗17周后,观察3组大鼠动脉收缩压(SBP)、左心室(LV)壁的厚度、左心室重量/体重(LVW/BW)以及左心室结构的变化;血浆放免法测肾素活性和Ang Ⅱ含量.结果:1.SBP:治疗结束后,SHRlos组血压109.15±11.31 mmHg(1 mmHg=0.133 kPa),与对照组(SHR)血压167.4±13.01 mmHg相比明显下降(P<0.01).2.SHRlos组的LVW/BW、LV壁厚度与SHR组相比明显减少(P<0.01).SHRlos心肌的超微结构与正常对照组(WKY)相似.3.血浆肾素活性在WKY组和SHR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SHRlos组肾素活性及AngⅡ水平分别高于SHR组(P<0.05,P<0.01).结论:Los能有效地降低SHR的血压,具有预防高血压LVH的作用.
作者:胡钢英;王晋明;李庚山;王芳;朱中生 刊期: 2002年第02期
目的:探讨糖尿病动脉损伤后内膜增生的机制和L-精氨酸对内膜增生及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28只糖尿病兔和14只正常兔髂动脉行球囊损伤术后分为对照(Con)组、糖尿病(DM)组、L-精氨酸(L-arg)组(2.25% L-arg溶液饮水).术后4周取髂动脉行图象分析或血管反应性测定,同时测定血浆中MDA、SOD和NO含量.结果:DM组血浆中MDA水平明显低于Con组和L-arg组,而SOD和NO水平明显降低.DM组内膜面积明显大于对照组(0.255±0.024 vs.0.176±0.029 mm2,P<0.01),而L-arg组内膜面积明显小于DM组(0.153±0.016,P<0.01).L-arg组髂动脉环对乙酰胆碱的舒张反应明显高于DM组.结论:L-arg能改善糖尿病兔的内皮功能,抑制动脉损伤后内膜增生.
作者:宋卉;盛小刚;仇烨;张元春;李玉光 刊期: 2002年第02期
患者,男,17岁.因心悸胸闷气促,心前区疼痛2个月入院.2岁时体检发现心脏有杂音,未能进一步检查明确诊断,以后无明显不适症状,能正常活动.近2个月活动时心慌心跳,胸闷气促,伴有心前区疼痛.
作者:黄元鲁 刊期: 2002年第02期
患者女,38岁,因渐进性腰痛,双下肢浮肿3个月,加重伴少尿1周入院.体格检查:T38.2℃,P100次/min,R20次/min,BP120/80 mmHg(1 mmHg=0.133 kPa).查体:痛苦面容,被动体位.双眼睑浮肿,口唇紫绀,颈部淋巴结肿大.双侧胸廓对称,呼吸音低,无NFDA2音.心律齐,无杂音.肝肋下5 cm,有触痛.
作者:张秀兰;刘惠萍;赵东 刊期: 2002年第02期
目的:观察饮食和/或运动对胰岛素抵抗的预防和治疗效果.方法:选取初诊发现空腹血糖在110~140 md/dl之间的轻度空腹高血糖人群129人,随机分为单纯饮食组、饮食运动组和对照组3组.在初访时分别测量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跟踪随访1年,比较不同干预方法预防和治疗胰岛素抵抗的效果.结果:干预1年后,2个干预组平均胰岛素敏感性均显著提高(P<0.01),并且饮食运动组平均胰岛素敏感性明显高于单纯饮食组(P=0.011);2个干预组分别与对照组相比,平均胰岛素敏感性指数均显著升高(P<0.01),但平均空腹血糖水平饮食运动组显著下降(P<0.01),而单纯饮食组则无统计学意义上的改变(P=0.454).1年后,调整性别、年龄及BMI、血压、血脂的变化后,胰岛素敏感性改变与不同的干预方法显著相关(r=0.4526,P=0.000),即干预措施越强化,胰岛素敏感性改变越明显.结论:1.生活方式干预短期内(1年)可以明显提高胰岛素的敏感性;2.饮食运动干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单纯饮食治疗,提示运动在短期内提高胰岛素敏感性、降低空腹血糖的重要作用,而饮食控制也许需要更为长期的干预才能达到预期效果.
作者:刘姝倩;姚崇华;董磊;苏江莲;张娟;林桂洪;刘欣 刊期: 2002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被动吸烟对大鼠肺损伤情况以及牛磺酸、β-胡萝卜素是否对其有一定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香烟烟雾染毒的方法制备大鼠慢性支气管炎的模型.检测各组大鼠血液与肺组织中的一氧化氮(NO)与一氧化氮合酶(NOS)的变化情况,同时测定各组大鼠平均肺动脉压(mPAP)的变化情况.结果:单纯吸烟组大鼠血液和肺组织中的NO、NOS含量均比正常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mPAP比正常对照组明显增高(P<0.01).牛磺酸组、β-胡萝卜素组mPAP比单纯吸烟组明显降低(P<0.05),NO、NOS明显增高(P<0.05).结论:长期大量被动吸烟对大鼠肺有明显损伤作用,口服牛磺酸、β-胡萝卜素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作者:庞宝森;王辰;翁心植;牛淑洁;黄秀霞;马力;毛燕玲 刊期: 2002年第02期
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可遍及全身各重要器官,不论是Ⅰ型或Ⅱ型糖尿病,由于胰岛素、性激素、生长激素、儿茶酚胺等内分泌激素均有异常,就会导致高血糖、脂肪代谢紊乱、血管内皮功能紊乱等一系列改变,并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
作者:周端耀 刊期: 2002年第02期
我院自1981年6月至2001年6月共收治膈肌破裂50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义和;许瑞彬 刊期: 2002年第02期
近年来,动脉导管未闭非手术治疗的方式逐渐增多,麻醉处理有一定的特点.我院于1998年5月至2000年1月经股静脉用Amplatzer蘑菇伞堵器行动脉导管未闭伞堵治疗24例.现将麻醉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刘晓明;卿恩明;欧阳川;王学勇 刊期: 2002年第02期